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训练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验证“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的解释时,需要让( )。A.地球模型自转B.手电筒绕着地球模型转C.地球模型绕着手电筒转2.下列对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符合事实的是( )。A.太阳绕着地球转 B.地球自转 C.地球绕着太阳转3.与春节相比,端午节正午的影长( )。A.变长 B.变短 C.相同4.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到内分别是( )。A.地壳→地核→地幔 B.地核→地幔→地壳 C.地壳→地幔→地核5.下列成语中能体现出昼夜交替现象对生物影响的是( )。A.昙花一现 B.大雁南飞 C.春暖花开6.天文学家哥白尼的伟大著作是( )。A.《天论》 B.《天体运行论》 C.《八十天环游地球》7.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周期是24小时,引起的自然现象是( )。A.太阳东升西落 B.极昼和极夜 C.四季变化8.诗人李白在《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中有这样的诗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在花丛中对月独酌,这种花可能是( )。A.郁金香 B.芍药花 C.夜来香9.下列现象与地球公转无关的是( )。A.大雁南飞 B.刺猬冬眠 C.夜来香晚上开放10.当北京地区正午太阳的高度角为50°时,北京属于( )。A.夏至或冬至 B.春分或秋分 C.秋分或冬至11.下列最适合制作地球模型的物体是( )。A.长方体 B.正方体 C.不透明球体12.学校旗杆的影子在秋天时和夏天时相比,( )影子长。A.夏天时 B.秋天时 C.一样13.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A.四季更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太阳东升西落14.下列不能证明地球自转的是( )。A.傅科摆 B.四季交替 C.昼夜交替15.圭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天文仪器,它主要用来测量( )。A.温度 B.降雨量 C.正午日影长度二、填空题16.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认为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 绕着 在做圆周运动。17.地球公转时, 总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 (填“始终不变”或“一直在变”)。18.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 。19.与冬季相比,春季和秋季正午时影子的长度 (填“较长”或“较短”)。20.根据季节与太阳高度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是 日,最低的是 日。三、判断题21.制作地球海陆分布模型时,可以先勾画出陆地区域的线条,然后上色,这样能提高准确性。( )22.因实际观察的条件限制,我们常采用模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法学习《地球的运动》单元。( )23.在模拟昼夜交替实验中,我们也可以选择透明玻璃球来模拟地球。( )24.当我们处在运动的物体上时会看到周围静止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 )25.“地心说”和“日心说”都认为地球是球形的,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26.地球距离太阳最近的时间点是每年的七月初。( )27.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北京比新疆先看到太阳。( )28.通过制作地球海陆分布模型,我们知道地球表面主要由陆地和海洋构成。( )29.地球上,越是东边的地区越先迎来黎明。( )30.植物的春花秋实,秋冬落叶与地球运动有关。( )四、连线题31.将假说与对应的内容连起来。太阳静止不动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地球静止不动 地心说 地球在运动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所有天体都围绕地球运动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日心说 所有天体都围绕太阳运动哥白尼提出的理论 托勒密提出的理论五、简答题3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对地球上生命的存在有很大的影响,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四季交替,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会有怎样的变化?六、实验题如图是模拟地球运动的实验示意图,请根据图画完成下列题目。34.图中a、b、c三个区域,最先迎来黎明的是( )。A.a B.b C.c35.实验中,如果将地球仪的地轴垂直于桌面摆放而不倾斜,那么在模拟地球运动时,下列现象会发生的是( )。A.昼夜交替 B.四季交替 C.北半球同个位置同一时间杆影长度变化36.请用“★”在图中合适位置标出北极星的方位。七、综合题37.如图所示,用一支蜡烛作太阳,用一个小地球仪从西向东绕蜡烛运转。当转到位置①时:北半球阳光 射,是 季;南半球阳光 射,是 季。乐乐家位于深圳,她用蜡烛模拟太阳,用地球仪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如下图所示。38.乐乐想,深圳现在是7月,正处于夏季,要模拟这个时间,地球仪的位置应该接近( )。A.① B.② C.③ D.④39.7月份,太阳的直射点在( )。A.南半球 B.北半球40.12月下旬,地球运行到位置( )。A.① B.② C.③ D.④41.当地球运转到位置③时,北半球阳光( ),是( )。A.斜射,冬季 B.斜射,夏季 C.直射,夏季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地球的运动测试题》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B C A B A C C B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C B C B C1.B【详解】模拟昼夜交替时,手电筒代表的是太阳。在验证“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的解释时,需要让手电筒绕着地球模型转。2.B【详解】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自转运动是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公转运动是围绕太阳旋转,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不但围绕着太阳公转运动,而且围绕地轴自转运动,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A.