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中考化学综合提升卷(十一)(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中考化学综合提升卷(十一)(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初中化学综合提升卷(十一)
满分为 100 分,考试用时为 60 分钟。
说明: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 2B 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 答案无效。
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整洁。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B—11,C—12,N—14,O—16,Na—23,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气球充入过量空气爆炸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饮用水 D.干冰营造舞台效果
2.云南大理白族扎染技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的灿烂瑰宝。下列扎染过程所用到的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棉线 B.塑料薄膜 C.棉麻布料 D.铁制扎花针
3.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有“本品每克含碘 15mg,镁 65mg,铜 2mg,锌 1.5mg,锰 1mg” 等字样。这里所标的各成分表示的是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物质
4.许许多多科学家为理论化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实验定量测定出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
A.门捷列夫 B.张青莲 C.拉瓦锡 D.道尔顿
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所以含有金属元素的一定是合金
C.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所以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则有新物质生成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6.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研究等量水或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是CO2溶解于水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
B.对比曲线①和②,可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
C.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
D.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上方
7.安全是底线,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排气,减少室内的燃气量
B.为了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可在煤炉上放盆水,使产生的一氧化碳溶解在水中
C.易燃物和易爆物存放时要紧密堆积,减少和氧气的接触面积
D.用电器功率过大造成电线着火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8.下列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探究铁钉生锈需要氧气 C.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A.A B.B C.C D.D
9.小红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该同学称取的烧杯实际质量为( )
A.23.8g B.27.4g
C.32.3g D.32.6g
10.将下列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 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 10 27 4
反应后质量/g 1 a 0 22
A.甲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a的值是19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过程中乙、丁的质量比是1:2
11.家庭装修中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对人体有害,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残留的甲醛,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都属于化合物 B.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C.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数之比为1:1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12.固体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①②③④是分别用100 g水配制的不同状态下的A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状态①溶液不饱和,状态②③④溶液饱和
B.60 ℃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 ℃时析出晶体质量:A>B
C.除去A中少量的B,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D.④的溶液质量分数最大
13.很多成语、俗语或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百炼成钢”、“沙里淘金”均为化学变化
B.“花香四溢”、“酒香不怕巷子深”均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D.“釜底抽薪”指通过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14.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方法。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空气和氮气 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
B 鉴别氢气和一氧化碳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C 除去铜粉中的炭粉 在空气中充分加热
D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点燃
A.A B.B C.C D.D
15.以下能正确表示对应叙述的图像是(  )
A.红磷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压强与时间的关系
B.电解水时,生成H2和O2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
D.向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形状、大小相同的等质量的Zn、Fe,生成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 10分,共 55分。
16.实验过程中预期现象明显即是实验获得了成功。请你说出“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这个实验预期现象是什么?为了保证实验成功,在此实验中应注意哪些(答出两点)?
17.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碳中和”是指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通过森林碳汇和人工手段加以捕集、利用和封存,使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目前,CO2捕集技术的关键是将CO2从排放物中分离出来。分离方法主要分为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中的一种方法是用活性炭、沸石等对CO2进行吸附性吸收。化学吸收法中利用的一种吸收剂是氨水吸收剂。用氨水(NH3·H2O)吸收剂时,控制30°C左右,采用喷氨技术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铵( NH4HCO3)。高效的CO2捕集和封存技术会为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巨大贡献。
(1)森林碳汇主要是指森林植物通过 将大气中的CO2吸收并固定的过程。
(2)活性炭、沸石等可作吸附剂,则其可能具备的结构特点是 。
(3)采用喷氨技术吸收C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若小滨同学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 (填字母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将二氧化碳不断通入一定量的水中,利用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如图所示,烧杯内溶液变小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19.学习小组在实验室探究铜、锌、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设计与实验】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实验中所用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
【解释与结论】
(1)实验Ⅰ中只有一支试管内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Ⅱ中实验现象是    。
(3)上述实验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由上述实验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锌、铜、银。
【反思与交流】
(4)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写出所用试剂即可)。
(5)某同学又取了金属M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硫酸,发现有气泡产生,请你推测:金属M    (填“能”或“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拓展与延伸】
(6)同学们用不同形状的锌和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在室温下进行实验,探究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记录表:
实验编号 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均取20mL) 锌的形状(均取1g) 氢气的体积(mL)(均收集3分钟)
① 20% 锌粒 31.7
② 20% 锌片 50.9
③ 30% 锌粒 61.7
④ 30% 锌片 79.9
实验①②对比说明    ;要比较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    。由此得出不同形状的锌和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都会影响反应快慢。
20.在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中,老师让甲同学给大家表演了一个小魔术:“清水变牛奶,牛奶变雪碧”。A、B、C三种溶液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某一种。
【实验活动】
【交流讨论】同学们根据新奇的现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乙同学:“清水变牛奶”就是无色溶液中产生白色浑浊。
丙同学:“牛奶变雪碧”就是白色浑浊消失,溶液中产生大量的气泡。
大家都点头认同。
【提出问题】甲同学:A、B、C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能出现上述现象呢?
【解释结论】丁同学:根据步骤2的现象可确定C为(1)________(填名称)。
戊同学:产生步骤1现象的原因是(2)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但还无法确定A、B各是什么。
【实验证明】乙同学:另取A于试管中,把C滴加到A中观察到的现象如图,因此他断定A是(3)__(填化学式)溶液,同时也确定了B。
【深入交流】甲同学:步骤1加入B时,溶液中CO32-的数目变化趋势曲线应该是(4)_________(如图,填a或b)。
【总结归纳】上述实验活动涉及的这类化学反应,只有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5)__________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除此之外还可能生成(6)________,且反应前后没有(7)___________(答一点)。小组活动结束,老师为同学们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点赞。
21.洁厕灵的有效成分为HCl,李强同学测定某品牌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他将100.0g洁厕灵倒入锥形瓶中,逐次加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测出每次完全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g 118.9 137.8 M 175.6 195.6
请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表格中M的数值为 。
(2)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CO3的质量是多少?
(3)该洁厕灵中HC1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4)请在图中画出产生气体的曲线。
参考答案
1.B
2.B
3.A
4.C
5.D
6.D
7.D
8.A
9.B
10.A
11.C
12.A
13.A
14.B
15.D
16.实验预期现象为:试管A中铁钉生锈,试管B、C中铁钉不生锈;
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有:①要用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②实验前一定要把铁钉表面的铁锈除去;③C装置一定要密封等。
光合作用;疏松多孔;
NH3 H2O+CO2=NH4HCO3
18.(1)锥形瓶
(2) AD/DA
(3)
19.(1)Zn+H2SO4=ZnSO4+H2↑;
(2)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生成,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3)置换反应;
(4)锌、硫酸铜溶液、银;
(5)能;
(6)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锌与稀硫酸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①③或②④。
20. 稀盐酸 Na2CO3 b 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 可溶的化合物 化合价变化(或得失电子)(其它答法合理给分)
21.(1)156.7g
(2)由(1)可知,第四次稀盐酸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4. 4g。
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CO3的质量是x,该100g洁厕灵中溶质氯化氢的质量为y

解得:x=10.6g,y=7.3g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CO3的质量是10. 6g;
(3)该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是:
答:该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是7. 3%;
(4)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