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林版(2024)七年级下册 Unit 4 Chinese folk art Pronunciation 说课课件 (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译林版(2024)七年级下册 Unit 4 Chinese folk art Pronunciation 说课课件 (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主要内容
PART-01
教材及教法
PART-02
学情分析
PART-03
教学目标
PART-04
教学过程
PART-05
教学反思
PART-01 教材及教法
主题类属: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中国传统艺术”, 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下的“艺术与文化”主题群中的“艺术形式的文化价值和作品赏析、文化自信”的子主题内容。
单元主题分析
体会剪纸艺术对人们生活的积极影响
认识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剖析传统手工艺品所承载的价值
体验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
感悟传统手工艺品所蕴含的匠心精神
Reading
Welcome to the unit
Grammar
Pronunciation
Integration
单元板块
主题内涵
主题认知:丰富对中国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种类、特征、文化寓意等),参与民间艺术周情境活动(民间艺术作品的介绍、制作、体验、分享等),形成对中国民间艺术文化的积极情感和价值认同(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播),建立“属于民族的也是属于世界的”文化认知。
PART-01 教材及教法
单元整体目标设计
1. 通过阅读专题文章、导游词、写作范文等材料,掌握至少20个与中国民间艺术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主要形式(如剪纸、泥塑、墨条等)及其艺术特点。
01
3. 通过阅读、观看视频、实践操作等,概括工匠精神的三个核心要素,结合自身实际举例并与他人交流分享。
03
2. 通过视频、音频和对话文本,感知目标语法和句子重音的规则和表达,并能在主题情境中正确使用。
02
4.利用网络、实地资源,获取、梳理关于某一个中国民间手工艺品的信息,并能结合范文,撰写一篇80字左右的导游词,并向同学或外国友人进行介绍。
04
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
单元统领性任务:
增强中国传统艺术欣赏能力、传承意识和推广行为
建构积极民间艺术欣赏观
形成积极传承、理性推广行为
子任务1
子任务2
子任务3
感知中国民间艺术主题内容

Pronunciation板块在单元任务链中的功能承载

PART-01 教材及教法
PART-01 教材及教法
课时
内容
主题情境
第5课时
中国民间艺术品制作
句子的重音
介绍了句子重音的基本规则:实词重读与虚词弱读。
通过标注重音的句子,直观地展示了如何通过调整重音位置来表达不同的语义。
通过听力和朗读练习,为学生提供在情境中理解和运用句子重音的机会,从而体验语音的交际功能。
PART-01 教材及教法
基于单元主题情境实施语音教学
语音教学的
原则
通过有意义的语言输入,引导学生在感知、理解语言的基础上,体会语音的表意功能,发现并归纳语音规则。
为学生提供大量听音、模仿和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形成语音意识。
认知-情感层面
语言知识和技能层面,学生虽已具备基础发音技能,但需进一步掌握辅音连缀。教师应设计包括模仿和朗读在内的多种练习,并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在发音技巧上的深化,进而提升他们的语言知识与应用能力。
语言知识和技能层面
主题方面:已对手工艺品产生较浓厚兴趣。
语音方面: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初步感知英语发音韵律。本课时将帮助学生理解句子重音对意义理解、语言韵律和节奏的影响,增强语言感知能力,提升口头表达愉悦感,激发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PART-02 学情分析
主题方面:进入手工艺品制作的谈论。
语音方面:学生需巩固实词和虚词的理解与运用,克服中文音节定时特性干扰,通过模仿练习强化英语节奏感,学习改变句子重音位置以表达不同意义,提高语言运用灵活性。
PART-03 教学目标
观看视频,分析交换生的话语,掌握英语句子中实词重读、虚词弱读的语音规则。
为工艺品制作标签,运用语音规则,正确朗读。听读关于购买手工艺品制作工具的对话,体会如何通过重音突出重点信息,并自编对话,谈论为交换
为工艺品制作标签,运用语音规则,正确朗读。听读关于购买手工艺品制作工具的对话,体会如何通过重音突出重点信息,并自编对话,谈论制作计划。
观看视频,理解不同句子重音对句子意义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学会根据不同语境灵活调整句子重音的位置,以准确表达不同含义。
