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上学期高考学情调研生物试卷【一】(有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上学期高考学情调研生物试卷【一】(有解析)

资源简介

2026届湖南省邵阳市高三上学期高考学情调研生物试卷【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
1.[4分]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在农林园艺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促进作用的化学物质
B.植物生长调节剂属于农药管理范围,可以给植物提供营养物质
C.当溶液pH低于3.5时,乙烯利能分解释放乙烯,对水果起催熟作用
D.对草莓、葡萄等使用一定浓度的膨大剂会使水果长势加快,但甜味不足
2.[4分]如图表示翻译过程示意图。(终止密码子为UAA、UGA、UAG)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氨基酸W将与H连接
B.编码图中氨基酸W的密码子是ACC
C.图示过程中存在氢键的形成与断裂
D.图示翻译结束后的产物是十肽
3.[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PCR反应缓冲液中一般添加Ca2+激活DNA聚合酶
②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
③洋葱根尖细胞能产水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
④特定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有助于氨基酸跨膜运输
⑤ 可用电刺激、聚乙二醇、蛋白酶合成抑制剂激活重构胚
⑥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
⑦胃黏膜属于生物膜系统
⑧植物细胞吸水达到渗透平衡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相等
⑨无子西瓜和无子番茄都离不开生长素的作用
A.3项 B.4项 C.5项 D.6项
4.[4分]下列为3类群落演替的模型,即促进模型(a)、抑制模型(b)和忍耐模型(c)。根据这三种模型,叙述错误的是( )
注:A、B、C、D代表4个物种,箭头表示被取代。
A.由促进模型(a)可知,物种取代有顺序性、可预测性和方向性
B.根据抑制模型(b),可推测物种的取代不一定是有序的,演替通常是由个体较小、生长较慢、寿命较短的物种发展为个体较大、生长较快、寿命较长的物种
C.在忍耐模型(c)中,任何物种都可以开始演替,能忍受有限资源的物种将会取代其他物种
D.不管是哪种群落演替模型,人类活动均可能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5.[4分]大多数生物获取能量是通过有氧呼吸进行的,其中丙酮酸是一种重要的代谢产物。下图为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不会经过孔蛋白进入线粒体供能
B.在线粒体中,丙酮酸中的化学能最终全部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
C.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影响丙酮酸的运输速率
D.H+由线粒体基质进入膜间隙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
6.[4分]通常血清钾时称为低血钾。血液中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跳反射减弱,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A.传入神经的膜外内流受阻,无法产生动作电位
B.血液中浓度降低导致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少
C.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神经细胞兴奋性降低
D.兴奋在反射弧的传导和传递过程中逐级减弱
7.[4分]永州阳明山森林群落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类型,处于华南、华东、华中三大植物区系的交汇点,森林覆盖率达98%,拥有云豹、白鹇、红腹锦鸡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101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要认识阳明山森林群落,首先要分析确定群落性质的因素是物种丰富度
B.森林中的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之间,虽然对阳光、土壤、空间的利用存在一定的竞争,但可以因生态位的不同而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C.森林郁闭度高,林下植物的叶片大或薄、叶绿体颗粒小,以适应在弱光下生存
D.森林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可以完成碳循环的全过程
8.[4分]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是神经元的特征性结构,尼氏体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神经原纤维由微管蛋白、神经丝蛋白等蛋白质纤维构成。当神经元损伤时能引起尼氏体减少乃至消失,在损伤得到恢复后,尼氏体的数量可以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尼氏体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神经递质均在尼氏体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泡中
B.尼氏体数量与神经元的功能有关,可通过尼氏体数量来判断神经元的功能状态
C.推测神经原纤维能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具有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的功能
D.经高温处理的神经丝蛋白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后,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9.[4分]普通小麦是由一粒小麦、节节麦、拟斯卑尔脱山羊草通过属间杂交、染色体自然加倍形成的异源六倍体,其中二粒小麦是其形成过程中的一种异源四倍体。将普通小麦形成过程中的几种植株杂交,部分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杂交亲本 F1在减数分裂Ⅰ 中四分体的数量 F1的育性
