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课件(共4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课件(共4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忧来无方,
窗外下雨,坐沙发,吃巧克力,读狄更斯,
心情又会好起来,和世界妥协。
——托尔斯泰
木心先生建议,如果谁落在忧悒中,
不妨试试:沙发、巧克力、狄更斯。
大卫 科波菲尔
(节选)
批判现实主义特指19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论断的是法国作家蒲鲁东,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高尔基。批判现实主义突出的特点是比较广阔和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十分深刻。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有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等。
了解“批判现实主义”
狄更斯(1812—1870)
《雾都孤儿》
《老古玩店》
《董贝父子》
《大卫·科波菲尔》
《荒凉山庄》
《小杜丽》
《艰难时世》
《双城记》
《远大前程》
……
“在我所有的著作中,我最喜爱的是这一部。像许多偏爱的父母一样,在我内心的最深处,我有一个最宠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
(1850)的序言中这样写道
写作背景
不幸的童年 冷酷的社会
狄更斯出身寒微,祖父、祖母都长期在克鲁勋爵府当佣人。父亲约翰是海军军需处职员,嗜酒成性,挥霍无度,常常入不敷出。狄更斯仅上了两年小学就进伦敦一家黑鞋油作坊当童工。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家人出狱后,他又进学校念了两年书,终因家贫而再次失学。他一生受到的正规教育,总共才四年。他从小就能演会唱,所以常被父亲带到酒店去表演节目。11岁起就承担了繁重的家务。16岁时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走遍伦敦的大街小巷,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
童年不寻常的经历促使他早熟、早慧,亲身体验了社会底层人们的不幸,对他的文学事业大有益处。19世纪50年代,当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后期,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社会两极分化,上层人物穷奢极侈而劳动人民却饱尝失业、贫困、疾病、饥饿之苦。狄更斯打心眼里同情不幸的人们,尤其是像他一样的少年儿童,他在日后的创作中着力描写这个群体。
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以“我”的出生为源,将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汇聚成一条溪流,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流淌,最终融入宽容壮美的大海。其间夹杂各色人物与机缘。语言诙谐风趣,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
小说自始至终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每一个读者都会从天真无邪的大卫身上唤回对自己童年的回忆。
内容简介
《大卫·科波菲尔》的故事
小说讲述了大卫·科波菲尔如何从社会的最底层,通过自身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长为有成就的作家的故事。
本文节选的是第十一章。小说前面的情节是:大卫·科波菲尔出生前,父亲就去世了。大卫从小和母亲克莱拉、善良的女仆佩格蒂相依为命。天真无知、不知人世险恶的克莱拉被冷酷阴险的谋得斯通先生哄骗,改嫁给他。大卫遭到谋得斯通的虐待,被送进寄宿学校,他在学校里结识了斯蒂福斯、特雷德尔等人。母亲去世后,谋得斯通霸占了科波菲尔家的财产,把大卫送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
前情回顾
《大卫·科波菲尔》一至十二章
第一章 来到人间
第二章 初识世事
第三章 生活有了变化
第四章 蒙羞受辱
第五章 遣送离家
第六章 相识增多
第七章 第一学期
第八章 我的假期
第九章 难忘的生日
第十章 遭受遗弃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决计出逃
请根据课文内容,参照本书其他章节小标题的拟写样式,为本章拟写小标题。
《大卫·科波菲尔》一至十二章
第一章 来到人间
第二章 初识世事
第三章 生活有了变化
第四章 蒙羞受辱
第五章 遣送离家
第六章 相识增多
第七章 第一学期
第八章 我的假期
第九章 难忘的生日
第十章 遭受遗弃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决计出逃
独自谋生
活动一
走近选文,了解故事,认识人物
“我”遇到了哪些人?
昆宁先生(账房先生)
米克·沃克(童工)
粉白·土豆(童工)
米考伯先生(房东)
米考伯太太(房东)
霍普金斯船长(米考伯的牢友)
“我”经历了哪些事?
(以我为叙述角度)
“我”到破败货行做童工
“我”到米考伯家做房客
“我”到狱中探望米考伯
请从文中找出有关“我”工作环境的描写
并概括其特点
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坐落在河边……当年那儿是一条狭窄的街道,街道尽头的一座房子,就是这家货行。街道曲曲弯弯直达河边,尽头处有己级台阶,供人们上船下船之用。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这座房子真正是老鼠横行的地方。它那些镶有护墙板的房间,我敢说,经过上百年的尘污烟熏,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了;它的地板和楼梯都已腐烂;地下室里,成群的灰色大老鼠东奔西窜,吱吱乱叫;这儿到处是污垢和腐臭:凡此种种……第一次置身其间时见到的完全一样。
污浊、恶劣的工作环境
(身处困境)
小说怎样描写“我”的工作环境的?
