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五章 电与电路 自我评估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晋书 五行志》中记载的“衣中忽有火,众威怪之”,讲的是人在脱衣服时出现了火光。该过程中还经常伴有衣服吸引头发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衣服与身体摩擦,电荷发生了转移B.衣服与身体摩擦,产生了新的电荷C.衣服与身体摩擦后,两者带同种电荷D.衣服吸引头发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吸引2.在干净的塑料瓶中装上泡沫球,盖上瓶盖。用硬纸板在塑料瓶外壁反复摩擦,发现瓶内泡沫球会“跳舞”(如图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塑料瓶和硬纸板在摩擦的过程中会创造电荷B.瓶内泡沫球“跳舞”是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若在摩擦过程中塑料瓶带负电是因为塑料瓶失去了电子D.塑料瓶与硬纸板摩擦,它们都带上了同种电荷3.在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要使开关闭合后小灯泡能够发光,在金属夹a、b间应接入下列物品中的( )A.橡皮筋 B.铅笔芯 C.塑料尺 D.陶瓷勺4.如图3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负电,B不带电,现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则( )A.可以看到A金属箔的张角增大,B金属箔张开B.B金属箔张开,是因为箔片都带正电荷相互排斥C.连接的瞬间,B中的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D.连接的瞬间,棒中有方向为从B流向A的电流5.如图4所示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断开S1、闭合S2时,电路处于短路状态B.当闭合S1,断开S2时,L1发光,L2不会发光C.当闭合S1、S2时,只有L1会发光D.只闭合S1,发现L1和L2都不发光,则故障可能是L2短路6.陈家祠收藏了许多珍贵文物。如图5甲展示的是一种具有报警功能的文物展示台,若其内部电路结构如图乙所示。开关S处于闭合状态时,文物放置在金属片B上,弹簧处于压缩状态,金属片B与A、C接触;当文物被搬离展示台时( )A.灯泡亮,电铃响 B.灯泡不亮,电铃不响C.灯泡和电铃都短路 D.灯泡断路,电铃短路7.科创小组设计了“冰淇淋自动售货机”电路,购买者可以通过扫码(开关S1闭合)或投币(开关S2闭合)完成自动出售服务。图6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8.如图7所示,能够直接正确测出通过灯L1电流的电路是( )9.充电器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功效型电子产品,如图8是使用三合一充电器同时给三部手机充电的场景。若拔掉其中一部手机后,另外两部手机的连接方式以及通过充电器的总电流将( )A.并联 变小 B.并联 变大C.串联 变小 D.串联 变大10.如图9甲所示的电路中,合上开关后,两灯正常发光,电流表A1、A2的示数都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两灯是串联连接的 B.流过L1的电流是0.3AC.流过L2的电流是0.8A D.干路电流是1.2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1.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他认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 组成。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电,验电器就可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两片金属箔带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张开,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 。12.学校科技节上,老师用范氏起电机进行实验展示(图10)。当金属球带电后,小丽同学站在台面上触摸金属球,她的头发立刻竖立起来。随后老师将两个悬挂的轻质金属箔片(初始闭合)靠近金属球,箔片迅速张开;当用导线将金属球与地面连接后,箔片又逐渐闭合。(1)小丽站在 (选填“绝缘”或“导体”)台面上会使头发“爆炸”现象更明显。(2)金属箔片张开的原理: 。(3)接地后金属箔片闭合,说明大地是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13.如图11所示,是一款导电椅,它可以把人体带的静电传导给大地。若衣服与空气摩擦后带了负电,则在摩擦过程中衣服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带电的衣服接触导电椅后,静电通过导电椅传给大地,产生的瞬时电流方向是 (选填“从衣服到大地”或“从大地到衣服”)。14.某款轻便节能的电动自行车如图12所示,只要将车钥匙插入锁孔旋转一下,车子就通电了,车钥匙相当于电路中的 ;骑行时电动车的两个转向灯能独立工作,由此可知两个转向灯的连接方式是 。15.如图13所示,当开关闭合时,会发生 现象,若要两灯串联,应去掉导线 ;若要两灯并联,应将导线 改接到b接线柱。16.如图14甲所示的电路图,开关闭合时,两灯都亮,两个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乙和图丙,判断A1表(图乙)的读数是 A;通过灯L2的电流大小是 mA。三、作图题(4分)17.如图14所示,在甲、乙两个“〇”内选填“灯泡”和”电流表”的符号,使两灯组成并联电路。18.小明同学做“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实验的电路如图15所示。