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维也纳的音乐钟》(欣赏)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维也纳的音乐钟》(欣赏)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维也纳的音乐钟》教学设计
课型:欣赏
设计者: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学习任务1:听赏与评述
A能听辨音乐中的情绪和情感变化,并判断是哪些音乐要输引起的音乐情绪、情感的变化。
B能区分独唱、齐唱、轮唱、合唱等基本演唱形式;能分辨小型音乐的体裁与形式,简单描述他们的特点。初步了解不同体裁与形式、不同风格的音乐与生活的关系,能根据情感表达和生活需要,选用合适音乐。
C感知、体验我国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音乐的风格,能做出恰当判断或反应。
D在聆听、体验音乐时能始终将听觉注意力指向音乐,活动中遵守规则、不影响他人。
学习任务4:编创与展示
A能即兴编创与音乐情绪、特点一致的声势、律动或舞蹈动作,并参与表演。
B能对自己活他人的编创与表扬进行简单评价。
2.教材分析
《维也纳的音乐钟》是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的管弦乐组曲《哈里·亚诺什》中的一首名作。乐曲采用回旋曲式(ABACA) 结构,以其精巧、诙谐的旋律和丰富的配器闻名。一个欢快、跳跃的主题旋律(A) 模拟了音乐钟的报时声,这个主题在乐曲中重复出现了四次。在每次主题之间,穿插了由不同乐器(如小号、单簧管、圆号)演奏的插部(B、C),分别描绘了士兵、公主、国王等不同人物形象。全曲犹如一场在维也纳皇宫前上演的音乐童话剧,极具画面感和戏剧性,是培养学生音乐结构感、乐器音色辨别力和想象力的绝佳素材。
3.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听觉敏感期,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够通过肢体动作对音乐做出反应。他们已能初步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如欢快、悲伤),但对于复杂的曲式结构(如回旋曲式)和多种乐器音色的系统辨别能力仍较薄弱。本节课需要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直观的图形谱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聆听,在“玩”中构建起对乐曲结构的清晰认知。
二、学习目标
1. 能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听辨出代表“音乐钟”的主题旋律,并感知其重复出现的特点,初步建立回旋曲式的听觉印象。
2. 能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模唱主题旋律,并能随音乐用简单的肢体动作(如敲钟、模仿乐器演奏)表现不同乐段。
3. 能根据音乐情绪和音色的变化进行联想,参与简单的音乐情景表演,或运用固定音型为乐曲片段伴奏。
4. 通过乐曲,初步了解维也纳“音乐之都”的文化背景,感受管弦乐丰富的表现力与欧洲童话般的音乐故事色彩。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熟悉并能在聆听中辨别主题旋律。
学习难点:理解乐曲的回旋曲式结构,即主题旋律多次重复出现,中间穿插不同音乐段落。
教学设计
学习 目标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激趣导入 导入部分 1. 被故事情境吸引,产生聆听的强烈愿望。
2. 聆听引子,自由表达初步的听觉感受。 1. 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收到一封来自‘音乐之都’维也纳的神秘邀请函!一位名叫哈里的‘英雄’从战场归来,美丽的公主要在皇宫用最奇特的‘音乐钟’为他举行欢迎仪式。想知道音乐钟的歌声有多美妙吗?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
2. 初听引子,设下悬念:
(播放乐曲引子部分)“听,音乐钟响了!它的声音给你什么感觉?”(引导说出:清脆、有趣、像玩具钟声)。 学生是否能被情境吸引,并愿意表达自己的初步感受。
