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件(共25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件(共25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
1.理解民族区城自治制度的地位和意义。说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阐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
2.阐释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的有关规定,以及妥善处理宗教问题的意义。
2.民族格局特点: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
多元一体
多元一体
多元
一体
1.民族概况
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
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
3.各族人民的贡献:
①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
②我国各族人民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
③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④我国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四个“共同”)
观察中国地图,思考我国行政区域是如何划分的?这些行政区与中央是什么关系?
34个省级行政区
23个省
5个自治区
4个直辖市
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
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
4.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1)我国的行政区域类型的划分
一般行政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
特别行政区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广西壮族自治区
江苏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依法行使高度自治权
——依法行使自治权
——依法行使地方行政权
民主
集中
(3) 国家主权
① 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在所辖领土范围内独立处置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权力。
② 基本特征:对内最高性、对外独立性
注意:自治权≠ 高度自治权≠主权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对内
对外
注意:自治权 高度自治权 主权
P60专家点评:国家主权
含义:法律意义上的主权,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所辖领土范围内独立处置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权力。
基本特征:对外的独立性和对内的最高性(至高无上性)。
行使:在国际交往中,我国的主权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一定的)自治权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行使高度自治权
中央政府行使国家主权
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特别行政区的区别
类型 一般行政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 特别行政区
目的 便于国家行政管理 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设立
适用区域 省、市、县、乡等 适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适用港澳台等地区
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保留资本主义制度
自治程度 无 法律规定的民族自治权 行使一般自治权 除外交、国防外
高度自治权
法律依据 《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法》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联系 二者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接受中央统一领导,都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进行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平等的旗帜,致力于铲除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赖。
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为建设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定了坚实基础。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基本方针 含义 原因或意义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各民族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原因: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各民族在平等基础上和谐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
意义: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原因: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注意:
1.民族平等≠消除差别≠相同
2.对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特殊照顾≠违背民族平等原则
3.各民族共同繁荣≠同步繁荣
知识拓展
可借助“关键信息”来区分三方针:
1.民族平等:“无优劣之分”“权利和义务平等”“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人大代表”“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
2.民族团结:“和睦”“合作”“共同奋斗”“反对民族分裂”“相互离不开”;
3.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对民族地区的财政、政策支持”“对口支援民族地区”。
探究与分享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47个民族成份,世居民族有13个,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成立于1955年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地方。在维吾尔族以外的新疆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还成立了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等4个民族的5个自治州,以及哈萨克、回、蒙古、塔吉克、锡伯等5个民族的6个自治县,还有43个民族乡。新疆自古以来位于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新疆各族人民在实践中提出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各种文化交织共融,各民族一直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
说一说:
1.我国在新疆实行什么民族政策?为什么实行该政策?
2.新疆有哪些民族自治地方?
结论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适合国情(民族方面):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B“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
C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原因:…历史传统…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关系P61
2.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①自治地方:自治区、州、县三级(不包括民族乡)
②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含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
③自治权: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双重身份)
前提和基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知识拓展
自治权: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湿地保护条例 》
依法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立法自治权)
内蒙古对在牧区投资建设的鼓励类产业企业按照减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牧区企业从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对农畜产品初加工项目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依法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经济自治权)
依法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经济)
内蒙地区的学校除了教授汉语外,还要开设民族语言课。 对农牧民实行免费医疗,农牧民子女上学实行免费吃住等政策。
依法自主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
(文化管理自治权)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地位和作用
地位
作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
①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②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③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怎样坚持和完善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一方面,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另一方面,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流交融...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维 护
民族权益
打 击
分裂势力
深化团结教育
必须
知识归纳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我国的民族关系是: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
我国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3.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内容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核心内容是自治权。
4.为什么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制度优势?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捍卫了国家的统一...
5.如何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要求?
一方面,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另一方面,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探究与分享
3月22日,欧盟以新疆“侵犯人权”问题为借口对中国实施制裁,随后,英、美、加拿大等国也一哄而起,宣布对中国采取制裁行动。
几天后,HM集团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存在“债务束缚、恐吓、威胁、虐待劳工、扣留工资”等所谓“强迫劳动”“民族歧视”等问题为由,宣称抵制新疆棉花。
早前,西方一些政客就曾对我国宗教政策进行抹黑,大肆散布所谓新疆“限制宗教信仰自由”、“剥夺少数民族公民信教权利”、“强拆清真寺”、“迫害宗教人士”等言论,严重伤害了新疆伊斯兰教界人士和穆斯林群众的感情。
西方国家打着幌子破坏新疆稳定、抹黑中国治疆政策。对此,我们必须要澄清事实,让世界了解真实的新疆……
“涉疆”谎言 何时止?
1.我国是如何处理新疆宗教问题的?
2.西方等外部势力的恶意攻击给我国处理宗教问题怎样的警示?这也显示出处理好宗教问题有何重要性?
3.有人说,“宗教与社会主义本就是不兼容的,所以宗教不可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你认为呢?
我国
五大宗教
佛教
道教
基督教
天主教
伊斯兰教
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一)重视宗教工作的原因
(二)我国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佛教
基督教
天主教
道教
伊斯兰教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信不信教的自由
(2)信哪种宗教的自由
(3)信哪个教派的自由
(4)什么时候信的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
信什么
何时信
思考: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可以信仰宗教吗?
无产阶级政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所武装的,是彻底的无神论。这就决定了共产党员只能是无神论者,不得信教,若选择了信教,就要劝其退党。作为以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共青团员,同共产党员一样不允许信仰宗教的。
注意: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并不代表国家鼓励公民信教。
(二)我国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正常宗教活动≠封建迷信活动
(1)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2)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
(3)我国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4)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
(二)我国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邪教不是宗教
2014年5月28日,山东招远麦当劳餐厅发生一起涉邪教故意杀人案,一位不到40岁的母亲因拒绝说出自己的电话号码,被六名“全能神”邪教徒活活打死。主犯张帆称:“我看到她的上衣腹部位置在抖动,那就是她在发功,吸我及我周围人的灵气,她是一个吃人的鬼。”
邪教的本质:
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
国家的态度:
取缔邪教组织,严惩邪教犯罪。
注意:我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但邪教不是宗教。
(1)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2)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严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渗透和发展,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严密防范宗教极端行为的发生。
梵蒂冈是罗马教廷演化而来的宗教国家,是世界天主教的中枢,是天主教徒心目中的圣地。罗马教廷认为世界各国天主教都是其分支机构,都要受其领导和统辖。而我国,宗教事务由宗教事务管理局管理。
涉及对外交往角度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二)我国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重要任务: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
具体举措: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爱国守法拥护党;服务于国家利益;对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的阐释;反对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
注意: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社会现状
社会性质:坚持无神论
(二)我国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课堂小结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特点
要求
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民族区域自治
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行政区域类型
新型民族关系
内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