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期中专项复习卷】14、现代文阅读理解二——部编版2025-2026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乐学期中专项复习卷】14、现代文阅读理解二——部编版2025-2026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乐学期中专项复习卷
14、现代文阅读理解二 
一、现代文阅读理解。(13分)
白鹭趣话
①白鹭天生丽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鹭,水鸟也……洁白如雪,颈细而长……顶有长毛十数茎,耗毵然如丝,欲取鱼则弭之。”《诗经·周颂·振鹭》说:“振鹭于飞,于彼西雍。”这里用翩翩而舞的白鹭比喻来助祭的贵宾,说他们像白鹭一样文雅、高洁。
②白鹭姿态优美,动作潇洒,极富飘逸之韵。伫立时,白鹭收拢羽翼,颈部或伸或缩,修长的腿轻松地支撑着雪白的身躯,俨然“雪衣公子立芳洲”。行走时,白鹭颈部收缩成S形,步履轻盈稳健。飞翔时,白鹭颈部亦呈S形,两脚向后伸直,缓缓地鼓动宽大的翅膀,直冲云天,却又从容不迫。白鹭还有“群飞成序”的习性,因此在白鹭栖息地常能观赏到“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景。
③白鹭以湿地为栖息地。在海滩、湖泊、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常能见到白鹭的美丽身影,唐宋诗词中就有“漠漠水田飞白鹭”“草长平湖白鹭飞”等生动描述。江苏涟水的白鹭自然保护区白鹭密集,每年夏季有上万只白鹭在岛上筑巢繁衍,有时百千白鹭齐飞,场面蔚为壮观。
④白鹭“林栖而水食”。捕食时,白鹭涉水漫步,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里的小动物,然后突然伸出长颈,用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准确地把食物叼住。有时也“久立潺潺石”,伺机捕食过往的鱼虾。
⑤有趣的是,富有灵性的白鹭擅长“择优而栖”。当所栖息的环境恶化时,白鹭常会不辞而别;而当环境得到改善后,白鹭又会悄然飞回。因此,“翩翩白鹭下夕阳”的景象,在环境学家们看来,其意义远不止于诗情画意,它还意味着环境的优化,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⑥白鹭是著名的文化鸟类,它是吉祥、高雅、奋进的象征。从古到今,许多诗词歌赋、绘画刺绣、音乐舞蹈和雕塑等都常以白鹭为题材。我国传统花鸟画中的“鸳莲图”,常被人们作为赠礼,寄寓“一路(鹭)连(莲)升”的美好愿望。生活中,人们还喜欢借白鹭为各种事物命名。单以地名为例,福建、浙江、江苏、贵州等地都有取名为“白鹭岛”“白鹭洲”的生态旅游景点。
1、阅读短文,梳理短文介绍白鹭的思路。(限填四字词语)(2分)
天生丽质→姿态优美→( )→( )→( )→( )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是哪一项 ( )(2分)
A.白鹭不管是行走时还是飞翔时,颈部都呈S形。
B.白鹭离开后又悄然飞回某地,可能说明当地环境得到了改善。
C.白鹭栖息地在江苏省的涟水,那里全年都会有百千白鹭齐飞的壮观景象。
D.“鹭莲图”寄寓着“一路(鹭)连(莲)升”的美好愿望。
3、作者形容白鹭“天生丽质”“动作潇洒”,这样描写的好处是哪一项 ( )(2分)
A.科学翔实 B.简洁明了 C.严密准确 D.生动形象
4、第③段画“ ”的句子与第②段中哪句话的描述相照应 请用“ ”画出来。 (2分)
5、短文多处引用诗文,其用意是什么 请联系短文内容具体谈谈。(2分)
6、市鸟,是一张城市名片,它能引发相关联想,增进人们对城市的认识。你认为,作为厦门市鸟的“白鹭”能帮助人们联想到厦门的哪些特点 请联系短文内容具体谈谈。(至少写三点)(3分)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12分)
饺子,舌尖上的故乡
①“三、二、一,过年啦!”随着新年的钟声响起,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上桌啦!