一粒小麦(2N=14)×二粒小麦(4N=28) 7 不育
二粒小麦(4N=28)×普通小麦(6N=42) 14 不育
普通小麦(6N=42)×节节麦(2N=14) 7 不育
二粒小麦(4N=28)×拟斯卑尔脱山羊草(2N=14) 7 不育
拟斯卑尔脱山羊草(2N=14)×节节麦(2N=14) 0
A.一粒小麦与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的杂交后代,经染色体加倍后可得二粒小麦
B.普通小麦的花粉中含有21条非同源染色体
C.节节麦与二粒小麦的杂交后代,在减数分裂Ⅰ中形成7个四分体
D.拟斯卑尔脱山羊草与节节麦杂交产生的F1不育
10.[4分]湖南某水稻研究所发现,当地主栽品种“湘晚籼12号”易感染稻瘟病。研究人员用射线诱变获得一株抗病突变体,经检测发现其抗病性与2号染色体上的Pid3基因突变有关。为进一步培育抗病新品种,将该突变体与优质但不抗病的“玉针香“杂交,F1代自交获得F2群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射线诱变可能引起Pid3基因碱基对的缺失或替换,导致编码蛋白结构改变
B.若Pid3基因突变体为显性性状,则F2群体中抗病植株与感病植株的比例为1:1
C.通过单倍体育种可快速获得纯合抗病植株,但需用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的幼苗
D.若要对F2抗病植株进行筛选,可通过接种稻瘟病菌进行田间抗性鉴定
11.[4分]南瓜下胚轴长度受到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研究人员为了探究暗前远红光处理下外源油菜素内酯(BR)对南瓜苗下胚轴伸长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处理,其中BRZ表示油菜素内酯抑制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南瓜苗的光敏色素感受暗前远红光后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
B.暗前远红光和外源BR都可以促进正常南瓜苗下胚轴的伸长生长
C.暗前远红光处理对南瓜苗下胚轴伸长生长的影响与BR有关
D.BR缺失突变体用暗前远红光处理可基本恢复下胚轴伸长生长
12.[4分]为了研究某绿色植物的代谢情况,某同学将该植物置于密闭容器内(已知该容器内CO2和O2的初始浓度相等,气体含量相对值为1)。在早上6:00将该容器移至阳光下,日落后移到暗室中,测得容器中两种气体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10:00到16:00,O2含量上升的原因是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
B.17:00时,该绿色植物有机物积累量最大,经历一昼夜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C.8:00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此时叶肉细胞叶绿体消耗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D.20:00后,该绿色植物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3.[4分]沙棘是塞罕坝主要的防风固沙绿化树种,地下根系发达,是一种耐旱性极强、果实含有多种天然维生素的珍贵经济林树种,其维生素C的含量远远高于鲜枣和猕猴桃。下列关于沙棘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烯和脱落酸是促进沙棘叶和果实脱落的两种植物激素,它们均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B.在沙棘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影响乙烯的合成
C.光作为一种信号,通过光敏色素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以影响、调控沙棘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D.沙棘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14.[4分]细菌视紫红质是嗜盐杆菌细胞膜上一种光能驱动的H+跨膜运输蛋白,该蛋白中含有1个能够吸收光能的视黄醛基团。该基团被光激活时,能引起整个分子的构象发生变化,将H+从细胞内运送到细胞外,形成的H+浓度梯度用于驱动ATP合成等活动,合成的ATP可用于同化CO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光激活前,细菌视紫红质与H+的结合位点位于细胞外侧
B.上述H+的跨膜过程不依赖ATP水解供能
C.嗜盐杆菌为光能自养型生物,其在黑暗条件下不能合成ATP
D.降低细胞内的H+浓度有利于嗜盐杆菌生命活动的进行
15.[4分]江西省农科院从东乡野生稻中发现了具有调控水稻与丛枝菌根真菌高效共生(共生真菌从植物体内获取碳水化合物等物质,并为植物提供营养及水分)且正向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基因,并和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将东乡野生稻(♀)与“中早35”(♂)进行杂交,然后与“中早35”进行了多次回交,培育出高效菌根共生水稻新品种“赣菌稻1号”。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赣菌稻1号”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B.水稻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时,丛枝菌根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分解者
C.育种过程中,子代回交可以使后代在拥有东乡野生稻的有益性状的同时,保留“中早35”的优良性状
D.与“中早35”相比,“赣菌稻1号”具有增产、增效、高水肥施用的特点
16.[4分]红树林被称为“海岸卫士”“海洋绿肺”,是珍稀濒危水禽重要栖息地,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场所。红树林在世界上面积不大,但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一旦被破坏将引起严重的后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树林中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生活在红树林上层的不同物种,其生态位相同
