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丰收锣鼓》(欣赏)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丰收锣鼓》(欣赏)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丰收锣鼓》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
设计者: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学习任务1:听赏与评述
A能听辨音乐中的情绪和情感变化,并判断是哪些音乐要输引起的音乐情绪、情感的变化。
B能区分独唱、齐唱、轮唱、合唱等基本演唱形式;能分辨小型音乐的体裁与形式,简单描述他们的特点。初步了解不同体裁与形式、不同风格的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能根据情感表达和生活需要,选用合适音乐。
C感知、体验我国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音乐的风格,能做出恰当判断或反应。
D在聆听、体验音乐时能始终将听觉注意力指向音乐,活动中遵守规则、不影响他人。
学习任务4:编创与展示
A能即兴编创与音乐情绪、特点一致的声势、律动或舞蹈动作,并参与表演。
B能对自己活他人的编创与表扬进行简单评价。
2.教材分析
《丰收锣鼓》是彭修文先生创作的一首经典民族管弦乐作品。乐曲借鉴中国民间锣鼓乐与吹打乐的音调与节奏,生动地描绘了农民们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和喜庆丰收的欢腾景象。乐曲情绪热烈奔放,节奏鲜明,音色丰富,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感染力。乐曲由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又因主部主题旋律频频穿插其间,构成了前后呼应和统一。全曲可分四个部分。本课欣赏学习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联想劳动与丰收场景,感受民族打击乐的独特魅力,并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3.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节奏感强、气氛热烈的音乐感兴趣。他们已具备初步的音乐听辨能力,能够感知音乐的基本情绪(如欢快、悲伤),并能进行简单的场景联想。然而,他们的持续注意力时间有限,对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乐器音色及音乐结构缺乏系统了解,需要教师通过分段聆听、视听结合、实践参与等方式引导其深度聆听。
二、学习目标
1.能感受并辨别《丰收锣鼓》热烈、欢腾的基本情绪,并能通过聆听,初步辨识乐曲中主要的民族打击乐器(如锣、鼓、镲)和旋律乐器的音色。了解乐曲的结构,初步分辨每一乐段的演奏乐器、曲的主题旋律,并在教学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和鉴赏能力。
2.能尝试演奏出教材谱例6中的典型锣鼓节奏,并能随音乐片段用声势动作或简单打击乐器参与表现。
3.通过欣赏乐曲,了解音乐源于生活,知道《丰收锣鼓》表现的是我国劳动人民庆祝丰收的传统场景,感受民族音乐中蕴含的劳动热情与生活气息。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让学生在体验乐曲情绪的同时了解乐曲的结构,分辨每一乐段的演奏乐器、主题的变化。
学习难点:
分辨主要民族乐器的音色,理解其在音乐形象塑造中的作用;准确模仿和演奏典型的锣鼓节奏。
教学设计
学习 目标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能听辨出锣鼓镲的音色 导入部分 1. 专注聆听,辨别乐器音色(锣、鼓、镲)。
联系生活经验积极回答(如:春节、庆典、舞龙舞狮)。
2. 明确本课学习内容,产生欣赏兴趣。 1.师:同学们,在我们开始今天的音乐之旅前,请大家听一段声音。(播放锣、鼓、镲合奏的短促精彩片段)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声音通常在什么场合出现?
