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妈妈格桑拉》(唱歌)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妈妈格桑拉》(唱歌)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
设计者: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学习任务2:独唱与合作演唱
A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自然的声音,自信、有感情的独唱或与同伴合作进行齐唱、轮唱、固定阴性伴奏唱,以及其他形式较为简单的合唱。
B认识常用的拍号、表情记号和力度、速度记号,知道他们的名称和用途;演唱是能够根据音乐术语或记号,适切的表达歌曲的情感,并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反应。
C能正确识读或排挤简单节奏谱,跟随音乐模唱或用唱名视唱简单旋律。
学习任务4:编创与展示
A能即兴编创与音乐情绪、特点一致的声势、律动或舞蹈动作,并参与表演。
B能对自己活他人的编创与表扬进行简单评价。
2.教材分析
《妈妈格桑拉》是一首具有浓郁藏族风格的儿童歌曲,选自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爱妈妈》。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通过“趴在你的肩上”、“依在你的怀里”等充满画面感的歌词,以及优美、深情的旋律,生动地表达了孩子对母亲深深的依恋与感恩之情。歌词中“格桑拉”象征着幸福与美好,寄托了孩子对妈妈最真挚的祝福。本课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在演唱中感受母子亲情,同时初步接触藏族音乐风格,并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与技能。
3.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和表现欲望。他们已具备初步的音乐感知能力和简单的歌唱技巧,能够较好地参与音乐活动。然而,他们对藏族音乐文化了解较少,对于歌曲中蕴含的深厚情感理解可能不够深入。在演唱方面,可能存在气息支撑不足、音准控制不稳的情况,对于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连贯乐句的演唱需要教师的细致指导。因此,教学应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模仿中学习,在活动中表达。
二、学习目标
1.能感受并辨别《妈妈格桑拉》优美、深情的音乐情绪与藏族音乐风格特点,初步感知乐句的划分与旋律的连贯性。
2.能用轻柔、连贯、充满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并尝试为歌曲创编简单的律动动作。
3.能根据对歌词的理解,小组合作创编表现母子情深的表演动作,并进行展示。
4.知道“格桑拉”的美好寓意,了解歌曲的藏族风格,萌发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对母爱的感恩之情。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妈妈格桑拉》。
学习难点:歌曲中长音乐句的气息保持和旋律的连贯演唱;准确演唱歌曲中的装饰音。
教学设计
学习 目标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4.知道“格桑拉”的美好寓意,了解歌曲的藏族风格,萌发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对母爱的感恩之情。 导入部分 1. 聆听教师讲述,观看图片。
2. 齐读课题,明确学习内容。 1. 语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有一种花,它生长在美丽的青藏高原,不畏严寒,美丽绽放,藏族人民把它看作‘幸福之花’,它的名字叫‘格桑花’。(出示格桑花图片)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首与它有关的歌曲,唱给我们最爱的妈妈。
2.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妈妈格桑拉》。 学生能否被情境吸引,对“格桑花”和歌曲产生兴趣。
1.能感受并辨别《妈妈格桑拉》优美、深情的音乐情绪与藏族音乐风格特点,初步感知乐句的划分与旋律的连贯性。 2.能用轻柔、连贯、充满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并尝试为歌曲创编简单的律动动作。 新知新学 活动一:初听歌曲,整体感知 1. 安静、完整地聆听歌曲。
自由回答:“温暖的、亲切的、深情的…”;速度是稍慢的。
2. 理解“格桑拉”的寓意。 活动二:歌词朗读,深入情境 1. 伴随音乐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 模仿教师的语气和节奏。 活动三:分句教唱,解决难点 1. 用“lu”音模唱,学会在乐句间自然换气。
2. 跟随教师逐句学唱。
3. 难点练习: 进行长音气息练习,力求声音平稳。
反复模仿练习装饰音,力求圆润自然。
4. 根据教师的指导,尝试用不同的音色和力度表现歌曲情感。 活动四:完整演唱,巩固提升 1. 跟随钢琴伴奏,完整、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2. 接受教师指导,自我调整。 活动一:初听歌曲,整体感知 1. 范唱与提问: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或播放优质音频)。
提问:听完歌曲,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2. 讲解“格桑拉”:格桑拉在藏语里是‘幸福’的意思,‘妈妈格桑拉’就是祝福‘妈妈幸福’。 活动二:歌词朗读,深入情境 1. 引导朗读: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充满爱的歌词吧。注意读出和妈妈说悄悄话的感觉。 2. 教师带读:用轻柔、亲切的语调带读歌词,强调节奏。 活动三:分句教唱,解决难点 1. 旋律模唱:用“lu”音带学生慢速模唱旋律,关注音准和乐句呼吸。
2. 歌词填唱:
逐句教唱,强调声音要“轻柔、连贯”。
3.难点指导:
长音乐句(如“就到了家”“梦里开鲜花”):示范“闻花香”式的深吸气,引导学生平稳地保持气息。
装饰音(如第一句结尾):放慢速度,单独练习,比喻为“像小溪水波轻轻荡漾一下”。
4. 情感处理:
师:唱‘趴在你的肩上’时,声音要像说悄悄话一样轻;唱’妈妈格桑拉’时,要像在呼唤妈妈的名字一样深情。 活动四:完整演唱,巩固提升 1. 钢琴伴奏:用钢琴为学生伴奏,提示歌曲速度和情绪。
2. 个别指导:巡视倾听,对演唱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学生能否初步感知歌曲的基本情绪与速度。 学生能否通过朗读体会歌词意境,节奏是否准确。 学生能否基本准确地演唱旋律和歌词;能否在教师指导下初步解决气息和装饰音的问题;能否在演唱中初步投入情感。 学生能否在伴奏下基本完整、流畅地演唱歌曲,情感表达是否有所提升。
3.能根据对歌词的理解,小组合作创编表现母子情深的表演动作,并进行展示 拓 展 部分 1.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歌词讨论并创编简单的表演动作。
2. 可以借鉴教师提供的动作,也可自由创作。 1. 小组自信展示创编成果。
2. 认真观看,从动作创意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3. 全体参与,声情并茂地表演唱。 (一)创编律动 1. 引导创编:歌声已经表达了我们的爱,能不能加上动作呢?请小组讨论,为歌曲创编能表现你和妈妈亲密关系的动作。
2. 提供范例:教师可简单示范一两个藏族舞蹈元素(如颤膝、献哈达的动作)启发学生。 (二)展示与评价 1. 组织展示:邀请1-2个小组上台表演(唱+演)。
2. 引导互评:“你最喜欢哪个动作?为什么?你觉得他们的表演充满爱吗?” 3. 集体表演:组织全体学生起立,边唱边加入自己最喜欢的动作。 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创编,动作是否与歌词内容相关联。 学生能否大胆、自信地展示;评价时能否关注到情感表达;全体学生能否在表演中进一步升华对妈妈的爱。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用歌声和动作,在《妈妈格桑拉》优美的旋律中,表达了对妈妈最深切的爱。希望你们能把这份爱不仅仅留在课堂上,更要带回家中,用行动去爱你们的妈妈。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朵美丽的‘幸福之花’——格桑花。”
板书设计 妈妈格桑拉 情绪:深情、优美、温暖 速度:稍慢 声音:轻柔、连贯 “格桑拉” = 幸福
作业设计 把《妈妈格桑拉》深情地演唱给妈妈听,并给她一个拥抱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