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学写驳论文》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学写驳论文》课件(共2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四章 学写驳论文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逻辑

力量
学习目标:
1.学习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的方法。
2.了解驳论文的相关概念,熟悉驳论文的基本结构、方法和技巧。
3.能够写作简单的驳论文。
预习检测
何为“驳论文”?
概念:侧重于驳论的议论文是驳论文。驳论文往往破中有立,边破边立,即在反驳对方错误论点的同时;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驳论文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
第四章 学写驳论文
预习检测
“驳论文”的基本结构
1.摆出要批驳的观点(树靶子)。
2.深入地分析,针锋相对地批驳。
3.树立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4.适当结尾,照应观点,提出希望。
第四章 学写驳论文
学习任务一:引入“虚拟论敌”
何为“虚拟论敌”?
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以想象存在一个驳论者。也就是通过提出各种反对观点或者对自己不利的论据,从而让你的观点更经得起推敲。
可以发现自己和论敌之间的观点,同时也可以观察各自的优势或者劣势。在这一过程中,逻辑进一步严密起来了,也能够在思维的深度上继续进发。在直接论证中,往往不会巨细无遗地呈现逻辑推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会出现部分前提的省略,这些省略的前提却往往又隐藏着理解论证的关键。隐含前提可能具有争辩性,可能有潜在的欺骗性。我们要恢复隐含前提,重构论证过程,以检验论证的可靠性。
第四章 学写驳论文
课本p99《六国论》中的“或曰”即引入了虚拟论敌。
假如杜甫在那个时局纷乱的年代不堪命运的捉弄而随波逐流,假如他无法正视如黄叶般飘摇孤寂的生命而丧失人生的意志,假如他无法承担失意、离索的痛楚而放弃了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那么,他怎能吟出不朽的诗史之作而震古烁今?正是那份对痛苦的淡然,让杜甫在西南一隅活出了月白风清一草堂的旷达,成就了他的璀璨人生!
语段从事例的反面杜甫无法正视人生痛苦进行假设,从而推出杜甫不可能吟出诗史之作的结论。这就从反面证明了缩小痛苦,百折不挠对于璀璨人生的重要性,深化了说理。
第四章 学写驳论文
实战演练
1.现要求以“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为论题写一篇议论文。
引入“假想敌”:
①学习太忙,劳动太占时间,没空劳动。
②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就交给人工智能。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
第四章 学写驳论文
如何反驳:
①人的发展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缺一不可,学习固然重要,但劳动也不可或缺。在劳动中我们锻炼意志,增强体魄,增长见识,开拓视野,也有助于我们的学习,丰富课余生活,两者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素质得以提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诚然,科技进步能够解放我们的双手,但这不意味着我们能够整日无所事事,人工智能也有许多无法完成的任务,体现人类智慧的脑力劳动依然重要,那些流传百世的文学经典,那些沁人心脾的阳春白雪是机器人永难创造的财富。“用进废退”,假如人人都不劳动,人类的机能难免逐步退化,未来的世界难以想象。
③的确,劳动难免辛苦,可也是我们发展自身的重要手段,劳动成果取得时的快乐也是花钱买不了的啊!
第四章 学写驳论文
巧妙解围
(1)一公司经理在某酒店设筵,酒宴过半,突然提出在一道叫做水煮基围虾的菜中有一只红头大苍蝇,要求酒店方给予赔偿,双方为此争执不休,酒店经理为了证实不是苍蝇,情急之下,把这个疑似苍蝇的东西吃了下去。对方一看,更是不依不饶,一纸诉状将酒店告上法庭。酒店经理对自己的冲动很是后悔,深知庭审将对自己非常不利,于是聘请了一位著名的律师为自己辩护。法庭上,双方围绕着是不是红头苍蝇展开辩论,原告更是有恃无恐,咄咄逼人,形式对被告很不利。
如果你是被告的律师,你会怎么办?
律师的做法:
律师问原告:“你看到的是红色的苍蝇吗?”原告说:“是。”律师又问:“你确信是红色的吗?”原告信誓旦旦的说:“肯定是红色的。”
于是律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几只红头大苍蝇,放在酒精锅里当庭开煮,几分钟后,红头大苍蝇全部变成黑色的,事实胜于雄辩,原告无可奈何的低下了头。
第四章 学写驳论文
巧妙解围
(2)药剂师走进邻居一个书商的铺子里,从架子上拿下一本书问道:
“这本书有趣吗?”
“不知道,没读过。”
“你怎么能卖你自己没读过的书呢?”
请问书商应怎样回答。
难道你能把你药房里的药都尝过一遍吗?