夹起一个放进嘴里,轻轻咬破皮,浓郁的汤汁一下子就喷出来了。酸菜的酸,猪肉的香,都被我一口吞下去。
②饺子的味道也许就是故乡的味道。
③面团静悄悄地躺在面盆中,等待着自己的华丽变身。此时,酸菜和猪肉已先刺好
了,搅拌到一起就是猪肉酸菜馅儿了。一只手握着两根筷子,用力搅拌着,不时加入一些调料。这时,面团也开始行动了。一只大手握着一把菜刀,从面团上切下一块。这块面被搓成一条直径为三厘米左右的细长条,然后又被切成宽度为一厘米左右的小块。所有小块都被手掌摁成一个个圆滚滚、胖乎乎的小面饼。小面饼和饺子馅儿都准备好了,“大战”一触即发。
④包饺子的过程是团队协作的过程。一个人负责擀皮,其他人负责包。擀皮的人手
里拿着一根静面杖,每擀一下,另一只手就带动小面饼转动一下,如此反复。不一会儿,一张厚薄均匀、溜溜圆的饺子皮就静好了。其他负责包饺子的人也不甘示弱,一只手托着饺子皮,另一只手用筷子夹起一团馅儿放在皮上,然后用手把饺子皮的两边捏在一起,再捏出各式各样的花边,左右开弓,速度奇快。
⑤饺子在锅里煮熟后,饺子皮变得柔软又筋道,有点儿半透明的样子。饺子皮还留
存着些麦香。猪肉馅儿的油脂,激发了酸菜因乳酸菌发酵而产生的那种独特的酸味儿。放在嘴里,轻轻一咬,饺子馅儿夹杂着富有油脂的汤汁充满整个口腔,满嘴留香,回味无穷。
⑥一张由普通的面团变身的饺子皮,既可以包裹高档海参、鲍鱼、大虾,也可以包
裹普通的白菜、大葱和猪肉。然而在我心中,饺子,永远是酸菜馅儿,永远是停留在我舌尖上的那份故乡的味道。
文章生动地再现了饺子的制作过程,每道看似常见的工序在作者眼里都变成了千
变万化、富有情趣的奇特现象。请你梳理饺子的制作过程,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6分)
第①段和第⑤段都描写了吃饺子时的感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多选)(2
分)
A.突出对饺子的喜爱之情。 B.结构上前后照应。
C.突出家人手艺的精湛。 D.突出自己的嘴馋。
3、作者通过对包饺子、吃饺子的生动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4、在作者心中,饺子是“故乡的味道”。在你的心中,“故乡的味道”是什么 请你
写一写。(2分)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
海阳的地雷战(节选)
狡猾的敌人吃过几次苦头后,便想出了一些对付地雷的办法。他们遇见了“路雷”,就用石灰粉在其周围撒个圈,以防接触;遇见了“绰雷”,就远远地用铁钩子钩出来。为了防止敌人排雷,我们又研究出“子母连环雷”,敌人起出母雷,子雷就会跟着爆炸。敌人捉老百姓在前面踏雷,我们就研究出“拉雷”,等前面的群众过去后,再拉响地雷,专炸鬼子的大队人马;敌人无规律地走,我们就实施“飞行爆炸”。
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先后制造和改进了“钉子雷”“水雷”“梅花雷”等三十余种雷,使敌人防不胜防,屡遭雷轰。有一次,敌人出洞到文山后,发现路上埋着地雷,仍然依照旧例,用铁钩子把地雷钩好,然后急忙卧倒,可是一钩却是假的,真雷却在敌人卧倒处爆炸了,汉奸队长和几个鬼子被一同炸上了天。
为了对付敌人的扫雷组,民兵们又四处扒出新土,故意露出可疑的痕迹,把真雷埋在没有新土的地方,使敌人上当受骗。当敌人发现没有新土的地方设有地雷的秘密后,民兵们又在新土处埋上地雷,在新土旁插上草人,草人身上写着“打倒日本鬼子”的标语。敌人一见,必然气愤地上前拔,即遭雷炸。
日伪军走到哪里,地雷就响在哪里,敌人每次“扫荡”均遭杀伤。当时在群众中曾流传着一首歌谣:“海阳的铁西瓜,威名传天下。轰隆隆,轰隆隆,炸得鬼子开了花。”
1、为了提高阅读速度,同学们用了各种方法,请你将他们的发言补充完整。
冰冰:看到题目,我产生了“ ”这个疑问,然后带着这个问题阅读,阅读速度变快了。
涵涵:当我读到第1自然段的“飞行爆炸”时,虽然不太理解,但我并没有
,因为它并不影响我理解短文内容。
畅畅:我在阅读时尽量连词成句地读,速度很快。当我读到第2自然段的第 句
话时,就知道这段话要讲什么内容了。
2、敌人用铁钩子钩地雷,“我们”就研究出了( );敌人捉老百姓踏雷,“我们”就研究出了( )。
3、地雷战歌谣中的“铁西瓜”指的是 ,这首歌谣中,既有对地雷战的 ,也有对敌人的 。
4、地雷战给敌人造成巨大打击,其关键原因有( )。(多选)
A.制造地雷的技术先进
B.海阳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
C.海阳人民坚决抗敌的斗志
四、现代文阅读理解。(13分)
狄仁杰公正护法
公元676年,狄仁杰被任命为大理寺负责人。大理寺是当时中央的审判机关。他到任第一年,便处理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无论被判处有罪还是无罪,没有一个当事人是不服的。狄仁杰明察善断,循律准确,一时声名鹊起,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的大法官。
