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13周细胞的增殖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13周细胞的增殖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13周 细胞的增殖
1.下列有关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B.分裂间期为分裂期做好物质准备
C.细胞周期的精确调控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D.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2.如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质)的变化过程。下列相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过程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的间期
B.②过程表示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发生在有丝分裂前的间期
C.③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
D.d中的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相同
3.如图是细胞分裂的一个周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过程的特点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乙→甲的过程中有染色质螺旋缩短变粗的变化和纺锤体的出现
C.细胞膜中部凹陷或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发生在乙→甲过程
D.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甲→乙的全过程
4.用显微镜观察下列几种细胞时,始终观察不到染色体的是(  )
①大肠杆菌细胞 ②果蝇的受精卵 ③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④人成熟的红细胞 ⑤乳酸菌细胞 ⑥人的造血干细胞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5.有丝分裂前的间期,细胞中发生染色体复制,复制的结果是(  )
A.核DNA数目不变,染色体数目加倍 B.核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
C.核DNA和染色体数目都加倍 D.核DNA和染色体数目都不变
6.洋葱根尖是观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良好实验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片制作的流程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视野中能观察到大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C.用显微镜观察可看到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 D.低倍镜下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7.以下有关细胞大小和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体积越小,表面积也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B.原核细胞只能通过无丝分裂增加数目
C.人的成熟红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
D.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是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增加,细胞核控制范围有限
8.a、b、c、d分别是某些体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b图表示人体成熟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c图细胞由于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数目不变
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9.美花石斛(2n=28)的茎是名贵中药材,在一天中细胞分裂存在日节律性。图1、图2是某小组实验结果,分裂期的细胞数占观察细胞总数的比值作为细胞分裂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
B.图1中的细胞①,染色体为28条
C.选取新生茎尖作为实验材料的主要原因是茎伸长区细胞分裂旺盛
D.由图2可知,在日节律上,9:00左右是美花石斛细胞分裂的高峰期
10.已知图甲为某生物的细胞有丝分裂部分时期的示意图,图乙表示该生物的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核DNA含量、染色体、染色单体的关系,图丙表示在细胞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与图乙②时期相对应的细胞是Ⅰ B.图乙中表示核DNA含量的是字母a
C.因为有中心体无细胞壁,所以该生物是动物 D.图丙的BC段分别对应图甲的Ⅱ和图乙的①
11.图1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图3分别表示高等动物甲、高等植物乙细胞有丝分裂的部分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细胞水平看,图1中BC段下降的原因是         ,EF段上升的原因是            。
(2)与图2相比,植物此时期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不同点为  。
(3)图3结构H为      ,其作用是   。
(4)图3所代表的生物,体细胞中有染色体      条。
1.D解析: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做好物质准备;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细胞周期的精确调控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
2.B解析:题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质)的变化过程。①过程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的间期;②过程表示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前期;③过程表示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相同。
3.D解析:图中乙→甲为分裂间期,发生了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甲→乙过程为分裂期,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细胞膜中部凹陷或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发生在甲→乙过程;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因此完整的细胞周期为图中的乙→甲→乙。
4.C解析:大肠杆菌细胞、乳酸菌细胞为原核细胞,无染色体,因此始终观察不到染色体;果蝇的受精卵、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人的造血干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因此能观察到染色体变化;人成熟的红细胞的细胞核退化消失不会出现染色体。
5.B解析:有丝分裂前的间期,细胞中发生染色体复制,核DNA分子加倍,形成的两条染色单体共用一个着丝粒,仍为一条染色体,所以染色体数目不变。
6.D解析:装片制作流程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制作并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时,由于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大且极少部分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故可观察到极少部分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解离时植物细胞已经死亡,无法观察到细胞分裂的连续过程;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故低倍镜下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7.D解析:细胞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无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人的成熟红细胞不能发生细胞分裂,蛙的红细胞能进行无丝分裂;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增加,细胞核控制范围有限,这是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
8.D解析:据题图分析,a图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b图可表示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某个阶段;c图由于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消失。
9.D解析:据图1可知,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处于有丝分裂末期,③处于分裂间期,④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⑤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因此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③→⑤→④→①→②;图1中的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加倍,因此染色体为56条;选取新生茎尖作为实验材料的主要原因是茎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由图2可知,在日节律中,9:00美花石斛茎尖细胞分裂指数最大,为细胞分裂的高峰期。
10.B解析:图甲中细胞Ⅰ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中,②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核DNA分子=1∶1,染色体加倍,为有丝分裂的后期;图乙中,b会消失,为染色单体,a小于或等于c,故a为染色体,c为核DNA;中心体分布于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因为无细胞壁,所以该生物是动物;图丙的BC段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此时着丝粒没有分裂,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分子=1∶2∶2,对应图甲的Ⅱ和图乙的①。
11.解析:(1)从细胞水平看,图1中BC段下降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此后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EF段上升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
(2)图2细胞中两极的中心体发射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与图2相比,植物细胞的纺锤体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
(3)图3结构H为细胞板,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将细胞质一分为二,且最终形成新的细胞壁。
(4)图3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此时细胞的每一极中有6条染色体,据此推测图3所代表的生物的体细胞中有6条染色体。
答案:(1)细胞中DNA分子复制 着丝粒分裂
(2)纺锤体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
(3)细胞板 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4)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