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期中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一、现代文阅读【材料一】这个暑期,我国各地的博物馆火了,不少人“为了一座馆,奔赴一座城”。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厅人员密度堪称摩肩接踵,浙江博物馆展厅参观者可谓____,山西博物院预约火爆……数据显示,今年博物馆门票预订量超过主题乐园,在所有景区类型中排行最受欢迎第一位。【材料二】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当前,我国一些中小学积极探索把博物馆变成“行走的课堂”,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再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热闹,而是学会了看“门道”。研学坐标一: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拥有140余万件(套)藏品,涵盖了从远古时期到当代各个历史阶段社会发展变化不同方面的内容。这些文物蕴含着极高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是中华文明的生动写照。近几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精心打造中小学生“国博讲堂”,因此,“来国博,看中国,读世界”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小学生的假期生活选择。研学坐标二:苏州博物馆西馆在苏州博物馆西馆的参观中,同学们发现了不少惊喜。在“我的姑苏城”单元中,可以“穿越”到古代————早上,背着书包上学堂,一路感受崇文重教之风;中午,小船摇到外婆家,卧室里的收音机流淌出苏州话童谣;晚上,弄堂里玩躲猫猫、过家家。在1米多高的巷子深处,孩子们真正以儿童视角进入苏州园林、名人故居。研学坐标三:重庆自然博物馆在重庆自然博物馆“学习独立营”,同学们可以跟着老师近距离观察蛙类、螳螂、寄居蟹等生物,还可以参加缙云山夜观昆虫活动。在博物馆专家的带领下,同学们感受到了夜观灯诱昆虫的神奇魅力,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受到启发,用边学边玩的方式获得自然科学知识。【材料三】中国国家博物馆每日进馆时段平均人次统计(单位:人次)1.填入材料一横线处最合适的词语是( )。A.津津有味 B.人声鼎沸 C.人山人海 D.应接不暇2.材料二节选自国际博物馆日的相关文章,我认为它最有可能选自( )。A.《博物馆一日研学》B.《博物馆“火”了》C.《博物馆研学,在行走的课堂品读世界》3.仔细阅读相关材料并作判断,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①统计数据显示,博物馆是所有景区类型中最受欢迎的。 ②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在博物馆研学中学会了看“门道”,是因为他们能够自己独立寻找、熟悉博物馆的参观路线。 ③中国国家博物馆拥有140万件(套)藏品,包括远古时期和当代的内容。 ④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中国国家博物馆每日进馆时段平均人次分布。壮壮计划2025年12月15日(周一)上午9时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 4.寒假即将到来,学校打算通过海报鼓励同学们在假期开展博物馆研学活动。请结合材料二,梳理博物馆研学的好处,并分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唤醒沉睡文物的人①庄严的神像、奇异的面具、高大的神树……三星堆文物从沉睡中被唤醒。这离不开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师们。②1986年,青铜神树重见天日。刚出土时,它只是一堆混杂着泥土的碎片,根本看不出树的形态,甚至找不出一根完整的枝丫。如何让青铜神树重放光彩呢 郭汉中跟随师父杨晓邬接受了这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他们反复猜测,不断论证,历时三年多,做好了修复前的准备工作。③1990年,修复工作开始了。他们先根据造型、花纹对碎片进行分类,再把同类的碎片拼接、对位。起初,他们并不知道青铜神树有多高,只能从下往上一点点地摸索,就像完成拼图一样。他们经常弓着身子,小心翼翼地试探每一块残件的合理位置。有时候,为了拼接、固定一块残片,他们需要夜以继日地工作。酷日炎炎,汗水浸透了衣衫;寒风阵阵,他们毫不觉察。两千多个日夜,他们在5米高的脚手架上爬上爬下,终日埋头于青铜神树的修复工作中,这株高达396厘米的青铜神树终于被“唤醒”了。它的底座好像小山相连,树上的“神鸟”和“飞龙”栩栩如生。据考证,这件青铜神树是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④作为徒弟的郭汉中,在学习修复技艺的同时,非常重视对传统技艺的改良创新。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三星堆新发现六座“祭祀坑”。如何完整地提取坑内的象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为了避免埋藏于地下千年之久的象牙在提取时断裂、损坏,郭汉中创造性地自制了许多小工具,解决了象牙提取过程中的难题。他还借鉴了骨科手术的固定方式,采用给象牙打“绷带”的“蜡模固型”方式,保证了上百根象牙安全出坑,开创了考古发掘过程中保护文物的先河,唤醒了更多沉睡的文物。⑤郭汉中还非常重视文物修复技术的传承。他领衔成立了文物修复技能大师工作室。每天,他指导徒弟耐心细致地给文物“做手术”:清洗、补缺、粘接、上色、做旧、打磨,一丝不苟。