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课件(共1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课件(共19张PPT)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诗中寻景,妙悟观察之趣
--- 9《古诗三首-暮江吟》
课时目标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会认“暮、瑟”等生字,会写“暮、吟”等字,掌握生字的音、形、义;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句的节奏和韵律,并背诵古诗;3、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残阳、瑟瑟、可怜、真珠”等重点字词的含-1-义,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意思。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1、通过分析“铺”字与“照”“洒”等字的区别,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准性,培养对比分析能力;2、 结合诗句想象夕阳映江、露似珍珠、月似弯弓的画面,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3、思考诗人从日暮到夜晚的观察顺序,理解“连续观察”的特点,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1、感受诗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色彩美、“露似真珠月似弓”的形态美,体会古诗描绘的自然之美;2、 赏析诗人运用比喻(露珠比珍珠、新月比弯弓)的修辞手法,感受诗歌表达的生动性;3、尝试模仿古诗的观察角度,用文字描绘校园中的一处景物,创造简单的写景片段。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1、了解古诗“吟”这一体裁特点,初步感知古代诗歌的体裁文化;2、结合写作背景,体会白居易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理解古人“寄情于景”的文学传统;3、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传承中华民族热爱自然、细致观察生活的文化基因。
任务二
探秘爬山虎,
解锁连续观察密码
任务三
走进蟋蟀宅,
感受长期观察魅力
任务四
笔尖记趣,
绽放观察成果之花
任务一
诗中寻景,
妙悟观察之趣
《古诗三首》
词句段运用
自然观察家的探秘之旅
《爬山虎的脚》
口语交际
《蟋蟀的住宅》
词句段运用
习作
《我的观察日记》
语文四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
任务一:诗中寻景,妙悟观察之趣
诗人观察到了哪些景物?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①半江红。
可怜②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③月似弓。
诗人是怎么观察这些景物的?(时间变化+视角转换 第1颗星)
活动一: 诗中觅景,解锁观察视角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活动二:佳句品趣,发现生动表达
思考:把“铺”换成“照”或者“射”可以吗?
为什么?
“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
“草铺横野六七里”
----唐 吕岩
绿

活动二:佳句品趣,发现生动表达
这两句的“铺”字又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活动二:佳句品趣,发现生动表达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活动二:佳句品趣,发现生动表达
活动三:小诗传情,分享观察发现
“秋空犹胜春光好,翠叶烧丹绿树红。”
——金朋说 《秋山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游子吟》
此诗作于约公元822年,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廷政治昏暗,党派斗争激烈,诗人在朝廷中尝尽苦楚,自请外任。离开朝廷后,他心情轻松畅快,沿途欣赏美景,写下此诗。
活动三:小诗传情,分享观察发现
补充资料: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活动三:小诗传情,分享观察发现
一道( )( )铺水中,
半江( )( )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 )似( )( )似( )。
填一填,背一背
活动三:小诗传情,分享观察发现
暮江吟 唐--白居易
活动三:小诗传情,分享观察发现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活动二:佳句品趣,发现精准表达
活动三:小诗传情,分享观察发现
古诗名称 观察者 观察对象 观察角度
《暮江吟》
《题西林壁》
《雪梅》
白居易
夕阳 江水
露珠 月亮
傍晚---夜晚
江面---地面---天空
课后作业: 化身为 “校园观察家”
1、走进校园的任意一个角落,学诗人的样子观察景物,写一段小文字;
2、给作品起个好听的名字,比如《操场小景》《花坛日记》;
3、完成后,可与同桌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交流观察心得,并给予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