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免疫与免疫规划(word) 八上生物 人教版2024 【期中复习 】知识点+习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6 免疫与免疫规划(word) 八上生物 人教版2024 【期中复习 】知识点+习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06 免疫与免疫规划
知识点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1.分析·讨论: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机制(教材第42页)
(1)呼吸道黏膜具有阻挡和清除病原体的功能:在正常人的鼻、咽、喉的黏膜上常能检出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许多细菌,而气管和支气管中仅有少量细菌。这说明呼吸道黏膜具有阻挡和清除细菌的功能。
(2)吞噬细胞可吞噬病菌:当病菌侵人人体时,吞噬细胞(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会聚集到病菌侵入部位,将病菌吞、消灭。这说明吞噬细胞可吞噬病菌,从而使人体免受病菌的感染,对人体起到防御和保护作用。
(3)接种水痘疫苗可预防水痘:当水痘流行时,已经提前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一般会安然无恙,而没有接种过该疫苗的人则容易患病。这说明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其体内会产生抵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特殊物质,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次侵人人体时就会被这种物质消灭,人就不会患水痘了。、
讨论·教材第43页
1.气管和支气管的内壁具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能分泌黏液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能将细菌、病毒等和黏液-起送到咽部形成痰,通过咳嗽等方式排出体外,故呼吸道下端细菌变少呼吸道黏膜具有阻挡和清除病原体的作用。
2.当人的身体虚弱而免疫力下降时,或当人体皮肤受损时,病菌能够侵入人体。人体的血液、肝、淋巴结和脾等分布有吞噬细胞。
3.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其体内产生了抵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抗体。
2.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1)组成:皮肤和黏膜,
(2)功能:①阻挡。皮肤的最外面是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可以防止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化学物质等的侵人。
②抑菌、杀菌。皮肤和黏膜的分泌物中含有多种抑菌和杀菌物质;皮肤和黏膜表面生活着一些正常菌群,它们可以通过与病原体竞争营养物质、分泌抑菌和杀菌物质等方式,阻止病原体的侵人。
③清除。呼吸道黏膜表面分泌物的黏附作用,以及黏膜上纤毛的不断摆动,均有助于清除吸附的病原体或脏物。
3.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1)组成:主要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
(2)功能:①溶解。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裂解,因此具有抗菌、消炎等作用。②吞噬。吞噬细胞分布在多种组织、器官中,可以吞噬病菌、衰老的细胞等,将它们消灭。
4.非特异性免疫
(1)概述: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屏障。这种人生来就有,不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防御多种病原体的防御机制叫作非特异性免疫
(2)特点:人生来就有,具有非专一性。
5.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1)组成: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①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②免疫器官:如胸腺、脾、淋巴结。
(2)功能:产生抗体,清除抗原。
(3)抗体和抗原
①抗体:侵入人体的病原体会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②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称为抗原。③作用机理: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抗原。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可以使病原体失去致病能力,并促进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分解,从而清除病原体。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人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再以同样的方式将抗原清除。
6.特异性免疫
(1)概述: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后天防御屏障,它主要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这种防御机制叫作特异性免疫。
(2)特点:人出生后,在与病原体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专一性。
(3)举例:天花病毒侵人人体后,人体内的淋巴细胞在天花病毒的刺激下,产生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将天花病毒清除,病好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天花病毒再次侵人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将天花病毒清除。因此,这个人以后就不会再得天花了。其过程如图所示
(4)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抵抗病原体的侵人。
辨析比较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形成时间 作用范围 结构基础
非特异 性免疫 生来就有的 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防线:主要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
特异性免疫 后天逐渐形成的 主要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组成
特别提醒
抗原≠病原体
抗原除包括致病的病原体以外,还包括其他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异物,如花粉、异种动物血清等。
知识链接
天花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痊愈后可获终生免疫。天花病毒的潜伏期平均约为12天,感染初期患者会出现高热、疲累、头疼、心跳加速及背痛等症状。患者痊愈后脸上会留有瘢痕,俗称“麻斑”“天花”由此得名。1980年5月,第33届世界卫生大会宣告:天花已被彻底消灭!
