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神经调节(word) 八上生物 人教版2024 【期中复习】 知识点+习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2 神经调节(word) 八上生物 人教版2024 【期中复习】 知识点+习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02 神经调节
知识点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1.分析·讨论(教材第12页)
病例 脑颅内的肿瘤压迫大脑形成视觉的区域 摔伤腰部,腰部脊髓受到严重损害,下肢没有任何损伤 腰部扭伤,使由腰部脊髓通向右下肢的神经——右侧坐骨神经受到压迫,右下肢没有任何损伤
导致的结果 失明 截瘫:下肢丧失运动功能,大小便失禁 右下肢出现麻木和疼痛等症状
受损结构 脑 脊髓 神经
分析 这些病例都说明感觉、肢体的运动、内脏器官的活动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当神经系统的某一部分受到损伤时,人体相应的生命活动就会出现异常
知识链接
脑科学计划
由于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极其复杂,需要从分子、细胞、系统、全脑和行为等不同层次进行研究和整合,才有可能揭示其奥秘,因此,揭示脑的奥秘是21世纪科学面临的最大挑战。
中国“脑科学计划”分两个方向:以探索大脑秘密、攻克大脑疾病为导向的脑科学研究和以建立、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为导向的类脑研究。
“脑科学计划”旨在探索大脑运行机理、增进精神卫生和防止神经疾病、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最终达到认识大脑、保护大脑和创造大脑的目标。
讨论·教材第12页
1.提示:受伤部位在脑、腰部脊髓或神经,为什么会出现失明、下肢丧失运动能力、大小便失禁或肢体麻木和疼痛等症状呢
2.
案例1 案例2 案例3
发病原因 肿瘤 脊髓损伤 腰部扭伤
发病部位或症状 脑颅内长有肿瘤,压迫大脑形成视觉的区域,造成失明 腰部脊髓受伤,截瘫(下肢丧失运动功能,大小便失禁) 腰部脊髓受伤,右下肢麻木、疼痛
疑问 脑颅内长肿瘤,为什么会导致失明 脊髓损伤为什么会出现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的症状 腰部扭伤为什么会出现右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
可能的解释 脑肿瘤压迫大脑,使视觉中枢受到损伤 脊髓损伤,大脑无法支配下肢活动及排尿、排便等活动 支配右下肢的神经受到了压迫
特别提醒
大脑≠脑
大脑只是脑的一部分,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知识链接
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上分布着很多功能区(如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和听觉中枢等),它们管理着人体的多种生理活动,不同的功能区交替兴奋和休息,能够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我们每天交替学习不同的科目,就可以使多种功能区轮流兴奋和休息。
巧学妙记
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区分两部分,中枢部分和周围;脊髓与脑为中枢,脊脑神经为周围。
(1)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组成 位置 功能
中枢部分 脑 大脑 位于颅腔内 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具有调控感觉(如视觉、听觉等)、运动、语言交流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小脑 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 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位于大脑的下方,小脑的前方,下部与脊髓连接 脑干中有些部位专门调节心跳、呼吸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如果这些部位受到损伤,心跳和呼吸可能停止,从而危及生命
脊髓 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干相连,下接腰椎 ①对刺激作出反应: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②传导:将对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等的联系通路
(2)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
组成 概念 分布 共同点
周围部分 脑神经 由脑发出的神经叫脑神经 大都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 有通向内脏器官的神经
脊神经 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 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
神经系统的组成
知识链接
植物人
“植物人”是指大脑功能已经完全或大部分丧失,但尚存活的“植物人”仍旧有心跳和人。呼吸,这是因为其脑干没有受到损伤。“植物人”生命的延续必须由他人照护,进食等行为都得由他人协助才能完成。
特别提醒
脑和脊髓损伤常见于一些交通事故或运动伤害,可以通过系安全带或佩戴安全头盔降低受伤风险。神经系统中除神经元以外,还有数量庞大的神经胶质细胞图中神经元旁边那些深色的小点是神经胶质细胞的细胞核。神经胶质细胞给神经元提供营养和支持等。
知识点二神经元
1.概念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神经元的结构
(1)组成:神经元是由胞体(内含细胞核)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的。
(2)突起:神经元的突起有的很长,有的较短。一个神经元一般都有多个短的突起,即树突,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信息;一般只有一个长的突起,即轴突,它的主要功能是传出信息。①神经纤维:由长的突起以及套在外面的一层鞘组成。②神经末梢: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称为神经末梢,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
③神经:神经纤维聚集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
巧学妙记
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形象比喻
若将神经纤维比作一条导线,则长的突起(轴突)是导线里面的金属丝,鞘是导线外面的绝缘胶皮。若将神经比作一条电缆,则神经纤维是电缆里面的导线,结缔组织膜是外面的绝缘胶皮。
3.神经元的功能
(1)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产生并传导兴奋,这种可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2)人体内各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都可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建立联系,形成非常复杂的网络。这个复杂的网络就是人体内信息传递和处理的结构基础。
神经冲动的传导一般是单向的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导时,一般是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知识点三反射
1.实验·探究:膝跳反射
(1)目的要求
尝试做膝跳反射实验,举例说出什么是反射。
(2)方法步骤
①两位同学一组,两人轮换进行实验。
②一位同学作为受试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自然地搭在这条腿上。
③另一位同学用手掌内侧的边缘,迅速叩击受试同学上面那条腿膝盖下方的韧带,同时观察这条腿有什么反应。
(3)实验现象
当受试者上面那条腿膝盖下方的韧带被叩击时,上面那条腿的小腿会不由自主地突然抬起。
讨论·教材第15页
1.叩击韧带时,小腿以膝盖为轴,突然跳起来--迅速前伸。这种反射是生来就有的。
2.要想成功地观察到膝跳反射现象,在实验中要注意:受试者的姿势正确,腿放松下垂,脚着地或放在适当位置;准确找到髌韧带的位置,正确敲击;使用合适的工具,如叩诊锤,力度适中;被测试者要放松,避免紧张导致肌肉收缩:叩击动作迅速且准确,方向正确:可能需要多次尝试,但注意间隔等。3.膝跳反射的发生不仅是维持姿势和平衡的重要机制,也是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的关键工具,具有广泛的临床、教学和研究价值。
2.膝跳反射
快速叩击膝盖下方的韧带,大腿的一些肌肉就会迅速收缩,从而使小腿突然抬起,这种现象称为膝跳反射。医生常用膝跳反射实
验来检测人体神经系统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状况。
3.反射
(1)概念: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叫作反射。
(2)意义: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3)举例:用手快速叩击膝盖下方的韧带会产生膝跳反射;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人会眨眼;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会立刻排尿等。
拓展培优
应激性和反射
1.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
2.植物不具有系统这一层次,不具有反射活动;某些低等的动物(如草履虫)不具有神经系统,也不具有反射活动。植物和某些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不属于反射,属于应激性。
知识链接
排尿反射排尿反射是一种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但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因为婴儿的大脑机能尚未发育完善,对下级排尿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且婴儿的膀胱容积小,所以婴儿排尿次数多。
旁栏思考题·教材第16页
因为婴儿的大脑尚未发育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婴儿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知识点四反射弧
1.膝跳反射的基本过程
(1)膝跳反射的过程
特别提醒
中枢神经和神经中枢
(1)中枢神经是神经系统分类中的概念,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2)神经中枢是人体内调节某种生理活动的功能区,是由脑和脊髓内一些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汇集在一起形成的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等。
(3)两者的关系:神经中枢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
(2)人感到膝盖被叩击的原因:在完成膝跳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元还会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使人感觉到膝盖被叩击。
(3)先抬腿后感觉到叩击的原因:由于传向大脑的路径较长,在大脑作出判断之前小腿已经抬起了。
2.反射弧
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完成的。人体能完成许许多多的反射,具有许许多多的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反射弧 组成 功能
组成 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 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传入神经 感受器与神经中枢之间的传导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至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细胞群 接受信号,产生神经冲动,并将它传给传出神经
传出神经 神经中枢与效应器之间的传导神经 将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
效应器 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接受神经冲动,产生反应
结构模式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旁栏思考题·教材第17页
如果反射弧受损,反射就不能正常发生。反射弧受损的后果与损伤部位直接相关,轻则局部反射消失,重则导致运动瘫痪、感觉障碍或生命体征紊乱(如呼吸、心跳异常)等。
知识链接
膝跳反射比较简单,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直接联系。稍微复杂一些的反射,在神经中枢还有把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联系起来的中间神经元。
特别提醒
完成反射的两个条件反射的完成需要满足两个条件:①有足够的刺激;②反射弧完整。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3.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任何反射都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若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中的任一结构受损,则机体既无感觉又无反应;若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中的任一结构受损,则机体有感觉但无反应。
知识链接
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狗吃食物分泌唾液是非条件反射,铃声对狗分泌唾液是无关刺激,食物是有关刺激,但是将铃声和食物多次结合后,狗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此时条件反射建立过程如下:
1.给狗喂食物,狗会分泌大量唾液。
2.狗听到铃声没有分泌大量唾液。
3.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立即给狗喂食,重复多次。
4.只让狗听到铃声但不喂食狗分泌大量唾液。
知识点五反射类型
1.非条件反射
(1)概念: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反射。