C.红树林具有防浪护坡、净化水污染等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红树林的四季景色不同与阳光、降雨、温度等的季节性变化有关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6分)
17.[8分](12分)人体受到低血糖和危险等刺激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作出相应反应,以维持人体自身稳态和适应环境。其中肾上腺发挥了重要作用,调节机制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遇到危险时,交感神经促进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类激素,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血流量 等生理效应,有助于机体做出快速反应。从反射弧的组成分析,交感神经属于 。交感神经纤维末梢与 形成突触,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分泌。
(2)危险引起的神经冲动还能传到 ,该部位的某些神经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作用于腺垂体,最终促进糖皮质激素水平上升,该过程体现了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 调节的特点。
(3)儿茶酚胺类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均为小分子有机物。儿茶酚胺类激素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不进入细胞,其受体位于 。糖皮质激素属于脂溶性物质,进入细胞后与受体结合,产生的复合物与特定位点结合,从而影响相关基因的 。糖皮质激素具有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等作用,在血糖浓度调节方面与胰岛素具有 (填“协同”或“拮抗”)作用。
(4)去甲肾上腺素属于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儿茶酚胺类激素,也是某些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下列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哪一项? 。
A.均可作为信号分子 B.靶细胞都具有相应受体
C.都需要随血流传送到靶细胞 D.分泌受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
(5)长期较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停药前应逐渐减量。下列分析合理的有哪几项? 。
A.长期较大剂量用药可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
B.立即停药可致体内糖皮质激素不足
C.停药前可适量使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D.逐渐减量用药有利于肾上腺皮质功能恢复
18.[6分]果蝇的直刚毛与焦刚毛是1对相对性状,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果蝇的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以直刚毛雌果蝇与焦刚毛雄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根据杂交结果绘制部分后代果蝇的系谱图,如图所示。不考虑致死、突变和伴Y染色体遗传的情况。
(1)某研究小组让一只灰身雄果蝇和一只灰身雌果蝇杂交,然后统计子一代果蝇的表型及数量比,结果灰身:黑身=3:1,根据这一实验数据 (填“能”或“不能”)确定A和a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理由是 。
(2)据图分析,关于果蝇焦刚毛性状的遗传方式,可以排除的是 。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Ⅲ-1与Ⅲ-2杂交的子代中焦刚毛雄果蝇的概率是 。
(3)若焦刚毛为隐性性状,以系谱图中呈现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探究控制焦刚毛性状的基因是在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要求:①只杂交——次;②仅根据子代表型预期结果;③不根据子代性状的比例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 ;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
19.[8分]百合具有观赏、食用和药用等多种价值,科研人员对其进行了多种育种技术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体细胞杂交育种。进行不同种百合体细胞杂交前,先用          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使原生质体融合,得到杂种细胞后,继续培养,常用         (填植物激素名称)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和分化,获得完整的杂种植株。
(2)单倍体育种。常用      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鉴定百合单倍体植株的方法是 。
(3)基因工程育种。研究人员从野生百合中获得一个抵抗尖孢镰刀菌侵染的基因L,该基因及其上游的启动子pL和下游的终止子结构如图a。图b是一种Ti质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基因gus编码GUS酶,GUS酶活性可反映启动子活性。
①研究病原微生物对L的启动子pL活性的影响。从图a所示结构中获取pL,首先选用    酶切,将其与相同限制酶酶切的Ti质粒连接,再导入烟草。随机选取3组转基因成功的烟草(P1、P2和P3)进行病原微生物胁迫,结果如图c。由此可知:三种病原微生物都能诱导pL的活性增强, 其中     的诱导作用最强。
②现发现栽培种百合B中也有L, 但其上游的启动子与野生百合不同,且抗病性弱。若要提高该百合中L的表达量,培育具有高抗病原微生物能力的百合新品种,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