太阳绕着地球转产生昼夜交替的时间要一年,不符合规律。B.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时间是一天,符合规律。C.地球绕太阳转而不自转不会产生昼夜交替,不符合规律。3.B【详解】根据地球公转运动规律,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公历时间是2月初,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影子较长;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公历是6月初,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较高,正午日影较短。故B正确,AC选项错误。4.C【详解】科学家利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科学家根据探测结果,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圈层。其中,薄薄的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是岩浆的发源地;地球中心部分的地核,温度和压力极高。地球的构造由外到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故选C。5.A【详解】白昼与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白昼光强,黑夜光弱。昙花会随着昼夜交替而变化,昙花一现是昼夜交替现象对生物的影响;大雁南飞、春暖花开是季节变化对生物的影响。6.B【详解】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认为地球在运动,而太阳处于宇宙的中心,提出了日心说,并出版了不朽名著《天体运动论》。7.A【详解】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除了赤道,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当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时,在南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极夜的现象,当地球南极出现极夜现象时,地球北极是极昼。可见A符合题意。8.C【详解】在常见的植物中,大都是在白天开花,也有夜间开花的。郁金香白天开花,夜来香夜间开花,牵牛花清晨开花,都是能随昼夜交替而变化的植物,李白在花丛中对月独酌,这种花在夜晚开放,C符合题意。9.C【详解】地球公转导致四季变化,引发季节相关现象。A.大雁南飞是因冬季寒冷,属于季节变化,与公转有关。B.刺猬冬眠是为应对冬季环境,同样由公转引起。C.夜来香晚上开放与昼夜更替有关,昼夜由地球自转导致,与公转无关。故选C。10.B【详解】北京位于北纬40°附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为90°减去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A.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73.5°。B.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40°=50°,符合题干条件。C.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26.5°。故选B。11.C【详解】地球的形状近似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A、B选项长方体和正方体均为六面体,其形状与地球差异较大,无法体现地球的真实形状。C选项不透明球体更接近地球的外形特征,适合作为模型。故选C。12.B【详解】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影响影子长度,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影子较短;秋季太阳高度角减小,影子变长。因此秋天时旗杆的影子比夏天长。故选B。13.C【详解】A.四季更替由地球公转引起,与自转无关,A错误。B.昼夜长短变化由地球公转导致,与自转无关,B错误。C.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的视觉现象,C正确。14.B【详解】A.傅科摆通过摆动平面的偏转直接证明了地球自转,因此A选项正确。B.四季交替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和地轴倾斜导致,与地球自转无关,因此B选项不能证明地球自转。C.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因此C选项正确。故选B。15.C【详解】圭表是中国古代通过测量日影长度来确定节气和时间的仪器。表是直立的标杆,圭是平放的尺子,正午时表影投射在圭上,通过影长变化判断季节。温度需用温度计,降雨量使用雨量器,均与圭表无关。16. 地球 太阳【详解】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说宇宙模型。他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着太阳旋转,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它绕着地球旋转,依据“日心说”可以解释更多的天文现象,并首次推算出了宇宙的尺度。17. 地轴 始终不变【详解】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照射的程度也不断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18.自西向东【详解】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着太阳公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19.较短【详解】这是因为影子长度与正午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有关:太阳越高,影子越短;太阳越低,影子越长。冬季时,太阳高度角较低(阳光斜射),所以正午影子最长。春季和秋季是过渡季节,太阳高度角比冬季高(阳光更接近直射),因此正午影子比冬季短。20. 夏至 冬至【详解】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约23.5度)。这导致太阳直射点一年中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夏至日(约6月21日或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N),此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高,阳光最接近垂直照射,影子最短。冬至日(约12月21日或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5°S),此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低,阳光斜射最明显,影子最长。21.√【详解】地球仪,顾名思义就是地球的模型,是按照地球的形状制作的教学用具。