(2)特点: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
(3)举例:缩手的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膝跳反射等都是非条件反射。雄鸡报晓是与生俱来的,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提高了人和动物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1)概念:条件反射是人出生后,通过学习和训练形成的复杂的反射。
(2)特点: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3)举例:鹦鹉学舌、闻鸡起舞、望梅止渴等。
3.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区别 获得途径 生来就有 学习和训练
反射弧 固定不变 不固定,可变
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以下的低级中枢,如脑干、脊髓 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
是否会消失 永不消失 暂时的,可以消失
适应性 适应不变的环境 适应多变的环境
联系 非条件反射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基础
特别提醒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为是否需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完成。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就可完成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的反射是条件反射。
4.人类特有的复杂的反射
(1)概述:人的大脑皮层中有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语言中枢,因此人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等信息产生反应,建立复杂的反射。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2)举例比较各类反射
①吃到梅子,分泌唾液:梅子是酸的,吃时能够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这是人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②看到梅子,分泌唾液:凡是吃过梅子的人,再见到梅子时,也能出现分泌唾液的反射,这是通过经验积累形成的较复杂的反射。③谈到梅子,分泌唾液:吃过梅子的人,在谈论梅子时也会分泌唾液,这就是对语言发生了反应,建立了人类特有的复杂的反射(“望梅止渴”)。
生物与文学
体现反射的词语(1)体现非条件反射的词语:雄鸡报晓、北雁南飞、飞蛾扑火等。
(2)体现条件反射的词语:惊弓之鸟、老马识途、杯弓蛇影、鹦鹉学舌等。
(3)体现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词语: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画饼充饥等。
知识链接
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反应速度与身体状况、注意力是否集中、测试器械等有关,不同的人反应速度也不相同,反应速度也会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而提高。
5.反射的意义
人体通过各种反射,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和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6.实验·探究:测定反应速度
接尺子的行为需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因此属于条件反射。
(1)提出问题不同的人,反应速度相同吗
(2)作出假设不同的人,反应速度不同。
(3)材料用具直尺、笔、记录表。
(4)制订计划
①2-3人一组,小组同学间轮换进行实验。
②测试者手捏一把尺子上刻度值大的一端。被试者的拇指和食指对准这把尺子上刻度值为0的一端,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厘米左右。
③被试者眼睛盯着测试者的手,一旦测试者松开手,被试者要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这把尺子。记录下被试者夹住尺子处的刻度。
④重复几次,记录每次被试者夹住尺子处的刻度⑤小组同学轮换进行实验,并进行记录。记录时可采取下面的表格形式(以组内有三位同学,每位同学测试4次为例)。
甲 乙 丙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平均值
(5)实施计划,记录结果
完善制订的探究计划,根据计划实施。实施过程中注意同学间的密切配合,将测试结果认真记录在表格中。
(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分析记录的数据可以发现,不同的人,反应速度不同。
讨论·教材第19页
1.根据实际情况作答。
2.提示:做同一项运动时,反应速度一般会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而提高。
3.接尺子的动作属于反射。
7.科学方法:统一观测标准
(1)原因:观察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但观察和测量的结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研究人员用某种方法进行观察和测量时,如果采用不同的标准,那么获得的结果将很难进行比较。
(2)方法:设立统一的标准,包括明确观察的方法、测量的标准和要求,确立测量的流程等
1.(2025春 淄川区期中)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体 B.神经纤维 C.神经元 D.大脑
【答案】C
【解答】解: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可见C正确。
故选:C。
2.(2024春 淄博期中)神经细胞是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如图中表示细胞体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答】解:观图可知,①是树突,②是细胞体,③是轴突,④是神经末梢。
故选:B。
3.(2024秋 临渭区期中)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轴突,③是树突
B.①④都是神经末梢
C.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
D.神经元只能接受刺激,不能产生兴奋
【答案】C
【解答】解:AB、图中①树突、②细胞核、③轴突、④神经末梢。AB错误;
C、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C正确;
D、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D错误。
故选:C。
4.(2024秋 沛县校级期中)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主要是由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的,该病变神经元负责支配效应器活动,使患者出现肌无力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B.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
C.神经元的细胞核位于突起中
D.神经元受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
【答案】C
【解答】解:A.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B正确。
C.神经元的细胞核位于细胞体中,C错误。
D.神经元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可以将兴奋传导给其他神经元,D正确。
故选:C。
5.(2024秋 苏州期中)如图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①是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
C.②④是神经元的突起
D.神经元能够独立完成最基本的神经反射活动
【答案】D
【解答】解: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神经纤维末端的分支是①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B正确。
C.②是轴突,④是树突,属于神经元的突起,③是细胞体,C正确。
D.完成最基本的神经反射活动要靠反射弧,D错误。
故选:D。
6.(2024秋 姜堰区期中)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神经元在形态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  )
A.没有细胞膜 B.具有细胞核
C.有细胞壁 D.有许多突起
【答案】D
【解答】解: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可见神经元的结构特点是细胞体生有许多突起,而其他细胞无突起这一结构,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2024秋 吴江区期中)如图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d是神经元的突起
B.b是细胞体,内含细胞核
C.该细胞能独立完成反射活动
D.兴奋传导方向是d→c→b→a
【答案】B
【解答】解:A.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c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a树突,A错误。
B.图中b是细胞体,内含细胞核,B正确。
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一个神经元不能独立完成反射,C错误。
D.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是:a树突→b细胞体→c轴突→d神经末梢,D错误。
故选:B。
8.(2024秋 靖江市期中)如图是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②是轴突
B.兴奋或神经冲动只能由③传导
C.④是树突
D.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D
【解答】解:AC、图中,①是树突,②是细胞体,③是轴突,④是神经末梢,AC错误。
B、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①树突→②细胞体→③轴突。可见神经冲动不是只能由③传导的。B错误。
D、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正确。
故选:D。
9.(2024秋 通州区期中)如图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③是神经元的突起
B.②是细胞体,内有细胞核
C.⑤是神经,分布于全身谷处
D.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功能
【答案】C
【解答】解:A、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③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①树突,A正确。
B、图中②是细胞体,内含细胞核,B正确。
C、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⑤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C错误。
D、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兴奋传导的方向是从③轴突到④神经末梢,D正确。
故选:C。
10.(2025春 沂源县期中)某人忽然说话吐字不清,经检查得知是由血栓引起的。据此可初步判断血栓发生部位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答案】A
【解答】解: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因此某人忽然说话吐字不清,经检查得知是由血栓引起的。据此可初步判断血栓发生部位是大脑。
故选:A。
11.(2024秋 原州区校级期中)人在拿刚蒸熟的馒头时,会感觉到烫.产生“烫”这种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  )
A.脊髓 B.大脑皮层 C.小脑 D.手指
【答案】B
【解答】解:脊髓有反射的功能,可以调节人体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如排便、排尿、缩手反射等,人拿到烫手的馒头时,完成缩手反射,由脊髓的神经中枢调节即可,但会感觉到烫。产生“烫”这种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这种“烫”的感觉,是脊髓通过上行传导束传导到大脑皮层感觉中枢的结果。
故选:B。
12.(2024春 盘锦期中)人喝醉酒了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脑的哪一部分(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大脑皮层
【答案】B
【解答】解: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人喝醉酒了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脑的小脑。
故选:B。
13.(2024秋 如皋市期中)小东肚子饿,回到家便抓起一个刚出笼的馒头,烫得来不及考虑就迅速松开,然后疼得呲牙咧嘴。这说明脊髓具有的功能是(  )
A.运动和感觉 B.完成反射和传导
C.运动和传导 D.完成反射和感觉
【答案】B
【解答】解: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负责传导神经冲动和完成简单的反射活动。小东在烫到手时迅速松开馒头,这是一个典型的反射动作,由脊髓直接控制,不需要大脑的参与,体现脊髓的反射功能,同时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还把神经冲动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体现脊髓的传导功能,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4.(2024秋 吴江区期中)有人觉得榴莲香,有人觉得榴莲臭。不同人产生上述不同感觉的部位都在(  )
A.鼻 B.舌 C.神经 D.大脑
【答案】D
【解答】解:感觉器官是指能感受刺激并产生信息的部位,它可以把产生的信息经神经传送到大脑,在大脑形成相应的感觉,所以产生感觉的部位是大脑。
故选:D。