为了维护当时的法律制度,狄仁杰甚至敢于犯颜直谏。这年秋天,一个叫权善才的将军误砍了昭陵上的柏树。唐高宗勃然大怒,准备严惩权善才。狄仁杰上书皇帝,说明按律令应该免去权善才的职位,但唐高宗认为免职的处罚太轻了,下令立即处死权善才。狄仁杰坚持说此人罪不当死。唐高宗生气了,板着脸说:“权善才砍了昭陵上的树,是陷我于不孝,必须杀他!”大臣们一看皇帝生气了,都用眼色示意狄仁杰别再说了。狄仁杰却依然据法力争道:“哪有所犯的并非死罪,就被下令判处死刑的道理呢 如果刑法这样没常规,岂不是让天下百姓手足无措吗 现在陛下为了一棵柏树就要杀掉一位将军,那千年以后,人们会把陛下看成是什么样的皇帝呢 臣不能陷陛下于无道啊!”唐高宗听后觉得有理,便收回成命,免了权善才的死罪。
当时有一个叫王本立的大臣,仗着皇帝的宠信,滥用职权,干了不少坏事,朝廷的大臣们敢怒不敢言。狄仁杰上奏唐高宗,指明此人罪行严重,应交给大理寺审理。唐高宗要狄仁杰看在王本立还算个人才的分上,破例宽恕他。狄仁杰回复道:“国家就算再缺乏人才,也不缺他一个王本立吧 陛下为什么要包庇罪人而破坏王法呢 如果陛下坚持这样做,那就把臣流放到荒无人烟的边疆去吧,日后,也好让忠心报国者引以为戒。”唐高宗听了这话,无言以对。王本立最终被判刑,朝廷的风气由此大为好转。
公元688年,武则天令宰相张光辅率兵三十万去平息豫州叛乱。叛军听说朝廷派兵来了,便作鸟兽散了。豫州官民出城迎接朝廷的军队。但张光辅却不分青红皂白,四处抄家掠物,滥捕滥杀。一时间冤狱四起,受害者不计其数。作为豫州刺史的狄仁杰看到后内心非常不安,他一面下令给那些死囚开释刑具,一面秘密上书武则天,请求武则天怜悯这些百姓。武则天深知狄仁杰为人刚正,相信所奏属实,于是下诏改死刑为流放。那些流放的人听说后,来到宁州百姓为狄仁杰立的德政碑下痛哭。后来大家又集资立碑,颂扬狄仁杰的功德。
狄仁杰当了宰相后,辅国安邦,深为武则天所倚重。他病故后,武则天悲声叹息,宣布废朝三日,以示哀悼。
1、借助关键词句,我知道狄仁杰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大法官的原因是( )。(1分)
A.他被任命为大理寺负责人
B.他处理了大量的积压案件
C.他明察善断,循律准确
D.他上书皇帝保护将军
2、要想用较快的速度读完本文,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一项是( )。(2分)
A.我看到文章标题,就知道文章大致讲了狄仁杰公正维护法律的事情。
B.我一边读一边想,提炼主要意思,知道了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C.我在阅读第2自然段中狄仁杰说的话时,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这样才能了解人物的特点。
3、阅读文章,完成练习。(4分)
(1)文章描写了三件与狄仁杰有关事例,请照样子概括。(每空不超过10个字)(2分)
上书皇帝保护将军
事例一 事例二 事例三
(2)狄仁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2分)
4、乐乐要参加情景剧表演,请根据第3自然段内容,帮他把剧本补充完整。(6分)
五、现代文阅读理解。(13分)
唇亡齿寒
①在春秋时代,晋国十分强大,是春秋五霸之一。
②晋国南边,有两个小国,虞和虢(guó)。这两个国家山水相连,祖先又都姓姬,所以世代以来和睦相处。但是虢国的国君是个狂妄自大的人,经常到晋国边界闹事,袭扰晋国。晋献公觉得虢国是心腹之患,却一直没找到机会来解决这件事。再加上晋国对这两个小国常存着吞并的野心,可是在地理位置上,虞国处在晋和虢的中间,两个小国合起来的力量不容轻视,所以一直维持着相安无事的局面。
③晋国的大夫荀息知道晋献公的野心,就向晋献公献计,说:“虞公是个贪得无厌的人,而虢公是个好色的人。我们先送美女给虢公,让他沉迷酒色,不问政事。再把我们的国宝送给虞公,向他借道,攻打虢国,他一定会答应的。这样一来,虢国就会猜疑虞国,虞国也就不会帮助虢国了。我们先灭了虢国,虞国还怕不是主君的囊中物吗 ”晋献公听了之后觉得不错,就接受了荀息的建议,把晋国的国宝送给了虞公,反正只等于寄放一下,乐得大方。
④看到晋国送来的国宝,虞公非常高兴。然而虞国的大夫宫之奇说:“晋国强大,虞国弱小,大国来讨好小国,绝无好意! 我们绝不能收,他也绝不会无缘无故地送礼。他送的礼越大,我们越要小心,他所要求的,一定比遥的礼更大,我们会付出可怕的代价的!”虞公想想也有道理,又舍不得这些国宝,便问使者,晋献公有何要求。使者答:“我的主君只是想和虞公交朋友,向虞公借个路,让我们去攻打虢国。”
⑤虞公心想:借个路,我一点损失都没有,就可以得到这些国宝。于是他就想答应。宫之奇一听晋公的要求,就知道其中一定有阴谋,极力劝阻:“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盟邦;没有了嘴唇,牙齿还能保得住不受寒风侵袭吗 这件事万万不可答应! 晋国灭了虢国,一定会回兵把虞国灭了的!”虞公一心想得到晋国的国宝,就说:“晋和我们是同姓之国,都姓姬,怎会害我们呢 ”
⑥宫之奇回道:“若论同姓,虢国和晋的血缘,比我们还近呢! 他能灭虢,怎会对虞留情 ”虞公财迷心窍,说:“虢公得罪了晋公,我又没得罪他;他还送我珍宝,来表示善意呢。再说,我每年都用最丰盛的祭品祭祀神明和祖先,他们也会保佑我们呀!”