图a
图b
图c
20.[6分]马铃薯植株下侧叶片合成的有机物通过筛管主要运向块茎贮藏。图甲是马铃薯光合作用产物的形成及运输示意图,图乙是蔗糖进入筛分子—伴胞复合体的一种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为②过程提供能量的光反应产物是 。为种植在密闭透明容器内的马铃薯提供18O2,不久后块茎中会出现含18O的淀粉,请完善如下所示18O转移的路径:
(2)图乙中,蛋白质M的功能是 。SUT1是一种蔗糖转运蛋白,在成功导入蔗糖转运蛋白反义基因(能够与特定的mRNA或DNA序列特异性结合)的马铃薯植株中SUT1的表达水平降低,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总量 (填“升高”或“降低”),最终导致块茎产量 (填“升高”或“降低”)。
(3)科研人员以Q9、NB1、G2三个品种的马铃薯为材料,研究不同光周期处理对马铃薯块茎产量的影响,在24h昼夜周期中对马铃薯幼苗分别进行16h(长日照)、12h(中日照)、8h(短日照)三种光照时间处理,保持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长日照组叶绿素含量最高,但只有中日照和短日照组有块茎生成,结果如图丙。
①分析上述信息可知,光影响的马铃薯幼苗的生理过程可能有 (答出2点)。
②若将马铃薯叶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叶片遮光处理,一天后检测到叶片的干物质减少量为Amg;某实验组一天后检测到叶片的干物质增加量为Bmg,实验叶片的面积为Ccm ,则该组的光合速率可以表示为 mg·cm-2·h-1。
③若要进一步研究不同CO2浓度对马铃薯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并尽量避免有机物的输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该选择 (填“长日照”“中日照”或“短日照”)组的植株为实验材料。
21.[8分](13分)[2024·苏州高二期末改编]南疆地区是我国三大棉花种植区之一,棉花是当地最重要的经济作物,蚜虫是危害棉花的重要害虫,蚜虫寄生蜂包括两类:初级寄生蜂和重寄生蜂。初级寄生蜂将卵产于蚜虫体内,幼虫依靠取食蚜虫的组织和营养生长,最终导致蚜虫死亡形成僵蚜。重寄生蜂攻击初级寄生蜂。下图是棉田中的部分营养关系图,请回答:
(1)棉蚜刺茧蜂与棉蚜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棉田中棉长管蚜的能量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能量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间作苹果树后,增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了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棉花不易爆发虫害。
(4)为了验证苹果树与棉花间作对蚜虫的控制作用,科研人员统计了棉花单作和与苹果树间作后棉花植株上蚜虫的数量以初级寄生蜂的寄生率,结果分别如下图:
①蚜虫数量在6月27日左右达到最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月11日左右蚜虫数量显著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图1和图2可以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指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特点是容易合成、原料广泛和效果稳定。
【详解】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不是只有促进作用,A错误;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可以给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仅作为信息分子调节细胞生命活动,B错误;当溶液pH高于3.5时,乙烯利能分解释放乙烯,C错误;对草莓、葡萄等使用一定浓度的膨大剂会使水果长势加快,但甜味不足,D正确。
2.【答案】BD
【详解】由图可知,图中三个tRNA(从左往右)携带的氨基酸依次是M(甲硫氨酸)、H、W,第一个tRNA上携带的M已经与H脱水缩合形成了二肽,氨基酸W将与氨基酸H通过肽键连接,A正确;携带氨基酸W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为ACC,故mRNA上编码氨基酸W的密码子为UGG,B错误;图中密码子和反密码子通过氢键连接,tRNA离开核糖体又伴随着氢键的断裂,C正确;图中mRNA分子共有10个密码子,最后一个UAA为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故图示翻译结束后的产物是由9个氨基酸合成的九肽,D错误。
3.【答案】A
【分析】克隆时,用电刺激、Ca2+载体、乙醇或蛋白酶合成抑制剂等方法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
【详解】①PCR反应缓冲液中一般添加Mg2+激活DNA聚合酶,①错误;②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与靶细胞结合后开始分裂分化,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②正确;③洋葱根尖细胞无叶绿体,③错误;④氨基酸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如氨基酸转运蛋白),这些蛋白质通过构象变化协助运输,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构象变化)是运输的关键,④正确;⑤可用电刺激、聚乙二醇、蛋白酶合成抑制剂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过程,⑤正确;⑥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⑥错误;⑦生物膜系统是指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构成的膜系统,胃黏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⑦错误;⑧渗透平衡不等于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相等,渗透平衡是指水分子的运输达到平衡,⑧错误;⑨无子西瓜:通过多倍体育种(二倍体×四倍体)产生三倍体,与生长素无关;无子番茄是通过外源生长素处理未受精的雌蕊发育而成,依赖生长素,⑨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4.【答案】B 