有什么作用?
怎样描写:
运用眼、耳、鼻等多种感官,多角度描写货行外部环境的偏僻、泥泞和内部环境的污浊、腐臭。
作用:
①既交代了“我”工作环境的恶劣,让人心生同情,又衬托了人物当时灰暗的心境;
②多年后再回忆却觉得如在眼前,突出了童年遭遇的刻骨铭心,给“我”带来极大的伤害,客观上引起人们对孤儿、童工问题的关注。
文中还有哪些有关身处困境的描写?
试分析其隐藏含义
第3段:繁重、单调、艰辛的劳作
第4段:社会底层、贫困的童工伙伴
写出了“我”的遭遇之悲惨,揭露了资本家贪图廉价劳动力大量雇佣童工的黑暗现实
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早早出来谋生
5、找出第5段中有关“我”内心感受的描写,分析“我”处在何种困境当中?
身处困境 心处困境
文中展现
污浊、恶劣的劳作环境
繁重、单调、艰辛的劳作
社会底层、贫困的童工伙伴
绝望
不甘
孤独
活动二
比较文中同为第一人称的两个不同视角(成人与儿童)在表达效果上有怎样的不同。
比较阅读
1. 成人视角
原文语段: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 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儿吃惊。
2. 儿童视角(小大卫)
原文语段:(1) 我竟沦落到跟这样一班人为伍,内心隐藏的痛苦,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 我把这些天天在一起的伙伴跟我幸福的孩提时代的那些伙伴作了比较———更不要说斯蒂福思、特雷德尔那班人比较———我觉得,想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名望的人的希望,已在我胸中破灭了。 当时我感到绝望极了……每当米克·沃克尔离开时,我的眼泪就直往下掉,混进了我用来洗瓶子的水中。 我呜咽着,仿佛我的心窝也有了一道裂口,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似的。
(2)“科波菲尔先生,”米考伯太太说,“我把你不当外人,所以不瞒你说,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已经到了最危急关头了。”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非常难过,带着极度的同情看着米考伯太太通红的眼睛。“除了一块荷兰干酪的皮外,” ……我口袋里一个星期的工资还剩有两三先令———从这钱数来看,我认为我们的这次谈话一定发生在星期三晚上———我赶紧掏了出来,真心实意地要求米考伯太太收下,就算是我借给她的。 可是那位太太吻了吻我,定要我把钱放回口袋,并说,这样的事她想也不能想。
表达效果
成人视角———表达比较冷静、客观,表现出成年大卫理性睿智的特点。
儿童视角———表达率真,符合小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表现出童年大卫在遭遇人生变故时的委屈、痛苦心理与大卫善良、对朋友毫无保留的真诚的形象。
活动三
次要人物
形象分析
1、“我”的房东米考伯夫妇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相关句段进行分析。
步骤:
1.找出经典语段
2.点明描写手法
3.概括性格特征,在书上做批注。
原文语段:
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古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双已褪色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外貌描写——长相滑稽、穿着讲究(装体面)、
爱慕虚荣(夸张、漫画式折射)
原文语段:
“感谢老天爷,”陌生人回答说,“我很好。我收到谋得斯通先生的一封信,信里提到,要我把我住家后面的一间空着的屋子——拿它,简而言之,出租——简而言之,”陌生人含着微笑,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说道,“用作卧室——现在能接待这么一位初来的年轻创业者,这是人人的荣幸。”说着,陌生人挥了挥手,把下巴架在了衬衣的硬领上。
神态与语言描写。“屈尊俯就”的神态语气、装成“文雅”的气派,表现了人物的滑稽与自信;“微笑”“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等神态则表现出人物不忍伤害孩子的善良本性;称呼“我”为“年轻创业者”,自称“我很好”,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幽默风趣与乐观。
原文语段:
“我的印象是,”,米考伯先生说,“你在这个大都市的游历还不够广,要想穿过这座迷宫似的现代巴比伦,前往城市路,似乎还有困难——简而言之,”说到这儿,米考伯又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你也许会迷路——为此,今天晚上我将乐于前来,以让你知道一条最为便捷的路径。”
语言描写——热心善良、卖弄学识
原文语段:
于是,他便戴上帽子,腋下夹着手杖,腰杆儿笔挺地走出来。离开账房后,他还哼起了一支曲子。
动作描写——故作绅士
原文语段:
