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28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宿营(sù)文采嘶哑(sī)言不及义
B. 忧戚(qì)呢喃剪影(jiǎn)不可明状
C. 晨曦(xī)天骄篝火(gǒu)矫揉造做
D. 积攒(cuán)遗撼鲜妍(yán)言行相顾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很多人都只是附庸风雅而已,并不懂得欣赏真正的艺术作品。
B. 置身于龙年春节灯会,各种各样的花灯让我眼花缭乱。
C. 演讲完毕,小文彬彬有礼地向在场的同学们鞠了一躬,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D. 你要耐心讲解,力求道理上的理至易明,别人才能更好地理解你。
3.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诗是心灵触动的音符,是情感流动的旋律。
B. 诗人穆旦创作《我看》这首诗时大约二十岁左右。
C.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D. 中秋、国庆长假期间出游,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关文件指出,要加强国防理论、国防知识、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国防科技、国防形势与任务、国防技能学习教育,培育国防文化,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素养。
B.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较以往版本的教材,提高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他说,“除了12本必读名著之外,还推荐了24本自读名著。”
C.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北斗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而且性能要求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
D. 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全民国防教育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5.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沁园春”是词牌名,又名“寿星明”“洞庭春色”等。《沁园春·雪》一词中的“秦皇汉武”,“汉武”指的是汉光武帝刘秀。
B. 《周总理,你在哪里》作者柯岩,本名冯恺,当代作家、诗人。
C. 《敬业与乐业》作者梁启超,思想家、学者,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文中提到的《老子》,也称《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
D. 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6. 下面是《艾青诗选》中的节选诗句,都出现了诗人常用的一个诗歌意象——“太阳”,请结合诗句解说这个意象所表现的象征意义和情感。
节选诗句一:太阳向我滚来……/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节选诗句二:假如没有你/一切生命将匍匐在阴暗里/即使有翅膀,也只能像蝙蝠/在永恒的黑夜里飞翔/我爱你像人们爱他们的母亲/你用光热哺育我的观念和思想——/使我热情地生活,为理想而痛苦,直到我的生命被死亡带走
7. 你所在班级正在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1)班主任计划召开青春励志会,拟分别围绕“励志”“拼搏”“奉献”开展三项活动。他已经设计好前两项,请你帮他设计第三项。
活动一:讲“励志的青春”故事
活动二:宣“拼搏的青春”誓言
活动三:
(2)自强不息的精神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结合的。小李很热爱篮球运动,但是他几次报名学校篮球队都因身材过于瘦小被拒绝。小李很苦恼,想要放弃,但尝试过其他运动以后,还是最喜爱篮球。他的同学们分成两派,一些同学劝他改学其他运动,以后长高了再加入校篮球队;一些同学鼓励他坚持自己的爱好,多加练习。请围绕这个话题,写出你的观点、理由及结论。
二、阅读(32分)
(一)(17分)
阅读蒋勋的《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喜欢诗,喜欢与诗相伴的时光。
②少年的时候,有诗句陪伴,可以一个人躲起来,在河边、堤上、树林里、小角落里,不理会外面世界轰轰烈烈发生什么事。也可以背包里带一册诗,或者,就是一本手抄笔记,或者就是脑子里背诵记忆的一些诗句,也足够用。可以一路念着,唱着,一个人独自行走天涯海角。
③有诗就够了,我年轻的时候常常这么想。行囊里有诗,口中有诗,心里有诗,四处流浪,很狂放,也很寂寞。
④相信可以在世界各处流浪,相信可以在任何陌生的地方醒来,大梦醒来,或是大哭醒来,满天星辰,可以和一千年前流浪的诗人一样,醒来时随口念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无论大梦或大哭,仿佛只要还能在诗句里醒来,生命就有了意义。
⑤少年时候,有过一些一起读诗写诗的朋友。现在也还记得名字,也还记得那些青涩的面容,笑得很腼腆。读自己的诗或读别人的诗,都有一点悸动,像是害羞,也像是狂妄。
⑥后来星散各地,杳无音信,心里有惆怅唏嘘,不知道他们流浪途中,是否还会在大梦或大哭中醒来,是否还会狂放又寂寞地跟自己说:今宵酒醒何处?
