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四中中考数学三模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北京四中中考数学三模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北京四中中考数学三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题2分)
1.(2分)下列中国风传统图腾的图案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2分)KN95型口罩能过滤空气中95%的粒径约为0.00000025m的非油性颗粒,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000025是(  )
A.25×10﹣8 B.0.25×10﹣6 C.2.5×10﹣6 D.2.5×10﹣7
3.(2分)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射线OM平分∠AOC,若∠BOD=76°,则∠BOM等于(  )
A.38° B.104° C.142° D.144°
4.(2分)实数a,b,c,d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正确的结论是(  )
A.a>﹣4 B.ab<0 C.a+c>0 D.|a|>|d|
5.(2分)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
A.m<1 B.m>1 C.m>﹣1 D.m<﹣1
6.(2分)小明计划到周口市体验民俗文化,想从“沈丘回族文狮舞”、“传统戏剧越调”、“八音楼子”、“泥塑”四种民俗文化中任意选择两项,则小明选择体验“八音楼子”、“泥塑”的概率为(  )
A. B. C. D.
7.(2分)如图,尺规作图: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已知:如图1,直线l及外一点A,求作l的垂线,使它经过点A,小红的作法如下:
①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B,连接AB
②以A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弧,交直线l于点D;
③分别以B,D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C;
④作直线AC,直线AC即为所求如图2,小红的做题依据是(  )
A.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B.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C.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上垂线段最短
D.同圆或等圆中半径相等
8.(2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C、BD交于点O,H为AB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H=BD,连接DH,分别交AC,BC于点E,F,连接BE,给出下面三个结论:
①BE平分∠CBD;
②;
③2AB2=DE DH;
上述结论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题2分)
9.(2分)如果分式有意义,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
10.(2分)分解因式:x2y﹣y3=    .
11.(2分)方程的解为     .
12.(2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函数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没有交点,写出满足条件的一个k值     .
13.(2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OE∥CD交BC于点E,连接AE交BD于点F,则    .
14.(2分)从甲地到乙地有A,B,C三条不同的公交线路.为了解早高峰期间这三条线路上的公交车从甲地到乙地的用时情况,在每条线路上随机选取了500个班次的公交车,收集了这些班次的公交车用时(单位:分钟)的数据,统计如下:
公交车用时 公交车用时的频数 线路 30≤t≤35 35<t≤40 40<t≤45 45<t≤50 合计
A 59 151 166 124 500
B 50 50 122 278 500
C 45 265 167 23 500
早高峰期间,乘坐     (填“A”,“B”或“C”)线路上的公交车,从甲地到乙地“用时不超过45分钟”的可能性最大.
15.(2分)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垂足为E,连接AC,取AC的中点F,连接OF,已知,OF=4,则⊙O的半径长为     .
16.(2分)车间里有五台车床同时出现故障.已知第一台至第五台修复的时间如表:
车床代号 A B C D E
修复时间(分钟) 8 31 11 6 17
若每台车床停产一分钟造成经济损失10元,修复后即可投入生产.
(1)若只有一名修理工,且一名修理工每次只能修理一台机床,则下列三个修复车床的顺序:①D→B→E→A→C;②D→A→C→E→B;③C→A→E→B→D中,经济损失最少的是     (填序号);
(2)如果由两名修理工同时修复车床,且每台机床只由一名修理工修理,则最少经济损失为     元.
三.简答题(共68分,第17-19题每题5分,第20-21题每题6分,第22-23题每题5分,第24题6分,第25题5分,第26题6分,第27-28题每题7分)
17.(5分)计算:
18.(5分)解不等式组:.
19.(5分)已知:a﹣b﹣2=0,求代数式的值.
20.(6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BD相交于点O,E为AB的中点,连接OE,过点E作EF⊥BC于点F,过点O作OG⊥BC于点G.
(1)求证:四边形EFGO是矩形;
(2)若四边形ABCD是菱形,AB=10,BD=16,求OG的长.
21.(6分)某校的饮水机有温水、开水两个按钮,温水和开水共用一个出水口.温水的温度为30℃,流速为20ml/s;开水的温度为100℃,流速为15ml/s.某学生先接了一会儿温水,又接了一会儿开水,得到一杯210ml温度为60℃的水(不计热损失),求该学生分别接温水和开水的时间.
物理常识 开水和温水混合时会发生热传递,开水放出的热量等于温水吸收的热量,可以转化为:开水的体积×开水降低的温度=温水的体积×温水升高的温度.
22.(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函数y=kx+b(k≠0)的图象经过点A(0,2)和B(﹣2,5),与过点(0,﹣1)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交于点C.