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电路图。要求灯泡L1、L2并联,开关S1、S2分别控制灯L1、L2,电流表测量通过灯L1的电流。四、实验探究题(第19题8分,第20题8分,第21题12分,共28分)19.某课外小组学习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之后,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以下猜想:①可能与电荷间的距离有关; ②可能与携带的电荷数有关。为了探究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16甲所示的实验装置,Q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A、B、C三处,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物体的作用力大小,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实验中通过 判断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探究猜想 (选填序号)。(2)根据甲图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在电荷量一定的情况下,电荷间的距离越小,电荷间的作用力 。(3)做完以上实验后,用另一个小球靠近带正电的物体Q时,情景如图乙所示,则另一个小球的带电情况是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20.在“连接串联电路”实验中,小军采用如图17所示电路进行实验。(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选填“闭合”或“断开”)状态。(2)当两灯发光后,若将L1从灯座上取下,L2会 (选填“熄灭”或“发光”)。(3)开关闭合后,L1中电流的方向是 (选填“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4)闭合开关两灯同时亮,断开开关两灯同时灭;将开关S换接到L1和L2之间、L2和电池正极之间,观察到同样的现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探究 。伊伊和川川一起做“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如图18甲是他们设计的实验电路图。(1)按照如图甲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伊伊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到零刻度线左侧,则接下来他们应该 ;(2)调整后,他们连接的电路如图乙,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 (选填“A”“B”或“C”)点的电流;闭合开关后,看到灯L1发光,灯L2不发光,电流表有示数,若故障出现在小灯泡处,则可能存在的故障是 ;(3)测量过程中,伊伊准备将图乙中a导线与电流表“0.6”接线柱相连的那一端,改接到电流表“﹣”接线柱上,其他都不动,川川认为这样不能测出通过灯L2的电流,川川的理由是 ;(4)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可初步得出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只写表达式)。川川指出:为了得出更普遍的规律,应当进行多次实验,操作方法是 。位置 A B C电流/A 0.54 0.24 0.30五、计算题(第22题10分,第23题12分,共22分)22.某同学在做“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实验中所用的电路如图19甲所示,他按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并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1、A2的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求:(1)该电路属于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2)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是多少?(3)通过灯L1的电流多大?23.并联电路中的一部分电路如图20所示,当开关闭合,电路接通后,电流表的读数是0.3A,通过导线ab的电流是0.8A。(计算过程须有必要的分析说明)(1)若导线ab的电流方向是从a流向b时,求通过导线ac的电流多少?(2)若导线ab的电流方向是从b流向a时,则通过导线ac的电流是多少?第十五章 电与电路 自我评估一、单项选择题1. A 2.B 3.B 4.D 5.C 6.A 7.B 8.B9.A解析:手机充电时,互不影响,能独立工作,所以手机充电时是并联的;三部手机分别在不同支路中,若拔掉其中一部手机,则少了一条工作的支路,由于各支路互不影响,所以通过另外两部手机的电流不变,又因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所以拔掉其中一部手机后,通过充电器的总电流会变小,综上可知,A符合题意。10.C解析:由图甲可知,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电流表A2后分成两支,分别经过灯L2和电流表A1、灯L1后汇合,经过开关回到电源负极,即电路中有两条电流的路径,所以两灯是并联的,故A错误;电流表A1测量L1支路中的电流,电流表A2测量干路中的电流,由于两表指针位置相同,且并联电路中干路里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所以电流表A1选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A,即流过L1的电流是:I1=0.2A;电流表A2选用的量程为0~3A,分度值为0.1A,示数为1A,即干路中的电流是:I=1A,则流过L2的电流是:I2=I﹣I1=1A-0.2A=0.8A,故BD错误,C正确。