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自我评估( 含答案)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自我评估( 含答案)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11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自我评估
(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1.下列四种描述中,能确定具体位置的是( )
A.北京长安大街 B.东经,北纬
C.某电影院5号厅2排 D.一架飞机距离地面10千米
2.笛卡尔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他首先提出并创建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入坐标和变量的概念,平面直角坐标系很好地体现的数学思想是( )
A.数形结合思想 B.类比思想 C.分类讨论思想 D.统计思想
3.如图1,点E,F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E在第三象限,点F在第一象限,则应选择的坐标原点是( )
A.点M B.点N C.点P D.点Q
图1 图2 图3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所在的象限是(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5.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C在x轴上,点的坐标为(-1,0),AC=2.将直角三角形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则平移后点A的对应点的坐标是( )
A.(-1,0) B.(-3,0) C.(0,0) D.(1,0)
6.图3是象棋残局,已知棋子“馬”和“車”的坐标分别为(4,3),(-2,1),则表示棋子“炮”的点的坐标为(  )
A.(-3,3) B.(3,2) C.(1,3) D.(0,3)
7.已知线段AB⊥x轴,且AB=4,若点A的坐标为(-2,3),则点B的坐标为( )
A.(-2,7) B.(2,3) C.(2,3)或(-6,3) D.(-2,7)或(-2,-1)
8.已知a是整数,若点A(2-1,-2)在第四象限,则a的值是(  )
A.-1 B.0 C.1 D.2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4),B(-3,-2),C(x,-2)三点,其中x≠-3.当线段AC最短时,三角形ABC的面积是( )
A.30 B.15 C.10 D.
10.如图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1,1),B(-1,-2),C(3,-2),D(3,1),一只瓢虫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循环爬行,则第2024秒瓢虫所在点的坐标为( )
A.(3,-1) B.(3,-2) C.(-1,-2) D.(-1,1)
图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
11.若点A的坐标为(-2,-3),则点A到x轴的距离为 .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个点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所得点的坐标是(3,-2),则原来点的坐标是 .
13.若点在x轴上,点在y轴上,则mn的平方根是 .
14.已知点,,是线段的中点,则.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三个点A(1,-1),B(-1,-1),C(0,1),则以AB,AC,BC的中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
三、(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16分)
15.已知点A(a,3),B(-4,b),试根据下列条件求出a,b的值.
(1)轴,且;
(2)A,B两点在第一、三象限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
16.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完美融合中外经典文化元素,打造了变形金刚基地、未来水世界等七大主题景区.图5是某些主题景区的分布示意图(图中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的正方形),小珂和妈妈在游玩的过程中,分别对“侏罗纪世界”和“变形金刚基地”的位置作出如下描述:
小珂:“侏罗纪世界的坐标是(1,0)”. 妈妈:“变形金刚基地位于坐标原点的西北方向”.
实际上,小珂和妈妈描述的位置都是正确的.
(1)根据以上描述,在图5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写出“未来水世界”的坐标;
(2)若“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坐标为M(7,1),“好莱坞”的坐标为N(-3,-3),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点M,N表示这两个主题景区的位置.
图5
四、(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16分)
17.如图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3,1),B(-4,-1),C(0,2),三角形ABC经过一次平移后得到三角形DEF,点A的对应点为点D,点B的对应点为点E,点C的对应点为点F,其中点的坐标为(-1,-2).
(1)点E的坐标为 ,点F的坐标为 ;
(2)连接BE,AD,则四边形ABED的面积为 .
图6
18.已知当m,n都是实数,且满足时,称点为“如意点”.
(1)当时, “如意点”为 ;
(2)判断点A(3,3)是否为“如意点”,并说明理由;
(3)若点M(a,2a-1)是“如意点”,判断点M在第几象限,并说明理由.
五、(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20分)
19.如图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0,1),B(2,0),C(4,3).
(1)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2)设点P在轴上,且三角形ABP与三角形ABC的面积相等,求点P的坐标.
图7
20.已知点P(3-15,2-).
(1)若点P到x轴的距离是1,求a的值;
(2)在(1)的条件下,如果点Q是点P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的,求点Q的坐标;
(3)若点P位于第三象限,且横、纵坐标都是整数,求点P的坐标.
六、(本题满分12分)
21.如图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B的坐标分别是(-3,0),(1,0),C为y轴正半轴上一点,且三角形ABC的面积为6.
(1)求点C的坐标;
(2)是否存在点P(2t,t),使得三角形PAB的面积为三角形ABC面积的?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8
七、(本题满分12分)
22.如图9,在长方形OABC中,O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A的坐标为(a,0),点C的坐标为(0,b),且a,b满足(a-4)2+|b-6|=0,点B在第一象限内,点P从原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着O→C→B→A→O的线路移动.
(1)a=    ,b=    ,点B的坐标为    ;
(2)当点P移动4秒时,请指出点P的位置,并求出点P的坐标;
(3)在移动过程中,当点P到x轴的距离为5个单位时,求点P移动的时间.