(1)求该函数的表达式及点C的坐标;
(2)当x<2时,对于x的每一个值,函数y=﹣x+a的值于小于函数y=kx+b(k≠0)的值且大于﹣1,直接写出a的值.
23.(5分)某校开展“天文知识竞赛”活动,并从全校学生中抽取了若干学生的竞赛成绩进行整理、描述和分析(竞赛成绩用x表示,总分为100分,共分成五个等级:A:90≤x≤100;B:80≤x<90;C:70≤x<80;D:60≤x<70;E:50≤x<60).并绘制了如下尚不完整的统计图.
a.抽取学生成绩等级人数统计表
等级 A B C D E
人数 m 9 10 4 2
b.抽取学生成绩等级扇形统计图
其中扇形图中C等级区域所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是120°.
c.抽取学生中等级C的成绩数据从小到大排列:
70,71,72,73,74,76,76,77,78,79.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抽样的样本容量为    ,抽取学生成绩的平均数x是否一定满足7080    (填“是”或“否”);
(2)全校1200名学生中,A等级的人数可以估计为    ;
(3)将抽取学生中等级为C的10人按分数分为两个天文知识学习小组:75分以上的同学组成甲组,75分以下的同学组成乙组.若从甲乙两组中分别随机抽取一人代表小组,他们的分数之差不低于8分的概率是    ;若有两位同学成绩均为75分,他们分别加入这两个小组后甲乙两小组成绩的方差分别记为,,则,的大小关系为:    (填写“>”“<”或“=”).
24.(6分)如图,直线l与⊙O相离,OA⊥l于点A,与⊙O相交于点P,OA=5.C是直线l上一点,连接CP并延长,交⊙O于点B,且AB=AC.
(1)求证:AB是⊙O的切线;
(2)若tan∠ACB,求线段BP的长.
25.(5分)脂肪氧化率(单位:g/min)指单位时间内人体通过代谢途径氧化分解脂肪产生能量的速率,我们通常用它来描述运动产生的效果.脂肪氧化率与运动强度(单位%VO2max)密切相关,如表记录了不同的运动强度所对应的脂肪氧化率的数据:
运动强度(%VO2max)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脂肪氧化率(g/min) 0.01 0.36 0.52 0.59 0.60 m 0.50 0.39 0.22
(1)通过观察表格数据可以看出,若设运动强度为x,脂肪氧化率为y,y是x的函数.在如下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经描出表中部分对应点,补全图形并画出函数图象:
(2)结合函数图象,解决问题:
①m的值约为    (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②当脂肪的氧化率维持在0.4及以上时,运动强度x的范围约为    (精确到整数位);
③研究发现,初中生的课间跑操的运动强度与速度之间满足如下函数关系:
则若要使脂肪的氧化率达到最佳的效果,以提高初中生的耐力、强身健体,则跑步的速度应控制在    千米/小时左右(精确到整数位).
26.(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bx(a>0)上有两点(x1,y1),(x2,y2),它的对称轴为直线x=t.
(1)若该抛物线经过点(﹣2,0),求t的值;
(2)当1<x1<2时,
①若t>2,则y1    0;(填“>”“=”或“<”)
②若对于x1+x2=2,都有y1y2<0,求t的值.
27.(7分)在△ABC中,∠A=90°,AC=AB,D为线段AC上一点.在AB边上截取BE=2AD,过点E作EF⊥BD交BC于点F,连接FD.
(1)如图1,若BD平分∠ABC,求证:;
(2)如图2,猜想线段DF,EF,B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8.(8分)A、B是⊙O上的两个点,点P在⊙O的内部.若∠APB为直角,则称点P为AB关于⊙O的内直点,特别地,当圆心O在∠APB边(含顶点)上时,称点P为AB关于⊙O的最佳内直点.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1)⊙O的半径为5,A(0,﹣5),B(4,3)是⊙O上两点.
①已知K1(1,0),K2(0,3),K3(﹣2,1),K4(6,﹣3)中,是AB关于⊙O的内直点的是    ;
②若直线y=k(x+4)﹣1(k>0)上存在2个AB关于⊙O的内直点,直接写出k的取值范围.
(2)点E是以T(t,0)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上一个动点,⊙T与x轴交于点D(点D在点T的右边),现有点M(1,0),N(0,n),对于线段MN上每一点H,都存在点T,使点H是DE关于⊙T的最佳内直点,请直接写出n的最大值,以及n取得最大值时t的取值范围.
2025年北京四中中考数学三模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8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D C D A D A D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题2分)
9.答案为x≠﹣1.
10.答案为:y(x+y)(x﹣y).
11.答案为:x=3.
12.答案为:﹣1(答案不唯一).
13.答案为:.
14.答案为:C.
15.答案为:8.
16.答案为:1040.
