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单元复习测试卷 (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单元复习测试卷 (含答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单元复习测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K:39 Mn: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水分蒸发 B.食物腐烂 C. 铁丝生锈 D.木材燃烧
2.日常生活中的“含氟牙膏”、“高钙牛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铁指的是( )
A. 单质 B. 元素 C. 离子 D. 原子
3.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PM10 B.氮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硫
4.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检查气密性 C.检验氧气 D.过滤
5.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氧气 B. 水银 C. 硫酸铜 D. 氦气
6.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1L水和1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L,是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
B.10L氧气被压缩装入500mL钢瓶中,是由于氧气分子之间间隔变小
C.花园中能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臭氧( O3)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的分子
7. 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
A. 75 %的酒精溶液、海水 B. 冰水混合体、稀有气体
C. 液氧、高锰酸钾 D. 纯净的空气、水蒸气
8.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放热,发白光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能产生大量白雾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9.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反应后生成物有两种
C. 反应共有两种元素参与 D. 反应中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3
10.锂离子电池研究的进步,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打下了基础。结合右图,下列有关锂元素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锂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
B. 锂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
C. 锂原子反应中易形成阳离子
D. 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
11. “酒越陈越香醇”是指酒在存放过程中可生成有香味的乙酸乙酯(C4H8O2),下列有关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乙酸乙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 g
B. 乙酸乙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8
C. 生成乙酸乙酯的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均未发生改变
D. 1个乙酸乙酯分子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12.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到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所以蜡烛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 燃烧都属于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都很剧烈
C. 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所以能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D. 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13. 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天工开物》记载:“凡硫黄配硝而后,火药成声”。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 K2S+N2+3X 。则X的化学式为( )
A.O2 B.CO C.CO2 D.SO2
14.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5 9 16 3
反应后的质量/g x 20 1 7
A. 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B.c一定是化合物
C.a一定是催化剂 D.此反应中c物质和d物质的质量比为1:7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
(1)中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车已成功登陆火星。硅片太阳能电池板是探测车主要动力来源,硅的元素符号是______。
(2)我国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
(3)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杀菌、消毒剂,可应用于自来水和公共场所的杀菌、消毒处理。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价。
16.建构合理的思维模型,既能促进深度学习,又能提高思维品质。小明建构了“两组份混合物含量测定”的思维模型(图甲),然后运用该模型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进行实验探究(忽略含量很低的其它物质,空气可以看成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两组份混合物)。
图甲 图乙
(1)利用某种化学物质将氧气反应掉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属于思维模型中的 (填“分离转移”或“反应转化”)。
(2)按图乙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引燃装置已略去),止水夹的最佳打开时间是 (填“反应刚结束”或“冷却到室温”)时。
(3)若实验成功,最终过入试管中水的体积的约为 mL。
17. 某化学课外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甲同学用图A所示实验进行探究,气球的作用是 ;写出A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同学想利用B装置研究质量守恒定律,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右。为了达到实验目的,B装置中的试剂可以换成 。
18. 图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 ;如果该同学在量取30mL该液
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俯视读数,则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 (填“大于”或“小于”)30mL 。
19. 写出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由CO和SO2组成的混合气体,测得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4%,则该混合气体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20. A、B、C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A、B常温下均为液体,且二者组成元素相同。
(1)C物质是________。
(2)A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A与B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2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其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2.(2分)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图1 图2
(1)图1实验中,他将一定量的浓氨水滴入T形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
实验过程中能够说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的现象是什么?
(2)利用图2装置探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某个因素,只要对浓氨水进行一个简单操作,便可观察到酚酞溶液变色的速率大大加快,请推测小明同学探究的因素是什么?
23. (3分)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净水过程中,除去水中的异味,可向水中加入 (填写物质名称)。
(2)如右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由实验得出水是由 组成的,得出该结论的理论依据是 。
24.(3分)利用精盐水生产氢氧化钠(NaOH)、氯气(Cl2)和氢气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1)精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氯化钠的化学式为 。
(2)氢氧化钠属于______(填序号)。
a.单质 b.化合物 c.氧化物
(3)根据电解槽中生成的物质来看,电解槽中参加反应的物质除了氯化钠之外,还一定有的物质是 。
4、 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A装置试管口塞棉花是为了防止 ;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为了防止水沿导管倒吸入试管,集满氧气后的操作步骤为 ;
(4)写出F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F中水的作用是 。
(5) 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其密度与空气接近,且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应选用图中的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6)加热分解31.6g高锰酸钾,最多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A B B D C D D A B B C A D 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 (1)Si (2)Na+ (3)+4
16. (1)反应转化 (2)冷却到室温 (3)21mL(或20mL)
17. (1)密闭容器,缓冲容器内外气压 2Cu+O2CuO
(2)铁与硫酸铜溶液
18. 42 小于
19.S+O2SO2 22%
20.(1)氧气(或O2 )
(2)2H2O22H2O+O2↑
(3)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 (1)2Mg+O22MgO
(2)CH4+2O22H2O+CO2
22. (1)ab段酚酞先变红
(2)温度
23. (1)活性炭
(2)氢元素和氧元素 质量守恒定律
24. (1)NaCl
(2)b
(3)水(或H2O)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 (1)长颈漏斗
(2)BD
(3)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4)3Fe+2O2Fe3O4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后炸裂瓶底
(5 ) D
(6)解:设最多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x。
2KMnO4K2MnO4+MnO2+O2↑
316 32
31.6g x
x = 3.2g
答:最多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3.2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