第四章 学写驳论文
学习任务二:议论文的批驳方向
一、驳论点
1.析本质:人心、利益(价值观)、天理、文化(儒道佛……)【例证法】
2.从论点推出错误【谈弊端(发展、范围)、归谬法】
3.驳概念、关键词
第四章 学写驳论文
第四章 学写驳论文
示例文段 评析
“无欲则刚”?智者劳贤者忧,不智不贤无所求。既为智者贤者,为何有忧有愁?只因有欲有求。“欲望”这个词,听起来似贪似嗔似痴,却任谁都不能免俗。换句话说,没有了欲望,生之趣味何在?生之意义又何在?颜回箪食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成就他的,是求道德的欲望;刘邦初见万人瞻望的秦始皇,脱口而出“大丈夫当如是”,激励他的,是求功业的欲望;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照读,杨时程门立雪,引导他们的,是求知识的欲望;尼采扬言“总有人会失败,但那个人绝对不是我”,支撑他的,是求胜利的欲望;汶川地震中坚持时间最长的幸存者崔昌会,在废墟下靠蚯蚓和野草为食,最终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拯救他的,是“我要活下去”的求生存的欲望…… 标题的“?”显示驳文色彩第1段:树靶子第2段:驳概念“欲望”。“换句话说”反面论证第3段:事例论证扣题分析:谁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动词+他的,是对……的欲望
第四章 学写驳论文
示例文段 评析
“厚积薄发”是个纯粹的伪命题。要知道,“厚”无止境!姜太公韬光养晦直至古稀之年,将毕生功名寄托在一枚直钩上,该算厚了吧。但就算他真的钓来了周文王这条大鱼,在窃喜之后,他又如何面对那段本应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却混迹于市井之中的青春韶光?这还算好的,自古至今,隐忍不发、闭门苦学者何止千万,又有几人闻达于后世?绝大多数都随历史风尘湮没无痕,当然,随之湮灭的还有胸中壮志、满腹经纶,可惜之至。所以,隐忍这个词,离我们这个时代越远越好,我们应该“薄积厚发”。 第一句摆观点。驳概念:“厚”驳论据:姜太公、隐忍不发、闭门苦学者用“谈弊端”方法,从发展角度、内心角度论证
【分析】姜太公在古稀之年得到了周文王的赏识,这一千古佳话一直以来就是“厚积薄发”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明,可是作者在这个事例中找到不合理的成分,那就是姜太公辜负了自己的青春韶光,并且,于古稀之年大展宏图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能的,姜太公不过是个个例。作者通过反驳敌方论据间接地反驳了敌方的论点,从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薄积厚发”。 二、驳论据 被驳的论据主要是两种错误:论据不真实,质疑隐含前提的可靠性不强
三、驳论证
1.“敌”方论证方法可能出现的错误:逻辑混乱、以偏概全
2.驳论证的方法
(1)矛盾法:通过论证与对方论题相矛盾的论题的真实,再根据矛盾律,进而说明对方论题的虚假。
示例:孔明游说江东,张昭说,你和刘备都是无能之辈,不值与谈。
孔明反驳道:我主刘备虽人民稀少,兵不满千,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曹仁辈心惊胆裂。刘琮投降,我主不知,且不愿乘乱夺同宗基业,实乃大仁大义。当阳之败,因我主不愿弃其人民,甘于同败。此乃考虑国家大计,社稷安危的聪明仁义之主,而非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之辈。
第四章 学写驳论文
(2)反证法:通过确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虚假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
示例:古时候,一个名叫王戎的孩子与伙伴们在大路上玩耍,他们看到路旁树上结了许多李子,都蜂拥而上摘李子吃,唯有王戎没去摘,王戎断定:李子是苦的,根本不能吃。结果真如王戎所预料的,李子苦涩无比。于是伙伴们便好奇地问他:"你怎么知道李子是苦的呢?"王戎说:"假如李子是甜的,能吃,那么早就被路人摘完了。树上怎么还会有李子呢?"
第四章 学写驳论文
第四章 学写驳论文
示例文段 评析
俗语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古代,只有圆规才能画出圆形,只有曲尺才能画出方形。然而,在今天,不借助这些工具,仅仅是点几下鼠标,就可以画出数以千计的标准图形。规矩实际是一种比喻:假如你不按照一定的方式出牌,你就一定玩不成。真的如此吗?规矩不是凭空产生的。我不禁要问:“在立规矩之前,方圆何在?”规矩按制定的时间先后分旧规矩和新规矩,那么我们到底要遵循哪个规矩?如果一味地在行为上端正老实,合乎标准和常理,新规矩从何而来?如果有幸在遵循旧规矩的基础上保证了自己的成功而成为新规矩的制造者,我们是否也成了不规矩的人?如果每个人都遵循着规矩,世上的人都将故步自封,有何进步发展可言? 要破的逻辑:没有A不成B 第2段:驳概念 一连串问号驳原先的论证思路 谈弊端:从范围角度
【分析】作者先树靶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然后分析这句名言中的内在逻辑,按照敌方的论证逻辑最后推导出了错误的观点,即人们都将循规蹈矩、故步自封,人类社会将没有进步发展的可能。敌方的论证逻辑不成立,其论点自然也就站不住脚了。 【驳论文常用技巧】
1.树立靶子:
毋庸讳言/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放眼四周,我们不难发现/或许有人说/或许有人认为/也许有人提出/估计有人会说…
2.承认合理:
诚然/当然/尽管/无可厚非/不可否认/我承认/客观来说/值得肯定的是/毫不怀疑……
3.以退为进:但是(只不过)/却/然而/反观现实……
4.驳“字”→驳“词”→驳“句”:从小处入手,找到驳论思路。
第四章 学写驳论文
实战演练
1. 论点:不该带手机进学校(驳“应带手机进学校”)
第四章 学写驳论文
驳观点:①谈本质②谈弊端(归谬)③驳概念、关键词驳论据:④质疑论据驳论证:⑤逻辑漏洞⑥以偏概全 ①带进学校本质就是“违反学校的要求,不专注学习”没有“应不应该”,只有“有没有用。”

③学校是学习增长知识的地方,手机是即时通讯工具,本质上不相容。
④40分钟的课堂,都要防止学生开小差,对着课本和笔记都还不时发呆,手机应用繁多,还能保证专注吗?