⑦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
⑧小时候,听街坊邻居闲聊,常常出口就是一句诗:虎死留皮人留名啊。那人是街角捡字纸的阿伯,但常常出口成章,我以为是字纸捡多了也会有诗。邻居们见了面总问一句:吃饭了吗?也让我想到乐府诗里动人的一句叮咛:上言加餐饭。人生逆旅,多读几首美好的诗,连精神都饱满明亮了。“加餐饭”是多么的重要啊。
⑨有些诗,是因为惩罚才记住的。在惩罚里大声朗读: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朗读是肺腑的声音,无怨无恨,像天山明月,像长风万里,那样辽阔大气,那样澄澈光明。诗句让惩罚也不像惩罚了。
⑩小时候顽皮,一伙儿童去偷挖地瓜,被老农民发现,手持长竹竿追出来。他一路追一路骂,口干舌燥,追到家里,告了状。父亲板着脸,要我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为惩罚。背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时,我好像忽然读懂了杜甫,在此后的一生里,记得人在生活里的艰难,记得杜甫或老农民,会为几根茅草或几块地瓜,唇焦口燥地追骂顽童。
我们都曾是杜甫诗里欺负老阿伯的“南村群童”,在诗句中长大,知道领悟和反省,懂得敬重一句诗,懂得在诗里尊重生命。
有诗,就没有了惩罚。苏轼总是在政治的惩罚里写诗,越惩罚,诗越好。流放途中,诗是他的救赎。
家家户户门联上都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那是《诗经》的声音与节奏。
在一个春天走到江南,偶遇花神庙,读到门楹上两行长联,真是美丽的句子:
风风雨雨,寒寒暖暖,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那一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字汉语可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平仄、对仗、格律,仿佛不只是技巧,而是一个民族传下来可以进入“春天”,可以遇见“花神”的通关密语。
【注释】上言加餐饭:语出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这两句诗意思是,亲人的书信前面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身体,后面是说经常思念不已。
8. 文章第⑦段说“我习惯走出书房,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请结合⑧~ 段,简要概括“我”在哪些生活情境中“听诗”。
9. 请揣摩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含义。
(1)“加餐饭”是多么的重要啊。
(2)那一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只有汉字汉语可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
10. 作者在第 段中写道“有诗,就没有了惩罚”,结合上下文说说这是为什么。
11. “有诗,就有了美的钥匙”,这是作者读诗的深切体验。在你心中,什么会是美的钥匙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简述。
(二)(1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礼乐文化
殷慧
①“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礼乐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与灵魂。北京冬奥会开幕盛典上,雪花飞舞,火炬点燃,烟花绽放,中国向世界张开热烈的臂膀,当冰雪之约如约而至的那一刻,我们激动万分。这场盛大庄严、气势恢宏的仪式,彰显着中国礼乐文化的魅力。新的时代环境下,中华礼乐文化需要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②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有重要的精神价值和时代意义。礼乐文化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去年全国“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红毯铺道,红旗漫卷,被待以“国家最高礼遇”的英雄们前往人民大会堂,登上授勋台的那一刻,我们百感交集,为自己的英雄自豪,也为生活在英雄的国度而骄傲。礼乐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在古代,礼乐文化是庙堂之上的“阳春白雪”,普通百姓只能对其“敬而远之”。现代社会,我们要让礼乐文化走近普通百姓,引导普通人将礼乐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可以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让百姓知礼、懂礼、用礼,营造更为和谐美好的社会局面。
③为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我们要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新性发展。学校和媒体在创新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近些年,一些学校开发了大量现代礼仪课程,受到学生和社会人士的热烈欢迎。媒体方面,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全国首档中华礼乐传习系列节目,如《尊师礼》篇,设计了“正冠、献桃枝、敬茶、训诫、赠书”等现代师徒礼仪;《成人礼》篇,从花木兰从军出征保家卫国,讲到排爆英雄张保国的女儿张汝佳女承父志选择当警察,让人看到“爱国敬业”等价值观念贯通古今。
④当然,一提起礼乐文化,一些人可能会想到“克己复礼”“三纲五常”“男尊女卑”,这些都是传统礼乐文化中的消极内容。古代礼制过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别,具有服从、统一、强制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的理念。还有很多繁文缛节在现代社会也容易让人望而生畏,其实,这些礼仪流程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是可以简化变通的。对于传统礼乐文化,我们要在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考订梳理,既要整理挖掘其中积极、合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也要警惕其中消极、落后的文化糟粕,并予以摒弃。
