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控制燃烧测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控制燃烧测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a—40
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新考向·生活常识】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以下物品可以随身携带的是(  )
A.蔗糖 B.酒精 C.烟花 D.汽油
2.加油站、油库、面粉加工厂应粘贴的消防安全图标是(  )
A B C D
3.生活中火柴划着后,如果将火柴头朝上直立,使火焰在上,火柴就不容易燃烧,其原因是( )
A.氧气不足 B.没有达到着火点 C.火柴的着火点升高 D.空气不足
4.中国致力于“碳中和”和“碳达峰”,以应对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退耕还林 B.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
C.加大化石燃料消耗 D.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5.2024年4月17日,全球首颗用牡丹花提炼碳元素制作而成的钻石亮相洛阳。钻石就是打磨过的金刚石,构成下列物质的微观粒子与构成金刚石的微观粒子种类相同的是( )
A.干冰 B.铁 C.氯化钠 D.硫酸铜
6.(2024·苏州)火的使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或措施正确的是( )
A.可燃物接触氧气即可发生燃烧 B.用扇子扇灭蜡烛的原因是降低其着火点
C.电线短路起火,可用冷水浇灭 D.炒菜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7.可燃冰[主要成分为CH4·(H2O)n]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像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燃冰是纯净物 B.可燃冰在海底不燃烧主要是因为温度太低
C.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 D.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证据
8.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燃料主要成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管道煤气有毒 B.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C. 使煤分解制成管道煤气是物理变化 D.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9. 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当室内或办公楼内发生火灾时,下列急救措施正确的是( )
A.迅速打开窗户通风 B.用水打湿毛巾捂住口鼻
C.乘坐电梯迅速逃生 D.直立身体贴墙有秩序撤离
10. 下图是小明、小红、张强、李丹四位同学设计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其中能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 D.①③④
11.【新考法·宏微结合】“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只有两种氧化物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改变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1
12.下列做法不能落实“节能减排”要求的是( )
A.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化石能源 B.将火力发电厂的烟囱建的更高
C.推广以氢氧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客车 D.用后随手关闭电源开关、关紧水龙头
13. 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结构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B.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守恒观: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D.微粒观:C60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14. 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研究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如图为碳元素的部分“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是“氧化物”
B.X点对应物质只有一种
C.Y点对应物质和CaCO3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D.H2CO3受热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5.某化学小组将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装有等质量CaCO3粉末的容器中,相同条件下测得二者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0~300 s内,两个容器中酸的浓度均越来越小
B.0~100 s内,反应Ⅰ、Ⅱ生成CO2的速率均先慢后快
C.反应Ⅱ中0~100 s内产生的CO2比100~200 s内少5a mL
D.实验室可用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与CaCO3粉末制取CO2
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9分)
16.【新考向·中国科技】(7分)晋代文献《华阳国志》记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使用天然气的国家,使用竹管输送天然气。
(1)古代使用竹管输送天然气,“竹管”的功能与________(填化学仪器名称)相似。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与天然气同属于三大化石燃料的还有煤和________。化石燃料属于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煤燃烧时会产生SO2,SO2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利用石油各组分的_____不同可以分离出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燃料油。
(4)写出一种人类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________。
17.(6分)火是文明的起源。
(1)古人取火,用火镰击打火石,产生的火花先引燃艾绒,艾绒容易点燃是因为 。
(2)古人使用的“火折子”材料中有硫磺,吹气即可燃。“吹气”能使燃烧更剧烈,“吹气”的作用是 。
(3)我国古人在节约燃料方面也独具匠心。陆游记载过一种“省油灯”,与一般灯最大的不同就是有夹层,上层盏盛油,下层盏盛水,结构如图所示。下层盏内的水是省油的关键,因为水可以减慢 ;同时水也会不断减少,用微粒观点解释水减少的原因 。
(4)发展到今天,家庭用的燃料大多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7分) “为国育才,五育并举”,美育是五育重要组成部分。化学美随处可见。
(1)“用途美”碳的单质用途广泛。物质A代表的是______,其用途有____________(写一点)。
(2) “结构美”。碳的多种结构美轮美奂。图1中的A、B、C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碳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_________(填“相似”或“不相似”),它们的物理性质有明显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模型美”。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一种新型纳米催化剂可实现二氧化碳到甲醇的转化,其微观模型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2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填“甲”“乙”“丙”或“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19. 【新考向·跨学科】(9分)电解水制氢联合碳酸钙分解制备氧化钙,能减少碳排放,助力碳中和。该新方法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器1:一定的H2环境及较低温度下CaCO3可与H2反应生成CaO、CO 和H2O。CO与H2O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CaCO3还可以直接分解。反应器 1中 CO、CO2的含量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________ ℃时,抑制 CO2生成的效果最好。
(3)反应器2:一定条件下,CO与H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甲醇(CH3OH),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
(4)传统制取氧化钙的方法是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 CaO 和__________(填化学式)。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条)。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9分)
20.(9分)如图1中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部分装置。请完成下列问题:
