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课时训练(含答案)2025--2026学年中职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课时训练(含答案)2025--2026学年中职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第二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 课时训练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 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C. 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D. 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 )上来。
A.全面深化改革 B.国有企业改革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经济建设
3. 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
A. 基本路线
B. 基本纲领
C. 基本经验
D. 基本方略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是( )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5.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重大问题是( )
A.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B.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 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
C. 深圳经济特区设立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7. 以下关于改革开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B.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C.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D. 改革开放仅仅指经济领域的改革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 )
A.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始终代表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标志是( )
A. 党的十四大
B. 党的十五大
C. 党的十六大
D. 党的十七大
10.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 全面协调可持续
B. 以人为本
C. 统筹兼顾
D. 发展
1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 )
A.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 实现共同富裕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 )
A. 高速增长阶段
B. 高质量发展阶段
C. 中高速增长阶段
D. 中低速增长阶段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
A. 新时期
B. 新阶段
C. 新时代
D. 新征程
14.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 )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D.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
A. 人民民主专政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中国共产党领导
D. 以公有制为主体
16. 2025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5周年。从1979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1.96亿元,到1992年提升至317.32亿元,再到2024年突破3.68万亿元。今天的深圳,已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由深圳的成功可推断出( )
①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 ③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的根本原因 ④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发展的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 1984年10月2日,“小平您好”的横幅照片出现在国内外各大报刊的头版头条,牢牢定格了35周年国庆阅兵仪式上最珍贵的记忆。简短的“小平您好”四个字,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邓小平朴素深厚的爱戴之情,也表达了人民群众( )
①对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坚定支持 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认同 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热切期盼 ④对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豪迈情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
A. 强大精神力量 B. 正确理论 C. 行动指南 D. 制度保障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 )
A. 根本制度保障 B. 实现途径 C. 行动指南 D. 强大精神动力
20.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社会主义现代化
D. 全面深化改革
21.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新的改革时间:锚定2035年,重点部署未来5年改革任务;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牵住经济体制改革“牛鼻子”……改革持续深化,民生保障扎实有力,亿万人民攻坚克难、团结奋斗,让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改革是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③实现伟大梦想要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④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 )
A 邓小平 B毛泽东 C。陈云 D 胡锦涛
23.“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创立者是( )
A.邓小平 B.毛泽东 C.胡锦涛 D。江泽民
24.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创立者是( )
A 邓小平 B胡锦涛 C 习近平 D 陈云
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是( )
A. 邓小平理论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科学发展观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判断题 (本大题共29小题,请判断×或者√ ,每小题1分,共20分)
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2.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3.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4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5.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
6.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一次革命。( )
7.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 )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
10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兼顾。( )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国已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12.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 )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 )
14. “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
15.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
16.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
17.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
18.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
19.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
2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__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__________的思想路线。
3.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更大范围更大程度发挥 -----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__________最新成果。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实现了-----------------的飞跃。
6. 1978年12月,党的________________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7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成功______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党的________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10.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________________,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四、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及其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2、材料分析题
材料: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年,小岗村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结束了多年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的历史。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
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答案
一、1A 2D 3A 4B 5C 6A 7D 8C 9A 10B 11A 12B 13C 14B 15C 16A 17A 18C 19A 20B 21A 22A 23D 24B 25D
二、1√ 2 ×3√ 4 5√ 6 7 √ 8√ 9 × 10 × 11 × 12 ×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
1 经济建设 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 市场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6. 十一届三中全会7 开创 8. 十四大 9.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10. 发展;以人为本
四、
1.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共同富裕、物质精神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和平发展的现代化。
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清晰路径,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方案。
2. ① 改革开放的起点与农村改革: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改革开放在农村的重要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大幅提高,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体现了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选择,农村改革为整个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②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③.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与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我国从沿海到内地全面推进改革,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改革激发了各个领域的活力,对外开放加强了我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提升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说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