⑤礼乐文化很古老,上下几千年;礼乐文化又很年轻,它活在当下。重拾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践行“人文化成”的使命任务,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担当。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2.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3. 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4. 阅读选文第②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表格。
提出观点 A.________
分析论述 从“礼乐文化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角度进行证明。
从“B.________”的角度进行证明,并提出C.________的具体做法。
15.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引用“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阐述礼乐的重要意义,并引出本文论题“礼乐文化”。
B. 排爆英雄张保国的女儿张汝佳女承父志选择当警察,让人看到“爱国敬业”等价值观念贯通古今。
C. 对于传统礼乐文化,我们只需要在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整理挖掘其中积极、合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D. 礼乐文化很古老,礼乐文化又很年轻,重拾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研究价值,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担当。
16. 下面材料所体现的礼仪是否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请结合本文内容阐述理由。
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程门立雪》)
【答案】12. 新的时代环境下,中华礼乐文化需要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13. 举例论证。列举了学校开发礼仪课程和媒体推出中华礼乐传习节目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为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我们要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观点,进而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14. ①. 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有重要的精神价值和时代意义 ②. 礼乐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③. 利用纪念日、节日,组织开展纪念庆典活动 15. A
16. 示例一:符合,因为其体现的是对知识和师长的尊崇,传递尊重与敬意,利于文化传承和社会和谐,并非等级差别下的强制服从,符合现代社会价值观。
示例二:不符合,材料中体现的礼仪过于强调人和人之间的等级差别(强调服从),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的理念。
【解析】
【导语】这篇选文围绕“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创新”展开论述,结构清晰,论证有力。文章以冬奥会开幕式为切入点,既展现了传统礼乐文化的魅力,又提出要与时俱进的观点。论证方法多样,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例佐证,特别是对传统礼乐文化的辩证分析,体现了理性思考。全文立足传统,面向现代,对礼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点提炼。
作者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必须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可从标题、开头、中间、结尾查找。根据第①段中的“新的时代环境下,中华礼乐文化需要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可知,这是作者在阐述礼乐文化相关内容后,明确提出的核心观点,后续段落围绕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精神价值、如何推动其创新性发展、摒弃其中消极内容等方面展开论述,都是为了支撑这一观点,所以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新的时代环境下,中华礼乐文化需要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
根据第③段中的“近些年,一些学校开发了大量现代礼仪课程,受到学生和社会人士的热烈欢迎。媒体方面,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全国首档中华礼乐传习系列节目,如《尊师礼》篇,设计了‘正冠、献桃枝、敬茶、训诫、赠书’等现代师徒礼仪;《成人礼》篇,从花木兰从军出征保家卫国,讲到排爆英雄张保国的女儿张汝佳女承父志选择当警察,让人看到‘爱国敬业’等价值观念贯通古今”可知,这里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学校开发现代礼仪课程以及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中华礼乐传习系列节目这些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为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我们要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观点,而这一观点又服务于文章“新的时代环境下,中华礼乐文化需要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思路。
第①空:根据第②段中的“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有重要的精神价值和时代意义”可知,这是第②段开头直接提出的核心观点,后续的分析论述都是围绕该观点,从不同角度阐述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所以应填“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有重要的精神价值和时代意义”。