⑦宫之奇见无法说服虞公,只得带着全家老小,逃亡到了曹国。
⑧这样,晋献公在虞公的“帮助”下,轻而易举地灭掉了虢国。
⑨晋军得胜归来,借口整顿兵马,驻扎在虞国。一天,晋军突然发动袭击,一下子又灭掉了虞国。目光短浅的虞公只看见眼前的利益,却看不出虢国的存亡与虞国有着密切的联系,最终成了晋国的俘虏。
1、快速阅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2、成语“唇亡齿寒”中的“唇”和“齿”在文中分别指 和 ,这个成语的深层含义是 。(3分)
3、晋献公将晋国的国宝送给虞公的原因是( )。(2分)
A.晋国想要与虞国交好,共同抵御虢国的进攻。
B.晋献公想要和虞公交朋友,送礼是为了讨好虞公。
C.晋献公想要虞公同意借道给晋军去攻打虢国,同时借机谋夺虞国。
D.虞公十分想要晋国的国宝,所以借道给晋军攻打虢国来交换。
4、宫之奇劝谏虞公非常精彩,下列关于他的劝谏艺术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宫之奇先分析晋使特征,指出其弊病;然后警告虞公借道会使国家灭亡,提醒不能纵容晋国的野心。
B.宫之奇先后指明晋国野心很大,唯利是图,六亲不认,以此来劝谏虞公。
C.宫之奇提醒虞公国家存亡需要看国君的德行,更在于神灵的护佑。所以国君要把丰盛的祭品祭祀神明和祖先。
D.宫之奇对于虞公提出的“同姓之国”和“神佑”两点,逐项进行了批驳。
5、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回答问题。(2分)
然而虞国的大夫宫之奇说:“晋国强大,虞国弱小,大国来讨好小国,绝无好意! 我们绝不能收,他也绝不会无缘无故地送礼。”
这段话是对虞国大夫宫之奇的 描写,连用三个“绝”字,你体会到 。
6、读完这篇文章,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2分)
六、现代文阅读理解。(12分)
青龙的故事
①统治世界的霹雳鲸、独角怪、葫芦怪都被勇士和动物们除掉了。海面上风平浪静,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出天空的蓝与云朵的白。村民们摇着船纷纷出海打鱼,孩子们在海边捡贝壳、玩游戏,老人们有的在家门口打扫着卫生,有的在屋边的菜地里种菜。
②然而,好景不长。有一天,海面上突然出现了一阵五彩光芒,一个长相怪异的家伙从水中慢慢升起。他的身躯庞大无比,仿佛一座移动的山岳。紧接着,海上狂风巨浪,村子里一片狼藉,村民们惊慌失措。
③“我要统治整个世界! 全世界都得服从我的统治! 哈哈哈!”水怪大手一挥,大声笑着,海浪越来越大。
④勇士赶紧骑上青龙,手持宝剑和盾牌去找水怪挑战。水怪见状,变成了一条大鲨鱼,凶猛地向勇士扑来。勇士挥舞着宝剑,与鲨鱼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然而,鲨鱼的力量超乎想象,勇士虽然勇猛无比,但还是被咬伤了。水怪对受伤的勇士说:“如果想要我退掉海水,就要找来十个聪明的人,把他们沉到海底让我享用。”说完,水怪大笑着走了。
⑤回到村子里,村民们都被刚才的情景吓坏了。勇士安慰大家说:“乡亲们,不要害怕,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有办法制服妖魔的。”“说得对。”一位老者拿着一把火剑走过来说,“这是我制作的火剑,希望能帮助你打败水怪。”火剑闪烁着炽热的光芒,仿佛能燃烧一切邪恶。
⑥勇士用火剑射向水怪,然而水怪喷出的水柱威力惊人,竟然将火剑顶了回去。几个回合下来,勇士虽然勇猛无比,但还是渐渐感到力不从心。最终,他只好骑着青龙,先回到村子里去。
⑦回到村里以后,在一个村民提议下,大家一起制作了一把坚固而且不怕水的喷火枪。勇士背上喷火枪,又去找水怪挑战。
⑧几个回合下来,水怪见识了喷火枪的厉害,就变成鲨鱼潜到水里,趁勇士不注意夺走了喷火枪。“哈哈哈,该轮到我让你们长长见识了!”水怪举起喷火枪大笑起来。
⑨青龙见勇士有危险,义无反顾地与水怪同归于尽了。
⑩洪水渐渐退去了,村民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为了纪念青龙,人们把这一年定为龙年,凡是龙年出生的孩子也都跟青龙一样勇敢。
第⑥自然段加点词“力不从心”的意思是
。(1分)
2、请你阅读故事,梳理出情节。(3分)
( )——水怪突现,村民遭难——( )——回村得剑,再战失败——( )——洪水退去,人们纪念
3、创造性复述故事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将故事讲具体。(4分)
(1)为加强对比,体现水怪对人类的破坏性,波浪线处语句要改编成三个场景。请将村子里的场景写具体。(2分)
场景1 海上:刮起了大风,大风掀起巨浪,一艘艘渔船被浪打得东倒西歪。
场景2 村子里: 。
场景3 村民们: 。
(2)读第⑨自然段,请发挥想象把青龙的神态、动作写具体,以体现青龙的精神。(2分)
“勇士注意,有危险!”青龙