它是一个蓝色的球体,上面有各种颜色和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地理和政治信息。进行地球海陆分布模型的制作时, 可以先在塑料泡沫球上勾画出陆地区域的线条, 然后再上色,这样能提高准确性。22.√【详解】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模拟实验主要是对事物的内部结构,运动变化的过程进行模拟。我们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这一单元时,由于无法直接观察地球整体运动的条件限制,所以常常使用模拟实验、查阅资料等方法。23.×【详解】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转时,只有被太阳照亮的部分为白昼,另一部分为黑夜。透明玻璃球无法阻挡光线,会导致整个球体被照亮,无法模拟出明暗交替的现象,因此必须使用不透明物体模拟地球。24.√【详解】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当我们处在运动的物体上时会看到周围静止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25.×【详解】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太阳绕地球转;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地球绕太阳转。两者均承认地球是球形,但只有日心说认为太阳是中心。题目后半部分错误,故判断为×。26.×【详解】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导致距离太阳远近变化。近日点(最近)约在1月初,远日点(最远)约在7月初。题目描述时间与实际情况相反,故错误。27.√【详解】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地区比西边更早迎来日出。北京位于中国东部,新疆位于西部,因此北京先看到太阳。该现象由地球自转方向及两地地理位置差异导致。28.√【详解】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从太空中望去地球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蓝色星球,海洋占了地球表面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所以通过制作地球海陆分布模型,我们知道地球表面主要由陆地和海洋构成。29.√【详解】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比西边的早。30.√【详解】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所以植物的春花秋实,秋冬落叶与地球运动有关。31.【详解】在托勒密的地心说模型中,太阳是围绕地球运动的,而不是静止不动的。理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太阳和其他天体围绕地球运动。地球被认为是宇宙的中心,并且是静止不动的。日心说是由哥白尼提出的理论,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运动。地球自转周期确实大约为24小时,这是地球在运动的一个证据。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更替。3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比较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如果距太阳过近,地球的温度会变得很高;如果距太阳过远,地球的温度会变得很低,都不利于生命的形成和发展【详解】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比较适中,太阳辐射到达地球既能满足生物生长的需求又不会过于强烈以至杀死生物。八大行星与其他一些天体一起组成太阳系。33.同一地方,正午影子长度呈有规律的变化,夏至一秋分一冬至影子逐渐变长,冬至一春分一夏至影子又逐渐变短。夏至日影最短,冬至日影最长,春分、秋分日影适中。【详解】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夏季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短;而在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长;春分、秋分日影适中。同一地方,正午影子长度呈有规律的变化,夏至一秋分一冬至影子逐渐变长,冬至一春分一夏至影子又逐渐变短。夏至日影最短,冬至日影最长,春分、秋分日影适中。34.C 35.A 36.【分析】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34.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经度数越大,日出时间越早,西经度数越小,日出时间越早,越是东边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c在最东边,所以最先迎来黎明。35.地球每时每刻都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如果将地球仪的地轴垂直于桌面摆放而不倾斜,那么在模拟地球运动时,就不会出现四季交替的现象,只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36.地球每时每刻都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37. 直 夏 斜 冬【分析】球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且角度不变,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不同位置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昼夜长短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出现季节的变化,所以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半球时,北半球上就是夏季;同时太阳光斜射在南半球,南半球上就是冬季。【详解】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当转到位置①时,太阳光直射在北半球时,北半球上就是夏季;同时太阳光斜射在南半球,南半球上就是冬季。38.A 39.B 40.C 41.A【分析】在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始终倾斜,导致太阳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形成该地区气温也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38.根据题干可知,深圳是夏季,则太阳照射的是北半球,也就是接近1处。39.根据题干可知,七月份是夏季,则太阳照射的是北半球。40.根据题干可知,12月份是冬季,则太阳照射的是南半球,接近南回归线,是③处;41.根据题干可知, 当地球运转到位置③时,北半球阳光斜射,是冬季。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