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五单元中国石拱桥新课导入有的是宽阔平坦的水泥桥,有的是精致小巧的木桥,还有的桥身弯弯,像一道彩虹横跨在水面上,大家知道这种弯弯的桥叫什么吗?对啦,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 “石拱桥”。 提到石拱桥,它在咱们中国可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哦。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智慧和双手建造出了震惊世界的石拱桥。想象一下,在没有大型机械的古代,工匠们仅凭简单的工具,就能让一块块沉重的石头拼接成稳固又美观的桥梁,这些桥梁不仅能方便人们通行,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了流传至今的建筑奇迹。 比如,在河北赵县有一座石拱桥,它造型独特,桥洞像一轮圆月,而且还有着 “奇巧固护,甲于天下” 的美誉;在首都北京,也有一座著名的石拱桥,它横跨在永定河上,见证了北京城几百年来的变迁。这些石拱桥到底有着怎样的构造特点?它们又蕴含着古人怎样的建筑智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茅以升先生的《中国石拱桥》,去探寻这些古老桥梁的秘密吧!同学们,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你们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桥吧?影视资料素养目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掌握其读音和词义。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与段落的内部结构,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激发对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豪感。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激发对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豪感。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作者简介字唐臣,江苏镇江人。桥梁专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中国首座跨度较大的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参与了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工作。写了大量介绍桥梁知识文章。著有《中国古桥与新桥》、《钱塘江桥》等。茅以昇(1896—1989),桥梁专家、教育家。背景资料本文所写的这两座桥,是千百万座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之作。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达而长足发展,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从中可看出他写作本文的意图——传播有关石拱桥的知识。茅以昇在谈到本文的写作时说:“石拱桥这一体系,又是多种多样的。石拱桥是我国传统的桥梁三大基本型式之一。石拱桥这一体系,又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所写的这两座桥,乃是千百万座石拱桥中杰出代表之作。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达而长足发展,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桥,可为历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历史见证,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座古桥,都经得起天灾战祸的考验,历千百年而不坏,不仅是作为古迹而被保存,而且仍保持其固有的功能不变,可以称作奇迹。当然,还应归功于历代的辛勤修缮,这类修缮活动又往往是出自民间的爱桥护桥的公民上,这一社会风尚,在我国桥梁史上,有不少故事,是值得传承下去的。石拱桥相关资料概念 特点 说明 顺序 说明 方法 分类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体科学性(即以传播科学知识为目的,内容合乎科学、符合实际)条理性(即结构严谨有序)准确性(即语言准确严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先后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前到后等从一般到特殊、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从现象到本质等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作诠释、摹状貌、引用、举例子、下定义、分类别、画图表等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按语言风格分平实的科学性说明文生动的文艺性说明文本文属事物说明文说明文生字词雄跨( ) 记载( ) 残损( )古朴( ) 桥墩( ) 推崇( )侵略( ) 序幕( ) 巧妙绝伦交头接耳 惟妙惟肖( ) 独一无二弧形( ) 洨河( ) 陡坡( )暴涨( ) 匀称( ) 饮涧( )河堤( ) 铺砌( ) 漳州( )kuàzǎisǔnpǔdūnchónɡlüèmùxiàohúxiáodǒuzhǎnɡchènjiàndīqìzhānɡ作姓氏时读xiāo。