【题图解读】
注:A、B、C、D代表4个物种,箭头表示被取代。
促进模型(a):群落A会依次被群落B、C取代,最后形成顶级群落D并维持相对稳定,说明物种取代有顺序性、可预测性和方向性,A正确。
抑制模型(b):物种的取代不一定是有序的,如A可能被B取代,也可能被D取代,演替通常是由个体较小、生长较快、寿命较短的物种发展为个体较大、生长较慢、寿命较长的物种,B错误。
忍耐模型(c):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开始演替的物种可以是A、B、C、D,说明任何物种都可以开始演替,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能忍受此条件的物种将会取代其他物种,C正确。
【解析】基础考点:群落的演替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正确。
5.【答案】B
【详解】葡萄糖不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因此孔蛋白不会介导葡萄糖从细胞质基质进入到膜间隙,A正确;丙酮酸在线粒体中经过有氧呼吸二、三阶段,最终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和热能,B错误;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使孔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影响丙酮酸的运输速率,C正确;图中H+由线粒体基质进入膜间隙的过程是逆浓度梯度的过程,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6.【答案】C
【分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组成,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含有神经递质,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静息时,钾离子外流,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兴奋时,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
【详解】血液中浓度急性降低,不会导致传入神经的膜外 Na+ 内流受阻,A错误;血液中浓度导致钾离子外流增多,因而导致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B错误;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导致静息电位绝对值变大,而钠离子内流的量基本没变,因而影响了动作电位的产生,导致神经细胞兴奋性降低,C正确;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表现出相对不疲劳性,即兴奋在反射弧的传导和传递过程中不会逐级减弱,D错误。
7.【答案】B
【分析】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详解】要认识阳明山森林群落,首先要分析确定群落性质的因素是物种组成,A错误;森林中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之间,虽然对土壤、空间、阳光的利用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可以因生态位的不同而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和谐共存,B正确;森林郁闭度高,林下植物的叶片大或薄、叶绿体颗粒大,呈深绿色,以适应在弱光下生存,C错误;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森林群落不可以完成碳循环的全过程,D错误。
8.【答案】A
【分析】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三维的纤维状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具有锚定支撑细胞器及维持细胞形态的功能,细胞骨架在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物质运输、细胞壁合成等等许多生命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详解】神经递质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不在尼氏体合成,A错误;神经元损伤时能引起尼氏体减少乃至消失,在损伤得到恢复后,尼氏体的数量可以恢复,因此可判断尼氏体数量与神经元的功能有关,可通过尼氏体数量来判断神经元的功能状态,B正确;细胞骨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纤维,神经原纤维由微管蛋白、神经丝蛋白等蛋白质纤维构成,因此推测神经原纤维能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具有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的功能,C正确;高温处理使神经丝蛋白空间结构被破坏变性失活,但不破坏肽键,因此变性后得蛋白质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正确。
9.【答案】C
【详解】重难考点:生物的变异及生物育种
一粒小麦(2N=14)含有2个染色体组,记为AA,每个染色体组中有7条染色体,拟斯卑尔脱山羊草(2N=14)含有2个染色体组,记为BB,每个染色体组中有7条染色体,两者杂交获得异源二倍体AB,经染色体数目加倍后获得异源四倍体AABB,为二粒小麦,A正确;节节麦(2N=14)含有2个染色体组,记为DD,每个染色体组中有7条染色体,普通小麦是由一粒小麦、节节麦、拟斯卑尔脱山羊草通过属间杂交、染色体自然加倍形成的,则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成为AABBDD,产生的花粉染色体组成为ABD,共有21条染色体,且均为非同源染色体(关键点:花粉是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B正确;节节麦(DD)与二粒小麦(AABB)的杂交后代的染色体组成为ABD,无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中不能形成四分体,C错误;拟斯卑尔脱山羊草(BB)与节节麦(DD)杂交产生的F1染色体组成为BD,无同源染色体,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表现为不育,D正确。