4、下列对故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勇士除掉了霹雳鲸、独角怪、葫芦怪和水怪。
B.勇士的武器由火剑变成了喷火枪。
C.村民是善良的,也是团结的,帮助勇士除怪。
D.水怪的原型是鲨鱼,法力很高强。
5、故事中青龙和勇士具有什么美好的品质 请结合故事内容分析概括。(2分)
七、现代文阅读理解。(10分)
冬不拉
相传很久以前,哈萨克族人在一片大森林旁边过着游牧生活。森林里有一只身躯庞大、性情凶恶的独眼熊,经常伤害人和牲畜,让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
国王几次派出猎人去伏击这只独眼熊,却都没有成功,许多猎人还被这只独眼熊咬死。国王心急如焚,却又一筹莫展。他的儿子冬不拉自告奋勇去除掉这只独眼熊,国王虽然知道儿子机智又勇敢,力气也很大,但这只独眼熊太凶残狡猾了,他不愿意让儿子去冒这个风险,所以说什么都不答应。
第二天一早,仆人禀告国王,说王子不见了。 国王知道儿子已经去找那只独眼熊了,十分担心,连忙派人去独眼的地方寻找王子。
王子带着弓箭和捕兽夹,骑着骏马,翻过一座座高山,涉过一条条河流,穿过一片片树林,终于发现了独眼熊的足迹。他细心地将捕兽夹安置在独眼熊的必经之路上,又巧妙地进行了伪装,然后在旁边的树丛中隐蔽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那只凶恶的独眼熊出现了。只见它顺着熟悉的道路走来,走到离捕兽夹十多步远的地方,突然站住了。它用鼻子在地上仔细地嗅着,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直走到放捕兽夹的地方,用前爪小心翼翼地将伪装拨去,又将捕兽夹周围的土轻轻扒开,然后找来一根大树枝朝捕兽夹乱捅。捕兽夹受到触动,砰的一声夹住了树枝。独眼熊把捕兽夹放到一块大石头上,举起另外一块石头猛砸。
王子在隐蔽处拉满了弓,射出一支利箭,正中独眼熊的脖颈。独眼吼一声,扔下石头,朝着箭飞来的方向扑去。王子又射出一支利箭,正中独眼熊的前胸。这时,独眼熊已经发现了王子。王子抽出第三支箭,正要射向独眼熊,却来不及了。独眼熊已经蹿到他面前,向他扑了过来。王子见状,急忙拔出匕首。独眼熊巨大的熊掌击向王子,王子的匕首也捅向了独眼熊。
后来牧民们在密林深处的一条小道上发现了王子和独眼熊扭在一起的尸体。大家把王子安葬在向阳的山坡上。
可是,怎么把这个坏消息告诉盼望王子平安归来的国王呢 大家冥思苦想,一直没有好办法。最后,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自告奋勇去见国王。到了宫里,阿肯坐在地上,轻轻拨动琴弦,动人的琴声如同在讲述一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如同英雄视死如归,要上战场;一会儿低回婉转,像是在述说危机到来,战斗即将爆发;一会儿音韵铿锵 (kēng qiāng),好像宣告战斗已经爆发;一会儿又如泣如诉,好像在诉说一个悲伤的结局和人们对英雄的依恋和怀念。
国王听着琴声,明白了事情的经过,不禁泪如雨下。琴声停了,国王仍然沉浸在悲痛之中。过了很久,国王从悲痛中清醒过来。儿子虽然牺牲了,但儿子的英勇、人民对儿子的怀念让他感到了莫大的安慰,他重赏了阿肯。
为了纪念王子,牧民们就用王子的名字“冬不拉”给阿肯所用的乐器命名,并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叫作“阿肯”。
1、读故事,补全下面的情节图。(2分)
2、读句子,感受故事的精彩,体会人物的特点。(4分)
读画“ ”的句子,我知道王子是一个 的人。句子运用
的修辞手法,更能突出表现王子的特点。
读画“ ”的句子,我仿佛看到了 的场面,眼前浮现了冬不拉王子 的形象。
3、文中牧民所弹的琴声有什么意义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向国王讲述王子与独眼熊搏斗的经过。 B.告知国王王子已经牺牲了。
C.表达人们对王子的怀念和颂扬。 D.表现这种弹拨乐器声音的美妙。
4、在“讲述民间故事”的活动中,小星要给大家讲冬不拉王子与独眼熊的故事。怎样讲述才能让故事更生动呢 请写出你的妙招吧。(注意结合故事,至少写两条)(2分)
八、现代文阅读理解。(12分)
清不过包公
①包公是个铁面无私的清官,真正做到王子犯法,与民同罪。那年,包公铡了不认前妻的驸马陈世美,皇上怀恨,借个名便把他削职为民。就算这样,皇上还不解恨。当天,皇上把大太盟和小太监召来,耳朵咬耳朵商议一阵。最后,两个太蓝说得皇上点头微笑,吩咐照办,事成大大有赏。
②包公被削了职,京城大栈小店,都受了皇家吩咐,不准留包公过夜。包公只好收拾收拾,当日动身。包公为官清正,如今两袖清风,雇不起车马,由老家人包兴挑着行李,自己跟在后面安步当车。却没有料到太监跟在后面盯梢。