只有一个读音。意为“年”:一年半载意为“记”:载入史册多音字称( )匀称( )称呼chènchēnɡ饮( )饮涧( )饮马yǐnyìn涨( )暴涨( )涨红zhǎnɡzhànɡ圈( )拱圈( )牛圈quānjuàn意为“给牲畜水喝”时读yìn。形近字崇( )chónɡ祟( )suì推崇鬼鬼祟祟形容行动诡秘,怕被人发现的样子。“山”“宗”为“崇”,“出”“示”为“祟”。弧( )孤( )húɡū弧形孤独洨( )皎( )绞( )xiáojiǎojiǎo洨河皎洁绞杀【形旁辨字法】跨(kuà)过障碍高抬脚( ),大坝垮(kuǎ)塌土( )冲走,挎(kuà)包防盗用手(扌)拿。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雄姿:威武雄壮的姿态。残损:(物品)残缺破损。胜景:优美的风景。推崇:十分推重。优越:优胜,优良。长虹饮涧:入涧饮水的长虹。巧妙绝伦: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的。千态万状:指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姿态。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文中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就地取材:就在当地选取所需要的人或材料。词语解释(4~5段)惊人的杰作赵州桥。(第3段)说明中国石拱桥特点。(1~2段)总述石拱桥的特点。(6~8段)闻名世界的卢沟桥。(第9段)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第10段)我国石拱桥当代的发展。课文分层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总体特点是什么?本文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分类:事物说明文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座桥?为什么介绍这几座桥?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前者是独拱石桥,后者是联拱石桥。作者选择两例可以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说明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彩多姿的特点。课文主要介绍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桥。文章为什么只重点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因为这两座桥是我国千万座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具备石拱桥的共同特点,而且又是各有各的特色。所以举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很具有代表性。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赵州桥的?赵州桥地理位置、修建时间、整修情况结构特点整体(总):长、宽局部(分)大拱:当时可算是最长、没有陡坡小拱:省料、防洪、美观拱圈:每一道都独立承重外观:结构匀称、雕刻古朴美观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总)由主到次赵州桥思考:一至三自然段,分别写了中国石拱桥的什么特点?为什么开头两个自然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第一自然段一连几处以虹喻桥,写石拱桥的形式优美,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激发阅读兴趣。第二自然段写石拱桥的结构坚固,这是石拱桥的又一特点。这两个特点是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为下面写中国石拱桥做了铺垫,自然过渡到写特殊的石拱桥。赵州桥默读4、5段,讨论:作者依次介绍了赵州桥的哪些信息?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这两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第4段写赵州桥的地理位置、建造时间及解放后的修整。第5段首先介绍赵州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以及古人的赞誉;接着从四个方面(结构巧妙;造型优美,用料节省;结构坚固;结构匀称,与四周景色和谐配合)来说明其特点。逻辑顺序:从概括到具体。各拱相连 结构坚固雕刻精巧 意义重大默读6-8段,概括卢沟桥的特点。卢沟桥主要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首先”“其次”“再其次”分项说明,由主到次,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作者按照由人到物、由主到次的顺序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由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到设计施工的优良传统,再到建筑材料的丰富,主次分明,层次清晰。