10.【答案】B
【分析】诱变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基因突变。
诱变育种的诱变因素有:物理因素,如,X激光、射线、紫外线等;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
诱变育种的操作流程:人工诱发变→选择育成新品种;其优点是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过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变异范围广。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
【详解】γ 射线诱变可能引起Pid3基因碱基对的缺失或替换,导致编码蛋白结构改变,进而引起性状改变,A正确;若Pid3基因突变体为显性性状,将该突变体与优质但不抗病的“玉针香“杂交,若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突变体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F1代(Aa∶aa=1∶1)自交获得F2群体。则F2群体中抗病植株占比为1/2×3/4=3/8,则抗病与感病植株的比例为3∶5,B错误;通过单倍体育种可快速获得纯合抗病植株,但需用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的幼苗,即单倍体育种过程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C正确;若要对F2抗病植株进行筛选,可通过接种稻瘟病菌进行田间抗性鉴定,这属于个体生物学鉴定的操作,D正确。
11.【答案】D
【题图解读】
【解析】基础考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光敏色素是植物接收光信号的分子,在受到光照射时,光敏色素的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A正确。
12.【答案】ABD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细胞内的有机物(如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详解】10:00到16:00,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O2产生量大于消耗量,O2含量上升,A正确;17:00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此时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最大,干重最大,经历一昼夜后,CO2含量相比刚开始时增多,说明没有有机物积累,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B正确;8:00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此时对于叶肉细胞而言,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叶绿体的CO2来源是从外界环境吸收(或密闭容器内)和呼吸作用释放,C错误;20:00后O2的吸收量小于CO2的释放量,说明该植物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正确。
13.【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参与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环境因素、生长素的运输、其他植物激素的功能。乙烯可促进叶、花、果实脱落,脱落酸促进叶和果实脱落,在促进沙棘叶和果实脱落方面,乙烯和脱落酸有协同作用,但植物激素只能调节生命活动,不能直接参与植物细胞内的代谢活动,错误;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植物体内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正确;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它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受到光照射后,光敏色素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正确;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正确。
14.【答案】B
【详解】光激活后,细菌视紫红质将H+从细胞内运送到细胞外,故光激活前,细菌视紫红质与H+的结合位点位于细胞内侧,A错误;结合题意可知,该H+的跨膜过程不依赖ATP水解供能,由光能驱动,B正确;光能驱动形成的H+浓度梯度可用于驱动ATP合成,合成的ATP可用于同化CO2,故嗜盐杆菌为光能自养型生物,但其在黑暗条件下可通过呼吸作用合成ATP,C错误;降低细胞内的H+浓度会减小细胞内外H+浓度差,不利于嗜盐杆菌合成ATP,即不利于嗜盐杆菌生命活动的进行,D错误。
15.【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和育种。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赣菌稻1号”是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获得的,其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错误;在互利共生的情况下,丛枝菌根真菌从植物体内获取含碳有机物,故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消费者,错误;杂交子代与“中早35”多次回交,可使后代更充分表现“中早35”的各种性状,从而有利于从后代中筛选出既保留“中早35”的优良性状又同时具有东乡野生稻的有益性状的个体,正确;“赣菌稻1号”是高效菌根共生水稻新品种,菌根共生关系可以为“赣菌稻1号”提供氮肥等,从而减少肥料的施用,错误。
16.【答案】BC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是指能为人类提供形式多样的食物、纤维、燃料和建材等;
(2)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平衡、生物圈稳态的调节功能;