当徒弟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就手把手地教。郭汉中说:“三星堆的国宝那么多,我这辈子是修复不完了,但我的徒弟们可以继续干下去,这门古老的技艺也要继续传承下去。”随着工作室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唤醒沉睡文物的队伍。⑥三尺工作台,装得下古往今来;三十载光阴,换不回青丝如缕。以郭汉中为代表的文物修复师们几十年如一日,逐渐唤醒了沉睡的古蜀文明。(根据相关材料改写)5.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①奇异: ②一丝不苟: 6.请你根据要求梳理提纲,把握文章内容要点。题目 唤醒沉睡文物的人开头 第①自然段:三星堆文物被文物修复师们修复。中间 (1)第②~③自然段:郭汉中和师父修复青铜神树。 (2)第④自然段: (3)第⑤自然段: 结尾 第⑥自然段:文物修复师们几十年如一日,让古蜀文明焕发生机。7.第③自然段描写了郭汉中与师父一起修复青铜神树的场景,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的感受。8.“唤醒沉睡文物的人”指的是( )。A.郭汉中 B.文物修复师C.郭汉中和杨晓邬 D.郭汉中及其徒弟9.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唤醒沉睡文物的人”都“唤醒”了什么。跟着书本去旅行,行走在敦煌,图图想起了首位从这里飞出去的航天员——唐胜杰,现在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一起开启一段“太空之旅”吧!中国空间站又迎来新成员①航天员唐胜杰的家乡自古以来就有着敦煌飞天的神话传说,飞行也成为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和追求。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他与汤洪波、江新林一起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奔赴“天宫”。“神舟十六号”和“神舟十七号”两个乘组完成“太空会师”,我们第三次看到了6名航天员太空同框的难忘画面。这次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的构成依然采用“以老带新”的策略,包括一名具有丰富经验的第二批航天员,带着两名第三批年轻的航天员,执行新任务。指令长汤洪波参加过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重返“天宫”第一人;航天员江新林实现了从陆地到天空再到太空的目标;不满34岁的航天员唐胜杰成为实现飞天梦想最年轻的航天员。②当前,太空环境十分恶劣,随着人类太空活动越来越频繁,轨道上留下了大量的碎片,它们的速度高达每秒数千米,空间站随时会面临遭受太空碎片严重撞击的风险。为了躲避可能撞上的太空碎片,空间站会通过自身动力来进行变轨。不过,这么做有时候并不能完全避免危险。如果太空碎片的撞击威胁到航天员的安全,就需要做好紧急撤离的准备。此前,俄罗斯的联盟MS-22载人飞船出现故障,宇航员无法返回,只能派遣一艘新载人飞船前往太空接替受损飞船。从发现故障到发射新的飞船,俄罗斯航天局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而我国采用的滚动备份发射模式,可以实现快速救援。如在“神舟十五号”升空之后,“神舟十六号”随即进入值班状态。一旦有情况,只需要8.5天的时间,“神舟十六号”就能前往太空开展救援任务。“神舟十六号”发射升空后,“神舟十七号”也进入待命状态,随时可以发射升空。在为期5个月的太空任务中,“种舟十七号”将在地面为“神舟十六号”航天员的安全保驾护航。只要大约6.5小时,“神舟土六号”就能实现与空间站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③从1999年我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种舟一号”首飞成功,到“神舟十七号”成功发射,“神舟”系列飞船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目前,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总的目标是: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突破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完成“登、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务,形成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10.下列关于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不懂“交会对接”的意思,在不影响理解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先不管它,继续往下读。B.要集中注意力逐字朗读,必要时回头重读,确保信息不遗漏。C.读到短文标题,我产生了疑问:“中国空间站迎来的新成员是谁 ”带着问题阅读,我对短文内容理解得更快了,阅读的速度也提高了。D.读得快还要想得快,要一边读一边想,抓住关键句,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11.下列对短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洪波是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也是我国首位重返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B.唐胜杰是目前进入中国空间站最年轻的航天员。C.为了躲避可能撞上的太空碎片,空间站会通过自身动力来进行变轨,这么做就可以完全避免危险了。