知识点二免疫的功能
1.免疫
(1)免疫的最初含义: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2)免疫的概念: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已”成分,从而清除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人体本身所产生的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2.免疫的功能
免疫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功能
防御保护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发生
维持自身稳定 发现和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维持人体的稳定
免疫监视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3.免疫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1)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
①表现:在进行器官移植时,免疫系统会把移植的器官视为“非已”成分,即抗原,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②对策:寻找与患者身体相匹配的器官,移植后患者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以抑制自身的免疫排斥反应。
(2)过敏反应
①概述:机体对某些抗原的入侵产生免疫反应后,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叫作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可由进入体内的过敏原引起,可能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②举例:有的人吃了虾、蟹等食物后,会腹痛、腹泻、呕吐,或出现皮疹;有的人吸入花粉或尘土后,会发生鼻炎或哮喘;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休克。严重的过敏反应还会导致死亡。③防治:a.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b.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应当及时去医院治疗。
知识点三艾滋病
1.艾滋病
(1)概述: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也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2)病原体: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HV携带者的血液、精液(或乳汁)、唾液、泪液和尿液中。
2.危害:
HIV主要侵犯并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因此患者常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
3.艾滋病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
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
(2)传播途径
①性传播:通过性接触传播。
②)血液传播:与HIV携带者或艾滋病患者共用针具,使用被HIV污染的工具拔牙、补牙,输人含有H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等也都可能感染艾滋病。
③母婴传播:已感染HIV的妇女可能通过分娩、哺乳等将HIV传给胎儿或婴儿。
(3)易感人群
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易感人群。
4.艾滋病的预防
目前,在临床上还没有可以使用的艾滋病疫苗,预防艾滋病可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措施
(1)不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不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
(2)洁身自爱,保持单一的性伴侣。
(3)感染HIV的妇女应避免怀孕,
5.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
(1)一般的交往、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与艾滋病患者或HIV携带者的一般交往、接触,如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蚊虫叮咬也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
(2)关爱艾滋病患者
无论是什么原因感染了艾滋病或成了HIV携带者,都不是他们自己的意愿,我们要正确地对待他们。首先不歧视和孤立他们,与他们和谐相处;其次要积极地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和与疾病斗争的勇气。
知识链接
世界艾滋病日和红丝带
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且每年的世界艾滋病日都有一个宣传活动主题。红丝带是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它代表了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关心与支持。
知识链接
国产口服抗艾滋病新药--阿兹夫定阿兹夫定是一种HIV逆转录酶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HIV在体内的逆转录与复制,是中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抗艾滋病新药品种。
知识点四免疫规划
1.疫苗
(1)概念:疫苗一般是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或者其中的抗原性物质制成的生物制品。
(2)原理:疫苗在免疫学上属于抗原,人体接种疫苗后,可以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3)使用方法:疫苗可经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及口服等方式接种到体内,使人体产生抵抗相应病原体的抗体,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2.免疫规划
(1)概念: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方法。
(2)举例:接种脊灰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接种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这三种疾病。
3.我国的免疫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开始了预防接种工作。现在可免费接种的疫苗越来越多。婴儿刚一出生,医院就会给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之后,要到居住地的接种单位或者出生医院办理预防接种证,按照上面的接种提示,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
4.免疫规划的意义
免疫规划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特别提醒
接种疫苗≠治疗疾病
疫苗的作用是预防疾病,并不能治疗疾病。
1.(2024秋 杭锦旗校级期中)当人体注射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含量会发生相应变化,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这种变化的是(  )