图1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a 。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择装置B和 (填序号)组合成制取装置;若安装时长颈漏斗的下端不小心碰断了,导致无法插入液面以下,为保证实验正常进行,请你在不改变原装置的前提下,写出一条补救措施: 。
(3)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检验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 ____ (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4)甲烷催化重整:CH4与CO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得到合成气(CO和H2),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还同时存在积碳反应和消碳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
图2
①消碳反应的产物“”是______。
②为减少催化剂表面的积碳,可在原料气中加入适量______气体。
③其他条件不变,催化剂表面的含碳量随温度变化如图-乙所示,温度高于600℃时,催化剂表面含碳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
21. 【新考法·创新实验】(10分)燃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起重要的作用。兴趣小组围绕燃烧展开相关的探究活动。
(1)生活中烧烤用的木炭、实验室酒精灯用的酒精都是燃料,它们在燃烧时共有的现象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发光 B.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放热
(2)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可燃物燃烧条件的研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棉花的着火点为 150℃。)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将U形管放入冷水中,打开K1,关闭 K2 两端棉花都不燃烧
② 打开K2,关闭K1; 将 U形管放入 80℃热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两端棉花都不燃烧
③ 打开 K1,关闭 K2
④ 打开K2,关闭 K1 燃烧着的棉花熄灭
i. 步骤①的实验目的是 。
ii.步骤②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
iii.步骤④中燃烧着的棉花熄灭的原因是 。
(3)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太阳能燃料电池如下图所示:
i. 电解槽通过a、b电极产生O 和H ,则b电极是 (填“正极”或“负极”)。
ii. 途径③是气体燃烧的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iii. 太阳能燃料电池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iiii.该太阳能燃料电池的优点是 (写一点即可)。
四、计算题(7分)
22. 我国目前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和天然气,含有硫的煤燃烧时生成的SO2会污染空气。
(1)充分燃烧1g天然气和1g煤,产生的CO2、SO2及热量的对比如下图所示。分析数据,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是 。
(2)某火力发电厂每天燃烧含硫1.6%的煤100 t,若煤中的硫全部转化为SO2,则该厂每天产生SO2 t。
(3)国家标准规定工业废气中SO2含量不得超过0.15 mg/m3。工业上测量SO2的含量时,可以根据反应:SO2+2H2O+I2=H2SO4+2HI。现取该厂废气样品1000 L,与含碘(I2)0. 508mg的溶液刚好完全反应。试计算该厂排放的废气中SO2的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写出计算过程)
第六单元测试题
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A 2.C 3. B 4. A 5. B 6. D 7. C 8. C 9. B
A
解析 实验利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反应。 ①固体药品在带孔橡胶片上,当打开弹簧夹时,长颈漏斗内的液体进入试管,使试管内液面上升到带孔橡胶片以上,与固体试剂接触,开始反应:当关闭弹簧夹时,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在试管上半部分聚积,使试管内部气压增大,将液体压回到长颈 漏斗,使液面降到带孔橡胶片以下,使反应物相互分离,反应停止,可以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故正确 ;②用的是U形管,固体药品在带孔橡胶片上,当打开弹簧夹时,U形管内液面上升到带孔橡胶片以上,与固体试剂接触,开始反应:当关闭弹簧夹时,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在U形管上半部分聚积,使管内气压增大,使液面降到带孔橡胶片以下,使反 应物相互分离,反应停止,可以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故正确: ③固体药品在破底试管内,通过上下移动破底的试管,可以控制固体试剂和液体试剂的接触和分离,也能达到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正确; ④通过粗铜丝的上下移动,可以控制固体试剂和液体试剂的接触和分离,也能达到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正确; 综上分析,①②③④都符合要求。
11. D 12. B
13. D
解析 A.一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所以M为氧化物;B. X点对应的物质是碳的单质,碳的单质有很多,如金刚石、石墨、C60等; C.根据M为氧化物,且Y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可知Y点对应的物质为CO,碳酸钙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2和CaCO3之间可以相互转化;D.碳酸不稳定,受热可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14. B 15. C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9分)
16.(7分)(1)导管 CH4
(2)石油 不可再生
(3)酸雨 沸点
(4)太阳能(合理即可)
17.(6分)(1)艾绒的着火点低
(2)增加氧气的量(合理即可)
(3)油的挥发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CH4+2O2CO2+2H2O
18.(7分)(1) 金刚石 切割玻璃、钻探机钻头、装饰品
(2) 相似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丁
19. (9分)(1)2H2O 通电 2H2↑+ O2 ↑
(2) 1:1 750
(3) CO+2H2 CH3OH
(4)CO2 ①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缓解温室效应②节约能源
解析 (1)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一定的H2环境及较低温度下CaCO3可与H2反应生成CaO、CO 和H2O,其化学方程式为下CaCO3+H2==CaO+CO +H2O,据此可判断CO与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1。据图可知,在750℃时,一氧化碳含量最高,二氧化碳含量最低,所以抑制C02,生成CO的效果最好。
(3)一定条件下,CO与H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甲醇(CH3OH),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CaCO3在900℃以上完全分解生成 CaO 和CO2。传统方法中碳酸钙分解条件是高温,且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使温室效应增强,所以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的优点有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节约能源等。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9分)
20. (9分)(1)锥形瓶 (2)D 在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放一个小试管(合理即可)
(3)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4)CO 二氧化碳 温度升高,消碳反应所消耗的碳的量多于积碳反应产生的碳
21.(10分)(1)AC
(2)i. 探究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ii.排尽U形管中的氧气
iii.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将氧气隔绝
(3)i. 负极
ii.2H2 + O2 点燃 2H2O
iii.水或(H2O)
iiii.对环境无污染(合理即可)
四、计算题(7分)
22.(1)等质量的天然气和煤完全燃烧,天然气燃烧产生CO2的质量小于煤,放出的热量高于煤,产生的SO2的质量少,对环境污染小
(2) 3.2
(3)解:设1000L废气中含有SO2的质量为x。
SO2+2H2O+ I2 =H2SO4+2HI
64 254
x 0.508mg
x=0.128mg
则每升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为0.1283mg/1000×10—3 m3=0.128mg/ m3<0.15 mg/m3。因此符合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