第9段是怎样说明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的?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朗读第10段,想一想:结尾的议论句有何作用?01对前面的内容进行了总结,指出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得益于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提升了本文的思想高度。02请同学们再读第10段,读出作者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03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打比方。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用“虹”“弓”作比,突出了石拱桥形式上拱形的基本特征,形象生动。举例子。作者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列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例子。赵州桥是独拱石桥的代表,卢沟桥是联拱石桥的代表,且两座桥都世界闻名,例子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令人信服。分类别。如赵州桥:“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四)全桥结构匀称……”。分类别说明,条理清楚,使读者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有了完整而清晰的印象。作引用。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说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引用唐朝张?的赞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等等。这些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列数字。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约9米”,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的规模,突出了赵州桥“雄伟”的特点。作比较。如“永定河发水时……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将卢沟桥与两岸河堤相比较,充分说明了卢沟桥的坚固。摹状貌。如“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石柱上雕刻的石狮子的形态,突出了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在课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时间,并说说这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名称 建造时间 特点旅人桥赵州桥江东桥卢沟桥长虹大桥双曲拱桥约282年约605年1189-1192年八百年前1961年解放后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石拱桥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谓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联拱石桥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当时世界上最长的独拱石桥石拱桥数量多,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设计美写作特色语言平实简洁,描写有度。课文在说明中兼有描写,但是很适度。为了说明桥的体现其赞美弧形形状,把桥比作虹,赞美之情暗含其中。通过对卢沟桥石狮的描写,之情,而且适度收止。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目的明确。列举数字,说赵州桥之雄伟;引用古籍,说其制为了准造奇特;使用比喻,形容其长虹卧波……无论描述其形态,还是解说其特点,确、生动地说明事物,作者运用各种说明方法,而且无不通过平实准确的说明语言注意说明顺序,周密合理。例如先总说赵州桥外形和设计施工的特点,再分四点达到了说而明的效果。具体说明,先总后分,给人清晰印象。又如说明我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用“首,表示分项说明,由人到物,由主到次,顺序合理,标示先”“其次” “再其次”清晰。本文选取赵州桥与卢沟桥作为实例,详细阐述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思路与建造工艺上的独到创新,以及其永不褪色的艺术价值;同时概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桥梁事业取得的跨越式进步,以此歌颂我国劳动人民的卓越智慧,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桥的形态并非只有实体一种,它也可以是无形的存在。