第②空:在阐述完“礼乐文化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后,第②段又提到“礼乐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并围绕这一角度展开,对比古代礼乐文化与现代礼乐文化的不同,强调现代礼乐文化应走近普通百姓,所以应填“礼乐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第③空:根据第②段中的“我们可以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让百姓知礼、懂礼、用礼,营造更为和谐美好的社会局面”可知,这是在论述“礼乐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时,提出的具体实施办法,所以应填“利用纪念日、节日,组织开展纪念庆典活动”。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
B.根据第③段中的“《成人礼》篇,从花木兰从军出征保家卫国,讲到排爆英雄张保国的女儿张汝佳女承父志选择当警察,让人看到‘爱国敬业’等价值观念贯通古今”可知,是《成人礼》篇里结合花木兰(古)和张汝佳的事例(今)让人看到“爱国敬业”等价值观念贯通古今,并非只是张汝佳女承父志这一件事;
C.根据第④段中的“对于传统礼乐文化,我们要在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考订梳理,既要整理挖掘其中积极、合理、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也要警惕其中消极、落后的文化糟粕,并予以摒弃”可知,对待传统礼乐文化,不仅要整理挖掘积极资源,还要摒弃消极糟粕,并非“只需要”整理挖掘积极资源;
D.根据第⑤段中的“礼乐文化很古老,上下几千年;礼乐文化又很年轻,它活在当下。重拾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践行‘人文化成’的使命任务,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担当”可知,我们要重拾的是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而非“研究价值”;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为开放式作答。
要解答这道题,需先明确文章中关于传统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适应性的观点,再结合《程门立雪》的内容分析礼仪是否符合现代价值观。若从“不符合”角度分析,就将材料中体现的等级服从、限制自由等特点,与文章第④段中古代礼制不符合“平等”理念、限制人自由发展的观点结合,说明该礼仪不符合现代社会价值观;若从“符合”角度分析,则结合文章第②段礼乐文化增强认同感、促进和谐等积极意义,说明尊师重道的礼仪符合现代价值观。
示例:不符合。根据本文第④段“古代礼制过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别……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的理念”可知,古代礼制存在强调等级、限制人自由发展的弊端。《程门立雪》中,游酢、杨时面对瞑目而坐的伊川,只是一味侍立等待,即便天色已晚,也得等伊川醒来允许才离开,这种行为体现出对老师权威的绝对服从,带有等级观念,限制了个体的自主与自由,不符合现代社会平等以及注重个体自由与全面发展的价值观。
示例:符合。从本文第④段“古代礼制过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别……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的理念”来看,《程门立雪》里游酢、杨时侍立等待老师程颐,体现的是对老师的敬重,是基于对知识和师长的尊崇,并非等级差别下的强制服从。再结合本文第②段提到的“礼乐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在古代,礼乐文化是庙堂之上的‘阳春白雪’”可知,这种尊师重道的礼仪,传递出尊重与敬意,有利于文化传承和社会和谐,符合现代社会价值观。
三、写作(40分)
17. 题目:以和为贵
要求:(1)不少于600字。(2)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地名。
参考答案
1-5
【答案】A
【答案】D
【答案】A
【答案】C
【答案】A
6.【答案】示例:太阳都象征光明(和希望)。诗句一用“滚”字突出了太阳的磅礴气势,它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光亮亮地滚来了,诗人在这里指明,历史是不可阻挡的,光明的到来是必然的,后几句写出了太阳到来之后必将产生巨大影响。诗句二用假设的方式突出太阳的世巨大作用,太阳对我们无私奉献、赋予我们力量和希望,表达出对太阳的热爱之情。
7.【答案】(1)活动三:唱“奉献的青春”歌曲(或:写“奉献的青春”篇章;画“奉献的青春”蓝图……等)
(2)我认为小李应该坚持自己的爱好。乒坛“国手”邓亚萍小时候因身材矮小被球队拒绝过,但是她却能自强不息,刻苦训冻,最后享名国内外。所以小李应该坚持爱好,努力练习。
【答案】8. ①在街坊邻居闲聊间听诗。②在惩罚里听诗。③在门联、门楹间听诗。
9. (1)①指多读美好的诗。②指让精神更加饱满明亮。
(2)“长大”一词形象地写出了美丽的汉字、汉语给予“我”的自豪感越来越强烈,表现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强烈的文化自信。
10. 因为在惩罚中“我”感受到了诗歌之美,懂得了领悟与反省,懂得了敬重生命,有了精神寄托,懂得了应该持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11. 示例一:我认为,音乐是美的钥匙。音乐能让人在浅唱低吟中放飞心灵,获得美的享受。 示例二:我认为,书法是美的钥匙。在横撇竖捺的书写中,感受流动的美,懂得做人的道理。
【答案】12. 新的时代环境下,中华礼乐文化需要与现代人的生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13. 举例论证。列举了学校开发礼仪课程和媒体推出中华礼乐传习节目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为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我们要推动传统礼乐文化创新性发展”的观点,进而论证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14. ①. 礼乐文化在现代社会有重要的精神价值和时代意义 ②. 礼乐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③. 利用纪念日、节日,组织开展纪念庆典活动 15. A
16. 示例一:符合,因为其体现的是对知识和师长的尊崇,传递尊重与敬意,利于文化传承和社会和谐,并非等级差别下的强制服从,符合现代社会价值观。
示例二:不符合,材料中体现的礼仪过于强调人和人之间的等级差别(强调服从),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等”的理念。
17.略
第 页,共 页
试题资源网-..(北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