15.(2024秋 崇川区期中)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以认知障碍和记忆能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神经系统受损伤的部位是(  )
A.大脑皮质 B.小脑 C.脊髓 D.脑干
【答案】A
【解答】解:A、大脑皮质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为人类特有)、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障碍和记忆能力损害,故受损伤的部位是大脑皮层,A符合题意。
B、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B不符合题意。
C、脊髓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C不符合题意。
D、脑干,可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2024秋 靖江市期中)某患者站立不稳,摇晃,一般不能单腿站立;步态蹒跚,行走时两腿远分,左右摇摆不平衡。该患者最可能出现萎缩的器官是(  )
A.大脑 B.脊髓 C.小脑 D.脑干
【答案】C
【解答】解:A.大脑主要控制感觉、运动、语言等高级神经活动,故A错误。
B.脊髓主要负责反射和传导,故B错误。
C.小脑的主要作用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患者站立不稳、步态蹒跚等表现符合小脑功能出现问题导致的症状,故C正确。
D.脑干主要调节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故D错误。
故选:C。
17.(2025春 昆明期中)下列关于游泳时神经系统发挥作用的叙述(如图),正确的是(  )
A.甲控制泳姿变化 B.乙调节呼吸频率
C.丙维持身体平衡 D.丁感受泳池水温
【答案】A
【解答】解:A、甲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具有感觉、运动、语言、听觉、视觉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域—神经中枢,因此,甲大脑控制泳姿变化,正确;
BC、乙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丙脑干中有些部位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错误;
D、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感受泳池水温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内,错误。
故选:A。
18.(2024秋 海安市期中)宋代方岳的《次韵杨梅》中写道:“众口但便甜似蜜,宁知奇处是微酸”。品读这句诗时让人有一种酸甜的感觉。能产生“酸甜”感觉的部位是(  )
A.口腔 B.脑干 C.大脑 D.小脑
【答案】C
【解答】解: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具有感觉、运动、语言、听觉、视觉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域。因此,图中能产生“酸酸的”感觉的部位是大脑。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9.(2024春 淄博期中)在考试过程中,同学们能完成仔细审题、认真思考、谨慎作答等一系列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答案】A
【解答】解:大脑表面是大脑皮层,约有140亿个神经细朐,具有感觉、动运、语言等名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小脑的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脑干中有些部位专门调节心跳、呼吸和血压等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脊髓能对外界和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然后传导到大脑。
因此在考试过程中,同学们能完成仔细审题、认真思考、谨慎作答等一系列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
故选:A。
20.(2024秋 吴江区期中)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的是(  )
A.海狮顶球表演
B.猴子投篮表演
C.小狗算术表演
D.含羞草被触碰后合拢叶片
【答案】D
【解答】解:ABC、海狮顶球表演、猴子投篮表演、小狗算术表演都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活动,都属于反射,ABC不符合题意。
D、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含羞草受到触碰后小叶合拢下垂”是植物的应激性,不属于反射,D符合题意。
故选:D。
21.(2024秋 姜堰区期中)下列现象属于反射的是(  )
A.小狗听指令做相应动作
B.水草在充足的阳光下放出氧气
C.草履虫遇到障碍物马上逃避
D.含羞草展开的叶片受到触碰会合拢
【答案】A
【解答】解:反射是指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做出有规律的反应活动。水草在充足的阳光下放出氧气,属于光合作用;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体内没有神经系统,所以草履虫遇到障碍物马上逃避不属于反射,为应激性;含羞草展开的叶片受到触碰会合拢属于应激性;小狗听指令做相应动作属于反射。
故选:A。
22.(2024春 乳山市期中)下列不属于反射的是(  )
A.人看见山楂分泌唾液
B.草履虫“趋利避害”
C.针扎到手立即缩回
D.人看到“禁止通行”绕道而走
【答案】B
【解答】解:人看见山楂分泌唾液、针扎到手立即缩回、人看到“禁止通行”绕道而走,这都由神经系统的参与,都属于反射。由于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所以草履虫“趋利避害”不属于反射。
故选:B。
23.(2024秋 泗阳县期中)下列属于反射的是(  )
A.草履虫趋利避害
B.海豚表演节目
C.朵朵葵花向太阳
D.触摸含羞草,叶片下垂
【答案】B
【解答】解:A、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草履虫的趋利避害现象”是草履虫的应激性,不属于反射;
B、“海豚顶球表演”,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活动,属于反射;
CD、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葵花朵朵向太阳”、“触摸含羞草,叶片下垂“是植物的应激性,不属于反射;
故选:B。
24.(2024秋 句容市期中)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的是(  )
A.海豚表演顶球
B.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就会立刻排尿
C.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
D.风沙吹进眼睛立即闭眼
【答案】C
【解答】解:A.海豚表演顶球,是海豚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驯兽员的指令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动作规范的表演),属于反射,A不符合题意。
B.婴儿排尿是婴儿在脊髓排尿中枢的参与下,完成的有规律的反应,属于反射,B不符合题意。
C.向日葵是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其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称为应激性,不属于反射,C符合题意。
D.闭眼是人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风沙的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闭眼),属于反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5.(2024秋 徐州期中)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下列属于反射的是(  )
A.婴儿吮吸母乳
B.含羞草被触碰后叶片合拢
C.草履虫趋利避害
D.向日葵向光性生长
【答案】A
【解答】解:A.婴儿吮吸母乳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属于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A正确。
BCD.含羞草和向日葵是植物,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它们都没有神经系统。所以“含羞草被触碰后叶片合拢”、“草履虫趋利避害”、“向日葵向光性生长”都不属于反射,BCD错误。
故选:A。
26.(2024秋 泰兴市期中)下列现象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
A.马戏团的小狗算算术
B.小华跑步时迅速绕开障碍物
C.小鸟听到响声后飞走
D.含羞草的叶片被触碰后卷曲
【答案】D
【解答】解:ABC、马戏团的小狗算算术、小华跑步时迅速绕开障碍物、小鸟听到响声后飞走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属于条件反射,ABC不符合题意;
D、含羞草属于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含羞草的叶片被触碰后卷曲,是生物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属于应激性,D符合题意。
故选:D。
27.(2024秋 铜山区期中)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下列属于反射的是(  )
A.朵朵葵花向太阳
B.狗听到主人呼唤去吃食物
C.草履虫游向食物
D.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叶片会合拢
【答案】B
【解答】解:向日葵、含羞草属于植物,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都没有神经系统,狗有神经系统,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8.(2024秋 同心县校级期中)下列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
A.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趋利避害的反应
B.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C.呼吸运动
D.人熟睡时被蚊子叮咬会动一动
【答案】A
【解答】解:A、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趋利避害的反应属于应激性,不属于反射,A符合题意。。
BC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呼吸运动”、“人熟睡时被蚊子叮咬会动一动”,都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活动,都属于反射,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9.(2024秋 苏州期中)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  )
A.神经元 B.神经系统 C.反射 D.反射弧
【答案】D
【解答】解:A、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在体内起着调节和控制的作用,A错误;
B、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B错误;
C、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C错误;
D、结合分析可知,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D正确。
故选:D。
30.(2024春 乳山市期中)如图是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的示意图。某患者不小心被针刺时,不能发生缩手反射,但能感觉到疼痛。该患者可能受损的部位是(  )
A.①或② B.②或③ C.②或④ D.④或⑤
【答案】D
【解答】解:若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发生障碍时,反射弧不完整,因此反射活动不能进行。但是神经冲动可以通过白质的神经纤维向上传导给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能产生感觉。某患者不小心被针刺时,不能发生缩手反射,但能感觉到疼痛,他可能受伤的部位是④传出神经或⑤效应器。
故选:D。
31.(2024秋 如皋市期中)自动驾驶系统能控制汽车的行驶,与人类神经系统工作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通过传感器→中央处理器→执行机构,形成了自己的“反射弧”。关于这个“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执行机构类似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B.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C.中央处理器类似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起控制作用
D.传感器和中央处理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线路相当于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
【答案】D
【解答】解:A.执行机构类似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能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A正确。
B.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B正确。
C.中央处理器类似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起控制作用,C正确。
D.中央处理器可发出命令,类似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故传感器(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中央处理器(类似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之间的数据传输线路相当于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D错误。
故选:D。
