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美丽的黄昏》(唱歌)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美丽的黄昏》(唱歌)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美丽的黄昏》教学设计
课型:唱歌
设计者: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学习任务2:独唱与合作演唱
A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自然的声音,自信、有感情的独唱或与同伴合作进行齐唱、轮唱、固定阴性伴奏唱,以及其他形式较为简单的合唱。
B认识常用的拍号、表情记号和力度、速度记号,知道他们的名称和用途;演唱是能够根据音乐术语或记号,适切的表达歌曲的情感,并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反应。
C能正确识读或排挤简单节奏谱,跟随音乐模唱或用唱名视唱简单旋律。
学习任务4:编创与展示
A能即兴编创与音乐情绪、特点一致的声势、律动或舞蹈动作,并参与表演。
B能对自己活他人的编创与表扬进行简单评价。
2.教材分析
《美丽的黄昏》是一首短小优美的欧美歌曲,三拍子的旋律优美抒情,描绘了黄昏时分教堂钟声回荡的宁静景色。歌曲为三个乐句,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上方三度模进,第三乐句是主音的重复。这种简洁而严谨的结构,使得歌曲在进行二部轮唱时,能自然地形成和谐悦耳的三度和声,非常适合作为学生从齐唱过渡到合唱的桥梁,培养其初步的多声部听觉与协作能力。
3.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之前已学习过《两只老虎》等简单的轮唱歌曲,对“轮唱”形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但他们尚未系统接触过如《美丽的黄昏》这样,在轮唱中能形成如此和谐、稳定和声效果的歌曲。学生在轮唱中容易出现的难点是:为了赶上自己的声部而越唱越快,以及无法在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倾听另一声部以追求和声的和谐。因此,教学需通过稳定的指挥、清晰的视觉辅助和循序渐进的练习来引导学生。
二、学习目标
1.能感受歌曲三拍子的韵律美与黄昏的意境美,并初步感知轮唱所产生的和谐和声效果。
2.能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在教师指挥下,较为准确、稳定地进行二部轮唱。
3.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如打击乐器、肢体律动)表现三拍子的韵律,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
4.通过歌曲,感受欧美音乐中“钟声”与“黄昏”所营造的宁静、祥和的文化意境。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用优美的声音表现歌曲的黄昏意境,并完成二部轮唱。
学习难点:在轮唱中保持声部的稳定,不追赶、不拖沓,并初步感受声部间的和谐。
教学设计
学习 目标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能感受歌曲三拍子的韵律美与黄昏的意境美, 导入部分 1. 安静观赏,进入黄昏的情境,初步感受音乐氛围。
2. 跟随教师和音乐,用身体律动感受并表现三拍子(强-弱-弱)的节拍特点。 1. 情境创设:
(播放黄昏景象的图片或短视频,配以歌曲伴奏)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夕阳西下,天空被染成了温暖的颜色,远处的教堂传来了悠扬的钟声。这是一天中最宁静、最美丽的时刻——黄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绘这美景的歌曲《美丽的黄昏》。
2. 律动感知: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像微风中的柳枝一样,用身体感受这首三拍子歌曲的摇曳感。(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三拍子肢体律动:拍手-拍肩-拍肩) 学生能否安静地欣赏画面与音乐,并愿意用肢体表现三拍子。
1.能感受歌曲三拍子的韵律美与黄昏的意境美,并初步感知轮唱所产生的和谐和声效果。 2.能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在教师指挥下,较为准确、稳定地进行二部轮唱。 4.通过歌曲,感受欧美音乐中“钟声”与“黄昏”所营造的宁静、祥和的文化意境。 新知新学 活动一:学唱歌曲第一声部 1.安静聆听,感受音乐情绪,并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
2. a. 用柔和、连贯的声音模唱旋律。
b. 通过划拍子,理解和掌握弱起小节的演唱方法。
c. 带着意境感,有感情地演唱齐唱部分。
活动二: 轮唱练习 1. 在“回声游戏”中,练习延迟模仿,建立轮唱的听觉习惯。
2.在教师指挥下,分声部进行轮唱练习,努力找准自己声部的进入时机。
特别注意在第三乐句与另一声部达成整齐的汇合。
3.在完整轮唱中,努力保持自己声部的稳定,并初步尝试聆听两个声部叠加产生的和声效果。 活动一:学唱歌曲第一声部 1.师:请你仔细聆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学生说出:优美、宁静、安详)
2. 齐唱学习,夯实基础:
a.用“Wu”模唱:
师:让我们用轻柔的‘Wu’声,来模仿远处飘来的钟声,跟着琴声哼唱旋律。
b.解决难点乐句:
重点教唱带有弱起小节的乐句,。教师可通过划拍子(V字形)的方式,直观地展示向上一拍快速唱旋律。
c.填入歌词:
带领学生用连贯、柔和的声音完整演唱齐唱部分,强调一字多音的连贯性和乐句的呼吸。 活动二: 轮唱练习 1.回声”游戏: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黄昏回声’的游戏。老师唱第一句,你们做‘大山’里的‘回声’,在老师唱完第一行旋律后,准确地重复它。”
2.分组轮唱:
将学生分为A、B两个声部。
第一步: A组先唱第一乐句,B组在A组唱完第一行旋律后(教师给出明确手势)准确进入。 第二步: 重点练习第三乐句的汇合。“注意!无论你们从哪里开始,唱到‘叮咚’时,必须像两条小溪汇入大河一样,整齐地汇合在一起,一起结束。”
c.完整轮唱:
在教师稳定的指挥下,尝试进行全曲的轮唱。提醒学生:“控制好自己的小船(速度),不要被别人的浪花带跑,同时要聆听对方的声音,让我们的歌声像钟声一样和谐交融。” 齐唱时声音是否柔和、连贯,节奏是否准确。
轮唱时,学生能否看指挥,稳定地掌握自己声部的进入与退出时机。
两个声部在第三乐句能否整齐地结束,整体轮唱是否和谐、不混乱。
3.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如打击乐器、肢体律动)表现三拍子的韵律,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 拓 展 部分 1. 个别学生使用三角铁在强拍上伴奏。
2. 全体学生边唱边律动,声部清晰,配合默契,完整地表现歌曲的意境。 1. 加入音效: 师:我们的歌声如此动人,如果能加上一些黄昏的音效就更完美了。谁想来用三角铁,在每小节的强拍上轻轻敲击,模仿钟声? 2. 综合表演: 师:让我们成为黄昏景色的一部分吧!请全体同学边做三拍子的律动,边进行轮唱,再由我们的‘钟声’(三角铁)为我们伴奏。”
(教师组织全体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表演) 学生的表演是否完整、投入,能否通过歌声、律动和伴奏共同营造出黄昏宁静、美好的意境。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用歌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黄昏》。更了不起的是,我们通过默契的合作,让两个声部的歌声像钟声一样此起彼伏、和谐动听。希望大家记住这种美好的合作感觉,把它带到更多的音乐学习中去。
板书设计 《美丽的黄昏》 情绪:优美、宁静 节拍:3/4拍 (强-弱-弱) 演唱形式:轮唱 轮唱秘诀: 1. 稳住速度,看指挥 2. 聆听对方,求和谐 3. 最后一句,要汇合
作业设计 回家为家人表演《美丽的黄昏》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