2.师:你们的耳朵真灵!锣、鼓、镲,这些热闹的打击乐器一响,往往就意味着有大事、喜事发生!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由众多民族乐器合奏的、专门庆祝丰收的乐曲,它的名字就叫——《丰收锣鼓》!”(板书课题) 能否听辨出主要打击乐器音色,并建立与喜庆场景的初步联系。
1.能感受并辨别《丰收锣鼓》热烈、欢腾的基本情绪,并能通过聆听,初步辨识乐曲中主要的民族打击乐器(如锣、鼓、镲)和旋律乐器的音色。了解乐曲的结构,初步分辨每一乐段的演奏乐器、曲的主题旋律,并在教学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和鉴赏能力。 3.通过欣赏乐曲,了解音乐源于生活,知道《丰收锣鼓》表现的是我国劳动人民庆祝丰收的传统场景,感受民族音乐中蕴含的劳动热情与生活气息。 新知新学 活动一:初听全曲 感受情绪 1.安静聆听全曲,感受整体情绪。
2.积极分享自己的感受与联想。热闹、开心、丰收、劳动等。 活动二:分段聆听 (一)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1.节奏非常紧促,表达了热烈、欢快的情绪。 2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 (二)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1.度稍慢、力度较弱,非常喜悦。 2.主奏乐器:琵琶、二胡 3.随音乐模仿主奏乐器的演奏姿势。 (三)欣赏乐曲第三部分。 1.听音乐举手。 2.认识云锣。 3.自由发言:竹笛声描绘出明媚秀丽的田园景色,云锣则以柔美晶莹的音色使人联想起阳光下水库的碧波粼粼。 (四)欣赏乐曲第四部分。 1.音乐的速度增快,力度加强,使情绪不断地激越高昂起来。 2.聆听理解。 活动三:再次完整聆听 听一听连一连。 活动一:初听全曲 感受情绪 1.让我们完整地聆听一遍《丰收锣鼓》。请你边听边思考: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播放全曲音频) 2.谁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你的感受?你看到了什么场景? 活动二:分段聆听 (一)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1.师: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 2.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场面 (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 (二)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1.师: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速度、力度、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2.师: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谁能模仿一下演奏姿势。 3师:随音乐模仿乐器的演奏姿势,感受人们丰收的喜悦心情吧。 (三)欣赏乐曲第三部分。 1.师:我们来听第三部分,在这一部分除了我们熟悉的笛子声音以外,还有一个很柔美、很梦幻的乐曲声音出现,听到它的时候请举手。 2.师:同学们刚才都听到了那个柔美而神秘的声音,它是有谁发出来的呢?我们来认识一下它吧——云锣。(老师介绍云锣) 3.师:我们再次来聆听这一部分,想象一下,笛子和云锣的声音好像描绘了很么样的景色! (四)欣赏乐曲第四部分。 1.这段在速度、力度、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2.这是全曲的高潮,表现了欢庆丰收的宏伟场面。一开始,潮州大锣鼓的打击乐器奏出气势磅礴的音响。在第一部分的主题旋律变化再现后,打击乐又运用京剧锣鼓,表现紧张、急促、激烈的场面 。 活动三:再次完整聆听 完整聆听,听一听每个部分表现了什么样的场面?并进行连线。 能否专注聆听,并用语言或肢体表达对音乐情绪的初步感受。
分段聆听时,能否感知音乐情绪与形象的变化,并能通过动作参与体验。
对主要乐器音色是否有初步的听辨意识。
能否基本准确、整齐地拍奏出指定的锣鼓节奏。
2.能尝试演奏出教材谱例6中的典型锣鼓节奏,并能随音乐片段用声势动作或简单打击乐器参与表现。 拓 展 部分 1.观察说出使用文字来记录的。 2.认真聆听理解。 3.小组同学合作演奏。 4集体展示。 1.师:请同学们观察上边的节奏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师:它是我国对打击乐器如锣、鼓、镲等的记谱方式,每个字代表一种或者几种乐器的演奏。这样的记谱方式叫做“锣鼓经”。 3.师:每个小组选着一种乐器来演奏演奏吧。 4.师:请同学们一起合奏一下,我们来一起重现一下丰收的喜悦。 能理解文字谱和节奏之间的关系。 能用准确的节奏演奏 合奏时大家能够相互配合。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热情澎湃的《丰收锣鼓》,它不仅让我们听到了丰收,更让我们看到了劳动的热火朝天和庆祝的锣鼓喧天。音乐就是这样一种奇妙的语言,它不需要文字,就能描绘出最生动的画面,传递最真挚的情感。希望同学们记住这首充满力量的乐曲,记住我们民族音乐的魅力!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回家后,向家人表演你今天学会的锣鼓节奏,并教他们一起拍一拍。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