32.(2025春 泗水县期中)ChatGPT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通过“任务接收——模型计算——结果反馈”模型,根据提问者的语句,在数据库中提取最合理的文字,给出答案,使其看上去可以与人交流。在这个模式中,“模型计算”相当于人体反射弧中的(  )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效应器
【答案】C
【解答】解:A.感受器一般是神经组织末梢的特殊结构,它能把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活动变化,所以感受器是一种信号转换装置。某一特定反射往往是在刺激其特定的感受器后发生的,这特定感受器所在的部位称为该反射的感受器,A不符合题意。
B.具有从神经末梢向中枢传导冲动的神经称为传入神经,B不符合题意。
C.神经中枢是一般是在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来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它能够调控生物体的某一项生理功能,而“模型计算”就是在接收、分析、综合和最终处理结果,所以“模型计算”相当于人体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C符合题意。
D.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3.(2024秋 邳州市期中)如图为缩手反射示意图,与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1是感受器
B.完成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5是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相应的肌肉组成
D.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
【答案】D
【解答】解:A、1是感受器,接受刺激能产生神经冲动,感觉在大脑皮层形成,A正确;
B、反射弧是指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正确;
C、反射弧的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相应的肌肉组成的,C正确。
D、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简单反射,D错误。
故选:D。
34.(2024秋 陇县期中)神经系统中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以及反射的结构基础分别是(  )
A.神经元,反射弧 B.反射,反射弧
C.神经元,反射 D.脑,脊髓
【答案】A
【解答】解: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故选:A。
35.(2024秋 通州区期中)如果我们不小心被仙人掌上的刺扎到手,会产生缩手反射,然后感觉到疼。如图所示是缩手反射的结构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射活动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B.①是感受器,④是传出神经
C.③是神经中枢,不能产生感觉
D.若⑤处受到损伤,就不能发生该反射
【答案】A
【解答】解:A、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属于低等的反射活动,所以,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A错误。
B、由图可知: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B正确。
C、由图可知:③是神经中枢,不能产生感觉。C正确。
D、反射必需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反射活动就无法进行;因此如果⑤效应器受到损伤,缩手反射不能正常发生,D正确。
故选:A。
36.(2024秋 邳州市期中)为了让师生掌握更多的逃生和救助方法,许多学校会定期开展逃生演练,其反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接受声波刺激的感受器位于耳蜗
B.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C.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D.演练利于提高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
【答案】B
【解答】解:A、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分析可知,接受声波刺激的感受器位于耳蜗,故A正确。
B、许多学校会定期开展逃生演练,属于条件反射,这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说明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故B错误。
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不能进行,故C正确。
D、演练利于提高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增强安全意识,确保师生平安,故D正确。
故选:B。
37.(2024春 沂水县期中)司机在开车时遇到红灯会主动停车,如图是他作出反应的调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是晶状体,如果它的曲度过大,人会看不清近处的东西,需要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B.3是小脑,协调司机停车过程中精准操作
C.2、4分别是反射弧中的感受器、效应器
D.开车司机的反应是一种条件反射,它的形成过程与非条件反射无关
【答案】C
【解答】解:A、1是晶状体,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含平滑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如果它的曲度过大,人会看不清远处的东西,造成近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来矫正。A错误;
B、3是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是视觉形成的部位。B错误;
C、2是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4是腿部肌肉,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完成刹车动作,是反射弧中的效应器。C正确;
D、开车司机遇到红灯会主动停车是一种复杂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学习或经验而形成的高级神经活动。D错误。
故选:C。
38.(2024春 青龙县期中)“倒车,请注意!”路人听见提示音后,可以及时躲避车辆,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如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听觉中枢位于脑干中
B.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C.这种反射使人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D.路人听到倒车声音进行躲避属于非条件反射
【答案】C
【解答】解:A、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可见听觉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的,A错误。
B、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错误。
C、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使人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C正确。
D、路人听到倒车提示音进行躲避,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属于条件反射,D错误。
故选:C。
39.(2024秋 靖江市期中)人们借助于条件反射,获得了对自然界的深刻认识。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缩手反射 B.尝果生津 C.婴儿吮奶 D.谈虎色变
【答案】D
【解答】解:结合分析可知:“缩手反射”、“尝果生津”和“婴儿吮奶”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而“谈虎色变”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属于条件反射。
故选:D。
40.(2024秋 句容市期中)下列反射活动中,必须在大脑皮质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的是(  )
①膝跳反射
②望梅止渴
③缩手反射
④谈虎色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答】解:①膝跳反射、③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②望梅止渴、④谈虎色变属于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故选:D。
41.(2024秋 沛县校级期中)《世说新语 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下列关于文中士卒流口水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该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C.该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
D.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答案】C
【解答】解:AB.该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属于条件反射,AB错误。
C.这个过程中语言作为刺激信号,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反射,C正确。
D.该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错误。
故选:C。
42.(2024秋 靖江市校级期中)下列属于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的是(  )
A.鹦鹉学舌 B.惊弓之鸟 C.蜘蛛结网 D.老马识途
【答案】C
【解答】解:鹦鹉学舌、惊弓之鸟、老马识途都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属于复杂反射(条件反射);而蜘蛛结网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属于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可见C正确。
故选:C。
43.(2024秋 宜兴市期中)下列选项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狗吃骨头分泌唾液 B.膝跳反射
C.在风沙中行走时眨眼 D.老马识途
【答案】D
【解答】解: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狗吃骨头分泌唾液、在风沙中行走时眨眼、膝跳反射这几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神经中枢在不在大脑皮层,在脊髓或脑干,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老马识途,是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形成的,视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
故选:D。
44.(2024春 福山区期中)如图是关于狗的“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未经训练的狗,铃声也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
B.条件反射建立后,比较固定,不易消退
C.从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来说,非条件反射比条件反射更能适应环境
D.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
【答案】D
【解答】解:A、铃声能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是复杂的条件反射,必须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未经过训练的狗,铃声不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A不正确;
B、条件反射建立后,必须用非条件刺激物强化条件刺激物,才能巩固已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否则,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退,B不正确;
C、条件反射的建立能使动物适应更加复杂的环境,因此从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来说,条件反射比非条件反射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C不正确。
D、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才能形成,D正确;
故选:D。
45.(2024秋 江都区校级期中)丹丹同学用手抓起刚蒸好的馒头,来不及思考就迅速将馒头丢下,这一过程是缩手反射。如图是人体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B.①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C.若图中的②受损,该反射仍能正常进行
D.完成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为①→②→⑤→④→③
【答案】B
【解答】解:A、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只在脊髓的参与下就可以完成,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非条件(简单)反射,A错误。
B、图中的①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B正确。
C、若图中的②传入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即反射活动不能进行,就不能完成缩手反射,C错误。
D、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缩手反射的传导途径是①→②→③→④→⑤,D错误。
