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项目 内容科目 英语授课教材 人教版(2012)九年级全一册授课题目 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Section A(Grammar Focus-4c)课时 / 课型 第 3 课时 / 语法课主题情境 人与社会 — 传统节日授课教师 XXX课时时长 40 分钟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Section A(Grammar Focus-4c)教案一、语篇研读维度 具体内容What(语篇内容) 本课聚焦宾语从句(引导词、语序、时态)和感叹句(What/How 引导结构),以泼水节、中秋节、美国父母节等节日为话题载体,呈现语法规则,包含句型仿写(4a)、语篇找从句(4b)、小组节日讨论(4c)及基础练习等内容。Why(语篇目的) 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宾语从句和感叹句的核心用法,能在节日语境中准确表达观点、抒发情感,提升语法应用能力;通过中外节日话题结合,渗透跨文化意识,实现语法知识从教材到生活场景的迁移。How(语篇结构) 以 “节日讨论” 为情境主线,采用 “观察 - 归纳 - 实践” 的语法教学逻辑:先通过节日相关例句引导学生观察语法规则,再归纳宾语从句三要素(连接词、语序、时态)和感叹句结构,最后通过分层练习(个人 + 小组)强化应用,形成 “感知 - 理解 - 运用” 的学习闭环。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已初步接触简单宾语从句(如 “I think that...”)和感叹句,但对宾语从句引导词(if/whether 的区别)、陈述语序(易混淆疑问语序)、时态呼应(主过从过规则)存在困惑;感叹句中 What/How 的辨析(尤其是名词前 a/an 的使用)是高频易错点。2.能力特点:具备一定的自主观察和归纳能力,但在复杂语境(如客观真理时态判断)中灵活运用语法的能力较弱,需借助情境和口诀强化记忆。3.学习兴趣:对节日话题兴趣较高,可结合中外节日情境降低语法学习的抽象感,提升参与度。三、课标要求1.语法掌握:牢记宾语从句 “引导词选择、陈述语序、时态呼应” 三规则,及感叹句 “What + (a/an) + adj. + n.!”“How + adj./adv. + 主 + 谓!” 两种结构。2.引导词理解:明确 that 引导陈述句(可省略)、if/whether 表 “是否”(掌握只用 whether 的三种情况);区分 What 修饰名词、How 修饰形容词 / 副词的用法。3.时态把握:主句为一般现在时,从句时态不限;主句为一般过去时,从句用相应过去时态;从句表客观真理时,用一般现在时(如 “The teacher said light travels faster than sound”)。4.灵活应用:口语中能用宾语从句询问节日信息(如 “Can you tell me when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用感叹句描述节日感受(如 “How fun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写作中能运用两种语法丰富表达。四、教学目标维度 具体目标学习理解 1. 能识别宾语从句的引导词(that/if/whether/ 特殊疑问词),准确说出陈述语序规则(引导词 + 主 + 谓)及时态呼应原则(主现从不限、主过从必过、真理永一现);2. 能区分感叹句中 What 与 How 的结构差异,熟记 “名词前用 What,形副前用 How;形名相连用 What,形名不连用 How;单数 a/an 勿忘记” 的记忆口诀。应用实践 1. 能在节日语境中完成 4a 句型仿写(如用 “think/Lantern Festival/beautiful” 造句),正确率不低于 80%;2. 能从 4b 语篇(June 的信件)中准确找出所有宾语从句,并用感叹句描述信件中的节日活动;3. 能修正宾语从句语序、时态错误(如将 “Do you know where did he go?” 改为正确语序)。迁移创新 1. 能结合母亲节、父亲节等话题,用 “宾语从句描述习俗 + 感叹句传递情感” 的句式进行简短表达(如 “I believe that we should give flowers to moms on Mother’s Day. What a warm festival it is!”);2. 能通过小组调查 “最喜爱的节日”,用所学语法向全班汇报(包含至少 2 个宾语从句和 1 个感叹句),培养跨文化表达能力。五、教学重难点类型 具体内容重点 1. 宾语从句:引导词(that/if/whether)的选择、陈述语序的运用、主从句时态呼应规则;2. 感叹句:What/How 引导的两种基本结构,及名词前 a/an 的正确搭配(如 “What a nice mooncake!”)。难点 1. 宾语从句中 “客观真理时态不变” 的特殊情况(如 “He said that the earth goes around the sun”);2. 