(3)潜在价值: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生态位,通常指某生物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生活在红树林上层的不同物种,其生态位不完全相同,B错误;红树林具有防浪护坡、净化水污染等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红树林的外貌和结构随着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属于群落的季节性,D正确。
17.【答案】(1)增加;传出神经(元);肾上腺髓质细胞
(2)下丘脑;分级
(3)细胞膜;表达;拮抗
(4)C
(5)ABCD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1)肌肉血流量增加能更好地满足运动过程中肌肉组织对氧气和能量物质的需求,有助于机体做出快速反应。从反射弧的组成分析,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据图可知,神经系统作用于肾上腺髓质细胞,即在该反射弧中交感神经末梢与肾上腺髓质细胞形成突触,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分泌。
(2)下丘脑的某些神经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作用于腺垂体,最终促进糖皮质激素水平上升,该过程中存在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调控轴,体现了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
(3)儿茶酚胺类激素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不进入细胞,其受体位于细胞膜。糖皮质激素属于脂溶性物质,进入细胞后与受体结合,产生的复合物与特定位点结合,从而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糖皮质激素具有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组织细胞利用葡萄糖等作用(即具有升血糖的作用),因此其在血糖浓度调节方面与胰岛素具有拮抗作用。
(4)激素和神经递质均可作为信号分子,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正确;激素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均需要与相应受体结合,即两者靶细胞都具有相应受体,正确;激素随血液传送到靶细胞,神经递质通过组织液到达靶细胞,错误;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分泌均受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正确。
(5)体内高浓度糖皮质激素可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腺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维持肾上腺皮质的形态和正常功能,因此长期较大剂量用药可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即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正确;长期较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自身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较低,肾上腺皮质功能较弱,自身分泌糖皮质激素不足,因此立即停药可致体内糖皮质激素不足,正确;长期较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自身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较低,停药前可适量使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内源性糖皮质激素,逐步恢复身体机能,正确;逐渐减量用药可逐渐降低外源糖皮质激素对肾上腺皮质的抑制作用,有利于肾上腺皮质功能恢复,正确。
18.【答案】(1)不能 无论A和a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都可以出现灰身:黑身=3:1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1/8
(3)II-2(或II-1或II-4)与II-3果蝇杂交,观察子代表型 若子代出现焦刚毛雌果蝇,则控制焦刚毛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子代焦刚毛果蝇全为雄性,则控制焦刚毛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子一代果蝇的表型及数量比,结果灰身:黑身=3:1,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A和a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因为若A、a在常染色体上,亲本灰身雄为Aa,灰身雌为Aa,则子代灰身:黑身=3:1;若A、a在X染色体上,亲本灰身雄为XAY,灰身雌为XAXa,则子代灰身:黑身=3:1。
(2)用假设法,若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II-1和II-4应为焦刚毛,不考虑致死、突变和伴Y染色体遗传的情况,判断果蝇焦刚毛的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只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设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则Ⅲ-1的基因型是XBY,II-2的基因型是XBX ,II-3的基因型是XBY, Ⅲ-2的基因型是1/2XBX ,1/2XBXB, III-1与III-2杂交,焦刚毛雄果蝇的概率为1/4×1/2=1/8。
(3)运用假设法,写出基因型,进而写出遗传图解即可判断。故实验设计思路:选择系谱图中的II-2(或II-1或II-4)与II-3杂交,观察子代表型。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子代出现焦刚毛雌果蝇;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子代焦刚毛果蝇全为雄性。
19.【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3分)
(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2)花药(或花粉)离体培养(1分) 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数量
