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9周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9周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9周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1.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轮藻细胞从水环境中吸收K+需要消耗能量 B.性激素通过主动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C.葡萄糖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D.乙醇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2.下列关于胞吞和胞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胞吞与胞吐的发生均要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 B.胞吞与胞吐过程均需要消耗能量
C.氨基酸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 D.消化酶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
3.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能源物质,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被吸收到小肠上皮细胞中的方式是(  )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胞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胞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4.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不利于增强细胞吸水能力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5.下图为细胞膜部分结构与功能的示意图,其中a、b、c、d代表被运输的物质,①②③④代表物质的运输方式,甲、乙、丙代表结构或物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可以是图中的④
B.b、c、d出入细胞都受温度影响,而a不受温度影响
C.甲有流动性,大多数乙和丙也可以运动
D.b可能是水分子,也可能是钠离子
6.如图,曲线a、b表示不同跨膜运输方式的运输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b运输所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B.曲线b中运输速率达到饱和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
C.曲线a代表的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需要转运蛋白
D.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对曲线a和曲线b的跨膜运输速率均产生影响
7.如图表示两种细胞输入和输出物质的方式。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表示胞吞,乙表示胞吐 B.甲和乙两种运输方式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甲需要消耗能量,而乙不需要 D.抗体和胰岛素的释放方式均与乙中的方式相同
8.对法囊藻(一种海藻)的细胞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分析表明,细胞液中的成分与海水的成分很不相同,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法囊藻细胞液中的各种离子浓度,空白部分代表海水中的各种离子浓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法囊藻细胞中K+和Cl-含量较高,而Na+、C和M含量较低,表明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B.Na+、K+和Cl-进入法囊藻细胞及C和M出细胞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能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营养物质
D.法囊藻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是导致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异的原因之一
9.如图一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组成离子通道的通道蛋白是横跨生物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相应的离子通过,①②③④代表不同的运输方式。图二表示物质通过膜的运输速率(纵坐标)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一生物膜的功能与其化学组成密切相关,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
    的种类与数目越多。
(2)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
(3)图二与图一中的    (填序号)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一致。若需跨膜运输的物质足够,图中曲线出现BC段的主要原因是 
          。
(4)柽柳是泌盐植物,其叶子和嫩枝可以将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是强耐盐植物。为探究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步骤:
a.取生长发育基本相同的柽柳幼苗植株若干,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Ca2+、Na+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
b.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        。
c.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Ca2+、Na+的吸收速率。
②实验结果及结论
结果预测 结论
若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吸收速率                  
                                         
1.B解析:轮藻细胞吸收K+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特点是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和能量;性激素是一种脂质,通过自由扩散分泌到细胞外;葡萄糖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乙醇是脂溶性小分子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2.C解析:胞吐与胞吞均要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才可能发生;胞吞和胞吐均是耗能过程,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大分子、颗粒性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氨基酸为小分子物质,不是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消化酶本质是蛋白质,为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
3.B解析:免疫球蛋白是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只能是胞吞,需要消耗能量;半乳糖是小分子物质,题干中提出“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能源物质”完成吸收,运输方式中消耗能量(ATP)吸收半乳糖的只有主动运输。
4.C解析:细胞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属于主动运输;Na+进入液泡的过程需要液泡膜上有载体蛋白,体现了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细胞中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使细胞液的浓度增高,故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增强;Na+进入液泡,不仅可以减轻Na+对细胞质中酶的伤害,而且使细胞液浓度升高有利于细胞吸水,增强了植物对盐碱地环境的适应性,从而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
5.B解析: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图中④表示协助扩散;图中a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与温度也有关系,温度可以影响膜的通透性和被运输物质的扩散速率;糖蛋白(丙)具有流动性,磷脂分子(甲)和大多数膜蛋白(乙)也具有流动性;通道蛋白包括水通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因此b可能是水分子,也可能是钠离子。
6.A 解析: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等众多细胞器,b运输所需要的能量不由线粒体提供;由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所以曲线b中运输速率达到饱和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曲线a说明该跨膜运输方式与O2无关,属于被动运输,如果是协助扩散,则可能需要载体蛋白,如果是自由扩散,则不需要载体蛋白;由于细胞膜的流动性与温度有关,所以温度对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物质的跨膜运输速率均产生影响。
7.C解析:胞吞和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
8.B解析:K+和Cl-在细胞内含量较高,而Na+、C和M在细胞内含量较低,说明细胞的生命活动对不同离子的需要不同,这表明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K+和Cl-进入细胞、C和M出细胞的转运方向都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而Na+进入法囊藻细胞是高浓度到低浓度,属于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营养物质;法囊藻细胞吸收的各种离子数量与海水中相应离子的数量不成正比,原因之一是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此外还可能与能量有关。
9.解析:(1)据图分析可知,图一中甲是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乙是蛋白质,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经②途径排出,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因为据图可知其运输过程需要离子通道,但不需要能量。
(3)图二的运输方式中需要能量,表示主动运输;与图一中④代表的方式一致。图中曲线出现BC段即O2浓度增加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数量有限。
(4)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是是否需要能量,依据实验原理,令细胞呼吸条件为自变量,对离子的吸收速率为因变量。故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完全抑制细胞呼吸。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Ca2+、Na+的吸收速率。若两组植株对Ca2+、Na+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都不需要能量,为被动运输;若两组植株对Ca2+、Na+的吸收速率表现为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吸收速率,则说明需要能量,为主动
运输。
答案:(1)蛋白质
(2)协助扩散
(3)④ 载体蛋白数量有限 
(4)完全抑制呼吸 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若两组植株对Ca2+、Na+的吸收速率相同 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被动运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