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蜀道难李白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难字词和重点句子。(重点)2.了解诗歌内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重点)3.学习作者运用虚实结合、夸张、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难点)导入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尊称为“诗仙”。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返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来啊!所以,李白被人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来“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伟大的诗人,有“诗仙”之誉。他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与杜甫合称“李杜”。李白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其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逸,清新飘逸,气势磅礴。他的诗歌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李白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客死他乡,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李白的这首诗虽托题古调,但诗歌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是创新的,是对传统题材的再发挥。全诗描绘奇险壮丽的景象,将历史、现实、神话交织在一起,句式也随着感情的变化参差错落,充满极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通篇紧扣一个“难”字,瑰丽而又神奇,诗人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读此诗就大为赞赏,称之为“谪仙人”。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南到四川成都。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等地,全长450公里。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壮丽。诵读感知这首诗的主旨句是哪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第一段蜀道难,难在哪里?鉴赏诗意鉴赏诗意噫吁嚱xūxī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高形作动,难行比从那时以来正对着可以,凭借译文:哎呀呀!多么高峻啊!蜀道难行,比上青天还难。远古蜀王蚕丛和鱼凫,(他们)开国的事迹年代久远而模糊难知!从那时以来四万八千年,(蜀地)还未与秦地的人相往来。(秦地)西面有太白山(阻隔了入蜀之路),只有鸟儿飞行的路径,可以依靠它横越峨嵋山顶。地崩山塌,五位壮士被压死,这以后才筑起天梯石栈使秦蜀相连。横越,飞越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鉴赏诗意使动,使……回转意动,以……为愁苦缠绕胸膛译文:上面有迫使太阳神的车子回转的高峻山峰,下面有激浪冲撞岩石倒形成的回旋急流。黄鹄能飞,尚且不能飞过,猿猴想要翻越,也愁于攀援。青泥岭上多么盘桓曲折,行走百步就要围绕山峰转上九道弯。山高入天,人在山上,可以用手触摸到星星,甚至能从星星间穿行,仰着头,屏住呼吸,用手按着胸口徒然长长叹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鉴赏诗意使动,使……回转意动,以……为愁苦缠绕胸膛译文:上面有迫使太阳神的车子回转的高峻山峰,下面有激浪冲撞岩石倒形成的回旋急流。黄鹄能飞,尚且不能飞过,猿猴想要翻越,也愁于攀援。青泥岭上多么盘桓曲折,行走百步就要围绕山峰转上九道弯。山高入天,人在山上,可以用手触摸到星星,甚至能从星星间穿行,仰着头,屏住呼吸,用手按着胸口徒然长长叹息。山路曲折回旋的样子思考:第一段主要突出了蜀道的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体现“蜀道之难”的?高蜀道来历蜀道高峻行人感受蜀道历史五丁开山上:六龙回日 群山挡日下:万仞深渊 激流回旋黄鹤不得过 猿猱愁攀援人行其上的艰难形状和畏惧心理第1段:蜀道之高是如何表现的?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长期封闭)用典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史上无路)夸张,隔绝,山高,历史悠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先人牺牲)用典/引用神话故事,赋予蜀道神秘色彩第1段:蜀道之高是如何表现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神仙难敌)虚实结合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万物难越)侧面烘托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险高空叹)夸张,细节(神情、动作)第一小节里有大胆的夸张,有丰富的想象,还引用了神话传说,虚实结合,意象十分的雄奇、壮阔,感情奔放,读来确实有摄人魂魄的效果,充分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第二段蜀道难,难在哪里?鉴赏诗意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高而险的山岩仅、只号叫令人发愁的悲鸣之声使动,使……凋谢译文: 问友人西游入蜀,什么时候回来?险途陡峭的山岩难以攀登。只见古树枝头鸟儿哀鸣,雄雌相随在林间飞来飞去。又听见月夜里杜鹃啼叫,哀切的叫声好似愁绪充满空山。蜀道难走啊,比上青天还难,让人听到这话就吓得容颜失色。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鉴赏诗意距离满极高的崖壁动作状,像飞一样名作状,像瀑布名作动,冲击使动,使……滚动代词,你、你们相当于“何”译文:连绵的山峰距离天不足一尺,枯松靠着陡直的绝壁倒挂着。急流和瀑布争着发出巨大的响声,撞击山崖使大石翻滚而下,万壑间发出雷鸣般声响。蜀道这般艰险,你这远道的人,为什么来到这里?思考:第二段主要突出了蜀道的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体现“蜀道之难”的?险景物凄凉山水险恶悲鸟号古木子规啼月夜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第2段:蜀道之险是如何表现的?1.悲鸟号古木、雄雌绕林间、子规啼夜月——景物凄清—— 借意象,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抒发了旅人的愁思。(借景抒情、环境烘托)第2段:蜀道之险是如何表现的?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山水险恶——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表达了对友人入蜀的担忧劝阻之情。(运用夸张、风光奇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1.或:倘若2.狼与豺:比喻叛乱的人。3.锦城:即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4.咨嗟:叹息。第3段主要突出了蜀道的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体现的?要塞剑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对比,易守难攻所守 化为狼与豺——位置重要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互文、比喻、夸张,写出了蜀地的战祸的惨烈凶险。慨叹: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表现了蜀道之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起到了什么作用?一叹叹蜀道之高二叹叹蜀道之险三叹叹蜀中战祸之烈(领起全文,奠定全文雄放的感情基调。)(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照应题目、开头,升华、拓展主题,给人强烈的感叹)(惊讶)(畏惧、发愁)(激愤、无可奈何)作用:反复出现,形式上贯穿全诗,内容上层层转折,感情上一唱三叹,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读者的心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