1. 能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听辨出代表“音乐钟”的主题旋律,并感知其重复出现的特点,初步建立回旋曲式的听觉印象。 2. 能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模唱主题旋律,并能随音乐用简单的肢体动作(如敲钟、模仿乐器演奏)表现不同乐段。 4. 通过乐曲,初步了解维也纳“音乐之都”的文化背景,感受管弦乐丰富的表现力与欧洲童话般的音乐故事色彩。 新知新学 活动一:学唱主题旋律 (A) 1. 专注聆听,在主题旋律出现时做出统一的敲钟动作。
2. 看着图形谱,用轻快的声音准确模唱主题旋律。 活动二:聆听插部旋律 1. 聆听B段,辨别小号音色,并用肢体模仿神气的士兵。
2.聆听C段,感受单簧管音色,并用肢体模仿优雅的公主。 活动三:感知回旋曲式 1.积极参与游戏,根据音乐准确举起对应颜色的卡片。
2.观察结构图,在教师讲解下理解“回旋曲式”的基本概念。 活动一:学唱主题旋律 (A) 1.完整聆听,捕捉主角: 师:在整个欢迎仪式上,‘音乐钟’是这个绝对的主角,它的主题旋律会反复响起。请你仔细听,当‘音乐钟’唱歌时,请用这个动作提醒我。”(教师示范一个敲钟的固定动作)
2.唱响“主角”歌声:
出示主题旋律图形谱,教师用“叮咚”或“la”范唱。
带领学生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模唱主题旋律。
活动二:聆听插部旋律
1.第一位宾客——神气的士兵 (B段):
师:音乐钟响过,谁第一个出场?听,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小号)它的音色听起来怎样?(嘹亮、神气)猜猜他在做什么?”(引导学生模仿士兵吹小号、踏步走的动作)。
2.第二位宾客——优雅的公主 师:公主也来了!听听这段音乐,乐器音色变了(单簧管),感觉如何?(优美、连贯)公主可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模仿公主跳华尔兹或施礼的动作)。
活动三:感知回旋曲式
1.“主角”与“宾客”的游戏。
师:让我们玩一个‘听音乐,举卡片’的游戏。当你听到‘音乐钟’主题(A)时,请举起黄色太阳卡片;听到神气的士兵(B)时,举起红色卡片;听到优雅的公主(C)时,举起蓝色卡片。
2.揭示“密码”。 根据学生的卡片反馈,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结构图:A(钟声)— B(士兵)— A(钟声)— C(公主)— A(钟声)。
师:看,这就是音乐钟的密码!一个主要旋律(A)带着几个不同的旋律(B、C)轮流出现,这个结构就叫‘回旋曲式’,它让音乐像走马灯一样丰富多彩! 学生能否准确模唱主题旋律。
能否通过音色和情绪辨别并区分两个插部(B、C)。
在卡片游戏中,能否基本准确地判断出乐曲的段落顺序,从而理解回旋曲式的结构特点。
3. 能根据音乐情绪和音色的变化进行联想,参与简单的音乐情景表演,或运用固定音型为乐曲片段伴奏。 拓 展 部分 1. 根据分组和角色要求,在全曲播放时,准确地跟随音乐与指挥进行表演。
2. 部分学生尝试用固定音型为主题旋律伴奏,体验合作的乐趣。 1. 综合表演: 师:现在,让我们来举办这场盛大的欢迎仪式吧!全班分为三组:‘音乐钟’组(主题A时做敲钟动作并模唱)、‘士兵’组(B段时模仿吹号行进)、‘公主’组(C段时优雅起舞)。老师来当指挥!”
(播放全曲,教师指挥各组依次进入表演)。
2. 创意伴奏(可选):
师:我们还可以用固定音型为音乐钟伴奏哦!”出示谱例色块中的节奏型,带领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或“叮咚”声在主题段落进行伴唱。 学生能否在表演中准确地根据音乐段落切换表演内容,整个表演是否连贯、有序,充满欢乐的气氛。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不仅聆听了柯达伊爷爷创作的妙趣横生的《维也纳的音乐钟》,破解了‘回旋曲式’的音乐密码,还亲自参与了一场皇宫欢迎仪式!希望大家带着这双会听结构的‘音乐耳朵’,去发现更多乐曲中有趣的奥秘。
板书设计 维也纳的音乐钟 (图谱区:贴出 A - B - A - C - A 的结构图) 情绪:欢快、活泼 主角:音乐钟 (A) —— 主题旋律 宾客:神气的士兵 (B) —— 小号 优雅的公主 (C) —— 单簧管 结构奥秘:回旋曲式
作业设计 回家向家人介绍《维也纳的音乐钟》,并表演主题旋律。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