A. B.
C. D.
2.(2024秋 苏仙区校级期中)被疯狗或者猫咬伤后,要注射狂犬病抗毒血清,注射的物质和措施分别称为(  )
A.抗原、消灭传染源 B.抗体、保护易感者
C.抗体、控制传染源 D.抗原、保护易感者
3.(2024春 鼓楼区校级期中)接种流感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以获得对流感病毒的免疫能力。流感疫苗相当于(  )
A.抗原 B.血红蛋白 C.溶菌酶 D.抗生素
4.(2024秋 乌审旗校级期中)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B.抗体是一种蛋白质
C.一种抗体能消灭多种抗原
D.抗体是在抗原物质入侵人体后产生的
5.(2024 金昌一模)禽流感病毒对人体来说是(  )
①抗原 ②抗体 ③传染源 ④病原体。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2024秋 西城区校级期中)有关抗原和抗体关系的叙述有错误的是(  )
A.抗体是在有抗原物质的刺激之下产生的
B.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定的抗原物质
C.抗原消失后,抗体便不再存在
D.抗原一般是外来物质,抗体是人体蛋白质
7.(2024春 高州市校级期中)某人不小心被铁钉扎伤了脚底,医生在清理伤口后给他注射了破伤风抗毒血清,注射的物质及预防措施分别是:(  )
A.抗原,控制传染源 B.抗原,保护易感者
C.抗体,控制传染源 D.抗体,保护易感者
8.(2024春 永宁县校级期中)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是(  )
A.抗原→淋巴细胞→抗体 B.抗原→胸腺→抗体
C.抗原→脾脏→抗体 D.抗原→淋巴结→抗体
9.(2024秋 杭锦旗期中)犯罪现场调查中,凶手在现场留下了血迹,但嫌疑人是同卵三胞胎,比对他们的DNA并不能认定凶手,但该三胞胎在不同的国家生活,接触到不同的动植物、细菌、病毒等,会在体内产生不同的(  )
A.淋巴细胞 B.吞噬细胞 C.抗原 D.抗体
10.(2024春 新泰市期中)被疯狗咬伤的患者,需及时注射狂犬抗毒血清。注射的物质和采取的措施分别称为(  )
A.抗体,保护易感者 B.抗原,保护易感人群
C.抗体,控制传染源 D.抗原,切断传播途径
11.(2024春 仪征市期中)为严重烧伤的患者移植他人的皮肤,移植的皮肤不易成活,从免疫的角度分析,移植的皮肤属(  )
A.抗原 B.疫苗 C.抗体 D.病原体
12.(2024 任城区校级一模)为了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我国政府规定婴儿出生后即注射乙肝疫苗.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杀死乙肝病毒 B.产生非特异性免疫
C.产生相应抗体 D.增加婴儿营养
13.(2024春 思明区校级期中)注射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型肝炎,被毒蛇咬之后需要及时注射抗毒血清。疫苗和抗毒血清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中分别属于(  )
A.抗原、抗原 B.抗体、抗体 C.抗体、抗原 D.抗原、抗体
14.(2024秋 徐闻县校级期中)烧伤病人常用自身的皮肤进行植皮治疗,而不移植外来皮肤.这是因为(  )
A.会产生免疫反应 B.神经、血管不易接通
C.外来皮肤含菌量大 D.外来皮肤含有抗体
15.(2024秋 绥滨县校级期中)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
A.红细胞 B.淋巴细胞 C.吞噬细胞 D.血小板
16.(2011秋 广南县校级期中)抗体发生作用的特点是(  )
A.一种抗体可抵抗多种抗原
B.有些抗原消失后,相应的抗体仍然存在于人体内
C.抗体伴随抗原的出现而出现,随抗体的消失而消失
D.一种抗体可由多种抗原刺激而产生
17.(2024春 周村区期中)近期,山东省红十字会对外宣布,已将某县冯某捐献的多个器官成功移植给了五名等待移植的重病患者,使他们得到了及时的救治.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
A.病原体 B.抗体 C.抗原 D.传染源
18.(2024秋 绥滨县校级期中)能产生淋巴细胞的器官是(  )
A.肺 B.肾 C.脾 D.心脏
19.(2024秋 肇源县期中)器官移植成功后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移植的器官属于抗原
B.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C.免疫不总是对人有益
D.免疫本质是识别自己排除异己
20.(2024秋 东胜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人体的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免疫对人体总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B.当抗原消失后,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C.抗原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将抗原直接消灭