实体的桥能为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便利,还能让我们从中探寻历史脉络,体悟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而用友善搭建起来的心灵之桥,则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和睦。因此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应当多与同学、老师、父母等身边人交流互动,通过沟通加深彼此的理解,用友善构筑起连接心灵的桥梁。唯有如此,那些希望走进我们内心、了解我们的人,才能沿着这座心灵之桥,真正进入我们的精神世界。课堂总结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国石拱桥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精准掌握 “洨河(xiáo)”“匀称(chèn)”“惟妙惟肖(xiào)” 等生字词的音、形、义,辨析 “称”“饮”“涨”“圈” 等多音字的语境用法,区分 “崇 / 祟”“弧 / 孤”“洨 / 皎 / 绞” 等形近字(结合 “形旁辨字法” 强化记忆)。理解并运用 “巧妙绝伦”“就地取材”“长虹饮涧” 等词语,能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明确说明文的基本要素(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能判断本文为 “事物说明文”。梳理文章脉络,准确划分 “总述 — 分述 — 总结” 的结构,概括各部分核心内容。提炼中国石拱桥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的三大总体特征。准确概括赵州桥(独拱)、卢沟桥(联拱)的建造时间、地理位置及核心构造特点。【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教学重点 突破策略1. 梳理 “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 的说明顺序,理解逻辑链的完整性 1. 绘制 “说明顺序思维导图”:以 “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 / 卢沟桥→成就原因→当代发展” 为核心,标注各环节的 “过渡句”(如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赵州桥非常雄伟”),可视化逻辑关系;2. 小组任务 “顺序重组”:将课文段落打乱,让学生根据逻辑关系重新排序,通过 “纠错 — 讨论 — 总结” 强化对顺序的理解2. 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尤其是 “举例子”(典型性)、“列数字”(准确性)、“作引用”(权威性) 1. 开展 “说明方法寻宝游戏”:学生分组圈画语句,标注方法并填写 “方法 + 语句 + 作用” 表格(如 “赵州桥全长 50.82 米”→列数字→准确说明赵州桥的雄伟),各组展示互评;2. 对比分析:将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 改为 “石拱桥的桥洞成半圆形”,对比 “弧形” 与 “半圆形” 的准确性;将 “引用张嘉贞的话” 删去,体会 “作引用” 对增强说服力的作用3. 概括赵州桥与卢沟桥的特征,理解 “实例互补” 的写作意图 1. 制作 “两桥特征对比表”:从 “结构类型、建造时间、核心构造、艺术价值、历史意义” 等维度梳理信息,直观呈现异同;2. 辩论式讨论:“如果只选一座桥作为例子,能否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引导学生从 “独拱与联拱、技术与艺术、历史与文化” 的角度,理解 “互补说明” 的必要性(二)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教学难点 突破策略1. 理解 “说明语言准确性” 的深层逻辑(如限定词的不可替代性) 1. 开展 “词语删除 / 替换对比实验”:- 原句:“大约建成于公元 605 年”→删除 “大约”→讨论 “绝对化表述的错误”;- 原句:“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删除 “当时可算”→分析 “时空限定的必要性”;2. 结合科学常识:补充赵州桥建造年代的史料争议,说明 “大约” 体现的 “科学严谨性”,而非 “模糊性”2. 挖掘结尾段落的 “议论升华” 作用,关联 “民族智慧” 与 “制度优越性” 1. 分层朗读:先读第 10 段的 “事实陈述”(如 “1961 年,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再读 “议论句”(如 “这些成就,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体会 “事实→观点” 的升华过程;2. 史料补充:展示钱塘江大桥(茅以昇主持)在抗战中的 “炸毁与重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历程,结合 “旧中国技术落后” 与 “新中国快速发展” 的对比,理解 “制度优越性” 的具体体现3. 从 “有形之桥” 到 “无形之桥” 的联想,实现文化内涵的深度理解 1. 情境创设:播放 “港珠澳大桥” 建设视频、“一带一路” 跨境桥梁图片,讨论 “现代桥梁的‘连接’意义”(地理连接→经济连接→文化连接);2. 