三.简答题(共68分,第17-19题每题5分,第20-21题每题6分,第22-23题每题5分,第24题6分,第25题5分,第26题6分,第27-28题每题7分)
17.解:

18.解:,
由①得:x<2,
由②得:x>﹣1,
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2.
19.解:

∵a﹣b﹣2=0,
∴a﹣b=2,
则原式.
20.(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OA=OC,
∵E为AB的中点,
∴OE是△ABC的中位线,
∴OE∥BC,
∵EF⊥BC,OG⊥BC,
∴EF∥OG,∠EFG=90°,
∴四边形EFGO是平行四边形,
又∵∠EFG=90°,
∴平行四边形EFGO是矩形;
(2)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BD=16,
∴BC=AB=10,OA=OC,OB=ODBD=8,AC⊥BD,
∴∠BOC=90°,
∴OC6,
由(1)可知,四边形EFGO是矩形,
∴∠OGF=90°,
∴OG⊥BC,
∴S△OBCBC OGOB OC,
∴OG4.8,
即OG的长为4.8.
21.解:设该学生接温水的时间为x s,接开水的时间为y s,
根据题意得:,
解得:.
答:该学生接温水的时间为6s,接开水的时间为6s.
22.解:(1)把点A(0,2)和B(﹣2,5)代入y=kx+b(k≠0)得:,
解得,
∴该函数的解析式为yx+2,
由题意知点C的纵坐标为﹣1,
当yx+2=﹣1时,
解得:x=2,
∴C(2,﹣1);
(2)由(1)知:当x=2时,yx+2=﹣1,
因为当x<2时,y=﹣x+a的值于小于函数y=kx+b(k≠0)的值且大于﹣1,
所以当y=﹣x+a过点(2,﹣1)时满足题意,
∴﹣1=﹣2+a,
解得:a=1.
23.解:(1)该抽样的样本容量为1030,抽取学生成绩的平均数(5×95+9×85+10×75+4×65+2×5),
所以抽取学生成绩的平均数7可能位于080,但不能确定一定位于该组,
故答案为:30、否;
(2)全校1200名学生中,A等级的人数可以估计为1200200(名),
故答案为:200名;
(3)列表如下:
70 71 72 73 74
76 6 5 4 3 2
76 6 5 4 3 2
77 7 6 5 4 3
78 8 7 6 5 4
79 9 8 7 6 5
由表知,共有25种等可能结果,其中他们的分数之差不低于8分的只有3种结果,
所以他们的分数之差不低于8分的概率为;
甲组数据为70、71、72、73、74、75,
其平均数为(70+71+72+73+74+75)=72.5,
方差[(70﹣72.5)2+(71﹣72.5)2+(72﹣72.5)2+(73﹣72.5)2+(74﹣72.5)2+(75﹣72.5)2];
乙组数据为75、76、76、77、78、79,
其平均数为(75+76+76+77+78+79),
方差[(75)2+2×(76)2+(77)2+(78)2+(79)2],
∵,
∴,
故答案为:,>.
24.证明:(1)连接OB,则OP=OB,
∴∠OBP=∠OPB=∠CPA,
∵AB=AC,
∴∠ACB=∠ABC,
∵OA⊥l,
∴∠OAC=90°,
∴∠ACB+∠CPA=90°,
∴∠ABP+∠OBP=90°,
∴∠ABO=90°,
∴OB⊥AB,
∴AB是⊙O的切线;
(2)如图,过点O作OD⊥BP于D,
∵tan∠ACB,
∴设AP=x,AC=2x,
∴AB=2x,OP=OB=5﹣x,
∵AO2=OB2+AB2,
∴25=(5﹣x)2+4x2,
∴x=2,
∴AP=2,AC=4
∴OB=OP=3,
∴CP2,
∵∠CAP=∠ODP=90°,∠APC=∠OPD,
∴△ACP∽△DOP,
∴,
∴PD,
∵OB=OP,OD⊥BP,
∴BP=2PD.
25.解:(1)如图所示:
(2)结合函数图象,
①m的值约为0.56,
故答案为:0.56;
②当脂肪的氧化率维持在0.4及以上时,运动强度x的范围约为52<x<78(精确到整数位),
故答案为:52<x<78;
③研究发现,初中生的课间跑操的运动强度与速度之间满足如下函数关系:
则若要使脂肪的氧化率达到最佳的效果,即脂肪的氧化率为0.60,此时对应的运动强度为65,
则观察上表,运动强度为65所对的运动速度为8千米/小时左右,
即跑步的速度应控制在8千米/小时左右.
故答案为:8.