故选:B。
46.(2024秋 江都区校级期中)条件反射不同于非条件反射的特点是(  )
①先天性反射②后天性反射③可以消退④不会消退.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解答】解:条件反射是出生后产生的后天性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上。这种反射若不及时强化就会消退。而非条件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或脑干。故①④不正确,②③正确。
故选:D。
47.(2024秋 铜山区期中)看到梅子分泌唾液的反射类型和神经中枢的位置分别是(  )
A.条件反射、脑干 B.条件反射、大脑
C.非条件反射、脊髓 D.非条件反射、脑干
【答案】B
【解答】解:看到梅子分泌唾液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复杂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属于条件反射,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8.(2024秋 苏州期中)下列反射中,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的是(  )
A.谈虎色变 B.吮吸反射 C.吃梅止渴 D.眨眼反射
【答案】A
【解答】解:“谈虎色变”,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吮吸反射”、“吃梅止渴”、“眨眼反射”都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人和动物共有;所以,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的是“谈虎色变”。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9.(2024秋 姜堰区期中)下列反射中属于人类特有的是(  )
A.吃到梅子分泌唾液
B.嗅到梅子的气味分泌唾液
C.谈论梅子分泌唾液
D.看到梅子分泌唾液
【答案】C
【解答】解: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谈论梅子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有关,C符合题意。
故选:C。
50.(2024秋 泰兴市期中)人们根据《二程全书》中的典故“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概括出成语“谈虎色变”,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这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
B.该反射活动是一种非条件反射
C.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D.该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答案】B
【解答】解:A.人类特有的反射是对语言文字的刺激作出的反应,“谈虎色变”是对语言文字的刺激作出的反应,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A不符合题意。
B.“谈虎色变”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B符合题意。
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C不符合题意。
D.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1.(2024秋 宿城区期中)下列人的活动中,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是 (  )
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B.看见酸梅,分泌唾液
C.天热出汗
D.谈虎色变
【答案】D
【解答】解:AB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看见酸梅,分泌唾液”、“天热出汗”,都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人和动物共有;
D、“谈虎色变”,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
所以,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的是“谈虎色变”。
故选:D。
52.(2024秋 汉滨区校级期中)下列反射活动属于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活动的是(  )
A.看了感人的电影,同学们都哭了
B.强光照射时立刻闭眼保护眼睛
C.吃酸梅子分泌唾液
D.熟睡时被蚊子叮咬会动一动
【答案】A
【解答】解:A.“看了感人的电影,同学们都哭了”,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语言文字建立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A正确。
BCD.强光照射时立刻闭眼保护眼睛、熟睡时被蚊子叮咬会动一动、熟睡时被蚊子叮咬会动一动,都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非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BCD错误
故选:A。
53.(2024秋 宿迁期中)下列反射活动属于人类特有的是(  )
A.眨眼反射 B.吮吸反射 C.缩手反射 D.谈虎色变
【答案】D
【解答】解:ABC.眨眼反射、吮吸反射、缩手反射都是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人和动物共有,ABC不符合题意。
D.谈虎色变,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D符合题意。
故选:D。
54.(2012秋 清河区校级期中)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行”的告示牌后改变了行走路线,而一只小狗却照样前行。这种差异的本质是人类有(  )
A.视觉中枢 B.语言中枢 C.听觉中枢
【答案】B
【解答】解:条件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那么人类通过语言中枢建立条件反射,动物是不可能建立的如对牛弹琴。人类的条件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文字、符号、特征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如听说前方有梅子,又听说梅子很酸后形成的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听故事感到的流泪等。
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行”的告示牌后改变了行走路线,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理解了文字的含义,前方道路不通;小狗却照样前行,是因为小狗没有语言中枢,不理解文字的含义。这种差异的本质是人类有语言中枢。
故选:B。
55.(2024秋 淮安区期中)下列反射活动中,属于人类特有的是(  )
A.排尿反射
B.手被针刺后会立即缩回
C.看了一段感人的小说情节后,有的人哭了
【答案】C
【解答】解:A、排尿反射,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人和动物共有,没有语言中枢的参与,因此是与语言文字无关的反射,A不符合题意。
B、手被针刺后会立即缩回,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人和动物共有,没有语言中枢的参与,因此是与语言文字无关的反射,B不符合题意。
C、看了一段感人的小说情节后,有的人哭了,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属于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C符合题意。
故选:C。
56.(2012秋 灵武市校级期中)下列哪项属于人类所特有的反射类型(  )
A.看见红苹果分泌唾液
B.小孩看见护士走来就哭了
C.看小说看得声泪俱下
D.听到铃声走进教室
【答案】C
【解答】解:条件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那么人类通过语言中枢建立条件反射,动物是不可能建立的如对牛弹琴。人类能够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文字、符号、特征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如看小说看得声泪俱下,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ABD是条件反射,是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人与动物共有。
故选:C。
57.(2024秋 泗阳县期中)人类除了具有与动物相同的条件反射外,还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下列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是(  )
A.膝跳反射 B.谈梅止渴 C.老马识途 D.眨眼反射
【答案】B
【解答】解:AD、膝跳反射和眨眼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属于简单反射,AD不符合题意;
B、谈梅止渴是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的刺激也能建立条件反射,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B符合题意;
C、老马识途在生活的过程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由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属于复杂反射,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8.(2013春 沂源县校级期中)注意观察身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他们一般都有“当天的功课当天清”的好习惯,原理是(  )
A.时间抓得紧,不浪费时间
B.有良好的作息制度
C.大脑皮层的各个部分得到交替活动和休息
D.及时强化新知识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兴奋
【答案】D
【解答】解:通过科学用脑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有很多,如时间抓得紧,不浪费时间;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劳逸结合,动静交替;当天的功课当天清等。其中“当天的功课当天清”的好习惯,是尊重遗忘规律的基础上,即使强化新知识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兴奋。注意观察身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他们一般都有“当天的功课当天清”的好习惯,原理是及时强化新知识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兴奋。
故选:D。
59.(2014秋 固原校级期中)下列阅读习惯中,正确的是(  )
A.长时间连续看书
B.躺着休息时看一会儿
C.看书40~50分钟后休息一会
D.在弱光下看书
【答案】C
【解答】解:据分析可见:A、B、D都不属正确的阅读习惯,A、B、D错误;C、看书40~50分钟后休息一会是良好的阅读习惯,C正确。
故选:C。
60.(2024秋 如皋市期中)科学合理地用脑,能够充分发挥大脑的功能,有助于神经系统的健康,以下用脑方法不科学的一项是(  )
A.劳逸结合,动静交替,长时间用脑后可进行一些体育活动
B.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可以交替安排文理科学习
C.保持健康心态,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保持平衡
D.考试前连续“开夜车”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答案】D
【解答】解:A、劳逸结合,动静交替,长时间用脑后可进行一些体育活动,正确;
B、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可以交替安排文理科学习,正确;
C、保持健康心态,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保持平衡,正确;
D、考试前连续“开夜车”不能提高学习效率,不利于考试,错误;
故选:D。
知识小结
考点清单

考点01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考点02
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

考点03
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考点04
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考点05
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

考点06
人类神经活动的特征

考点07
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专题02 神经调节
知识点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1.分析·讨论(教材第12页)
病例 脑颅内的肿瘤压迫大脑形成视觉的区域 摔伤腰部,腰部脊髓受到严重损害,下肢没有任何损伤 腰部扭伤,使由腰部脊髓通向右下肢的神经——右侧坐骨神经受到压迫,右下肢没有任何损伤
导致的结果 失明 截瘫:下肢丧失运动功能,大小便失禁 右下肢出现麻木和疼痛等症状
受损结构 脑 脊髓 神经
分析 这些病例都说明感觉、肢体的运动、内脏器官的活动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当神经系统的某一部分受到损伤时,人体相应的生命活动就会出现异常
知识链接
脑科学计划
由于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极其复杂,需要从分子、细胞、系统、全脑和行为等不同层次进行研究和整合,才有可能揭示其奥秘,因此,揭示脑的奥秘是21世纪科学面临的最大挑战。
中国“脑科学计划”分两个方向:以探索大脑秘密、攻克大脑疾病为导向的脑科学研究和以建立、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为导向的类脑研究。
“脑科学计划”旨在探索大脑运行机理、增进精神卫生和防止神经疾病、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最终达到认识大脑、保护大脑和创造大脑的目标。
讨论·教材第12页
1.提示:受伤部位在脑、腰部脊髓或神经,为什么会出现失明、下肢丧失运动能力、大小便失禁或肢体麻木和疼痛等症状呢
2.