到达温泽里他的住宅后(我发现,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样一切都尽可能装出体面的样子),他把我介绍给他的太太。米考伯太太是个面目消瘦、憔悴的女人,一点儿也不年轻了。她正坐在小客厅里(楼上的房间里全都空空的,一件家具也没有,成天拉上窗帘,挡住邻居的耳目),怀里抱着 个婴儿在喂奶。
夫妻俩都爱慕虚荣,怕别人知道他们的真实情况
原文语段:
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
对比、细节描写——能屈能伸、盲目乐观、得过且过
一悲一喜的迅速转换,极具夸张的前后对比,凸显了人物
能屈能伸的特点
原文语段:
我结婚以前,“米考伯太太带着双胞胎和其他人,领我上楼看房间,坐下来喘口气说,“跟我爸爸妈妈住在 起,当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不得不招个房客来住。不过,既然米考伯先生有困难,所有个人情感上的好恶,也就只好让步了。”
语言描写——米考伯太太为米考伯先生的困难而在“个人情感”上做出让步,表现了她对米考伯先生的忠诚和体贴。米考伯太太把娘家的辉煌挂在嘴边,不知道“是否能渡过这些难关”,表现了她的爱慕虚荣、耽于幻想,以及面对困境时的软弱和束手无策。
原文语段:
她说她曾尽过的努力,我毫不怀疑她的确如此,想过一切办法。朝街的大门正中,全让一块大铜牌给挡住了,牌上刻有“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学舍”的字样,可是我从来没有发现有什么青年女子在这一带上学,没有见到有什么青年女子来过这儿,或者打算来这儿,也没见过米考伯太太为接待什么青年女子做过任何准备。我所看到和听到的上门来的人,只有债主。
米考伯太太说“曾尽过最大的努力”来改变困境,曾想在家设立“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学舍”而实际情况是,并没有“什么青年女子在这一带上学”,她也没有“为接待什么青年女子作过任何准备”。语言与行动的反差,凸显出米考伯太太想法不切实际、有想法也没有行动的性格特点。
原文语段:
“我已经亲自拿出去一些银餐具了,”米考伯太太说,“悄悄拿了六只茶匙、两只盐匙和一对糖匙,分几次亲自送去当铺当了钱。……而克莉基特,”——这是从济贫院来的那个女仆——“是个粗人,要是过分信任她,她就会放肆起来,弄得我们受不了的。所以,科波菲尔少爷,要是我可以请你——”
语言描写。一个简单的请求却铺垫了许多理由,而这些理由不过是米考伯太太已陷入以典当维生的困局却不愿面对的借口,进一步表现她的无能与虚荣。不愿支使女仆,担心她“放肆起来”,则表现了她仍在维护自己的身份,这是一种阶级意识的流露。
2、总的来说,米考伯夫妇是一对怎样的夫妻?
爱慕虚荣、能屈能伸、
盲目乐观、仁爱善良
3、“我”对米考伯夫妇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局促不安
“以便向他的文雅表示更多的敬意”
米考伯先生的困难更增加了我精神上的痛苦
在意他们,关心他们
成为知己
担心米考伯
人性之美
客套、尊重
紧张
变化原因:都处于困境之中,产生了一种奇特而平等的友谊
活动四
从成长中
窥见主题
文本研读
“我”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19世纪英国的社会风貌/本文的时代背景)
货行的童工、济贫院的孤儿、街头的流浪儿、债主(鞋匠)、负债破产入狱的人们……
社会底层 小人物
(1)大卫周围大多是什么样的人
文本研读
“我”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19世纪英国的社会风貌/本文的时代背景)
场景一:小童工在货行艰辛劳作
场景二:米考伯夫妇的生活困境
场景三:欠债破产者的监狱生活
场景四:失学者、孤儿街头流浪
遭遇凄惨
(2)小说主要描写了哪些生活场景
文本研读
“我”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19世纪英国的社会风貌/本文的时代背景)
19世纪中叶的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正享受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显著成果,经济正处于迅速发展期,呈现出一幅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荣盛世景象。
时代背景:
社会底层
小人物
遭遇凄惨
小说生活场景:
这是一个
最好的时代
这是一个
最坏的时代
主题归纳
本文描述了大卫·科波菲尔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开始独立做工的现状,与米考伯夫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突出了大卫·科波菲尔的善良、真诚以及米考伯夫妇爱慕虚荣、安于现状、盲目乐观、喜好挥霍、债多不愁、乐天知命但又心地善良的性格特征,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了金钱对于家庭、婚姻、社会的腐蚀作用,批判社会中人性的缺失以及道德的沦丧,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宽厚、善良、仁爱等美德的赞美,对造成主人公和米考伯夫妇苦难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批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