(3)①HindⅢ和BamHⅠ 交链格孢
②PCR扩增基因L及其pL;插入Ti质粒中;利用农杆菌导入百合B体细胞,经培养获得转基因植株;筛选L表达量提高的转基因百合;用病原微生物侵染转基因百合,检测百合抗病能力
【详解】题图解读:
图a
图b
(1)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对植物细胞进行处理,获得原生质体。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诱导杂种细胞分化起着关键作用,若两者比例相当,则有利于诱导愈伤组织形成,若生长素比例较高,则有利于诱导生根,反之有利于诱导生芽。
(2)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染色体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个体为单倍体,获得单倍体植株常用的方法是花药(或花粉)离体培养;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数量鉴定百合单倍体植株。
(3)①根据题图解读可知,可选用限制酶HindⅢ和BamHⅠ进行酶切获得pL,并替换Ti质粒中的启动子。根据图c的结果分析,与对照组相比,三种病原微生物处理后,GUS酶活性都提高,但交链格孢处理的每一组转基因烟草中的GUS酶活性都最高,可确定交链格孢的诱导作用最强。
②现发现栽培种百合B中也有L,但抗病性弱。若要增强该百合中L的表达量以提高其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结合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及植物转基因工程技术等内容可知,实验思路为利用PCR扩增L基因及其pL;插入Ti质粒中;利用农杆菌导入百合B体细胞,经培养获得转基因植株;筛选L表达量提高的转基因百合;用病原微生物侵染转基因百合,检测百合抗病能力。
20.【答案】(1)ATP和NADPH i: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ii:C3→磷酸丙糖
(2)催化和运输 升高 降低
(3)叶绿素的合成、光合作用、有机物的运输和储存等 长日照
【分析】分析图1:①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的CO2的固定阶段,②是暗反应中的C3的还原阶段。从图中可以看出,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其产物磷酸丙糖可以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淀粉,也可以被运出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细胞质基质中合成蔗糖,蔗糖可以进入液泡暂时储存起来;蔗糖也可以通过韧皮部被运至块茎细胞,在块茎细胞内合成淀粉;
分析图2:结构甲具有ATP水解酶的功能,同时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把H+运出细胞,导致细胞外H+浓度较高,属于主动运输;结构乙能够依靠细胞膜两侧的H+浓度差把H+运入细胞,属于协助扩散,同时把蔗糖分子也运入细胞。
【详解】(1)图甲中,②过程是叶绿体中C3的还原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ATP和NADPH,需要ATP和NADPH供能以及需要NADPH提供还原剂;为种植在密闭透明容器内的马铃薯提供18O2,不久后块中会出现含18O的淀粉,说明18O2先通过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H218O,再通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C18O2。由图可知,C18O2通过暗反应生成C3,然后生成磷酸丙糖,最后以蔗糖形式通过韧皮部运输至块茎细胞合成淀粉。
(2)由图可知,在蛋白质M的作用下,ATP(ATP)水解,H+逆浓度运输至胞外,说明蛋白质M具有催化活性水解的功能与物质运输的功能;成功导入蔗糖转运蛋白反义基因的马铃薯植株中AUT1的表达水平降低,筛分子—伴胞复合体的蔗糖转运蛋白含量减少,叶肉细胞中蔗糖分子通过SUT1转运出叶肉细胞的量减少,叶肉细胞中蔗糖积累,可溶性糖和淀粉总量升高,抑制光合作用,最终导致块茎产量降低。
(3)①本实验研究不同光周期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最终发现长日照组叶绿素含量最高,但只有中日照和短日照组有块茎生成,由此推断光影响的马铃薯幼苗的代谢过程可能有叶绿素的合成、光合作用、有机物的运输和储存、细胞呼吸、酶的合成等。
②对照组叶片遮光处理,1天(24h)后检测到叶片的干物质减少量为Amg,此时检测的是1天(24h)的呼吸消耗;实验组1天(24 h)后检测到叶片的干物质增加量为Bmg,该值代表的是 24小时有机物的增加量(净光合量),实验叶片的面积为Ccm2,则该组的光合速率可以表示为(A+B)÷24÷C=(mg·cm-2·h-1)。
③若要进一步研究不同CO2浓度对马铃薯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为了尽量避免有机物的输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该选择上述3组实验中长日照组的植株为实验材料,因为该实验组没有块茎生成,说明没有有机物的输出。
21.【答案】(1)寄生
(2)棉花中有机物 流向初级寄生蜂、呼吸作用散失、流向分解者
(3)生态系统的组分和营养结构复杂程度 抵抗干扰保持稳态
(4)棉花生长旺盛期,可以为蚜虫提供足够的食物资源,初级寄生蜂的寄生率较低 初级寄生蜂大量繁殖增加了寄生率使得蚜虫死亡率增加 苹果树与棉花间作显著提高了初级寄生蜂的寄生率,降低了蚜虫数量的最大值,从而有效控制了蚜虫数量
【详解】(1)棉蚜刺茧蜂寄生在棉蚜体内,故棉蚜刺茧蜂与棉蚜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2)棉长管蚜以棉花植株为食,故能量来源于棉花中的有机物;棉长管蚜属于第二个营养级,每一个营养级中能量的去向为:呼吸作用散失,被下一个营养级同化,被分解者分解。
(3)间作苹果树后,使生态系统的组分和营养结构更加复杂,从而提高了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
(4)蚜虫数量在6月27日左右达到最大的原因是此时棉花生长旺盛,蚜虫有足够的食物,而且初级寄生蜂的寄生率也比较低,蚜虫的死亡率低。7月11日左右蚜虫数量显著下降的原因是此时寄生率较大,增加了蚜虫的死亡率。根据图1和图2可以得出:苹果树与棉花间作可以显著提高初级寄生蜂的寄生率,增加蚜虫的死亡率,降低了蚜虫数量最大值,对蚜虫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