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课件(共24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课件(共24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三框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01
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全盘西化论
文化复古主义
材料一:中国唯一的出路是自己认错,全心全意学习西方。我们必须承认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肯认错了,方肯死心塌地去学人家。
材料二:认为传统文化的千年道统是不能放弃的,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坚决反对西化主张,要求返回孔孟之道,在社会上提倡尊孔运动,倡导诵经复古。
议题一:如何评价对待外来文化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一)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
1、文化复古主义——彻底拒斥外来文化
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守旧主义),不接受任何外来文化(封闭主义)。
危害:会导致中华文化停滞不前,倒退衰落。
2、全盘西化论 ——盲目照搬外来文化
全面否定传统文化(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民族虚无主义)。
危害:丧失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使中华民族失去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文化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全盘西化论的错误倾向。
1、热衷于过洋节,对传统节日不屑一顾。
2、儒家思想打上了封建社会的烙印,应坚决抛弃。
3、为保护我国的文化产业,应抵制外国的文化产品。
民族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
封闭主义
4、用土葬的方式大摆排场,办理长辈丧事。
守旧主义
【既学既练】
①有必要“过”吗?
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通过文化交流和交融,有利于丰富本国本民族文化、促进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文化复古主义)。

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材料一:中国的万圣节引入了中国传统节日因素,如糖果、月饼等,寓意着团圆和快乐,以满足本国人民对文化的追求。这种文化交流的形式不仅有助于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也促进了世界各国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②完全按西方方式“过”吗?
一分为二地对待外来文化,立足国情,有所取舍。
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
外来文化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国情。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我们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全盘西化论)
不能
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材料一:为追求新鲜刺激而尝试一些不合适的行为,例如:恶作剧、借机攻击他人、低俗化等等,对个人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材料二:过分的追求外来文化,对本土传统节日失去兴趣和重视,许多传统文化就会逐渐被淡化或忘记,进而导致本土文化的衰落,
③ 怎样“过”?
文化发展必须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
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
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
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材料一:商家纷纷推出与万圣节相关的商品,从万圣节装饰品、到化妆服饰、糖果等,各类商品都在万圣节期间大量销售,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商机,催生文化产业。
材料二:作为一个富有创造力和欢乐氛围的节日,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人们尽情享受扮演角色、参加派对等各种娱乐活动,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惊喜,以独特方式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二)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1、文化发展必须胸怀天下,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我们要学习借鉴
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
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
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注意:
文化事业:具有公益性,不以盈利为目的,主体一般是政府或事业单位。
文化产业:具有营利性, 以盈利为目的,主体一般是企业。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文化事业 文化产业
区别 含义 是指以弘扬主旋律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它不以赚钱为目的。 产品具有创造性和公益性 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文化活动及其产品。
产品带有消遣性、娱乐性、益智性
生产目的 生产公共产品,有公益性, 不以营利为目的; 生产商品,以营利为目的。
资金来源 国家或社会 企业
机构性质 国家或事业单位 企业单位
运营机制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举例 图书馆、阅览室、博物馆等 游戏动漫、影视音像、图书出版等
联系 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事业以文化产业为支撑。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 1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这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主要侧重于民族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 2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即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主要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拓展】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02
亚洲正流行的颜值审美主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中影响最深刻的就是来自欧美的健康“瘦”。
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社会加快生活节奏和现代娱乐的兴起,西方人对身材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先秦以“体长、细腰”为美,到汉魏时以“体轻”为美,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有三个都是纤瘦型。
和对美女的身材评价标准一样,这时候对“美男子”的身材也是以清瘦为美的。
特别是魏晋时期,只要你符合清秀瘦削、修身细腰的标准,就完全能在别人喊“美男子”的时候潇洒地回一把头。梁朝的著名美男沈约,更是以腰细闻名于世,被誉为“一时以风流见称,而肌腰清癯,时语沈郎腰瘦”。
一、秦汉、魏晋时期
柔弱纤瘦的软妹风刮到盛唐时期,终于暂时停下了脚步,丰乳肥臀的美女们站上了审美主流,白白胖胖的双下巴妹子也登上了美女的画册。
二、唐宋时期
到了明清时期,封建统治不断加强,女性地位不断降低,削肩柳腰、缠足小脚盛行,女性从头到脚都透露着纤弱和无力,这种畸形的病态美也一直持续了2000多年。
三、明清时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女性们对自己的身材要求也变得严格起来,尤其现在追星盛行,在人均90斤的女明星们号召下,“以瘦为美”的审美观念一度被发挥到极致。
七、进入21世纪
民国时代过后,中国经历了一番“雌雄不分”的战乱。战争当前,大家都忙着生存,没有人纠结身材。直到新中国初期,劳动人民站起来了,铁血女汉子的春天也来了!那个时期最被大家崇拜的男性形象,基本等同于现在练了好几年的健美选手。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官方推崇的女性形象也一并向雄性靠拢,连软妹币上都印满了劳动女性的身姿。
五、新中国时期
“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
甘地
思考:结合材料及教材谈谈我们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还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① 必要性: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
② 重要性: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③ 实践意义: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
2、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1) 态度: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
(2)学习借鉴(标准):①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②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③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理念和运行机制。
(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二)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①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3、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文化具有民族性,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正是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4)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知识整合:1、为什么要学习借鉴外来文化?
课堂小结
正确
对待
外来
文化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
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错误观点
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原因
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要求
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1.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
2.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属于文化复古主义。
3.只有吸收外来文化的成果,才能为解决中国的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4.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成果时,要尊重外来文化,要反对封闭主义,全盘吸收外来文化。
易混易错辨析
【解析】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
【解析】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属于全盘西化论。
【解析】只有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为解决中国的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解析】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成果时,要尊重外来文化,要反对封闭主义,吸收外来文化有益成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