感叹句中 “形名相连” 与 “形名不连” 的区分(如 “What a beautiful park!” vs. “How beautiful the park is!”);3. 语境中综合运用两种语法(如用宾语从句提问 + 感叹句回应节日话题)。六、教学工具1.PPT 课件(含节日图片、宾语从句 / 感叹句例句、4a/4b/4c 练习文本、语法口诀卡片);2.教材(九年级全一册);3.简易练习单(包含宾语从句时态 / 语序错题、感叹句仿写题)。七、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法:以 “中外节日” 为贯穿始终的情境,将语法规则融入节日对话、描述中,降低抽象性;2.任务型教学法:设计 “句型仿写(4a)- 语篇找从句(4b)- 小组调查(4c)” 分层任务,实现 “学 - 练 - 用” 结合;3.对比分析法:通过正误句对比(如宾语从句语序正确 / 错误句、感叹句 What/How 混用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4.口诀记忆法:总结简洁口诀(如时态 “主现从不限,主过从必过,真理永一现”),强化规则记忆。八、教学过程(40 分钟)教学环节 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自评 + 师评)Lead-in(导入) 3 分钟 1. 展示已学节日图片(泼水节、中秋节),提问:“What festivals do you remember?Can you talk about them with these patterns:I think that.../ I wonder if...”;2. 随机邀请 2-3 名学生分享,板书学生句子(如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引出 “宾语从句” 话题。 1. 回忆学过的节日,用给定句型尝试表达;2. 倾听同伴分享,观察板书句子的结构。 1. 以节日话题激活旧知,降低语法学习的陌生感;2. 自然渗透宾语从句句型,为后续教学铺垫。 1. 能否快速说出至少 2 个节日名称;2. 能否用 “I think that.../ I wonder if...” 造出 1-2 个语法正确的句子;3. 能否主动参与讨论,而非被动沉默。Grammar 1:宾语从句(三要素) 12 分钟 1. 引导词(4 分钟)1. 展示简单句(如 “I know him.”),提问 “句中宾语是什么?”,再展示复合句(“I know that he likes mooncakes.”),讲解 “句子作宾语即宾语从句”;2. 呈现三组例句,分类讲解引导词:- that(陈述意义):Mary thinks (that) the teams were fantastic.(强调 that 可省略);- if/whether(表 “是否”):Bill wonders if/whether they’ll have races.;- 补充 “只用 whether 不用 if” 的三种情况(介词后、or not 连用、不定式前),结合例句(如 “It depends on whether it will rain.”)讲解;3. 小练习:用 that/if/whether 填空(“Lily wants to know ______ her mom likes zongzi.”)。 2. 语序(3 分钟)1. 展示正误句对比:- 错误:Do you know where did he go?- 正确:Do you know where he went?引导学生总结 “宾语从句用陈述语序(引导词 + 主 + 谓)”;2. 小练习:修正语序错误(如 “What does he like?→ I don’t know what ______ ______.”)。 3. 时态(5 分钟)1. 分情况展示例句,引导学生归纳时态规则:- 主现从不限:He says he will go to Beijing. / He says he is reading.;- 主过从必过:He said he would go to Beijing. / He said he was reading.;- 真理永一现:Our teacher told us light travels faster than sound.;2. 小练习:用所给词适当形式填空(“I thought Mark ______ (be) sad. → was”“He said the sun ______ (rise) east. → rises”)。 1. 引导词学习1. 找出简单句中的宾语,对比理解宾语从句的定义;2. 倾听分类讲解,记录引导词用法及 “只用 whether” 的情况;3. 完成填空练习,核对答案。 2. 语序学习1. 对比正误句,总结陈述语序规则;2. 完成语序修正练习,巩固规则。 3. 时态学习1. 观察例句,归纳三种时态规则;2. 完成词形转换练习,运用规则解决问题。 1. 从 “宾语” 到 “宾语从句”,循序渐进,降低抽象性;2. 分类讲解引导词,结合练习即时巩固,减少混用错误;3. 正误句对比 + 小练习,突破语序、时态难点,避免机械记忆。 1. 能否准确找出简单句中的宾语,说出宾语从句的定义;2. 能否正确选择引导词(尤其是区分 if/whether),修正语序错误;3. 能否总结时态规则,并正确完成词形转换练习(正确率≥80%)。Grammar 2:感叹句 7 分钟 1. 