写作任务:以 “我心中的‘桥’” 为题,写一段 200 字短文,可写 “心灵之桥”(友谊、沟通)、“文化之桥”(传统与现代)、“科技之桥”(创新与发展),并结合课文内容说明关联点【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导入时播放 “中国古桥纪录片片段”(含赵州桥的 “拱圈结构”、卢沟桥的 “石狮细节”),搭配旁白 “在没有大型机械的古代,古人如何用石头搭建‘千年不倒’的桥?”,激发探究兴趣。课堂中展示 “石拱桥结构示意图”(标注 “大拱、小拱、拱圈”)、“卢沟桥石狮高清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构造术语。问题链驱动法:设计 “主问题 + 子问题” 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主问题 1:“作者如何证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子问题 1:举了哪两个例子?为什么选这两个例子?子问题 2:用了哪些数据说明 “结构坚固”?引用了哪些文献说明 “形式优美”?主问题 2:“中国石拱桥的发展,体现了哪些‘中国智慧’与‘中国精神’?”子问题 1:“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在赵州桥建造中如何体现?子问题 2:新中国桥梁事业的发展,与 “制度” 有什么关系?小组合作探究法:设立 “说明文研读小组”,分配专项任务:组 1:“顺序梳理组”—— 绘制说明顺序思维导图,标注过渡句;组 2:“方法分析组”—— 整理说明方法及作用,制作 “方法卡片”;组 3:“语言品鉴组”—— 筛选 “准确语言”“生动语言” 案例,分析表达效果;组 4:“文化挖掘组”—— 收集中国古桥的历史故事(如赵州桥的传说、卢沟桥的历史事件),关联课文主题。各组展示后,开展 “跨组质疑”(如 “方法组” 分析 “摹状貌” 时,“语言组” 可补充 “摹状貌如何体现生动性”),深化理解。读写结合法:中期:仿写 “说明片段”—— 模仿赵州桥的 “总 — 分” 结构,介绍 “课桌”(先总述 “课桌的功能”,再分述 “桌面、桌腿、抽屉” 的特点,运用列数字、打比方);后期:拓展写作 ——《“桥” 的进化史》,结合 “古代石拱桥→现代钢筋桥→未来智能桥”,体现 “科技进步与文化传承” 的关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聚焦 “文体知识与内容梳理”(一)情境导入(8 分钟)播放 “中国古桥集锦” 视频(5 分钟),包含:河北赵州桥:特写 “大拱与小拱的衔接”,镜头扫过 “拱圈石块的拼接缝”;北京卢沟桥:近距离拍摄 “不同姿态的石狮”(母子相抱、交头接耳),搭配 “卢沟晓月” 的古诗背景;结尾提问:“这些桥历经千年风雨,为何依然坚固?它们背后藏着怎样的建筑密码?”教师板书课题《中国石拱桥》,介绍作者茅以昇(结合 “桥梁专家” 身份,补充 “他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时,为阻止日军利用,亲手炸毁大桥,抗战胜利后又主持重建” 的故事),激发学生对作者的敬佩之情。(二)预习检测(10 分钟)生字词 “精准过关”:出示 “多音字语境填空”:这座桥的设计非常匀( )(chèn/chēnɡ),村民们都( )(chèn/chēnɡ)赞它是 “便民桥”。河水暴( )(zhǎnɡ/zhànɡ)时,桥身也不会( )(zhǎnɡ/zhànɡ)裂,足见其坚固。出示 “形近字辨析”:用 “崇 / 祟” 填空 ——“我们( )敬古代工匠的智慧,鄙视那些( )( )作怪的破坏者”;用 “弧 / 孤” 填空 ——“桥洞呈( )形,夜晚灯光亮起,像( )独的月亮挂在水上”。文体常识 “快速问答”:提问:“说明文的核心目的是什么?(传播知识)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中国石拱桥)”补充:“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介绍具体事物)和‘事理说明文’(解释抽象道理),本文属于哪类?为什么?(事物说明文,因为介绍的是‘中国石拱桥’这一具体事物)”(三)整体感知(15 分钟)学生 “带着任务默读”(8 分钟):任务 1:用 “△” 标出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征,用 “○” 标出文中提到的桥名及建造时间;任务 2:用 “//” 将课文分为 “总述 — 分述 — 总结” 三部分,并在每部分旁写 “核心内容”(如 “总述:石拱桥的特点”)。全班交流与梳理(7 分钟):明确总体特征:形式优美(如 “像虹”“初月出云”)、结构坚固(如 “历千百年而不坏”)、历史悠久(如 “大约建成于公元 605 年”);明确桥名及时间:旅人桥(约 282 年)、赵州桥(约 605 年)、卢沟桥(1189-1192 年)、江东桥(八百年前)、长虹大桥(1961 年)、双曲拱桥(解放后);明确结构分层:总述(1-2 段):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分述(3-9 段):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第 3 段)→赵州桥(4-5 段)→卢沟桥(6-8 段)→成就原因(第 9 段);总结(10 段):新中国桥梁事业的发展,赞美劳动人民智慧与制度优越性。教师板书 “结构框架图”,用箭头标注逻辑关系(如 “一般→特殊”“历史→现实”)。(四)聚焦实例(12 分钟)小组合作完成 “赵州桥 vs 卢沟桥” 对比表(8 分钟):| 对比维度 | 赵州桥 | 卢沟桥 ||----------|--------|--------|| 结构类型 | 独拱石桥 | 联拱石桥 || 建造时间 | 约公元 605 年(隋朝) | 1189-1192 年(金朝) || 地理位置 | 河北赵县(洨河上) | 北京(永定河上) || 核心构造 | 1. 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 37.4 米);2. 