⑤手机能保证自身安全,所以带手机进学校家长放心,与孩子带手机进学校可以提升成绩有关吗?

如果带手机进学校,后果……
也许你会说手机可以获取新知识,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用手机获取新知识,也并不是每个手机信息、视频都可以获取信息的。
实战演练
2.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而作为学生的你,又迎来了线上统一测试。是的,这样的考试有着很特别的地方: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因为特别,你会有特别的应对,崭新的思考,深刻的启发。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答卷人。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请你针对其中一个看法写一篇驳论文。
请运用驳“字”→驳“词”→驳“句”法,对该观点进行批驳。
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
第四章 学写驳论文
1.监考不能保证真实可信,何况家长。
2.倘若认为“监考才能保证”,是对学生,对孩子的不信任,对人格的侮辱。
3.考试的概念是检测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是考察自觉
4.结果真实可信,是靠学生自己的自觉性,不是靠监考……
5.父母不是老师,需要挣钱养家(概念)
6.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参加监考(以偏概全)
7.不是每个父母都能保证孩子考试结果真实可信
8.国家防疫都是靠人民自觉,为什么孩子考试要监考?这样没有自觉性的孩子长大后怎样,如何挺过其他的考验、打赢这样的战争呢?(大小包含)
9.考试对自己负责,不是对结果负责。
第四章 学写驳论文
随堂巩固
1.驳“随遇而安”,标题建议《随遇不安》。要求:
①格式:俗语+解析+破+你的观点【立】+分析为什么+怎么做
②素材要求有正有反、有古有今,联系现实,不少于5个。
③驳本质(价值观、人心、文化…)、谈弊端归谬(发展、范围)、驳概念、驳论证……按照笔记和范文
④不少于300字。限时写作30min
第四章 学写驳论文
随遇而安不可取,随遇不安方显心志。【分论点】
也许有人认为,随遇而安是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这是道家的人生哲学。【谈本质】
诚然,随遇而安的人往往能够坦然面对悲喜和无常、修持一颗平常心,拥有极强的生活适应性,甚至有人的人生姿态就是“胜固可喜,败亦无妨”【退】,但是,随遇而安,也流淌着着委屈自己、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一味“躺平”的心绪,不再投入战斗,不再蓄满锐气,不再棱角分明,“超然”心态取代了本应意气风发的心灵【进:驳本质】。
世界不容半点舒缓,随遇而安者却刚上路就祈求安宁,安宁,然后宁静,“宁静致远” ,终身暮气沉沉,“悠然” 的内心塑造出的却是苍老的面容。【弊端】“随遇”的“境遇”可能是“平静祥和的日子”,那“安”也无妨;但如果是战争频繁、竞争激烈的“境遇”,还能够“安之若素”吗?【驳概念】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随遇而安”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玩笑。【谈弊端】
反观人类发展历程,幸而有随遇不安者面对处境,开拓思维,奋力改变,民族才能留存,国家才能发展,社会才能进步。激流中需勇进者,沉寂中唤不安人:当多少百姓还在饥寒交迫、食不果腹的生存处境,袁隆平不安于学校老师安稳的工作现状,潜心研究水稻,不惧流言,不怕失败,追逐“天下人都能有饱饭吃”的梦想;当美国强大而激烈的武器大肆进攻,能文能武的李延年不安于弱者的地位,带领部队,凭着一股绝不屈服、无所畏惧的在朝鲜战场上杀开了一条血路;当疟疾肆虐、政治斗争横行,屠呦呦不安于众多人命逝去的现实,废寝忘食,带着研发小组,经过多年执着探寻,找到了抗疟新药青蒿素,拯救了全球无数为疟疾入侵的生命……【素材务必明确扣题】
回看历史,骨感的现实一直在告诉我们:明天的你若与今天一样,你只能吃昨天的剩饭。树欲静,风永不止;人若安,死于安乐。随遇不安是为了将来随遇而安,随遇不安方能不枉青春,人生很多时候需要突围!
第四章 学写驳论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