D.中国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首次登陆月球,完成“登、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务,形成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12.文中画曲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 、 和 的说明方法,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是 。13.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大约”一词能不能去掉 为什么 14.第③自然段说“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请据此展开想象,具体描述一下中国人首次成功登月时的盛况。(不少于50字)15.请你读读下面这则资料链接,结合短文内容写出你的感受。【资料链接】按照航天员训练大纲,第三批航天员开展了8大类、200余项的训练。从身体到精神的磨炼,从耐力到专业知识的提升,这些都是成为航天员的必经之路。其中,72小时睡眠剥夺训练让唐胜杰印象深刻。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唐胜杰完成了系统的学习和训练,学习了上百门课。经过严格选拔,唐胜杰与汤洪波、江新林一起入选神舟十七号乘组。活动期间,点点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是她搜集的部分资料,请你读一读,完成练习。【材料一】 春节申遗成功#春节申遗成功#导语:正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12月4日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材料二】 春节申遗时间线2022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就开始着手推动春节申遗工作;2023年3月31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提交了申报材料;2023年12月,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2024年12月,春节申遗成功,证明了春节文化在全球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据不完全统计,近20个国家和地区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春节民俗活动已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文化盛事。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材料三】 人们最喜爱的春节民俗活动人们最喜爱的春节活动统计表(单位:万)16.阅读材料二,梳理春节申遗的时间线。通过时间线,并结合其他材料,我发现春节申遗成功的原因有(多选)( )A.深厚的文化价值 B.精心的申遗筹备C.已有的世界非遗 D.广泛的民众参与度17.每逢春节,“团圆”这个词语就会引起大家的讨论。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春节是否应该返乡过年”展开的讨论,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看法。小明:我觉得春节不用返乡过年。现在沟通都很方便,如果想见亲人随时可以开视频。小亮:我觉得春节应该返乡过年。在外工作、学习的人们回到家乡,可以和父母、亲戚一起吃团圆饭,这种相聚能够增进亲情,让人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我: 18.除春节外, 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与之相关的诗句“ , ”至今仍被广为传诵。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高粱情高粱在我的心里有着神圣的地位。一想到高粱,眼前就浮现出它笔直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紧紧抓住土地的根,想到它那令人敬佩的品性。我的家乡在雁门关脚下,土地灰茫茫的,十分贫瘠,能够种麦子的地极少,只有耐得住大自然折磨的强悍的高粱好种。千百年来,土地、人和高粱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我是吃高粱米长大的。在我离开故乡之前,一年四季,顿顿饭离不开高粱。它塑造了我的躯体和生命。高粱的全身没有一处不具有鲜明的个性。它那挺拔而粗壮的秆子,给人以自信和力量。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高粱的根,它不但在看不见的地下扎得很深很深,而且在高粱秆的下端离地尺把高的关节处,向下长着许多气根,有点像榕树的根,用手摸摸,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我问父亲,为什么高粱下边长了这么多“爪子” 父亲告诉我,不要以为草木、庄稼都不如人,都没有知觉。其实庄稼很聪明,它们对大自然的感觉,甚至比人类还要敏锐。它们有的爬蔓,紧紧贴着大地,有的像树一样站着,都是为了生存,为了争取阳光和空间。对于高粱,气根是不可缺少的。夏天暴风雨来临前,它就迅速地生出气根,深深地扎进土里,风暴无法撼动它。它就像一个摔跤手,脚跟稳稳地定在地上,那么坚韧,等着对手向它扑来。父亲说:“高粱的根最苦,所有的虫子都不敢咬它,根是它的命。”说着,父亲掐了一小截,让我用舌头舔舔,啊呀,那个苦劲儿到现在我还记得。麦子、豆秧能用手连根拔起,但是再有力气的庄稼人也很难拔动高粱。我小时练掉跤时,教我的伯伯说:“站得像高粱一样,要有它那抓地的根,要练到根从脚脖子上生出来。”