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3. 大拱由 28 道拱圈拼成 | 1. 由 11 个石拱组成,各拱相连;2.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3. 石柱上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石狮(千态万状) || 艺术价值 | 结构匀称,与四周景色和谐;雕刻古朴美观 | 石狮雕刻精巧,“惟妙惟肖”;“卢沟晓月” 是著名景观 || 历史意义 | 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石拱桥 | 见证北京城变迁;“七七事变” 发生地,具有历史纪念意义 |小组展示后,教师追问:“作者为什么不选‘旅人桥’或‘江东桥’作为主要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旅人桥 “记载不详细”,江东桥 “侧重石梁重量”,而赵州桥、卢沟桥 “信息完整、特征典型,且覆盖‘独拱’与‘联拱’,能全面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五)课堂小结与作业(5 分钟)小结:本节课我们梳理了课文结构,明确了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征,对比了赵州桥与卢沟桥的异同,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分析说明方法、赏析说明语言,并挖掘文本的文化内涵。作业:基础作业:完成 “说明方法卡片”(从文中选 3 个不同方法的语句,标注方法、分析作用);拓展作业:查阅 “赵州桥的传说” 或 “卢沟桥石狮的数量争议”(一说 485 只,一说 501 只),简要记录,下节课分享。第二课时:聚焦 “方法赏析与文化挖掘”(一)复习导入(5 分钟)快速提问:“中国石拱桥的三大特征是什么?作者用哪两个例子说明?”(学生集体回答,巩固基础);展示学生作业中的 “说明方法卡片”(选取 2-3 个典型案例),如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打比方),引导学生初步分析作用,自然过渡到本节课重点。(二)说明方法深度品鉴(15 分钟)分组 “专项探究”(10 分钟):组 1(举例子):分析 “举赵州桥、卢沟桥为例” 的作用 ——①典型性:两桥是中国石拱桥的 “杰出代表”,能体现共性特征;②互补性:独拱与联拱结合,说明形式多样;③权威性:两桥世界闻名,增强说服力。组 2(列数字):分析 “赵州桥全长 50.82 米,两端宽 9.6 米,中部略窄,宽约 9 米”——①精准性:具体数字说明 “雄伟” 的特征,比 “很长、很宽” 更有说服力;②严谨性:“约 9 米” 的 “约”,体现对测量数据的客观表述,避免绝对化。组 3(作引用):分析 “引用张嘉贞‘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和 “张鷟‘初月出云,长虹饮涧’”——①张嘉贞的话:说明赵州桥 “设计精巧”,增强权威性(古人评价更具历史厚重感);②张鷟的话:用诗意的语言形容赵州桥的 “形式优美”,提升文本的文学性。组 4(摹状貌):分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①生动性: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直观感受到石狮的 “精巧”,避免干巴巴的说明;②感染力:“千态万状” 体现艺术价值,呼应 “形式优美” 的特征。全班 “方法辩论”(5 分钟):提出辩题:“本文中‘列数字’和‘作引用’,哪一种说明方法更重要?”正方(列数字重要):从 “科学性” 角度,强调数字的 “精准性” 是说明文的核心;反方(作引用重要):从 “文化性” 角度,强调引用古人评价能 “结合历史文化”,增强文本厚度;教师总结:两种方法各有侧重,“列数字” 保证 “科学严谨”,“作引用” 兼顾 “文化内涵”,共同服务于 “说明中国石拱桥特征” 的目的。(三)说明语言精准性赏析(12 分钟)“词语对比实验”(8 分钟):出示修改后的句子与原句对比,让学生分析差异:原句 修改句 分析 “修改后的问题”赵州桥 “大约建成于公元 605 年” 赵州桥 “建成于公元 605 年” “大约” 体现对历史时间的推测(无确切史料证明精确年份),删除后变成绝对化表述,违背科学严谨性大拱的跨度 “长达 37.4 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大拱的跨度 “长达 37.4 米,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当时可算” 限定了 “时间范围”(隋朝)和 “认知范围”(当时的技术水平),删除后变成 “永恒的最长”,与事实不符(现代有更长的石拱)“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我国的石拱桥到处都有” “几乎” 表示 “接近到处都有,但并非全部”,体现客观表述(如偏远地区可能没有),删除后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补充科学常识:赵州桥的建造年代,史料记载为 “隋大业年间”(605-618 年),“605 年” 是 “大业元年”,用 “大约” 是对 “时间段” 的合理概括,而非 “模糊”。学生自主寻找 “精准语言” 案例(4 分钟):如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的 “完全”,“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 的 “省、巧、高”(简洁准确的形容词),分享分析。