案例1 案例2 案例3
发病原因 肿瘤 脊髓损伤 腰部扭伤
发病部位或症状 脑颅内长有肿瘤,压迫大脑形成视觉的区域,造成失明 腰部脊髓受伤,截瘫(下肢丧失运动功能,大小便失禁) 腰部脊髓受伤,右下肢麻木、疼痛
疑问 脑颅内长肿瘤,为什么会导致失明 脊髓损伤为什么会出现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的症状 腰部扭伤为什么会出现右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状
可能的解释 脑肿瘤压迫大脑,使视觉中枢受到损伤 脊髓损伤,大脑无法支配下肢活动及排尿、排便等活动 支配右下肢的神经受到了压迫
特别提醒
大脑≠脑
大脑只是脑的一部分,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知识链接
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上分布着很多功能区(如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和听觉中枢等),它们管理着人体的多种生理活动,不同的功能区交替兴奋和休息,能够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我们每天交替学习不同的科目,就可以使多种功能区轮流兴奋和休息。
巧学妙记
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区分两部分,中枢部分和周围;脊髓与脑为中枢,脊脑神经为周围。
(1)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组成 位置 功能
中枢部分 脑 大脑 位于颅腔内 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具有调控感觉(如视觉、听觉等)、运动、语言交流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小脑 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 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 位于大脑的下方,小脑的前方,下部与脊髓连接 脑干中有些部位专门调节心跳、呼吸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如果这些部位受到损伤,心跳和呼吸可能停 止,从而危及生命
脊髓 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干相连,下接腰椎 ①对刺激作出反应: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作出有规律的反应; ②传导:将对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等的联系通路
(2)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
组成 概念 分布 共同点
周围部分 脑神经 由脑发出的神经叫脑神经 大都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 有通向内 脏器官的神经
脊神经 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 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
神经系统的组成
知识链接
植物人
“植物人”是指大脑功能已经完全或大部分丧失,但尚存活的“植物人”仍旧有心跳和人。呼吸,这是因为其脑干没有受到损伤。“植物人”生命的延续必须由他人照护,进食等行为都得由他人协助才能完成。
特别提醒
脑和脊髓损伤常见于一些交通事故或运动伤害,可以通过系安全带或佩戴安全头盔降低受伤风险。神经系统中除神经元以外,还有数量庞大的神经胶质细胞图中神经元旁边那些深色的小点是神经胶质细胞的细胞核。神经胶质细胞给神经元提供营养和支持等。
知识点二神经元
1.概念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神经元的结构
(1)组成:神经元是由胞体(内含细胞核)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的。
(2)突起:神经元的突起有的很长,有的较短。一个神经元一般都有多个短的突起,即树突,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信息;一般只有一个长的突起,即轴突,它的主要功能是传出信息。①神经纤维:由长的突起以及套在外面的一层鞘组成。②神经末梢: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称为神经末梢,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
③神经:神经纤维聚集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
巧学妙记
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形象比喻
若将神经纤维比作一条导线,则长的突起(轴突)是导线里面的金属丝,鞘是导线外面的绝缘胶皮。若将神经比作一条电缆,则神经纤维是电缆里面的导线,结缔组织膜是外面的绝缘胶皮。
3.神经元的功能
(1)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产生并传导兴奋,这种可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2)人体内各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都可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建立联系,形成非常复杂的网络。这个复杂的网络就是人体内信息传递和处理的结构基础。
神经冲动的传导一般是单向的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导时,一般是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知识点三反射
1.实验·探究:膝跳反射
(1)目的要求
尝试做膝跳反射实验,举例说出什么是反射。
(2)方法步骤
①两位同学一组,两人轮换进行实验。
②一位同学作为受试者坐在椅子上,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自然地搭在这条腿上。
③另一位同学用手掌内侧的边缘,迅速叩击受试同学上面那条腿膝盖下方的韧带,同时观察这条腿有什么反应。
(3)实验现象
当受试者上面那条腿膝盖下方的韧带被叩击时,上面那条腿的小腿会不由自主地突然抬起。
讨论·教材第15页
1.叩击韧带时,小腿以膝盖为轴,突然跳起来--迅速前伸。这种反射是生来就有的。
2.要想成功地观察到膝跳反射现象,在实验中要注意:受试者的姿势正确,腿放松下垂,脚着地或放在适当位置;准确找到髌韧带的位置,正确敲击;使用合适的工具,如叩诊锤,力度适中;被测试者要放松,避免紧张导致肌肉收缩:叩击动作迅速且准确,方向正确:可能需要多次尝试,但注意间隔等。3.膝跳反射的发生不仅是维持姿势和平衡的重要机制,也是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的关键工具,具有广泛的临床、教学和研究价值。
2.膝跳反射
快速叩击膝盖下方的韧带,大腿的一些肌肉就会迅速收缩,从而使小腿突然抬起,这种现象称为膝跳反射。医生常用膝跳反射实
验来检测人体神经系统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状况。
3.反射
(1)概念: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叫作反射。
(2)意义: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3)举例:用手快速叩击膝盖下方的韧带会产生膝跳反射;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人会眨眼;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会立刻排尿等。
拓展培优
应激性和反射
1.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
2.植物不具有系统这一层次,不具有反射活动;某些低等的动物(如草履虫)不具有神经系统,也不具有反射活动。植物和某些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不属于反射,属于应激性。
知识链接
排尿反射排尿反射是一种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但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因为婴儿的大脑机能尚未发育完善,对下级排尿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且婴儿的膀胱容积小,所以婴儿排尿次数多。
旁栏思考题·教材第16页
因为婴儿的大脑尚未发育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婴儿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知识点四反射弧
1.膝跳反射的基本过程
(1)膝跳反射的过程
特别提醒
中枢神经和神经中枢
(1)中枢神经是神经系统分类中的概念,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2)神经中枢是人体内调节某种生理活动的功能区,是由脑和脊髓内一些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汇集在一起形成的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等。
(3)两者的关系:神经中枢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内。
(2)人感到膝盖被叩击的原因:在完成膝跳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元还会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使人感觉到膝盖被叩击。
(3)先抬腿后感觉到叩击的原因:由于传向大脑的路径较长,在大脑作出判断之前小腿已经抬起了。
2.反射弧
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完成的。人体能完成许许多多的反射,具有许许多多的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反射弧 组成 功能
组成 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 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传入神经 感受器与神经中枢之间的传导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至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细胞群 接受信号,产生神经冲动,并将它传给传出神经
传出神经 神经中枢与效应器之间的传导神经 将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
效应器 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接受神经冲动,产生反应
结构模式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旁栏思考题·教材第17页
如果反射弧受损,反射就不能正常发生。反射弧受损的后果与损伤部位直接相关,轻则局部反射消失,重则导致运动瘫痪、感觉障碍或生命体征紊乱(如呼吸、心跳异常)等。
知识链接
膝跳反射比较简单,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直接联系。稍微复杂一些的反射,在神经中枢还有把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联系起来的中间神经元。
特别提醒
完成反射的两个条件反射的完成需要满足两个条件:①有足够的刺激;②反射弧完整。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3.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任何反射都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若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中的任一结构受损,则机体既无感觉又无反应;若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中的任一结构受损,则机体有感觉但无反应。
知识链接
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狗吃食物分泌唾液是非条件反射,铃声对狗分泌唾液是无关刺激,食物是有关刺激,但是将铃声和食物多次结合后,狗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此时条件反射建立过程如下:
1.给狗喂食物,狗会分泌大量唾液。
2.狗听到铃声没有分泌大量唾液。
3.先让狗听到铃声,然后立即给狗喂食,重复多次。