他还说:“摔跤时脚定在地上,要觉得自个儿不是有两只脚,而是有几十只!”高粱就有几十只脚,而且每一只脚都深深地扎到地底下。我虽然练不出高粱鹰爪般的脚,但它那坚韧不拔的品格却始终激励我顽强地生活着,跋涉着。(有删改)19.语文要素我读这篇短文大约用了 钟。运用阅读策略,完成练习。①看到短文题目,我产生了一个疑问:“ ” 带着这个问题读,我对短文的内容理解得更快了,阅读的速度也更快了。②读到第3自然段,我很快就知道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是 。20.阅读短文,感受高粱身体部位的特点,补充下面的思维导图。21.读文中画曲线的句子,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高粱和麦子、豆秧进行比较。 ②突出说明了高粱的根扎得很深,很稳,难以被拔动。 ③表明了这里的土壤不适合麦子和豆秧生长。 22.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2自然段中描写了高粱的生长环境,侧面表现出高粱顽强的生命力。B.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高粱的根坚强有力的特点。C.第4自然段中写“那个苦劲儿到现在我还记得”,流露出“我”对高粱根的嫌弃。23.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点明了高粱对作者的巨大影响,抒发了作者 之情。24.文中的高粱让你联想到了哪些人 请选择其中一个,试着用几句话写一写联想到他们的理由。人才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和资源,阅读文章,感受人才力量。追梦航天 回梦太空2023年5月30日上午9时3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点火升空,由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组成的航天员乘组出征太空。而在这三名航天员中,云南籍目前还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桂海潮更是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戴着一副近视眼镜,可能是桂海潮在外表上与其他中国航天员最大的不同了。我们都知道,航天员的训练和外太空的复杂环境,对于身体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而视力也成为此前是否可以被选入航天员的标准之一,此次“戴眼镜”的桂海潮成了航天员后,也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也就是说此前留在很多人认知上难以突破的难题已经被中国人攻克。黑瘦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桂海潮深有感触地说:“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参与到载人航天事业中是一件幸福的事。保持好奇心、探索未知是我前行的动力。”桂海潮曾经的高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杨兆东回忆,桂海潮高中三年,不论大小考试,都是第一名。高中三年能一直保持好的学习状态,除了天赋,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到了饭点,其他同学一下课就冲去食堂打饭,桂海潮从不去挤,他会留在教室多背几分钟书,争取一切能争取的时间来汲取知识。桂海潮曾谈及自己选择航天事业的初衷:他在小时候看到“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致力于航天报国的感人事迹后崇拜不已,便在心里埋下了航天的种子。2003年10月15日,当从校园广播中听到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的消息时,当时还在读高二的他激动万分,自此对航天事业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在高考结束后放弃报考北京大学,毅然填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天飞行器设计专业。从追梦人到圆梦人,桂海潮的成长蜕变历程,正是我国航天事业飞速繁荣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25.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万众瞩目—— 攻克—— 汲取—— 崇拜—— 26.“戴眼镜”的桂海潮成了航天员,说明了什么问题?用“——”在短文中画出来。27.你怎样理解桂海潮是“从追梦人到圆梦人”?28.读了短文后,桂海潮叔叔的事迹会对你今后的学习产生哪些影响?在读书活动中,同学们读到了经典有趣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是口耳相传的经典。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沉香劈山救母佚 名①传说,汉代有个书生叫刘玺,上京赶考时,在华山的一座神庙中遇到了一位仙女——华山三圣母。可是,一个是神仙,一个是凡人,又怎能缔结姻缘呢?但三圣母不顾天条,化身为一个民间女子,向刘玺道出真情,于是两人结为夫妻。②过了一段时间,刘玺考期将临,三圣母已有孕在身,离别之时,刘玺赠给三圣母一块祖传沉香,说日后生子可以“沉香”为名。③刘玺在京城一举中榜,被任命为扬州府巡按。就在他走马上任之时,三圣母却遭难了。原来,这时正值王母娘娘生日,天宫大办宴会,三圣母有孕在身,便推托染病而留在华山。谁知,她与凡人结为夫妻的事情被哥哥二郎神知道了,他责怪妹妹私嫁凡人,触犯天条,要捉拿她,让她接受惩罚。④三圣母本来有一件宝物——宝莲灯,连二郎神也不是手持宝莲灯的三圣母的对手。