26.解:(1)∵抛物线经过点(﹣2,0),∴0=4a﹣2b,
∴b=2a,
∴t1;
(2)∵a>0,
∴抛物线y=ax2+bx(a>0)开口向上,
∵x=0时,y=0,
∴抛物线y=ax2+bx(a>0)过原点,
①∵1<x1<2,t>2,
∴y1<0,
故答案为:<;
②当x=0时,y=0,
∵对称轴直线为x=t,
∴抛物线过(0,0)和(2t,0),
∵a>0,
∴抛物线开口向上,
∵x1+x2=2,
∴x1=2﹣x2,
∵1<x1<2,
∴1<2﹣x2<2,
∴0<x2<1,
当t<0时,如图:
此时(x1,y1),(x2,y2)都在x轴上方,不满足y1y2<0;
当t>0时,如图:
∵y1y2<0恒成立,
∴y2<0,y1>0,
∴2t=1,
解得t.
27.(1)证明:如图,过点D作DM⊥BC于M,设EF,AD交于O,
∵BD平分∠ABC,∠A=90°,DM⊥BC,
∴DM=AD,∠EBO=∠FBO,
设AD=DM=a,则BE=2AD=2a,
∵∠A=90°,AC=AB,
∴∠C=∠ABC=45°,
∴△DM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M=DM=a,
∴;
∵EF⊥BD,∠BOE=∠BOF=90°,
又∵OB=OB,
∴△BOE≌△BOF(ASA),
∴BF=BE=2a,
∴;
(2)解:BD=EF+DF,证明如下:
如图,作正方形ABHC,取BE中点G,连接HG交BD于T,延长EF交CH于M,
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B=BH,∠A=∠ABH=90°,AB∥CH,
∵G是BE中点,BE=2AD,
∴BG=AD,
∴△BGH≌△ADB(SAS),
∴GH=BD,∠ABD=∠BHG,
∵∠BHG+∠BGH=90°,
∴∠ABD+∠BGH=90°,
∴∠BTG=90°,
∴GH⊥BD,
∵EF⊥BD,
∴GH∥EM,
又∵AB∥CH,
∴四边形GHME是平行四边形,
∴BD=GH=EM,,
∴AC﹣AD=CH﹣HM,
即CD=CM,
∵CF=CF,∠DCF=∠MCF=45°,
∴△DCF≌△MCF(SAS),
∴DF=MF,
∵EM=EF+MF,
∴BD=EF+DF.
28.解:(1)①∵A(0,﹣5),B(4,3),
∵K1(1,0),A(0,﹣5),B(4,3),
∴,,,
∴K1不在以AB为直径的圆弧上,不是AB关于⊙O的内直点,
∵K2(0,3),A(0,﹣5),B(4,3),
∴K2A=8,,K2B=4,
∴,
∴∠AK2B=90°,
∴K2在以AB为直径的圆弧上且在⊙O的内部,是AB关于⊙O的内直点,
同理可得K3是AB关于⊙O的内直点的,K4不是AB关于⊙O的内直点,
故答案为:K2,K3;
②∵y=k(x+4)﹣1(k>0)恒过点(﹣4,﹣1),设为点D,
设AB的中点为E,则E(2,﹣1),
如图,DF是半圆E的切线,F是切点,过点F作FG⊥DE于点G,直线在DF,DB之间时,直线与半圆AB有2个交点,符合题意,
∴DE=6,,
∴,
∴,
∴,即,
∴,
∵∠FEG=90°﹣∠FDG,
∴,
∴,
∴,
将,代入y=k(x+4)﹣1,
解得:,
将B(4,3),代入y=k(x+4)﹣1,
解得:,
∴;
(2)k的取值范围为;理由如下:
∵对于线段MN上每一个点H,都存在点T,使H是DE关于⊙T的最佳内直点,
∴点T一定在∠DHE的边上,
∵TD=4,∠DHT=90°,线段MN上任意一点(不包含点M)都必须在以TD为直径的圆上,该圆的半径为2,
∴当点N在该圆的最高点时,n有最大值,
即n的最大值为2.
分两种情况:
①若点H不与点M重合,那么点T必须在边HE上,此时∠DHT=90°,
∴点H在以TD为直径的圆上,
如图3,当⊙G与MN相切时,GH⊥MN,
∵OM=1,ON=2,
在直角三角形MON中,由勾股定理得:,
∵∠GMH=∠OMN,∠GHM=∠NOM,ON=GH=2,
在△GHM和△NOM中,

∴△GHM≌△NOM(AAS),
∴,
∴,
∴,
当T与M重合时,t=1,
∴此时t的取值范围是,
②若点H与点M重合时,临界位置有两个,一个是当点T与M重合时,t=1,另一个是当TM=4时,t=5,
∴此时t的取值范围是1≤t<5,
综上所述,n的最大值为2;t的取值范围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