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件(共27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件(共27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
第三单元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
哲学
文化
活的灵魂
第二单元
第一单元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理解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正确认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措施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从牛年春晚的《唐宫夜宴》开始,河南卫视似乎"杀疯了",元宵的《芙蓉池》、清明的《纸扇书生》、端午的《祈》到七夕的《龙门金刚》,无一不好评如潮。在晚会以邀请"流量"明星为主的大趋势下,河南卫视无疑是以传统文化开辟出另一条道路。
说一说:河南卫视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并谈谈应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启示我们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创造性转化的要求(侧重改造、继承)
1.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标准
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


途径
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

目标
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使之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2)创新性发展的要求(侧重创新、发展)
1.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要求
标准
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


途径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

目标
使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河南卫视出圈的原因——以《唐宫夜宴》为例
河南广电始终把讲好“黄河故事”作为内容生产的第一要务来抓。围绕这一大背景,导演组为2021年河南春晚确定了“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在传承基础上不断创新”的总基调,立足兼收并蓄五千年文明的黄河文化进行内容创作。
《唐宫夜宴》从舞蹈的编排到场景的展示,从演员的妆容到身上的服饰都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它以黄河文化、中原精神、民族文化为根基,以一组黄色、绿色为主色调的唐三彩乐俑为原点,对唐代服饰、色彩、形态以及文化之美进行了高度还原,充分彰显了令人震撼的黄河文化之美。更为出彩的是,《唐宫夜宴》将《捣练图》《簪花仕女图》《山东徐敏行墓壁画备骑出行图》《千里江山图》以及出土于河南的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等文物融于场景,舞者犹如穿行于古画之中,将观众代入大美华夏独有的美学空间,彰显出华夏文明天然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1)立足本土实际,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如果说文化自信为《唐宫夜宴》注入了灵魂,技术赋能则让这场河南春晚变得活灵活现,很多年轻人觉得“可以在其中get到的炫酷的视觉盛宴”。
河南卫视春晚总导演陈雷介绍,改编后的《唐宫夜宴》并未对本就具有韵味的舞蹈进行大的改编,只是调整了时长,加入了水墨画、国宝、VR等特效,让虚拟场景和舞台结合,尽量从电视包装的角度给这支舞的呈现效果加分。正是高科技在河南春晚舞台的灵活运用,让一块地板、一个空间组成的传统舞台,升级成为拥有无限可能的更为立体的宇宙空间,打造更为唯美、多元、多维度的视觉美术效果。
在技术传播方面,河南卫视春晚也采取了与传统电视类节目不同的做法。“2月10日晚,我们的电视直播是19点30分开始,而在快手上19点就开始直播。移动端比大屏端提前半小时开播,要放在以往,很少人敢这么干。”在河南广播电视台相关负责人看来,“移动端提前半小时开播”,充分体现了传统媒体主动适应新传播形势的改革思路。
(2)采取具有时代特性的表达方式,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内容和形式创新。
河南卫视出圈的原因——以《唐宫夜宴》为例
知识拓展:2.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关系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区别 着重点 在于改造和转化 在于创新和发展
对象上 是“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这其中既包括内涵也包括形式,内涵是要有当代借鉴价值的,形式是陈旧落后的, 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这里只是指内涵而不包括形式,指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的内涵;
途径上 侧重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 侧重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
目标上 重在激活由于表达形式陈旧等客观原因而减少甚至丧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重在进一步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联系 ①二者是密切相关、前后相继的关系。 ②创造性转化是创新性发展的前奏,创新性发展是创造性转化的升华。 关系
创新性发展
创造性转化
密切相关
前后相继
升 华
前 奏
知识拓展:2.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关系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
为核心
(精神支柱)
团结统一
勤劳勇敢
爱好和平
自强不息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强调整体意识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 ,民族内部团结,国家统一
强调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如国际交流,走和平发展道路
强调的是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 。业精于勤、勇者不惧
强调的是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1)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爱国主义
(1)地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与民族精神关系: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3)作用(或意义):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3、中华民族精神体现 P100
伟大梦想精神
(关键词:心怀梦想、不懈追求)
伟大奋斗精神
(关键词:革故鼎新、自强不息)
伟大团结精神
(关键词:团结一心、同舟共济)
伟大创造精神
(关键词:发明创造)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创造精神
奋斗精神
塞罕坝 前后对比
红旗渠
朝鲜战场
团结精神
梦想精神
盘古开天
女娲补天
万户飞天
神农尝草
[结晶+精神动力+风貌特征和精神特征+价值追求+精神火炬]
①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②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③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4、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或:意义)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延安精神
红岩精神
雷锋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焦裕禄精神
抗美援朝精神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
5、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历程:
特区精神 抗洪精神 抗击非典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探月精神 北斗精神 抗疫精神 脱贫攻坚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
区别 核心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联 系 (1)两者相辅相承,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3)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拓展: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拓展:中华民族精神的特征
特征 内 涵
民族性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悠久历史的积淀,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的理想信念,中华民族精神有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深深烙印
时代性 民族精神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与时俱进的
先进性 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魅力在于它的活力,在于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7.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补充)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2)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知识整合: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为什么 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精神动力 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P100-2
精神火炬 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P100-3 (精神力量)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民族)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发展)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创造性转化
与创新性发展
(二)弘扬中华民
族精神
1、创造性转化:
2、创新性发展:
1、基本内涵、核心、表现:(是什么)
2、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为什么)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怎么做)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