播放 1 分钟语法视频(内容:What/How 引导的感叹句结构 + 记忆口诀),提问:“What words start exclamatory sentences?What’s the rhyme?”;2. 结合视频内容,用表格梳理感叹句结构: 引导词 结构 例句Practice(练习) 13 分钟 1. 4a 句型仿写(4 分钟)1. 布置 4a 任务:用所给单词造句(如 “1. think/Lantern Festival/beautiful → I think that the Lantern Festival is beautiful.”);2. 巡视指导,重点关注宾语从句语序、引导词及感叹句结构;3. 邀请 3-4 名学生展示答案,集体纠错。 2. 4b 语篇找从句(5 分钟)1. 展示 June 的信件(4b 文本),提问:“When is Mother’s Day/Father’s Day?What do American children do?”;2. 要求学生默读信件,划出所有宾语从句(如 “Do you know that there are two special days...?”);3. 核对从句答案,引导学生用感叹句描述信件中的节日(如 “How warm it is to give gifts to parents!”)。 3. 4c 小组调查(4 分钟)1. 布置任务:小组(4 人一组)讨论 “Favorite Festival”,用所学语法完成调查:- 问题:Which festival do you like best?Why?- 要求:每人用 “1 个宾语从句 + 1 个感叹句” 表达;2. 巡视各组,指导语法运用;3. 每组推选 1 名代表汇报(如 “Li Ming thinks that the Spring Festival is best. What a happy festival it is!”)。 1. 4a 练习1. 独立完成句型仿写,注意语法规则;2. 展示答案,倾听同伴意见,修正错误。 2. 4b 练习1. 阅读信件,回答节日相关问题;2. 划出宾语从句,核对答案;3. 用感叹句描述节日,提升语言输出能力。 3. 4c 小组活动1. 小组讨论,用 “宾语从句 + 感叹句” 表达观点;2. 倾听同伴分享,补充自己的想法;3. 代表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 1. 4a 练习:巩固宾语从句和感叹句的基础用法,培养自主输出能力;2. 4b 练习:结合语篇提升语法识别能力,渗透跨文化意识(中美父母节);3. 4c 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实现语法迁移,提升综合运用能力和协作能力。 1. 4a:能否独立完成仿写,语法错误≤1 处;2. 4b:能否准确划出所有宾语从句,并用感叹句描述节日(至少 1 句);3. 4c:能否在小组中主动表达,汇报时包含 “1 个宾语从句 + 1 个感叹句”,表达清晰。Summary(总结) 2 分钟 1. 用思维导图梳理本课重点:- 宾语从句:三要素(引导词、语序、时态);- 感叹句:两种结构 + 记忆口诀;2. 随机提问学生回顾核心规则(如 “宾语从句时态有什么规则?感叹句中 What 修饰什么?”)。 1. 跟随教师梳理知识点,完善笔记;2. 回答提问,强化记忆。 1. 思维导图直观呈现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构建系统认知;2. 随机提问检验学生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 1. 能否完整说出宾语从句三要素和感叹句结构;2. 能否准确回答教师提问,核心规则无遗漏。Homework(作业) 2 分钟 1. 基础作业(必做):背诵语法口诀,完成练习单中 “宾语从句时态 / 语序”“感叹句仿写” 基础题;2. 进阶作业(选做):写一篇 50-80 词短文《My Favorite Festival》,至少包含 3 个宾语从句和 2 个感叹句;3. 拓展作业(选做):设计 “节日文化海报”,用英语标注节日习俗(需包含 2 个宾语从句),录制 1 分钟介绍视频。 1. 记录作业要求,明确各任务侧重点;2. 规划课后完成时间。 1. 分层作业兼顾不同水平学生,落实 “双减” 政策,避免机械操练;2. 进阶 / 拓展作业注重语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 能否清晰记录各作业要求;2. 能否根据自身水平选择合适的作业(进阶 / 拓展)。九、教学反思1.亮点:以 “节日情境” 贯穿语法教学,降低抽象性;通过 “观察 - 归纳 - 实践” 流程和口诀记忆法,有效突破重难点;分层任务(4a-4b-4c)和作业设计,满足不同学生需求,提升参与度。2.不足:部分学生对 “客观真理时态不变” 的理解仍不透彻(如造句时易误写 “He said the sun rose east”);3.感叹句中 “不可数名词前不用 a/an”(如 “What fun it is!”)的易错点练习不足。改进:下次课增加 “客观真理时态对比练习”(如同一情境下主句现在时 / 过去时的从句变化);设计 “不可数名词 + 感叹句” 专项训练,强化 a/an 的使用规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