4.只让狗听到铃声但不喂食狗分泌大量唾液。
知识点五反射类型
1.非条件反射
(1)概念: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的反射。
(2)特点: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
(3)举例:缩手的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膝跳反射等都是非条件反射。雄鸡报晓是与生俱来的,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提高了人和动物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
(1)概念:条件反射是人出生后,通过学习和训练形成的复杂的反射。
(2)特点: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3)举例:鹦鹉学舌、闻鸡起舞、望梅止渴等。
3.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区别 获得途径 生来就有 学习和训练
反射弧 固定不变 不固定,可变
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以下的低级中枢,如脑干、脊髓 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
是否会消失 永不消失 暂时的,可以消失
适应性 适应不变的环境 适应多变的环境
联系 非条件反射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基础
特别提醒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本质区别为是否需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完成。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就可完成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的反射是条件反射。
4.人类特有的复杂的反射
(1)概述:人的大脑皮层中有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语言中枢,因此人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等信息产生反应,建立复杂的反射。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2)举例比较各类反射
①吃到梅子,分泌唾液:梅子是酸的,吃时能够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这是人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②看到梅子,分泌唾液:凡是吃过梅子的人,再见到梅子时,也能出现分泌唾液的反射,这是通过经验积累形成的较复杂的反射。③谈到梅子,分泌唾液:吃过梅子的人,在谈论梅子时也会分泌唾液,这就是对语言发生了反应,建立了人类特有的复杂的反射(“望梅止渴”)。
生物与文学
体现反射的词语(1)体现非条件反射的词语:雄鸡报晓、北雁南飞、飞蛾扑火等。
(2)体现条件反射的词语:惊弓之鸟、老马识途、杯弓蛇影、鹦鹉学舌等。
(3)体现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词语: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画饼充饥等。
知识链接
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反应速度与身体状况、注意力是否集中、测试器械等有关,不同的人反应速度也不相同,反应速度也会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而提高。
5.反射的意义
人体通过各种反射,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和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6.实验·探究:测定反应速度
接尺子的行为需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因此属于条件反射。
(1)提出问题不同的人,反应速度相同吗
(2)作出假设不同的人,反应速度不同。
(3)材料用具直尺、笔、记录表。
(4)制订计划
①2-3人一组,小组同学间轮换进行实验。
②测试者手捏一把尺子上刻度值大的一端。被试者的拇指和食指对准这把尺子上刻度值为0的一端,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保持在1厘米左右。
③被试者眼睛盯着测试者的手,一旦测试者松开手,被试者要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这把尺子。记录下被试者夹住尺子处的刻度。
④重复几次,记录每次被试者夹住尺子处的刻度⑤小组同学轮换进行实验,并进行记录。记录时可采取下面的表格形式(以组内有三位同学,每位同学测试4次为例)。
甲 乙 丙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平均值
(5)实施计划,记录结果
完善制订的探究计划,根据计划实施。实施过程中注意同学间的密切配合,将测试结果认真记录在表格中。
(6)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分析记录的数据可以发现,不同的人,反应速度不同。
讨论·教材第19页
1.根据实际情况作答。
2.提示:做同一项运动时,反应速度一般会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而提高。
3.接尺子的动作属于反射。
7.科学方法:统一观测标准
(1)原因:观察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但观察和测量的结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研究人员用某种方法进行观察和测量时,如果采用不同的标准,那么获得的结果将很难进行比较。
(2)方法:设立统一的标准,包括明确观察的方法、测量的标准和要求,确立测量的流程等
1.(2025春 淄川区期中)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体 B.神经纤维 C.神经元 D.大脑
2.(2024春 淄博期中)神经细胞是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如图中表示细胞体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2024秋 临渭区期中)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轴突,③是树突
B.①④都是神经末梢
C.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
D.神经元只能接受刺激,不能产生兴奋
4.(2024秋 沛县校级期中)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主要是由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的,该病变神经元负责支配效应器活动,使患者出现肌无力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B.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
C.神经元的细胞核位于突起中
D.神经元受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
5.(2024秋 苏州期中)如图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①是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
C.②④是神经元的突起
D.神经元能够独立完成最基本的神经反射活动
6.(2024秋 姜堰区期中)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神经元在形态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  )
A.没有细胞膜 B.具有细胞核
C.有细胞壁 D.有许多突起
7.(2024秋 吴江区期中)如图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d是神经元的突起
B.b是细胞体,内含细胞核
C.该细胞能独立完成反射活动
D.兴奋传导方向是d→c→b→a
8.(2024秋 靖江市期中)如图是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②是轴突
B.兴奋或神经冲动只能由③传导
C.④是树突
D.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9.(2024秋 通州区期中)如图是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③是神经元的突起
B.②是细胞体,内有细胞核
C.⑤是神经,分布于全身谷处
D.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功能
10.(2025春 沂源县期中)某人忽然说话吐字不清,经检查得知是由血栓引起的。据此可初步判断血栓发生部位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11.(2024秋 原州区校级期中)人在拿刚蒸熟的馒头时,会感觉到烫.产生“烫”这种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  )
A.脊髓 B.大脑皮层 C.小脑 D.手指
12.(2024春 盘锦期中)人喝醉酒了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脑的哪一部分(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大脑皮层
13.(2024秋 如皋市期中)小东肚子饿,回到家便抓起一个刚出笼的馒头,烫得来不及考虑就迅速松开,然后疼得呲牙咧嘴。这说明脊髓具有的功能是(  )
A.运动和感觉 B.完成反射和传导
C.运动和传导 D.完成反射和感觉
14.(2024秋 吴江区期中)有人觉得榴莲香,有人觉得榴莲臭。不同人产生上述不同感觉的部位都在(  )
A.鼻 B.舌 C.神经 D.大脑
15.(2024秋 崇川区期中)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以认知障碍和记忆能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神经系统受损伤的部位是(  )
A.大脑皮质 B.小脑 C.脊髓 D.脑干
16.(2024秋 靖江市期中)某患者站立不稳,摇晃,一般不能单腿站立;步态蹒跚,行走时两腿远分,左右摇摆不平衡。该患者最可能出现萎缩的器官是(  )
A.大脑 B.脊髓 C.小脑 D.脑干
17.(2025春 昆明期中)下列关于游泳时神经系统发挥作用的叙述(如图),正确的是(  )
A.甲控制泳姿变化 B.乙调节呼吸频率
C.丙维持身体平衡 D.丁感受泳池水温
18.(2024秋 海安市期中)宋代方岳的《次韵杨梅》中写道:“众口但便甜似蜜,宁知奇处是微酸”。品读这句诗时让人有一种酸甜的感觉。能产生“酸甜”感觉的部位是(  )
A.口腔 B.脑干 C.大脑 D.小脑
19.(2024春 淄博期中)在考试过程中,同学们能完成仔细审题、认真思考、谨慎作答等一系列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20.(2024秋 吴江区期中)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的是(  )
A.海狮顶球表演
B.猴子投篮表演
C.小狗算术表演
D.含羞草被触碰后合拢叶片
21.(2024秋 姜堰区期中)下列现象属于反射的是(  )
A.小狗听指令做相应动作
B.水草在充足的阳光下放出氧气
C.草履虫遇到障碍物马上逃避
D.含羞草展开的叶片受到触碰会合拢
22.(2024春 乳山市期中)下列不属于反射的是(  )
A.人看见山楂分泌唾液
B.草履虫“趋利避害”
C.针扎到手立即缩回
D.人看到“禁止通行”绕道而走
23.(2024秋 泗阳县期中)下列属于反射的是(  )
A.草履虫趋利避害
B.海豚表演节目
C.朵朵葵花向太阳
D.触摸含羞草,叶片下垂
24.(2024秋 句容市期中)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的是(  )
A.海豚表演顶球
B.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就会立刻排尿
C.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
D.风沙吹进眼睛立即闭眼
25.(2024秋 徐州期中)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下列属于反射的是(  )
A.婴儿吮吸母乳
B.含羞草被触碰后叶片合拢
C.草履虫趋利避害
D.向日葵向光性生长
26.(2024秋 泰兴市期中)下列现象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
A.马戏团的小狗算算术