③时值六月暑天。包公一出京城,上路没有多远,便汗流浃背。走了半日,汗滴了几桶。这会儿走到一座山下,包公热得不行,口渴得要命。可是这里前不挨村,后不着店,既无池,也无井,只有一块瓜地。青葱葱的瓜藤上开了黄黄的花,西瓜结得溜圆。包公咂咂嘴,周围又没人,为了解渴,他就摘下个西瓜,放在膝盖上,用拳头“嘭嘭”两下砸开,和老家人大口大口地吃了。他们一口气吃了两个大瓜。两个像鬼一样的太监早看在眼里,火太监对小太监说:“古来君子是‘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包黑子偷瓜吃,还能算是清官吗 逮他去见皇上。”
④正要动手,却见包公掏出几个铜钱,放在瓜藤上,抹抹嘴上路了。两个太蓝无可奈何地摆摆手:“吃瓜给钱,那还有啥说的。”
⑤傍晚,包公住到小镇一家小客栈,两个太监也盯着跟进去。包公囊资不丰,就叫了素菜米饭。哪知这客栈小,米不是上熟,碗里尽是稻谷;包公只得边吃边拣,桌子上堆的尽是谷粒。这又让两个太监给看在眼里,小太监对大太监说:“糟蹋粮食遭雷打,捉他去,好为皇上出气。”
⑥正说着,又见包公抓起谷粒,一粒一粒放在嘴里嗑去稻壳,吃了米谷,真是“盘中之餐.一粒未废”。这有啥说的,鸡蛋里挑骨头也挑不出来,大太监与小太监,只好大眼瞪小眼。
⑦走着走着就要到淮河边上,眼看包公就要到家了,两个太监还未抓到包公的把柄,怎好向皇上交差呢 于是,又嘀嘀咕咕地商量了一个计策:大小太监连夜走小路,草行露宿,赶到包公前面,在淮河边上坐等,单等包公一到,他们一个拉腿,一个推背,把包公推到一堆脏东西上。他们以为这样,包公准会到淮河里去洗手,淮河有人淘米洗菜,就安他个玷污河水的罪名。这真是啥坏点子都想到了。
⑧哪知包公手弄脏后,正想到河里去洗,瞥眼一看,河边小媳妇、大姑娘,淘米的淘米,洗菜的洗菜,提水的提水。他怔了怔,心想,这一洗手,不坏了人家吃用水吗 于是,包公走到河边,用干净的左手掏水含到嘴里,然后又离开水边,到坡上吐出水来冲洗。两个太监看着,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心想,包黑子真是天下难有的清官,就算跟他一万年,也找不到他的污点。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去回复皇命。
⑨这事一传出来,老百姓就说:每不过皇上,好不过太监,清不过包公。
1、梳理这个民间故事的起因和结果,简要概括出来。(2分)
起因:
经过:两个太监试图用三个零名陷害包公,都因包公坚守原则而让太监找不到污点。
结果:
2、阅读文章第③~⑧自然段,借助表格和鱼骨图梳理太监打算安给包公的三项罪名。(5分)
罪名 偷西瓜吃
地点 客栈
3、下面能够体现包公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的事情是( )。(1分)
A.铡了陈世美 B.安步当车 C.吃瓜给钱 D.含水洗手
4、“事成大大有赏”中的“事成”指的是( )。(1分)
A.奖励包公清廉 B.赶包公出京城 C.说包公的坏话 D.抓到包公把柄
5、故事中的包公具有的美好品质有( )。(多选,1分)
A.铁面无私 B.诚实正直 C.爱惜粮食 D.爱护百姓
6、两个太监回京之后会如何回复皇命呢 请发挥想象,把这个简略的情节写得更具体。(2分)
 
九、现代文阅读理解。(10分)
缺氧气,但不能缺志气
①“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1958年,吴天一响应党中央“支援大西北”的号召,带着一句誓言来到青海。此前,这位中国医科大学毕业的志愿军战士,刚刚随部队医院撤离朝鲜。
②“青海好,青海好,青海风吹石头跑……”那时的青海,遍地荒漠,满目苍凉。
③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面对肆虐的高原疾病,吴天一义无反顾走上新的“战场”。从此,他像胡杨树一样,把根深深扎在青藏高原,以碧血丹心守护高原人民的生命健康。
④一天,有位患者被紧急送到吴天一所在的医院。吴天一清晰记得,这位患者是一名退伍军人,20多岁,四川口音。他呼吸困难,脸色发紫,大团大团的白沫从口鼻中喷涌而出……医生们两天两夜没合眼,也没能挽回他的生命。
⑤此后,这种要命的“怪病”接连出现。吴天一意识到,这不是寻常的肺炎、肺充血症,而是高原低氧环境中的特发性疾病。吴天一暗下决心,要闯一闯这片“无人区”!
⑥蹬上皮靴,戴上毡帽,跃上骏马,吴天一冒着冰雪风沙,向最高最远的地方奔去。吴天一边治病、边调查。走家串户间,他与藏族兄弟打成一片——饿了,吃点牧民们的青稞糌粑;渴了,借点烧不开的水喝;夜深人静时,他蜷缩在借宿的帐篷里,整理白天收集的资料。
⑦这项调查持续多年,覆盖人群达10万。在系统摸底基础上,吴天一首先提出了“高原心脏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理论,钻研出符合我国实际的高原病防治措施。
⑧30多年来,吴天一独自生活、求学、参军、从医,远在大洋彼岸的父母和妹妹呼唤他来美国定居,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也向他伸出橄榄枝:“来美国吧,这里有你的家,有更好的科研条件!”
