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中考化学综合提升卷(六)(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中考化学综合提升卷(六)(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初中化学综合提升卷(六)
满分为 100 分,考试用时为 60 分钟。
说明: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 2B 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 答案无效。
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整洁。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B—11,C—12,N—14,O—16,Na—23,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检验碳酸盐的正确方法是(  )
A.滴加盐酸,产生使木条火焰熄灭的气体
B.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加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滴加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某同学研究蜡烛在与的混合气体中燃烧时氧气体积分数和燃烧时间的关系,如图为实验装置及所测数据。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蜡烛燃烧时间与体积分数有关
B.浓度对蜡烛燃烧没有影响
C.在不同的体积分数下,蜡烛均能发生燃烧
D.蜡烛熄灭时集气瓶中不可能存在
3.《德州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于2021年1月1日正式生效,下列做法与文件指导思想相冲突的是
A.加大对工业“废水”排放的治理 B.在农村推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
C.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搞好绿化 D.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4.关于中国化学家的贡献,叙述错误的是( )
A.张青莲测定了锌、锑、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侯德榜制烧碱的方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C.徐光宪为我国稀土分离技术和核燃料萃取技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D.屠呦呦发现并提取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5.下列不属于稀盐酸和稀硫酸共有的化学性质的是
A.能与碳酸钠反应放出CO2 B.能与锌反应产生H2
C.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能与氢氧化铁反应生成有色溶液
6.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
物质 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5 2.2 16.2 0.9
反应后质量/g a 4.4 8.1 1.8
根据上表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10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Z为化合物
D.反应中Y、W两种物质发生改变的质量比为22:9
7.下列用大理石与稀盐酸混合制取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加大理石
C.收集 D.检验是否集满
8.火的使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或措施正确的是( )
A.可燃物接触氧气即可发生燃烧 B.将木材架空可以降低其着火点
C.成语“火上浇油”是提供了可燃物 D.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9.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
A. 乙烯(C2H4) B. 足球烯(C60)
C. 甲烷(CH4) D. 丙氨酸(C3H7O2N)
10.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P2+5O2 →2P2O5 B.CO+CuO=Cu+CO2↑
C.2KClO32KCl+3O2↑ D.CaCO3+2HCI=CaCl2+CO2↑+H2O
11.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
A.铁 B.镁 C.锌 D.铜
1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大
D.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析出甲的质量一定比乙的大
1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1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固体 各取少量固体,分别加少量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B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点燃混合气体
C 分离NaCl和AgCl的混合物 取样,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
D 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SO4 加入足量的铜粉,过滤
A.A B.B C.C D.D
15.下列各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相符合的是

A.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MgO中逐滴滴加等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B.向含有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C.向一定量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
D.向等质量的铝粉和镁粉中分别逐滴滴加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 10分,共 55分。
16.2022年8月6日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在陕北榆林举行。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火炬“辉煌”采用液氢作为燃料。“氢”洁省运,零碳未来氢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的是 。
(2)流经榆林的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图2是用来净化黄河水的简易净水器。其中小卵石、石英砂的作用与实验室中 操作的作用是相同的。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软化硬水。
(3)下列对用图2装置净化后的黄河水分析错误的是 (填序号)。
A.该装置净化后得到的是纯净水 B.该装置可除去水中的异味、色素
C.该装置可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D.该装置可除去水中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
17.为验证“酸的化学性质”,某班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实验。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C试管中的实验现象为 。
(3)要全面验证酸的化学证性,D试管中能与酸反应的固体单质是 (写一种即可)。
(4)实验完成后,将全部废液倒入废液缸内,测得,则废液中所含溶质最多有 种(溶质不计指示剂与气体)。
18.通过晾晒海水得到的粗盐往往含有不溶性杂质和难溶性杂质,某兴趣小组动手进行了粗盐提纯的实验。
(1)在粗盐提纯的过程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2)其中操作C的名称是 ,当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
(3)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
(4)实验前称取了5.0 g粗盐,溶解后剩余1.0g,经提纯后称量得到3.6 g精盐,精盐的产率是 。
(5)粗盐提纯后的精盐,通常还含有少量的氯化钙、氯化镁、硫酸钠等可溶性杂质。要得到比较纯净的NaCl还应用通过化学方法除去这些杂质,兴趣小组提出了多种除杂药品(均过量)和加药品的顺序的备选方案,你认为正确的一组是 (填序号)。
A.Na2CO3、NaOH、Ba(NO3)2 B.Na2CO3、NaOH、BaCl2、HCl
C.Ba(NO3)2、NaOH、Na2CO3 D.BaCl2、NaOH、Na2CO3、HCl
19.像氢气、一氧化碳一样,氨气也有还原性,可以将金属从其氧化物中还原出来,同学们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
【制取氨气】
(1)按图甲所示装好药品,其中浓氨水通过 (填仪器名称)加入锥形瓶。
(2)将浓氨水滴到固体烧碱中,烧碱遇水放出大量的热,使浓氨水中的氨气大量挥发出来,从而得到氨气。固体烧碱还可以改用 (填一种固体物质名称)。
【查阅资料】
①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如下:;若两者反应不充分,还有氧化亚铜()生成。
②氧化亚铜是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但它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金属铜和一种蓝色的溶液。
【实验探究】同学们按图乙装置,进行氨气的还原性实验。
取一根光亮的铜丝,将其一端绕成螺旋状,另一端插入橡皮塞中。
(3)将螺旋状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至发黑,再趁热插入充满氨气的集气瓶中,并及时塞紧橡皮塞;稍后,黑色的螺旋状铜丝逐渐变为光亮的红色,同时集气瓶内壁出现 。
(4)将上一步变红的螺旋状铜丝插入 中,观察到 现象,说明氨气与氧化铜的反应“不充分”。
【拓展延伸】
(5)进行图乙实验时,要及时封闭集气瓶口,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实验过程中闻到氨味,说明微粒具有 。
(6)若将氨气更换为氢气,图乙装置 (填“不能”或“也能”)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7)现有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通过化学方法可将其全部转化为铜,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方法: 。
20.芯片是用高纯硅制成的。如图是以石英砂为原料制备高纯硅的工艺流程(石英砂主要是SiO2,含有少量的Fe2O3和Al2O3)。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a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种,①中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任选其一,写化学方程式);
(2)②中被还原的物质是__________;
(3)③中的反应需要在无氧环境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
(4)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
21.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化学式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
(1)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上述信息,请计算生成96 g CH3OH时,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克
参考答案
1.D
2.A
3.D
4.B
5.C
6.B
7.B
8.C
9.B
10.D
11.B
12.A
13.A
14.C
15.C
16.(1)水分子
(2) 过滤 煮沸
(3)ACD
17.(1)
(2)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或或或(镁或铝或锌或铁)
(4)五或5
18.(1)DBAC
(2) 蒸发 较多固体
(3)引流
(4)90%
(5)D
19.(1)分液漏斗
(2)氧化钙/生石灰
(3)水雾
(4) 稀硫酸 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5) 防止氨气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不断运动的性质
(6)也能
(7)
20.(1)3/三 /
(2)二氧化硅
(3)防止生成的硅在高温条件下再次被氧化和防止氢气与氧气混合物高温发生爆炸
(4)HCl
21.(1)
(2)解:设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x=132g
答: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32g。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