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四川省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1.清代诗人杨晴村的《罗镜竹枝词》中描述了东山祖庙庙会九月初九重阳大醮的盛况:“闹热犹思烧炮岗,三年月九庆重阳。舞龙当日龙何在,铺演烟花一阵光”。下列庙会的主要内容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烧炮仗 B.舞醒狮 C.上刀山 D.唱山歌
2.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论、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3.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让世界更加正视人类对化石燃料依赖的问题。下列能源中不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能
4.在能源、信息、医药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下列关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一种混合物 B.和是两种物质
C.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D.该物质由分子构成
5.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八月桂花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
C.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6.“自古深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在化学世界里,“套路”有时是正确的,有时是不正确的。以下有关“物质——性质——用途”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食品防腐 B.干冰——升华吸热——制冷剂
C.氧气——可燃性——火箭发射 D.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霓虹灯
7.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6
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g D.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
8.嫦娥石是我国科学家从月壤样品的14万个颗粒中,利用针尖和颗粒之间静电吸附作用,分离出的一个粒径约1.0×10-5m的单晶颗粒,其化学式为Ca9NaMg(PO4)7。有关该化学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含有5种元素
B.该物质由40个原子构成
C.该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9∶1∶1∶7∶28
D.该物质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9.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的原理的是( )
A.住宅着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
B.烧菜时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
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
D.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方的小片树林砍掉
10.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此时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丁是反应物 B.x的值为10
C.乙可能是此反应的催化剂 D.生成14g甲,需消耗60g丁
11.如图为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改变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改变
D.反应中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6:9
12.青铜是铜锡合金,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曾记载了炼锡的方法,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C体现了还原性
B.该化学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
C.SnO2在该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一氧化碳有毒,可以用气球收集来进行尾气处理
13.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量变关系的是
A.在密闭装置内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B.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和混合物反应 C.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集气瓶内气体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A.A B.B C.C D.D
14.某物质4.6g与氧气反应,生成8.8gCO2和54gH2O。正确说法是(  )
A.参加反应的O2的质量为12g
B.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
C.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3
D.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5.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CO和CO2 区分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B MnO2和KCl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并烘干;蒸发滤液
C CO2(CO) 除杂 点燃
D CuO(C) 除杂 在氧气中灼烧
A.A B.B C.C D.D
二、填空与简答
16.2021年是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开展30周年,本次宣传周的主题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节水型城市”。
(1)净化水的操作有过滤、蒸馏、静置沉淀等多种,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是 。家用净水器中经常使用活性炭,主要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2)天然水具有一定的硬度,生活中将硬水转化成软水的方法是 。
(3)下列节水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使用节水龙头 B.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C.用淘米水浇花 D.关停一些污染大的工厂
17.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碳素墨水填写重要档案、文件等长时间也不褪色的原因是:碳在常温下具有 性。
(2)下图是三种碳单质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示意图中表示金刚石的是 (填序号)。
②上述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填序号)。
③一定条件下,石墨能转化成金刚石,该变化是 (填“物理”、“化学”)变化。
18.A、B、D、E、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五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A、E为固体,D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B 。
②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D→E 。
③已知A和D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B,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题
19.通过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下图回答:
(1)仪器甲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同学用D装置收集氧气,说明氧气的物理性质是 。
(3)实验室可用B或C装置制二氧化碳,选用C相对于B装置的主要优是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程式 。
(4)某同学用E、F装置收集一定量的氢气,装置接口连接的顺序为 (填接口字母),量筒的作用是 。
四、科学探究题
20.探究一:
1、小卓、小艳同学利用以下装置验证某气体(W)的成份,该气体是碳与反应后的产物(其中没有剩余的)
(1)他们对W气体成分作出三个猜想;
猜想一:W气体成分只有
擦想二:W气体成分只有;
猜想三:W气体成分是
(2)小卓同学将W气体通入A中,发现 ,证明W气体中有。
(3)小艳同学将W气体依次通过B、A,发现B的反应管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W气体中有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综合小卓、小艳同学的实验现象,猜想 成立,小艳同学实验时A中澄清石灰水浑浊,能不能证明W气体中有 ,原因是: 。
探究二:生活中,84消毒液、溶液都是常用消毒剂,兴趣小组对两种消毒剂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符号为)。
【实验1】
(5)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加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 (填写实验操作和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提出问题】在上述反应中,次氯酸钠的作用是什么?
【作出猜想】
(6)猜想一:作反应物,与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二:作 ,类似分解溶液制氧气时的作用。
【实验2】步骤1:为了准确测量收集气体的体积,按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
步骤2:装置气密性良好,向锥形瓶中加入84消毒液,注射器中吸入溶液。
步骤3:将注射器中的溶液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
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见下表。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四次 第5次
收集气体的总体积 140 280 365 370 375
(7)经分析,猜想 成立,理由是:
五、计算题
2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做如下实验:取贝壳样品12g装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加反应),所加盐酸的质量与烧杯中剩余固体质量关系如下图。试计算:
(1)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g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A
2.B
3.D
4.A
5.C
6.C
7.B
8.A
9.D
10.D
11.D
12.C
13.C
14.C
15.C
16.(1) 蒸馏 吸附
(2)煮沸
(3)ABC
17.(1)稳定
(2) 化学
18. C CO CO2+Ca(OH)2═CaCO3↓+H2O C+CO22CO
19.(1)长颈漏斗
(2) A 氧气密度略大于空气
(3)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 b→c→a(或c→a) 测定收集氢气的体积
20.(1)CO2和CO的混合气体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CO
(4) 三 不能 无法判断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是原本就有的,还是CO与CuO反应生成的
(5)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
(6)催化剂
(7) 一 每次加入的H2O2溶液质量相同,若NaClO作催化剂,每次产生气体体积应相等,但实验中产生气体体积逐渐减少,说明NaClO在反应中被消耗,是反应物
21.(1)10g;(2)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