⑨吴天一渴望团聚,但他放不下挚爱的事业,更放不下青藏高原和这里的人民。“高原医学只能诞生在青藏高原,我不能离开这里! 等攻克‘高原人类适应和高原病防治’的课题后,我再去看望你们!”在给父母的信中,吴天一写道。
⑩这又是一次无悔的选择。
一年又一年过去,他创造了不胜枚举的医学奇迹,填补了国际医学领域多项空白,成为我国高原医学的开拓者,被藏族群众誉为“马背上的好曼巴(医生)”……
2021年6月底,吴天一由西宁启程前往北京,参加“七一勋章”颁授仪式。透过飞机舷窗,他深情凝望着这片扎根63年的土地——
昔日的荒山,早已变了模样;戈壁滩上,胡杨林蓬勃生长;一条条江河,在高原流淌,百折不回,奔向远方……
1、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⑤自然段加点词“无人区”的含义。(1分)
2、选文第⑩自然段说“这又是一次无悔的选择”。下列关于吴天一“无悔的选择”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吴天一放弃美国的优待以及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继续在高原坚持自己挚爱的事业。
B.作为一名刚刚随部队医院撤离朝鲜的志愿军战士,吴天一响应党中央“支援大西北”的号召,来到青海。
C.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和肆虐的高原疾病,吴天一义无反顾走上新的“战场”。
D.持续多年进行调研,覆盖了10万人群,吴天一攻克‘高原人类适应和高原病防治’的课题。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词的作用。(2分)
蹬上皮靴,戴上毡帽,跃上骏马,吴天一冒着冰雪风沙,向最高最远的地方奔去。
4、下列对文章句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④自然段写年轻患者因患高原疾病悲惨离世,写出了高原疾病的危险性之高,侧面表现出攻克高原疾病的难度之大。
B.第⑧自然段写亲人呼唤吴天一以及美国抛出橄榄枝,为后文写他做出重大抉择做铺垫。
C.第 自然段中“不胜枚举”这个词强调了吴天一做出的医学成就之多、之大。
D.第 自然段通过描写环境的改善,赞美了吴天一对西北自然保护事业做出的贡献。
5、根据本文和【链接资料】,为吴天一写一段颁奖词。(3分)
十、现代文阅读理解。(12分)
我的祖国
①祖国是什么 也许是每一个孩子都曾经问过的。小时候,祖国的概念在我幼小的心里比较模糊,直到有一天父亲和母亲带我去看电影《上甘岭》。电影中那优美的旋律深深打动了我: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从此我慢慢懂得了,祖国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祖国就是广阔的田野、宁静的村庄,祖国就是宽阔的马路、高高的楼房,还有那些勤劳善良、热情真诚的人们。
②有一天,母亲带着我坐火车去远行,当火车隆隆驶过黄河铁桥,我看见黄河像一条金色的巨龙从天而降,奔向远方……那一刻我发现,大地是那样辽阔,天空是那样高远。
③后来当了作家,我用自己的笔写我生活中的故事,也写壮丽的雪山、浩瀚的沙漠、缥缈的星空。我渐渐懂得了,祖国不仅是我生长的土地,是我感受温暖与亲情的家园,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体,我是其中之一。
④我在欧洲学习和工作期间,祖国更是我常常魂牵梦萦的地方。每当唱起“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的泪水就情不自禁地流下来,仿佛黄河汹涌的涛声就在耳畔……
⑤远在他乡更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长江、黄河从青藏高原逶迤而下,不舍万里,奔向大海;珠穆朗玛峰巍然屹立在世界屋脊,任凭狂风把头顶的雪雾洒向天边;太平洋的波涛轻轻拍击着宝岛的礁岩,仿佛在亲密地和大陆喃喃私语……
⑥祖国的历史悠久绵长,就像黄河、长江,历经风雨,千回百转,一往无前。回望亘古绵延的历史长河,亿万次锤炼的民族精神就像珠穆朗玛峰一样傲然挺立,气冲霄汉。
⑦当孔子面对流水感叹生命的消逝,屈原忧国忧民抚剑悲吟,司马迁忍辱负重奋笔疾书,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就已经被注入了永恒的力量——信仰、责任、关怀、无私。当李白畅游山水、纵情高歌,杜甫执笔沉思、仰天悲唱,他们给中华民族的子孙留下的,不仅是光焰万丈的诗篇,而且是传承千载的精神——激情、想象、热爱、博大。当李清照悲切吟咏,岳飞怒发冲冠,他们让我们记住的不是仇恨,不是抱怨,不是叹息,不是畏缩,而是坚韧无畏、勇往直前的宝贵品格。
⑧我们有无数的词语赞颂先辈们在民族灵魂中熔铸的崇高、坚定、克己、宽容、和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我们的祖先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的瑰丽词句,是一个民族的宽广胸怀,也是我们今天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念支撑!