为交换生制作礼品卡,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描述工艺品并表达感情,巩固语音知识,提升语言表达的自然性和感染力。
1
2
3
4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
PART-04 教学过程
一、
主题导入,
感知重音规则
二、
任务驱动,
练习重音运用
三、
趣味视频,
理解重音变化
四、
迁移创造,
提升语言表达
本课时围绕“句子重音”的语音知识展开,以“传统民间艺术制作”为主题情境贯穿始终,通过“感知规则→练习运用→理解变化→迁移创造”的递进式活动,实现语音学习与文化理解的融合。
PART-04 教学过程
一、主题情境导入,感知重音规则
播放交换生Jimmy参加“民间艺术周”的数字人视频,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并自然引出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PART-04 教学过程
一、主题情境导入,感知重音规则
学生回答问题并通过分析Jimmy的话语发现句子中传达重要信息的词是实词,需要重读。
老师带领学生归纳重音规则:即实词重读传递关键信息,虚词弱读辅助语言流畅性。学生在句子语境中进一步明晰实词和虚词的概念。
PART-04 教学过程
二、任务驱动,练习重音运用
以“竹报平安”剪纸为例,教师示范标签写作与重音标注。
学生分组为“连年有余”年画、紫砂茶壶、中国灯笼等制作标签,并进行展示。
在小组内对教师示范的例句进行重音标注、听录音跟读和朗读展示。
通过真实语境中的实践运用活动,学生初步运用重音规则,同时建立语音学习与民间艺术主题的联系。
任务1
PART-04 教学过程
听读关于购买手工艺工具的真实对话,分析重音如何突出“where”和“what”等最重要的信息。
二、任务驱动,练习重音运用
学生围绕“为Jimmy制作手工艺品”主题,自编对话,讨论手工艺品的制作。讨论涉及所需工具与材料和手工艺品的文化内涵,强调重音运用。
在文化语境中巩固重音规则
深化对民间艺术文化寓意的理解
任务2
PART-04 教学过程
三、趣味视频,理解重音变化
I didn’t steal your scissors.
PART-04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同一个句子在不同情境中,因重音位置不同产生的语义变化,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三、趣味视频,理解重音变化
在此基础上,学生朗读教材Part B的句子,根据不同语境调整重音位置以表达不同含义。
PART-04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为交换生Jimmy制作礼品卡。教师提供“设计支架”和“语言支架”,学生撰写礼品卡,在介绍中国民间手工艺品的同时,向Jimmy送出真诚祝福。
四、迁移创造,提升语言表达
PART-04 教学过程
四、迁移创造,提升语言表达
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向Jimmy送出真诚祝福,体现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播的双重目标。
PART-04 教学过程
在完成班级展示后,由数字人Jimmy做出反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和文化自信,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分享和传承让中国民间艺术绽放光彩,从而深化了单元的主题意义。
四、迁移创造,提升语言表达
作业布置
这些任务不仅巩固了语音知识,还为学生提供了文化探究和语言实践的机会,为Integration板块的综合性语言输出和文化表达奠定基础。
必做任务通过民间艺术相关视频练习重音和语调,帮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巩固本课所学。
选做任务(采访民间艺术大师)鼓励学生亲身接触民间艺术,在采访中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交流,进一步强化语音技能。
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深化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主题的理解,为Integration板块口头介绍民间艺术品做好铺垫。
PART-05 教学反思
设计亮点
本节课围绕“传统民间艺术制作”,通过多种任务将英语句子重音规则学习与文化情境结合。学生在为手工艺品设计标签、讨论制作计划及撰写礼品卡的任务中,掌握重音规则并理解其文化内涵,活动设计做到了趣味与思辨并重。
不足之处与 改进措施
1. 对语音核心知识“实词重读、虚词弱读”的掌握可以通过针对性的突破训练进一步深入。例如,将label范例朗读展示环节改成小组“重音接力赛”游戏,增强规则理解和运用能力,提升课堂互动性。
2. 课堂评价多依赖教师观察和集体反馈,缺乏多元量化指标。可以在礼物卡分享环节,引入“语音互评表”,从“重音准确性”“节奏流畅度”“情感传递力”三个维度让学生互评,让评价更科学直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