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音乐小屋》教学设计课型:唱歌设计者: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学习任务2:独唱与合作演唱A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自然的声音,自信、有感情的独唱或与同伴合作进行齐唱、轮唱、固定阴性伴奏唱,以及其他形式较为简单的合唱。B认识常用的拍号、表情记号和力度、速度记号,知道他们的名称和用途;演唱是能够根据音乐术语或记号,适切的表达歌曲的情感,并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反应。C能正确识读或排挤简单节奏谱,跟随音乐模唱或用唱名视唱简单旋律。学习任务4:编创与展示A能即兴编创与音乐情绪、特点一致的声势、律动或舞蹈动作,并参与表演。B能对自己活他人的编创与表扬进行简单评价。2.教材分析《音乐小屋》是一首旋律轻快、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其核心音乐动机“叮咚”模拟了门铃声或钟声,充满了童趣和画面感。歌曲结构规整,为学习音乐要素(特别是力度记号f/p)和开展多声部实践提供了绝佳素材。本课将在学生已能初步演唱歌曲的基础上,深化对音乐的审美体验,重点通过教材中提供的多声部发声练习,引导学生感受和表现“此起彼伏”的叮咚声,从单一的旋律演唱过渡到丰富的和声感知,实现从“唱会歌”到“唱好歌”的升华,并为后续更复杂的合唱学习奠定基础。3.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节奏感和音高概念,能够较为准确地演唱《音乐小屋》的主旋律。他们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对音乐游戏和合作活动有浓厚兴趣。然而,这是他们首次系统接触多声部演唱,在听觉上难以同时处理两个声部,在演唱中极易出现“跟跑”现象(即一个声部被另一个声部带跑),声部间的协调与均衡是最大的挑战。因此,教学需通过梯度式的练习、形象的比喻和有效的指挥,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多声部思维与合作意识。二、学习目标1.能感受并辨别歌曲《音乐小屋》欢快活泼的情绪,以及由重音记号和附点节奏带来的韵律感。2.能用轻盈、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准确地表现“叮咚”处的重音,尝试用简单的肢体律动表现音乐。3.在三声部合唱练习中,节奏稳定准确,并能够相互倾听、配合。4.通过“音乐小屋”的意象,感受音乐如同一个充满快乐与惊喜的空间,激发对音乐的热爱与向往。三、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音乐小屋》。学习难点:准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节奏。教学设计学习 目标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感知重音记号带来的韵律感 导入部分 1. 被情境吸引,产生学习兴趣。2. 用“叮咚”一词和拍手的方式,模仿教师的强弱对比,初步建立重音概念。 1. 情境创设:(出示音乐小屋图片) 师:同学们,森林里藏着一间 会唱歌的小屋,想进去看看吗?不 过,我们需要用特定的‘敲门声’ 才能叫醒它。 2. 重音感知游戏: 师:听,它的门铃是这么响的 ‘叮(重)咚’。第一个字要稍微 用力、清楚,像这样(示范)。请 你来模仿。 教师用拍手表示:强 弱。学生能否在模仿中初步表现出声音的强弱区别。1.能感受并辨别歌曲《音乐小屋》欢快活泼的情绪,以及由重音记号和附点节奏带来的韵律感。 2.能用轻盈、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准确地表现“叮咚”处的重音,尝试用简单的肢体律动表现音乐。 4.通过“音乐小屋”的意象,感受音乐如同一个充满快乐与惊喜的空间,激发对音乐的热爱与向往。 新知新学 活动一:发声练习 1. 进行发声练习,努力做到声音集中、短促,并突出重音。通过多次练习,打磨声音。活动二:初听歌曲 安静聆听,找出“叮咚”这个核心象声词,并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活动三:分句模唱,解决难点: 1.聆听和观察说出:节奏一样,音高一个高,一个低。我们还要注意重音记号下边的“叮”字要唱的坚定有力。 2.接唱游戏。 3.聆听感受。 4.聆听模唱,第一次“欢迎”是均匀的。第二次的“欢”字有点长。 5.音符后边有个点。 理解并练习唱。 活动三:歌词学唱 跟随教师,准确填入歌词演唱。活动四:情感处理与完整演唱带着欢快、邀请的情绪,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活动一:发声练习 师:我们的‘叮咚’声就是打开小屋的钥匙,一起来把它打磨得更清脆吧!出示练习: 要求:模仿门铃,声音集中、短促、有弹性。强调带重音记号的“叮”要唱得肯定。活动二:初听歌曲师:小屋的门开了!里面传来了好听的歌声。请你听一听,歌曲里最常出现、像门铃一样的声音是什么?(“叮咚”)。活动三:分句模唱,解决难点:1.门铃旋律线:1.师:请观察这两条带有门铃声的旋律,它们在节奏和音高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我们还要注意生么? 2.师:我们来接唱一下吧,你们来按门铃,我来唱歌。 3.师:音乐小屋开门欢迎你了,听它是怎么唱的?(师范唱) 4.师:音乐小屋的欢迎歌里唱到了两个“欢迎”,这两个欢迎唱的一样么?(再次范唱) 5.师:你们听得可怎仔细,请从歌谱里发现一下,第二个“欢”字为什么要唱的长?(出示乐谱) 解释“附点就像一个小粘球,让前面的音变长一点点。 活动三:歌词学唱 带入歌词,教师逐句范唱,学生跟唱。关注音准,附点和最后一句的连贯性。活动四:情感处理与完整演唱师:小屋这么欢迎我们,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引导出:欢快、热情)。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完整地演唱一遍,记住‘叮咚’要清脆,‘欢迎你’要热情!” 1. 发声练习时,声音是否集中、有弹性,重音是否突出。2. 演唱歌曲时,附点节奏是否准确。3. 完整演唱时,是否能基本达到音准正确、节奏稳定、情绪饱满。3.在三声部合唱练习中,节奏稳定准确,并能够相互倾听、配合。 拓 展 部分 1.选择喜欢的声部进行练习。2分别展示三个声部。 3.和声练习。 1.师:大家演唱得真棒!其实,音乐里更奇妙的是,我们可以用‘叮咚、叮咚’这样的句子,玩出三个声部交织的‘声音魔术’,那将会更动听!我们来挑战一下吧。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行旋律来唱唱吧。 2.三个声部分别展示。老师进行纠正。 3.引导学生尝试三个声部同时进行,要相互倾听,相互配合。 积极选择声部练习,节奏稳定准确,配合时能够相互倾听。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用歌声拜访了快乐的音乐小屋,更化身成为高低不同的风铃,合作演奏了一曲美妙的‘叮咚三重奏’。原来,当不同的声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时,音乐就会变得如此立体、如此动人!希望同学们能把这种合作的默契带到以后的音乐学习中去。”板书设计 音乐小屋 情绪:欢快、热情 发声秘诀: 叮 (重) 咚 - 清脆又短促 节奏难点: 附点像个小粘球作业设计 回家后为家人表演歌曲《音乐小屋》,并向他们介绍什么是音乐的“强”和“弱”。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