图9
八、(本题满分14分)
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M(a,b),对于点P(x,y),将点称为点P关于点M的关联点.
(1)点P(-6,7)关于点M(2,3)的关联点的坐标是 ;
(2)如图10,点A(1,-1),B(5,-1),以为边在直线的下方作正方形,点E(-4,1),F(-2,2),G(-1,0)关于点M(a,4)的关联点分别是点E1,F1,G1.若三角形E1F1G1与正方形ABCD有公共点,求a的取值范围;
(3)点P(-1,t-1),N(2t,5t)关于点M(3,b)的关联点分别是点P1,N1,且点P1在x轴上.若O为原点,三角形O P1N1的面积为3,求点N1的坐标.
图10
第11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自我评估
一、1.B 2.A 3.B 4.C 5.D 6.C 7.D 8.C 9.B 10.A
二、11.3 12.(1,1) 13. 14.
三、15.解:(1)因为轴,所以.
因为,所以或a=.
(2)因为A,B两点在第一、三象限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所以a=3,b=-4.
16.解:(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1所示, “未来水世界”的坐标为(5,5);
(2)点M,N的位置如图1所示.
图1
四、17.解:(1)(-2,-4) (2,-1) (2)7
18.解:(1)(1,1)
(2)点A(3,3)是“如意点”.理由如下:当时,解得.
将代入,解得.所以.
所以点A(3,3)是“如意点”.
(3)点M在第一象限.理由如下:因为点M(a,2a-1)是“如意点”,所以,,
解得,.
又因为,即,解得.
所以点M的坐标为(1,1).所以点M在第一象限.
五、19.解:(1)如图2,过点C作CD⊥x轴,CE⊥y轴,垂足分别为D,E.
S三角形ABC=S长方形OECD-S三角形AEC-S三角形ABO-S三角形BCD=3×42×41×22×3=12-4-1-3=4.
图2
(2)设点P的坐标为(,0),则BP=|x-2|.
因为三角形ABP与三角形ABC的面积相等,所以1×|-2|=4.解得x=10或x=-6.
所以点P的坐标为(10,0)或(-6,0).
20.解:(1)因为点P(3a-15,2-a),其到x轴的距离为1,所以|2-a|=1.
解得a=1或a=3.
(2)当a=1时,点P的坐标为(-12,1),此时点Q的坐标为(-12,4);当a=3时,点P的坐标为(-6,-1),此时点Q的坐标为(-6,2).所以点Q的坐标为(-12,4)或(-6,2).
(3)因为点P(3a-15,2-a)位于第三象限,所以解得2<a<5.
因为点P的横、纵坐标都是整数,所以a=3或a=4.
当a=3时,点P的坐标为(-6,-1);当a=4时,点P的坐标为(-3,-2).
综上,点P的坐标为(-6,-1)或(-3,-2).
六、21.解:(1)因为A(-3,0),B(1,0),所以AB=4.
因为C为y轴正半轴上一点,且三角形ABC的面积为6,所以AB·OC=×4×yC=6,解得yC=3.
所以C(0,3).
(2)存在满足题意的点P.理由如下:
因为点P(2t,t),三角形PAB的面积为三角形ABC面积的,所以×4×|t|=×6,解得t=±1.
当t=1时,2t=2;当t=-1时,2t=-2.所以满足题意的点P的坐标为(2,1)或(-2,-1).
七、22.解:(1)4 6 (4,6)
(2)当点P移动4秒时,移动的路程为2×4=8.因为OA=4,OC=6,所以点P在BC边上,离点C的距离是8-6=2,即点P在BC的中点位置.所以点P的坐标是(2,6).
(3)当点P在OC边上时,点P移动的时间是5÷2=2.5(秒);
当点P在BA边上时,点P移动的时间是(6+4+6-5)÷2=5.5(秒).
所以在移动过程中,当点P到x轴的距离为5个单位时,点P移动的时间是2.5秒或5.5秒.
八、23.解:(1)(-4,4)
(2)因为点A(1,-1),B(5,-1),以为边在直线AB的下方作正方形ABCD,所以,所以点C的坐标为(5,-5),点D的坐标为(1,-5).
因为点E(-4,1),F(-2,2),G(-1,0)关于点M(a,4)的关联点分别是点E1,F1,G1,所以E1(-4+a,-3),F1(-2+a,-2),G1(-1+a,-4).
因为三角形E1F1G1与正方形ABCD有公共点,,所以或
解得或.
(3)因为点P(-1,t-1),N(2t,5t)关于点M(3,b)的关联点分别是点P1,N1,所以点P1的坐标为(2,t-1-b),点N1的坐标为(2t+3,5t-b).
因为点P1在x轴上,所以t-1-b =0,即.
因为三角形O P1N1的面积为3,所以,即.
所以或.所以或.
所以点N1的坐标为(4,3)或(1,-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