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课件(共30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课件(共30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学习目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怎么来的?
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
2.为什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来龙去脉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项,其中,中国人的发明占175项。英国人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到,“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胡适:“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如果还希望这个民族在世界上占一个地位,——只有一条生路,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康有为:“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仪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
结合上述主张,谈谈近代各种文化思潮能够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吗?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刘师复:“主张人民完全自由,不受一切通知,废绝首领及威权所附丽之机关学说也”
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
——《兴中会章程》,《孙中山选集》。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结合上述主张,谈谈近代各种文化思潮能够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吗?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谈谈近代各种文化思潮能够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吗?
为什么这些道路都没有成功?
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由谁来引领我们?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孙中山
03
三民
主义
人民完全自由,不受一切统治,废绝首领及威权所附之机关
刘师复
此外还
有无政府
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前身
为了民族复兴、再铸文化辉煌,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寻找救国良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文化界涌现了以下影响较大的主张:
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
胡适钱玄同
01
自由
主义
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
康有为黄侃
02
保守
主义
没有立足我国国情。(都没有正确地对待外来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外来主义与中国国情的关系,要么过于保守,要么过于激进)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近代中国的文化思潮及结果(结合课本蓝框)
这些文化思潮,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孙中山
03
三民
主义
人民完全自由,不受一切统治,废绝首领及威权所附之机关
刘师复
无政府
主义
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
胡适钱玄同
01
自由
主义
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
康有为黄侃
02
保守
主义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谈谈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在新文化运动中,中国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反对孔教和封建纲常,对封建文化发起猛烈的冲击,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共产党诞生: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应运而生。(有了领导核心)
(2)重要转折点:(高频考点!)
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3)文化发展进入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有了指导思想)
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山花烂漫时
问苍茫
749局
建国大业
志愿军
大江大河
主旋律影视作品发展的方向由谁牢牢掌握?
党和国家为什么要致力于发展主旋律影视作品?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不是创造者)
(2)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3、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
①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创造与践行革命文化
③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日战争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冬奥精神、丝绸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 ……
革命文化
(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继承和发展
继承和发展
中华文化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
这些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什么关系?
那么革命文化、先进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什么关系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区别 孕育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 例如:核心思想理念、 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人文精神 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例如:红船精神、 井冈山精神、 长征精神 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
例如:邓小平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特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联系 三种文化都是中华民族在生存发展实践中的伟大创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三种文化比较
知识拓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节选
熔铸而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脉相承、延续发展、不断升华,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革命与先进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源头

20230826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指导思想
基本特征
性质
目的
来源
1、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 P94
2、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 P98
3、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民族文化 P104
4、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P113
5、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革命文化 P113
【特别提醒】 注意教材——五处“标识”的提法:
(1)重要性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革命文化的内涵
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形成(p111)内涵(p113)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2
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上述视角,进一步阐明“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道理。
视角一:
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就孕育和滋养与之相应的文化。
视角三:
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从而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视角二:
如果抛弃优秀传统文化、割裂民族文化血脉,文化发展就会像无根浮萍、断线风筝,迷失方向。
视角四:
当前,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不相称。
这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这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这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
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这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党的视角
历史视角
国内视角
国际视角
阅读与思考: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1、判断文化是否有生命力的标准
(1)是否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
(2)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土壤
(3)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
从人民、党、国家的角度看
①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
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③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及我国文化自身发展的角度看
①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②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1
2
4
5
3
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
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
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
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决定
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
决定因素(五大因素)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
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
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
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中特”发展道路与文化强国之间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4、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需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2)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充分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3)必须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4)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必须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知识拓展】深层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征
特 征 理 解
面向现代化 充满时代精神
面向世界 开放精神
面向未来 创新精神
民族的 强调中国先进文化建立在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是具有鲜明民族风格、民族气魄、民族内容的先进文化。
科学的 强调符合文化发展规律
大众的 其主体和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
归纳总结: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内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②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③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④特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⑤立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⑥基本要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⑦根本目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
⑧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文化强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目 标
路 径
革命文化与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华文化复兴之路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判断文化生命力的标准
走“中特”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
走“中特”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