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中考化学冲刺测试题(一)(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中考化学冲刺测试题(一)(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深圳市坪山区九年级中考化学冲刺测试题(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B—11,C—12,N—14,O—16,Na—23,Ca—40。
一、选择题(共 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 B.液氮可用于医疗手术
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 D.铜丝用作制导线
2.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A.:氯化铁 B.2O:2个氧元素
C.:2个铵根离子 D.:2个氮原子
3.家用加湿器通过超声波高频振荡,将水雾化为微米(1微米=1×10-6米)的超微粒子,从而改变室内湿度,增进健康。下列有关加湿器工作原理和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水形成水雾时分子体积不变 B.水雾化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将水雾化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D.超声波高频振荡将水分子分解
4.钛元素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在元素周期表中,钛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为22 B.质子数为48
C.元素符号为Ti D.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
5.2023年第19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首次使用“零碳”火炬,使用的燃料“零碳甲醇”()由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得,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反应前后没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1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分子数目均不变
6.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
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
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
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
7.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和使用可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学生应结合本地空气污染的特征选择需要的传感器
B.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有利于调控工业布局、减少环境污染
C.建筑工地使用喷淋系统,能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
D.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有、、、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
8.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小于乙溶液
B.2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乙溶液
C.20℃时,100 g水中加入20 g甲可得到饱和溶液
D.50℃时,100 g水中加入20 g乙并降温至20℃,溶液由不饱和变饱和
9.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钙 加入足量的水,观察
B 鉴别NaOH、NaCl、NH4NO3三种固体 分别加水溶解,测温度
C 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10.线上学习,居家实验。小明用三枚洁净无锈的铁钉,设计如右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试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
B.只有甲试管中的铁钉有明显锈迹
C.乙丙两支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铁生锈需要水
D.实验表明铁生锈是铁与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共4题,30分。
11.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市售的过氧乙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将 40% 的过氧乙酸溶液稀释呈2%,可用于空气消毒,稀释过程中浓溶液和所加水的质量比为 。
(2)《四川盐法志》记载,“敞锅熬盐”的主要步骤为:①将黄卤和黑卤按比例混合;②放入敞口锅中加热浓缩,析出粗盐;③用“花水”冲洗粗盐得精品盐。
步骤②中,析出粗盐的方法为 。
步骤③用“花水”冲洗粗盐,既可除去表面的MgSO4和MgCl2杂质,又不损失NaCl。则“花水”应当是 。
A 蒸馏水 B 饱和BaCl2溶液 C 饱和的NaOH溶液 D 饱和NaCl溶液
(3)t℃时,在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a g无水硫酸铜,恢复至原温度可析出b g硫酸铜晶体CuSO4`5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中溶剂的量不变,颜色不变 B b g硫酸铜晶体中含硫酸铜的质量大于a g
C 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溶解度变小 D (b﹣a)g表示原溶液损失的溶质质量
12.以锌灰(主要成分为ZnO,含少量FeO、MnO、CuO)为原料制备ZnCl2的工艺流程如下(“---- ”表示部分过程略去):
(1)“浸取”时,ZnO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氧化”反应之一为3MnCl2+2KMnO4+2H2O2KCl+5MnO2↓+4HCl。
①“氧化”时化合价升高的金属元素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若“氧化”时使用H2O2“滤渣1”仍为Fe(OH)3和MnO2,但工业生产时仍不选择H2O2,其原因是 。
(3)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4)“置换”时,加入过量Zn粉的目的是 。
(5)工业生产中若锌灰质量一定,为提高ZnCl2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为 。
13.《周礼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主要成分为)和“蜃”(贝壳灰,主要成分为)混合加水所得溶液来洗涤丝帛,使其与丝表面的丝胶蛋白发生反应,生成物用水冲去,从而可把丝洗得干脆亮丽。化学小组对“混合加水所得溶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实验过程】
(1)如图1所示,步骤1的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
(2)探究:对烧杯丁中澄清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问资料】
①与的性质相似。
②易溶于水: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提出假设】“混合加水所得溶液”的成分
猜想Ⅰ:只含有
猜想Ⅱ:含有、
猜想Ⅲ:含有
猜想Ⅳ:含有、、
猜想 肯定是错误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取少量丁中澄清溶液分别加入试管A、B中: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1 向A中通入 无明显现象 不含
2 向B中滴加几滴稀盐酸 始终没有明显现象 不含
【分析评价】有同学认为实验2的结论不严谨,理由是 。
【补充实验】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3 取少量丁中溶液于试管C中,滴加少量 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Ⅲ成立
【实验结论】根据以上实验,最终同学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延伸应用】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脱胶率越高,所得丝帛越顺滑亮丽,已知浓度为的的,浓度为的。根据如图2数据分析,选用 溶液洗涤丝帛效果更好。
14.电气石(含铁硅酸盐矿物)强化玉米秸秆暗发酵是制氢的新技术。
(1)热改性电气石能提高玉米秸秆暗发酵氢气产量。电气石在900℃高温处理后由黑色变为棕红色,据此推测高温处理后电气石中的铁元素显 价。
(2)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暗发酵的过程如图所示。
900kg葡萄糖完全转化为丁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请计算理论上可产生的氢气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
(3)氢气产量受电气石粒径大小(目数越大,颗粒越细)、加入质量、改性温度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电气石粒径越大,氢气产量越高
b.该实验条件下电气石的最佳用量为7g
c.电气石改性的最佳温度为
(4)1g玉米秸秆在未添加电气石时的氢气产量约为300mL,添加电气石后氢气产量约为400mL,则添加电气石后氢气产量增长率约为 。(,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C
2.C
3.A
4.B
5.A
6.B
7.D
8.C
9.D
10.C
11.1 : 19;蒸发结晶;D;B
12.(1)ZnO+2HClZnCl2+H2O
(2)①Fe、Mn ②MnO2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造成H2O2的消耗量大
(3)漏斗
(4)将溶液中的Cu2+全部置换出来
(5)将锌灰粉碎,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或者适当提高盐酸的浓度等)
13.(1)放热
(2) 氢氧化钾、碳酸钾(或KOH、K2CO3) Ⅳ Ca(OH)2/氢氧化钙 溶液中存在KOH,滴入几滴稀盐酸时,稀盐酸先与KOH反应,无明显现象 Ba(OH)2或 Ba(NO3)2或Ca(NO3)2或BaCl2等(合理即可) 浓度为1%的KOH
14.(1)
(2)解:设理论可生成的质量为x。
答:理论可生成的质量为20kg。
(3)bc
(4)33.3%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