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14分。
1.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下列项目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南阳玉雕 B. 汝州瓷器 C. 开封汴绣 D. 豫西剪纸
2.合理使用化学肥料,可提高农作物产量。下列物质中属于磷肥的是(  )
A. Ca(H2PO4)2 B. KNO3 C. MgSO4 D. CO(NH2)2
3.2035年我国要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设美丽中国。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焚烧废旧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B.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防止产生雾霾
C. 加高烟囱,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D. 污水处理达标排放,降低水体污染
4.碳化硅是应用最广泛、最经济的一种非氧化物高技术耐火材料。碳化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则构成碳化硅的微粒是(  )
A. 分子 B. 原子 C. 离子 D. 原子和分子
5.下列食品中含有的营养素主要是提供人体的能量的是(  )
A. 鱼 B. 牛奶 C. 面包 D. 蔬菜
6.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的是(  )
A. 铁丝 B. 木炭 C. 镁条 D. 硫
7.锂是制造新能源汽车电池的重要原料。图1是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2是锂原子的构成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 B. 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
C. 图2中带负电荷的微观粒子名称是电子 D. 锂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LiO
8.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A. B. C. D.
9.生产、生活中常要区分物质。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
A. 用水区分碳酸钙和碳酸钠 B. 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一氧化碳和氢气
C. 用灼烧法区分棉线和羊毛线 D. 用二氧化锰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10.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能得到外观似金子的锌铜合金。其中赤铜与木炭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属于(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11.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有关模型错误的是(  )
A. 净水程度
B. 氮元素化合价
C. 物质的转化
D. 酸的化学性质
12.如图是电解水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端是电源的正极
B. d试管收集的气体有可燃性
C. 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D. 试管c中收集的气体与试管d中收集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1:2
13.科学家们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复制了自然界中植物利用阳光把水、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和丙醇(C3H8O)的过程,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B.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减少
C. 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 该反应实现了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
14.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2g,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将该CaCO3完全分解能产生CO2的质量为(  )
A. 2.2g B. 3.3g C. 4.4g D. 6.6g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1分。
1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______℃,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写一种即可)
(3)40℃时,将70g乙的饱和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 ______g。
16.如图所示,点燃酒精灯,发现②处的红磷燃烧,①处的红磷不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______ ;熄灭酒精灯可用酒精灯的灯帽盖灭,所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______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17.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盛有一定量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与硫酸铜溶液先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______(填化学方程式);若反应后所得滤液呈无色,则反应后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是 ______(填化学式)。
18.写出乙醇(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现有乙烷(C2H6)和乙醇的混合物共20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将其充分燃烧,则生成水的质量为 g。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19.A、B、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A的俗称为消石灰,B和E都为黑色固体,D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这些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整理出下图,图中“—”两端的物质相互能反应。
(1)物质C的化学式为______。
(2)写出物质B与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写出物质E的一种用途: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3分。
20.氧元素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在地壳中的含量接近一半。
(1)请将虚线框内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补充完整。
(2)臭氧发生器可以将氧气转化为臭氧(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O2和O3的性质相同
b.O2和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c.相同分子数的O2和O3的质量相等
d.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不会污染空气
21.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是学会用化学的观点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小辉同学帮助妈妈做饭时发现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他应该如何调节灶具的进风口?
(2)他还发现加热冷水,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2.实验室选用下列仪器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1)完成该实验,上图中有一种仪器不必用到,请写出该仪器的名称。
(2)若其他操作正确,量取水时仰视量筒读数,会对溶液配制结果造成什么影响?
23.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完成了下列对比实验。如图1所示,甲、乙、丙装置中烧瓶体积相等,且充入等体积的二氧化碳,注射器内溶液体积均相等。图1中a处连接气压传感器,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时同时且迅速把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利用气压传感器得到图2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
(1)乙装置中压强的变化对应的是哪条曲线?______。
(2)对比图2中曲线1和曲线3可以得到哪些结论?______。
(3)请设计实验确定实验后丙装置溶液中溶质的成分______。(简要写出操作方法、现象及结论)
24.某粗盐水中可能含有少量的CaCl2、MgCl2、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检测该粗盐水中含有的杂质并将所含杂质除去,某化学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
(1)请分析该粗盐水中含有的杂质。(提示:微溶物不形成沉淀)
(2)加入适量X的作用是什么?
(3)请写出一个上述实验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25.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某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该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请说明理由:______。
(2)某小组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制取CO2气体,并模拟自然界中CO2的循环。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利用A装置制取CO2,写出一组合适的试剂名称:______。
②为制得CO2的水溶液,CO2应从B装置的______(填“m”或“n”)口通入。
③将CO2的水溶液转移至烧杯,并组装C装置,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气体可能是______,写出检验该气体的操作:______。
(3)图3装置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已知:由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得到的CO中混有CO2和H2O。
①写出B装置玻璃管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请写出一种尾气处理方法:______。
③若没有A装置,则该实验不能达到检验气体生成物的目的,请说明原因:______。
(4)实验室用50g含杂质(杂质不参加反应)和高锰酸钾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45.2g。计算原混合物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D
7.【答案】D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D
14.【答案】D
15.【答案】20 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130
16.【答案】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隔绝氧气 4P+5O22P2O5
17.【答案】Zn+CuSO4=ZnSO4+Cu ZnSO4
18.【答案】C2H5OH+3O22CO2+3H2O 270
19.【答案】CO2;
CuO+2HCl=CuCl2+H2O;
作燃料(答案不唯一)
20.【答案】;
b
21.【答案】调大进风口(答案不唯一);
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答案不唯一)
22.【答案】漏斗;
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23.【答案】曲线2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能和氢氧化钠反应 实验步骤: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再滴加酚酞试液;
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酚酞试液不变色;
实验结论:溶质是碳酸钠
24.【答案】解:(1)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氯化镁,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钠,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产生沉淀,可能是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也可能是氯化钡、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钙沉淀,因此该粗盐水中含有的杂质是硫酸钠或硫酸钠和氯化钙。
故答案为:硫酸钠或硫酸钠和氯化钙。
(2)加入适量X是稀盐酸,作用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故答案为: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3)上述实验中一定发生的反应: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Cl2+Na2SO4=BaSO4↓+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
故答案为:BaCl2+Na2SO4=BaSO4↓+2NaCl或BaCl2+Na2CO3=BaCO3↓+2NaCl。
25.【答案】不能,因为装置不密封,生成的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
①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②m;
③氧气;收集一试管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①3CO+Fe2O32Fe+3CO2;
②在装置末端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将尾气点燃;
③杂质中的CO2也能使Ca(OH)2溶液变浑浊,对检验气体生成物造成干扰;
94.8%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