二、填空题11.电子;正;同种;转移12.(1)绝缘;(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3)导体13.得到;从大地到衣服14.开关;并15.电源短路;2;1(或4)解析:由于导线几乎没有电阻,故开关闭合后,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导线1→2→3→5直接回到电源的负极,即不经过用电器,因此开关闭合后电路为短路现象;若两灯串联,即该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且两灯泡均在该路径上,故去掉导线3后,电流从电源正极依次经过开关和两个灯泡,即此时两个灯泡串联连接;若要求两灯并联,即两灯泡各自有一条路径,即将导线1改接到b(d)端或者将导线4改接到b(d)端即可。16.1;600解析:由图可知:两灯泡是并联连接,电流表A1测量干路中的电流,电流表A2测量L1中的电流;根据电流表A2的量程和指针位置可知:电流表A2的读数为0.4A,因为电流表A1测量干路中的电流,所以电流表A1的读数应大于电流表A2的读数,因此电流表A1的量程为0~3A,故示数为1A,则根据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可知:流过灯L2的电流大小为:I2=I-I1=1A-0.4A=0.6A=600mA。三、作图题17.如图1所示18.如图2所示四、实验探究题19.(1)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 ① (2)越大 (3)D解析:(1)在小球质量一定的情况下,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大,小球受到的电荷间作用力越大;所以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显示出来;是探究猜想①。(2)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在电荷量一定的情况下,电荷间的距离越小,电荷间的作用力越大;(3)Q带正电荷,与小球相互吸引,因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该小球可能带负电荷;又因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该小球可能不带电,故D正确。20.(1)断开 (2)熄灭 (3)从左到右 (4)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与位置的关系解析:(1)为了保护电路,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处于断开状态;(2)串联电路的特点:各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相互影响,因此若将L1从灯座上取下,L2会熄灭;(3)在电源外,电流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所以开关闭合后,L1中电流的方向是从左到右;(4)闭合开关发现两灯同时亮,断开开关两灯同时灭;将开关S换接到L1和L2之间、L1和电池正极之间,观察到同样的现象,开关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其控制作用不变,所有是为了探究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与位置的关系。21.(1)对电流表调零 (2)B;灯泡L2断路 (3)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4)IA=IB+IC;换用其他规格的灯泡多次测量解析:(1)闭合开关前伊伊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到零刻度线左侧,需要对电流表调零;(2)由图乙可知,电流表与灯泡L1串联,故测量B点电流;同学闭合开关后,看到灯L1发光,但灯L2不发光,这说明电路出现了断路故障,电流表有示数,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灯L2断路;(3)将图乙中a导线与电流表“0.6”接线柱相连的那一端,改接到电流表“﹣”接线柱上,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4)由表格数据可知,串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A=IB+IC;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只测出一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偶然性,为得出普遍结论,应使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五、计算题22.解:由电路图可知,L1与L2并联,电流表A1测L2支路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图乙中电流表A2指针的偏角小于电流表A1指针的偏角,所以,L2支路电流表A1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I2=0.5A,干路电流表A2的量程为0~3A,分度值为0.1A,示数I=1.5A,则通过灯L1的电流I1=I-I2=1.5A-0.1A=1.0A。23.解:(1)由图可知,通过电流表的电流方向是从“+“流向“﹣“,若导线ab的电流方向是从a流向b,则导线ab位于干路中,导线ac和电流表位于两支路中,由于“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所以通过导线ac的电流:Iac=Iab﹣IA=0.8A﹣0.3A=0.5A;(2)若导线ab的电流方向是从b流向a,则导线ab和电流表位于支路中,导线ac位于干路中,则通过导线ac的电流:I′ac=Iab+IA=0.8A+0.3A=1.1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