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中考化学综合提升卷(一)(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中考化学综合提升卷(一)(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初中化学综合提升卷(一)
满分为 100 分,考试用时为 60 分钟。
说明: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 2B 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 答案无效。
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整洁。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B—11,C—12,N—14,O—16,Na—23,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材料的应用贯穿人类文明。下列物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四羊方尊中的青铜 B.彩漆鸳鸯形盒中的木料
C.宇航服中的合成纤维 D.C919飞机外壳中的铝锂合金
2.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剪纸 B.石雕 C.酿酒 D.粤绣
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元素符号表达正确且规范的是( )
A.镁元素:Mg B.汞元素:Ag C.钙元素:CA D.银元素:Hg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塞紧胶塞
C.用滴管取液体 D.取用粉末药品
5.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A.K B.S C.Al D.Mg
6.在点燃条件下,A与B反应生成C和D,其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在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A与B的分子个数比为
7.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参加反应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2:3
C.乙可能是单质
D.若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2倍,则甲和丁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是1:1
8.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和稀硫酸。下列物质能区分两瓶溶液的是
A.紫色石蕊试液 B.生锈的铁钉 C.镁条 D.氯化钡溶液
9.某小组利用图1装置研究25℃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打开止水夹,向3个充满二氧化碳的100mL烧瓶中,分别注入20mL、40mL、60mL蒸馏水,关闭止水夹,振荡前后压强的变化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中ab段对应的操作是迅速注入蒸馏水
B.曲线①中c点和e点可能进行了振荡
C.曲线③对应的实验是注入60mL蒸馏水
D.终点气压高于初始的原因可能是在25℃时,1体积水中最多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小于1体积
10.下列关于两酸两碱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浓盐酸在空气里会冒白烟 B.浓硫酸可以干燥气体是因为有脱水性
C.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会潮解 D.浓盐酸放置在空气质量分数会变小
11.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对治疗轻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其有效成分之一为连翘甙(化学式为C27H34O11)。下列关于连翘甙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连翘甙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B.连翘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连翘甙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连翘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54g
12.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氮肥。尿素受热分解生成有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N2 B.CO C.NH3 D.SO2
13.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及物质类别对应正确的是( )
A.氧化钙——消石灰——氧化物 B.乙醇——酒精——氧化物
C.碳酸钠——纯碱——碱 D.氢氧化钙——熟石灰——碱
14.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下图为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碘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 B.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C.碘元素和氯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D.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1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相同温度时,甲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的溶解度
C.将t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仍是饱和溶液
D.分别将t1℃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 10分,共 55分。
16.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氢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根据制备方式及制备过程中碳排放的不同,氢能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图1是炼厂制氢技术碳排放及制氢成本关系图;图2是在光照条件下,使用C3N2/CQDs复合催化剂可将水转化为氢气的微观示意图。
(1)“灰氢”:由化石能源制取氢气,制氢过程中排放CO2等温室气体。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都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蓝氢”:由化石能源制取氢气,用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减少CO2排放,如用纳米CaO吸附CO2。碳捕获所得高浓度的CO2可用于 (举一例用途)。
(3)“绿氢”:由核能等能源分解水获得氢气,制氢过程中没有温室气体排放。
①画出图2中方框内应补充的微观粒子示意图 。
②图1中传统的电解水制氢成本最高的原因是 。
17.硫酸铜主要用作纺织品媒染剂、杀虫剂、水的杀菌剂等。工业上用废黄铜(主要成分为铜和锌)制备硫酸铜晶体的流程如下:
已知:
(1)溶液A的溶质成分 。
(2)方案Ⅰ中在加热条件下通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方案Ⅱ发生的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为 。
(4)洗涤硫酸铜晶体最适合的试剂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蒸馏水 B.稀硫酸 C.硫酸铜饱和溶液
(5)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对比分析方案1的优点 (写一条即可)。
18.波尔多液在农业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如图所示,小组同学设计了由一定质量的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粉末、石灰石制备波尔多液的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气体a的一种用途为 。
(2)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试剂c的名称为 。
(4)步骤④中所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5)将上述实验流程进行适当的改进,可增加原料的利用率,加大波尔多液的产量。可进行的改进为 。
19.燃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 。使用脱硫煤,可减少 气体的排放,防止降雨时形成酸雨。
(2)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我国某些油田已实现将捕集来的二氧化碳输入岩层中驱油,并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其中,该技术的应用既可以减缓 ,又可以提高 。
(3)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之一是 。
20.天然气是家庭常用的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一定质量的甲烷和16g氧气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生成CO、CO2和10.8g水,则CO和C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21.我国在南海可燃冰开采技术取得重大进展,试采成功举世瞩目。假设可燃冰燃烧后的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查阅资料〗浓硫酸具有吸水性,NaOH溶液能吸收CO2,但不能吸收CO,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
〖提出猜想〗燃烧产物是:I、CO2、H2O;     II、CO、H2O;  III、 。
〖实验探究〗点燃可燃冰样品,并结合含以下实验装置验证生成气体。
(1)甲、乙两位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分别对燃烧后生成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方案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甲同学 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E和D E:白色固体变蓝色 D: 。 猜想I成立
乙同学 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E、C、B、A、D E: 。 A: 。 D:溶液变浑浊。 猜想III成立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丙同学认为可燃冰燃烧产物一定有水,不必检验,且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都不严密:甲同学: ;乙同学: 。
(3)若猜想III成立,则可燃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D
14.【答案】C
15.【答案】D
16.【答案】(1) 不可再生
(2)灭火(合理即可)
(3) 电解水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电能
17.【答案】(1)硫酸锌、硫酸
(2)
(3)S/硫/硫元素
(4)C
(5)比较环保
18.【答案】(1)CaCO3;作气体肥料(合理即可)
(2)
(3)稀硫酸
(4)复分解反应
(5)将混合粉末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合理即可)
19.【答案】(1)天然气;二氧化硫(或SO2)
(2)温室效应;石油产量
(3)地热能(或潮汐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等)
20.【答案】 CH4+2O2CO2 +2H2O 2∶1
21.【答案】CO2、CO、H2O;溶液变浑浊;白色固体变蓝色;黑色固体变红;CO+CuO Cu+CO2;没有检验是否有CO的存在;没有检验是否有CO2的存在;3CH4+ 5O2CO2+2CO+6H2O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