但二郎神命哮天犬趁三圣母休息之际,将宝莲灯偷出。就这样,可怜的三圣母被自己的哥哥二郎神压在华山下的黑云洞中接受惩罚。三圣母在洞中生下了儿子,取名沉香。⑤三圣母怕二郎神对沉香下手,就恳求夜叉将儿子送回扬州,留在其父刘玺身边。⑥多年过去,沉香长大了,也渐渐懂事了。他知道母亲被压在华山下受苦,一心想救出母亲。他知道父亲帮不了他,便独自离家,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华山。⑦沉香找不到母亲,放声大哭。这哭喊声,惊动了路过此地的霹雳(pī lì)大仙。好心的大仙问清原因,决定帮助沉香。于是,沉香拜大仙为师,学习六韬三略①、百般武艺。十六岁生日那天,沉香收下大仙赠送的开山神斧,出发救母。⑧沉香来到华山黑云洞前,三圣母知道沉香不是二郎神的对手,便叫他向舅舅二郎神求情。于是,沉香来到二郎庙,谁知二郎神铁石心肠,不但不肯放了三圣母,反而要向沉香下手。沉香愤怒到了极点,觉得二郎神欺人太甚,便抡起神斧与他打起来。⑨这件事惊动了太白金星,他派了四位大仙去看个究竟。大仙们觉得二郎神身为舅舅,如此凶狠,太无情无义了,于是暗中助了沉香一臂之力。沉香越斗越勇,战胜了二郎神,还拿回了宝莲灯。⑩沉香立即飞回华山,举起开山神斧,劈开华山,救出了被关在洞中多年的母亲…… 从此,三圣母和儿子沉香、丈夫刘玺全家团圆,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根据中国民间故事改编)【注释】①六韬(tāo)三略:指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著作。这里泛指兵书、兵法。29.请结合下面的提示对沉香劈山救母的过程进行梳理。独自前往华山寻母→ →获赠开山神斧,出发救母→与舅舅二郎神大战→ →劈山救母,一家团聚30.请你用简短的语言对沉香劈山救母这一神话故事进行缩写。31.【情境化命题】读完这则故事,同学们对故事中的沉香和二郎神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请完成对话。32.结合文章内容,想一想沉香见到多年未见的母亲后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把母子相见的情形写具体。33.民间故事中有许多不可思议的地方,你能从这个民间故事中找到不可思议的情节吗?照样子完成下图。在读书活动中,同学们读到了感人的人物故事。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茅以升的故事佚 名①茅以升是著名的桥梁专家,一生为祖国的江河湖海架桥,也致力于为民架桥。②有一年的端午节,南京秦淮河两岸正在举行龙舟比赛。然而,看龙舟比赛的人太多,把秦淮河上的桥挤塌了。不少人掉进了河里,有的人还被淹死。小以升大吃一惊:桥为什么会塌?要是造得牢固,还会发生桥毁人亡的悲剧吗?想到这里,茅以升暗下决心:____。③从此,茅以升十分留心各种桥梁。这天,他看着一列装满货物的火车从桥上驶过,大桥坚定稳固;他又看着一群群的行人从桥上顺利通过,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接着把这座桥从桥面到桥墩看了个够,直到天黑才回家。④1916年,茅以升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刷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桥梁建设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⑤但是,茅以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有些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斩钉截铁地回答:“虽然科学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⑥1919年,茅以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现在浙江省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⑦茅以升一生造桥、一生报国,将梦想与为国为民深度融合,用自己勤勉不倦的奋斗架设了一座通向未来的科学精神之桥。(选自《百姓故事会——茅以升》,有删改)34.【思维导图】读短文,想一想文章写了茅以升的哪几件事,将下图补充完整。35.读第②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请在文中的横线上把故事内容补充完整。36.读短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茅以升立下长大要造桥的志向,是因为看到了桥毁人亡的悲剧。B.美国人看中了茅以升既懂理论又有技术,要聘请他担任工程师。C.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茅以升在美国刻苦学习桥梁知识的故事。D.文章主要介绍了茅以升为祖国的桥梁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37.【阅读要素】读一读文章的结尾,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请结合链接材料写写你的理解。【链接材料】修建钱塘江大桥困难重重:木桩难打、沉箱难装、钢梁难架……抗日战争爆发后,建桥更困难。敌机不断轰炸钱塘江大桥,所幸大桥主体未被炸中。茅以升带领工人们夜以继日地赶工,终于将大桥建成。38.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请你给茅以升写一段颁奖词。颁 奖 词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C2.C3.正确;错误;错误;错误4.示例:①有助于同学们了解各历史阶段文物蕴含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丰富假期生活;②有助于同学们以儿童视角感受传统文化;③有助于同学们在与大自然的密切接触中受到启发,用边学边玩的方式获得自然科学知识。