B.小华跑步时迅速绕开障碍物
C.小鸟听到响声后飞走
D.含羞草的叶片被触碰后卷曲
27.(2024秋 铜山区期中)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下列属于反射的是(  )
A.朵朵葵花向太阳
B.狗听到主人呼唤去吃食物
C.草履虫游向食物
D.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叶片会合拢
28.(2024秋 同心县校级期中)下列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
A.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趋利避害的反应
B.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C.呼吸运动
D.人熟睡时被蚊子叮咬会动一动
29.(2024秋 苏州期中)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  )
A.神经元 B.神经系统 C.反射 D.反射弧
30.(2024春 乳山市期中)如图是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的示意图。某患者不小心被针刺时,不能发生缩手反射,但能感觉到疼痛。该患者可能受损的部位是(  )
A.①或② B.②或③ C.②或④ D.④或⑤
31.(2024秋 如皋市期中)自动驾驶系统能控制汽车的行驶,与人类神经系统工作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通过传感器→中央处理器→执行机构,形成了自己的“反射弧”。关于这个“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执行机构类似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B.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C.中央处理器类似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起控制作用
D.传感器和中央处理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线路相当于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
32.(2025春 泗水县期中)ChatGPT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通过“任务接收——模型计算——结果反馈”模型,根据提问者的语句,在数据库中提取最合理的文字,给出答案,使其看上去可以与人交流。在这个模式中,“模型计算”相当于人体反射弧中的(  )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效应器
33.(2024秋 邳州市期中)如图为缩手反射示意图,与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1是感受器
B.完成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5是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相应的肌肉组成
D.缩手反射属于简单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
34.(2024秋 陇县期中)神经系统中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以及反射的结构基础分别是(  )
A.神经元,反射弧 B.反射,反射弧
C.神经元,反射 D.脑,脊髓
35.(2024秋 通州区期中)如果我们不小心被仙人掌上的刺扎到手,会产生缩手反射,然后感觉到疼。如图所示是缩手反射的结构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射活动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B.①是感受器,④是传出神经
C.③是神经中枢,不能产生感觉
D.若⑤处受到损伤,就不能发生该反射
36.(2024秋 邳州市期中)为了让师生掌握更多的逃生和救助方法,许多学校会定期开展逃生演练,其反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接受声波刺激的感受器位于耳蜗
B.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C.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D.演练利于提高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
37.(2024春 沂水县期中)司机在开车时遇到红灯会主动停车,如图是他作出反应的调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是晶状体,如果它的曲度过大,人会看不清近处的东西,需要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B.3是小脑,协调司机停车过程中精准操作
C.2、4分别是反射弧中的感受器、效应器
D.开车司机的反应是一种条件反射,它的形成过程与非条件反射无关
38.(2024春 青龙县期中)“倒车,请注意!”路人听见提示音后,可以及时躲避车辆,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如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听觉中枢位于脑干中
B.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C.这种反射使人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D.路人听到倒车声音进行躲避属于非条件反射
39.(2024秋 靖江市期中)人们借助于条件反射,获得了对自然界的深刻认识。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缩手反射 B.尝果生津 C.婴儿吮奶 D.谈虎色变
40.(2024秋 句容市期中)下列反射活动中,必须在大脑皮质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的是(  )
①膝跳反射
②望梅止渴
③缩手反射
④谈虎色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1.(2024秋 沛县校级期中)《世说新语 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下列关于文中士卒流口水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B.该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C.该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
D.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42.(2024秋 靖江市校级期中)下列属于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的是(  )
A.鹦鹉学舌 B.惊弓之鸟 C.蜘蛛结网 D.老马识途
43.(2024秋 宜兴市期中)下列选项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狗吃骨头分泌唾液 B.膝跳反射
C.在风沙中行走时眨眼 D.老马识途
44.(2024春 福山区期中)如图是关于狗的“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未经训练的狗,铃声也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
B.条件反射建立后,比较固定,不易消退
C.从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来说,非条件反射比条件反射更能适应环境
D.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
45.(2024秋 江都区校级期中)丹丹同学用手抓起刚蒸好的馒头,来不及思考就迅速将馒头丢下,这一过程是缩手反射。如图是人体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
B.①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C.若图中的②受损,该反射仍能正常进行
D.完成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为①→②→⑤→④→③
46.(2024秋 江都区校级期中)条件反射不同于非条件反射的特点是(  )
①先天性反射②后天性反射③可以消退④不会消退.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7.(2024秋 铜山区期中)看到梅子分泌唾液的反射类型和神经中枢的位置分别是(  )
A.条件反射、脑干 B.条件反射、大脑
C.非条件反射、脊髓 D.非条件反射、脑干
48.(2024秋 苏州期中)下列反射中,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的是(  )
A.谈虎色变 B.吮吸反射 C.吃梅止渴 D.眨眼反射
49.(2024秋 姜堰区期中)下列反射中属于人类特有的是(  )
A.吃到梅子分泌唾液
B.嗅到梅子的气味分泌唾液
C.谈论梅子分泌唾液
D.看到梅子分泌唾液
50.(2024秋 泰兴市期中)人们根据《二程全书》中的典故“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概括出成语“谈虎色变”,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这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
B.该反射活动是一种非条件反射
C.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D.该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51.(2024秋 宿城区期中)下列人的活动中,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是 (  )
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B.看见酸梅,分泌唾液
C.天热出汗
D.谈虎色变
52.(2024秋 汉滨区校级期中)下列反射活动属于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活动的是(  )
A.看了感人的电影,同学们都哭了
B.强光照射时立刻闭眼保护眼睛
C.吃酸梅子分泌唾液
D.熟睡时被蚊子叮咬会动一动
53.(2024秋 宿迁期中)下列反射活动属于人类特有的是(  )
A.眨眼反射 B.吮吸反射 C.缩手反射 D.谈虎色变
54.(2012秋 清河区校级期中)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行”的告示牌后改变了行走路线,而一只小狗却照样前行。这种差异的本质是人类有(  )
A.视觉中枢 B.语言中枢 C.听觉中枢
55.(2024秋 淮安区期中)下列反射活动中,属于人类特有的是(  )
A.排尿反射
B.手被针刺后会立即缩回
C.看了一段感人的小说情节后,有的人哭了
56.(2012秋 灵武市校级期中)下列哪项属于人类所特有的反射类型(  )
A.看见红苹果分泌唾液
B.小孩看见护士走来就哭了
C.看小说看得声泪俱下
D.听到铃声走进教室
57.(2024秋 泗阳县期中)人类除了具有与动物相同的条件反射外,还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下列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是(  )
A.膝跳反射 B.谈梅止渴 C.老马识途 D.眨眼反射
58.(2013春 沂源县校级期中)注意观察身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他们一般都有“当天的功课当天清”的好习惯,原理是(  )
A.时间抓得紧,不浪费时间
B.有良好的作息制度
C.大脑皮层的各个部分得到交替活动和休息
D.及时强化新知识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兴奋
59.(2014秋 固原校级期中)下列阅读习惯中,正确的是(  )
A.长时间连续看书
B.躺着休息时看一会儿
C.看书40~50分钟后休息一会
D.在弱光下看书
60.(2024秋 如皋市期中)科学合理地用脑,能够充分发挥大脑的功能,有助于神经系统的健康,以下用脑方法不科学的一项是(  )
A.劳逸结合,动静交替,长时间用脑后可进行一些体育活动
B.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可以交替安排文理科学习
C.保持健康心态,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保持平衡
D.考试前连续“开夜车”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