(四)文化内涵与主题升华(10 分钟)“结尾段落深度解读”(5 分钟):分层朗读:先请学生读第 10 段的 “事实部分”(“1961 年,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近几年来,全国造了大量的石拱桥……”),再读 “议论部分”(“这些成就,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正在我国桥梁事业上得到充分的体现”);提问:“事实部分和议论部分是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事实是 “论据”,议论是 “论点”,通过 “新中国的桥梁成就”,证明 “劳动人民智慧” 和 “制度优越性”,实现 “说明→议论” 的主题升华)。“从有形到无形” 的拓展(5 分钟):播放 “港珠澳大桥” 通车视频(片段),提问:“港珠澳大桥是‘有形之桥’,它连接了香港、珠海、澳门,除此之外,它还连接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经济连接”“科技连接”“文化连接”);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无形之桥’?它们和‘石拱桥’有什么共同之处?”(如 “友谊之桥”—— 连接人与人,像石拱桥一样 “坚固”;“文化之桥”—— 连接传统与现代,像石拱桥一样 “传承千年”)。(五)课堂总结与作业(3 分钟)总结:本节课我们深入分析了说明方法的作用,赏析了说明语言的精准性,还挖掘了 “桥” 的文化内涵 —— 中国石拱桥不仅是 “建筑奇迹”,更是 “民族智慧的载体”“文化传承的纽带”;新中国的桥梁事业,更是 “制度优越性” 的生动体现。希望大家能从 “桥” 中读懂 “中国智慧”,传承 “中国精神”。作业:基础作业:撰写 “说明方法赏析短文”(选择一种说明方法,结合文中 2-3 个案例,分析其作用,200 字左右);拓展作业:以《“桥” 的力量》为题,写一篇 300 字短文,可结合 “古代石拱桥”“现代大桥”“无形之桥”,体现 “连接、传承、发展” 的主题;实践作业:观察家乡的一座桥(古桥或现代桥),用手机拍摄照片,标注 “桥的名称、结构特点、作用”,下节课展示分享。【板书设计】中国石拱桥(茅以昇)一、说明对象与特征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总体特征:形式优美(虹、弓、初月出云)、结构坚固(历千百年不坏)、历史悠久(约 282 年起)二、说明结构与顺序总述(1-2 段):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形式 + 结构)→ 过渡:“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分述(3-9 段):中国石拱桥特点(第 3 段)→ 实例说明:赵州桥(4-5 段):独拱→ 顺序:地理位置 / 时间→ 整体(长、宽)→ 局部(大拱→小拱→拱圈)→ 艺术价值(由总到分、由主到次)卢沟桥(6-8 段):联拱→ 重点:结构(11 拱相连)、雕刻(石狮摹状貌)、历史意义成就原因(第 9 段):劳动人民智慧→ 优良传统→ 材料丰富(由人到物、由主到次)总结(10 段):新中国成就→ 议论升华(智慧 + 制度优越性)(由历史到现实、由说明到议论)三、说明方法与作用方法 例句 作用举例子 赵州桥、卢沟桥 典型、互补,说明特征列数字 赵州桥 “50.82 米、9.6 米” 精准说明 “雄伟”作引用 张嘉贞 “制造奇特” 增强权威性、文化性打比方 “桥洞成弧形,像虹” 生动说明 “形式优美”摹状貌 石狮 “母子相抱、交头接耳” 直观体现 “雕刻精巧”【语言特点】准确性:限定词(大约、当时可算、几乎)、精准数字生动性:比喻、摹状貌、引用诗句【主题升华】有形之桥:石拱桥→ 古代智慧、建筑奇迹无形之桥:心灵、文化、制度→ 连接、传承、发展核心:赞美劳动人民智慧,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教学评价】课堂表现评价:采用 “小组积分制”,从 “发言质量(是否精准)、合作效率(是否积极)、任务完成度(是否全面)” 三个维度评分,课后公布小组排名,激励参与。关注 “差异化表现”:对基础薄弱学生,重点评价 “生字词掌握、内容梳理”;对能力较强学生,重点评价 “方法分析、文化挖掘”。作业评价:基础作业(说明方法卡片、短文):采用 “星级评分 + 评语”,星级关注 “准确性、完整性”,评语侧重 “改进建议”(如 “列数字的作用分析可更具体,如‘50.82 米准确说明赵州桥的长度,体现雄伟’”);拓展作业(《“桥” 的力量》短文):关注 “思维深度” 与 “文本关联度”,对能结合 “古代桥与现代桥”“有形桥与无形桥” 的作业,评为 “优秀” 并展示。实践评价:对 “观察家乡的桥” 的实践作业,从 “观察细致度(是否标注结构特点)、照片清晰度、语言描述准确性” 评分,优秀作品制作成 “班级桥展” PPT,在课堂展示。课后访谈:随机选取 3-5 名学生,提问 “通过这节课,你对‘中国石拱桥’的理解有什么变化?”“你觉得说明文有趣吗?为什么?”,了解学生的 “认知变化” 与 “学习兴趣”,调整后续教学。【教学资源拓展】文本资源:补充茅以昇《中国古桥与新桥》中 “赵州桥的拱圈结构” 章节,加深对 “拱圈独立承重” 的理解;提供《卢沟桥史料汇编》中 “七七事变与卢沟桥” 的片段,关联历史学科,实现跨学科整合。视听资源:纪录片:《中国桥梁》(央视出品,第 1 集 “古桥遗珍”)、《茅以昇》(人物传记纪录片);短视频:“赵州桥的建造过程”(动画演示,直观展示 “拱圈拼接”“小拱作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8中国石拱桥.mp3 中国石拱桥 教学设计.doc 中国石拱桥.pptx 辉煌中国·中国桥.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