【答案】5.奇特,跟一般情况很不一样;形容办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6.郭汉中非常重视对传统技艺的改良创新。;郭汉中非常重视文物修复技术的传承。7.提示:①从文中语句体会到人物的不辞辛苦、精益求精、严谨认真、持之以恒等精神品质。②结合文中的关键语句感受到人物对修复工作的热爱、用心。③关注对青铜神树的描写,体会它的珍贵、奇特。(能够结合文章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合理即可)8.B9.(示例)“唤醒”的内容包括:①文物修复师们唤醒了青铜神树。②文物修复师们唤醒了古蜀文明。③郭汉中改良传统技艺,唤醒了更多沉睡的文物。(可以举例表达)④郭汉中重视传承,带徒弟,发展工作室,影响更多的人加入唤醒文物的队伍中。(答出三点即可)【答案】10.B11.C12.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具体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空碎片的撞击会威胁到航天员的安全,而我国的载人飞船能迅速做好紧急撤离的准备,实现快速救援13.不能去掉|大约”一词表示不很准确的估计,用在句中表示“神舟十六号”与空间站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需要6.5小时左右的时间,如果去掉,就表示确定只要6.5小时,说法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该词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14.登月舱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着陆,随着舱门缓缓打开,一位中国航天员慢慢走出舱门。地面指挥中心的人们和全国亿万看直播的观众都屏住呼吸,紧紧盯着屏幕,大家都想亲眼见证这将铭记于历史的一刻。当航天员的脚踏上月球土地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15.梦想的实现离不开艰辛的努力,只有坚持不懈地练习,勇于战胜各种困难,才能一步步实现梦想。【答案】16.提交申报材料|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A B17.我认为春节应该返乡过年。虽然现代通讯工具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与家人联系,但隔着冰冷的屏幕始终无法真切感受到团圆时刻的激动、开心与温暖;而且春节返乡过年是一种传统文化,是我们与家人团聚、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时刻,能够加深我们与家人的感情。18.七夕节;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波河桥【答案】19.2;作者对高粱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高粱的全身没有一处不具有鲜明的个性20.挺拔而粗壮;坚韧不拔21.正确;正确;错误22.C23.对高梁的喜爱和赞美24.文中的高粱让我联想到了消防员、运动员等人。比如消防员,他们在面对熊熊烈火和其他危险情况的时候,毫不退缩,始终坚守在救援一线,凭借坚韧顽强的意志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就如高梁在恶劣环境中依然坚韧生长一样。【答案】25.引人注目;克服;吸取;崇敬26.此次“戴眼镜”的桂海潮成了航天员后,也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也就是说此前留在很多人认知上难以突破的难题已经被中国人攻克27.我认为桂海潮是从追梦人到圆梦人的典范,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执着,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28.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以桂海潮叔叔为榜样,树立远大的理想,无论遇到多少挫折,都会坚持去实现。【答案】29.寻母未果,跟霹雳大仙学本领;获四位大仙助力,战胜二郎神,夺回宝莲灯30.汉代有个叫刘玺的书生,上京赶考时,在华山一座神庙中遇到了华山三圣母,三圣母违反天条,与刘玺结为夫妻。此事被她的兄长二郎神得知,二郎神派哮天犬偷走三圣母的法宝——宝莲灯,将三圣母压在华山下的黑云洞中。三圣母在洞中生下沉香,并托夜叉将其送到中榜的刘玺身边。沉香长大,得知自己的身世,只身赶赴华山救母,拜霹雳大仙为师,努力学习本领,并在众仙的助力下战胜了二郎神,最终用霹雳大仙赠送的开山神斧劈开华山,救出了母亲,一家人得以团聚。31.示例一:和华山三圣母是兄妹,却不顾亲情狠心惩罚三圣母,而且他作为沉香的舅舅,居然毫无怜惜之意,对沉香大打出手,他对待亲情的淡漠让我无法理解。示例二:虽然对待亲情的淡漠让人无法理解,但是他遵守天规,即使是自己的妹妹,也一视同仁,说明他是一个忠于职守的神仙。32.沉香劈开华山,见到了被关在洞中多年的母亲,那一刻,母子俩深情对望,顾不上诉说多年离别之痛、思念之苦,沉香激动地抱住母亲,喊道:“母亲,我是沉香,我来救你了!”三圣母脸上露出了微笑,紧紧地搂住他,仔细打量沉香的面庞,听着沉香眉飞色舞地讲述他打败二郎神的经过。33.沉香的哭喊声惊动霹雳大仙;斧头能劈开华山【答案】34.桥塌人亡,立志造桥;一边上课一边实习;拒绝聘请,决定回国35.长大后要为人民造桥,造不会塌的桥。36.C37.首尾呼应(或:照应开头),深化主题,突出茅以升为国为民架桥的爱国主义形象。38.茅以升从小志向远大,学习勤奋努力,忠于祖国、热爱祖国,勇挑重担,为祖国鞠躬尽瘁。他是祖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