⑨当我写下这些文字时,耳畔仿佛又回荡起了那支歌: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1、短文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祖国的 ( )(多选)(2分)
A.丰富的物产资源 B.崇高的民族精神
C.壮美的山河 D.巨大的发展潜力
2、请结合短文内容,想一想“我”对祖国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补充下面的思维导图。(3分)
3、阅读第⑤段,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3分)
(1)这段话通过列举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峰和宝岛,生动地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美。 ( )
(2)作者把波涛拍击礁岩写成和大陆喃喃私语,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宝岛与大陆的亲密关系。 ( )
(3)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4、下面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短文以一个问句开头,表明作者在写作时尚未得到问题的答案。
B.作者在第③段中写祖国“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体,我是其中之一”,表达了作者对身为祖国母亲的孩子的骄傲,以及对祖国强烈的归属感。
C.文中多次提到“黄河”,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历史悠久,千回百转,一往无前,最能表现出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气概。
D.作者在第⑦段中写这些历史名人说明先辈们熔铸了崇高的民族精神,展示了一个民族的宽广胸怀。
5、短文列举了我国众多身上闪烁着民族精神的历史名人,请你选取其中一位,先结合日常积累,说说他(她)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准备如何学习这种精神。(2分)
参考答案
一、1、栖息湿地 林栖水食 择优而栖 文化鸟类
2、C
3、D
4、白鹭还有“群飞成序”的习性,因此在白 鹭栖息地常能观赏到“一行白鹭上青 天”的美景。
5、引用诗文,不仅多角度形象地介绍了白鹭的姿态、习性,突出了白鹭的特点,还增添了短文的诗意、韵味。
6、①从白鹭的天生丽质,可以联想到厦门优美的城市风景;②从白鹭的姿态优美,可以联想到厦门人优雅的气质;③从白鹭擅长“择优而栖”,可以联想到厦门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1、①醒面 ②拌馅儿 ③制作小面饼 ④擀皮 ⑤包饺子 ⑥煮饺子
2、AB
3、表达了对饺子的喜爱之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在我的心中,“故乡的味道”是美味的郑州烩面。看到郑州烩面的招牌,我就仿佛闻到了家乡郑州烩面那浓浓的香味,就想到了郑州的一草一木和乡人乡情……这些都让我回味无穷。 
三、1、海阳的地雷战是什么样的 回读(停下来) 一
2、D C
3、地雷 赞颂 痛恨
4、BC
四、1、C
2、C
3、(1)上奏唐高宗,惩治罪人上书武则天,为民请命
(2)狄仁杰据理力争维护权善才将军。说明他是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人;为了惩治干尽坏事的大臣,他不惜被流放,说明他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看到百姓被滥捕滥杀,便秘密上书武则天,说明他是一个为民请命、善良正直的人。
4、人物:唐高宗 狄仁杰
①【示例】王本立仗着您的宠信,滥用职权,罪行严重,理应把他交给大理寺审理。
②【示例】他为国效力,是朝廷不可或缺的人才,罪不当罚,这次就破例宽恕他,提醒他下不为例。
③【示例】怒目圆睁,上前一步
④【示例】你忠心耿耿,敢于犯颜直谏,既然这样,那就把他交给大理寺审理吧!
五、1、晋国想要吞并邻近的虞和虢,于是贿赂虞公,先攻打虢国,最后吞并虞国。
2、虢国 虞国 利害密切相关的两方,一方受到伤害,另一方也不能独善其身
3、C
4、B
5、语言 宫之奇对晋国的示好十分警惕,不同意虞公接受国宝的态度坚决
6、①我们不能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背后隐藏的危险。②弱小的势力应该相依为命,联合对抗外敌,否则就会被逐个击破。
六、1、指心中想做某事而力量达不到或无力去做,文中指勇士想要打败水怪,但是没有做到
2、妖怪被除,一片祥和 勇士挑战,受伤而归 三战水怪,青龙牺牲
3、(1)房子都被摧毁了,路上到处是断裂的树枝藤蔓,树被撕扯得七零八落,有些参天大树也被连根拔起 有的抱着孩子往山上跑,有的躲在大树上,有的在海水中拼命挣扎
(2)焦急地说道,连忙挡在勇士前面
4、C
5、从勇士和青龙去和水怪作战,青龙最后还牺牲了自己,可以看出他们具有不惧困难、不怕牺牲、关心百姓疾苦的品质:从青龙愿意牺牲自己可以看出其善良的品质。
七、1、王子独自寻找独眼熊 王子与独眼熊搏斗并同归于尽
2、勇敢、不畏艰辛 排比 王子与独眼熊搏斗 武艺高强、无比英勇
3、D
4、①增加对冬不拉王子的心理描写和对独眼熊的外形描写:②变换顺序讲,如先说有一种乐器叫冬不拉,它声音美妙,关于它的得名,有这样一个故事:③讲述时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④变换口吻来讲。
八、1、包公铡了驸马,得罪了皇上。老百姓传颂包公的清廉。
2、罪名:糟蹋粮食 玷污河水
地点:瓜地 河边
包公的做法:盘中之餐,一粒未废太监的表现:无可奈何地摆摆手
3、A 4、D 5、ABCD
6、两个太监回去后把看到的情景一五一十地讲给皇上,皇上气急败坏地说:“你们两个真是废物,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怎么可能有这么清廉的官 ” 
九、1、指当时国内关于高原病防治措施的研究(或“高原低氧环境中特发性疾病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
2、(1)D(2)爱国、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热爱事业
3、运用了动作描写,通过这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吴天一斗志昂扬、义无反顾地奔向高原病研究前线的“勇士”形象,突出他不辞劳苦,坚持在恶劣环境下开展调查研究的精神品质,表达出作者对吴天一的赞美之情。
4、D
5、喝一口烧不开的水,咽一口化不开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亲情,是因为心里有放不下的梦。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条路,开辟了一条路!
十、1、BCD
2、生“我”养“我”的地方 亿万人民的共同体 “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3、第⑤段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祖国的疆域辽阔和山河壮美,层次清晰,增强了说服力,表达了“我”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A
5、岳飞坚韧无畏、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要学习岳飞的这种精神,迎难而上,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