D.免疫系统不会攻击人体自身的细胞
21.(2024春 渑池县期中)下列人体生理现象属于自身免疫功能失调的是(  )
A.患上流感,引起体温升高
B.吸入花粉后引起哮喘病
C.进行器官移植时,对异体器官产生排斥
D.患上肺炎引起白细胞增多
22.(2024秋 西城区校级期中)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免疫的是(  )
A.脾脏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异物
B.乙肝病毒抗体消灭乙肝病毒
C.白细胞消灭侵入人体内的病菌
D.口服消炎药消灭肺炎双球菌
23.(2024秋 杭锦旗期中)下列不是属于免疫功能过强的是(  )
A.小红不敢吃虾,因为她每次吃了虾之后,皮肤都会奇痒难熬
B.艾滋病患者常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
C.我们在注射青霉素之前要进行皮试,有的人在皮试处出现了直径大于1cm的肿块,出现这种情况则不应注射青霉素
D.露露赏花回家之后,就一直流鼻涕、打喷嚏,去医院检查之后,医生说这是对花粉过敏
24.(2024秋 西城区校级期中)当人体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异常细胞功能减弱时,可能会导致(  )
A.过敏 B.癌症 C.心脏病 D.感冒
25.(2024秋 龙凤区期中)当人体免疫功能过高时,会发生的疾病是(  )
A.艾滋病 B.过敏反应 C.肺结核 D.肝癌
26.(2024秋 焦作校级期中)免疫的自身稳定功能是指(  )
A.识别和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
B.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
C.抵抗抗原的侵入
D.促进抗体的产生
27.(2024秋 莱州市期中)人体健康与免疫息息相关.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移植到体内的器官相当于抗体,所以要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B.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C.免疫细胞能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癌细胞
D.接种疫苗所获得的免疫力不能遗传给后代
28.(2024秋 莱州市期中)下列现象与免疫功能无关的是(  )
A.胃液中含有胃酸 B.肾脏形成尿液
C.扁桃体发炎 D.泪液的杀菌作用
29.(2024秋 焦作校级期中)下列哪种医疗手段一般情况下必须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
A.肾脏移植 B.艾滋病治疗
C.非典治疗 D.花粉或食物过敏
30.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有(  )
A.防御感染 B.自身稳定
C.免疫监视 D.前三者都有
31.(2024春 广陵区期中)吃饭时咬破口腔内壁,一般不会感染,是因为唾液中含有(  )
A.消化酶 B.溶菌酶 C.抗原 D.抗体
32.(2024秋 蚌埠期中)护士给患了感冒的小朋友打针时,用酒精棉球擦拭将要扎针处的皮肤,目的是(  )
A.清除扎针处的细菌或真菌
B.使药水顺利进入体内
C.减轻注射时的疼痛
D.使药水尽快被身体吸收
33.(2024秋 肇源县期中)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可预防乙肝病毒引发的乙型肝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肝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B.从免疫学角度判断,接种的乙肝疫苗属于抗体
C.接种疫苗后,机体能产生特异性免疫
D.接种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34.(2024春 原阳县期中)下列哪一项不能称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
A.皮肤角质层防止细菌入侵
B.呼吸道黏膜能黏附细菌,形成痰排出体外
C.消化道中部分病菌被杀死
D.血液中的细菌被吞噬细胞消灭
35.(2024秋 莱州市期中)如图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防线能抵御多种病原体
B.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C.图中细胞①表示淋巴细胞
D.该过程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36.(2024秋 漳平市期中)新冠肺炎爆发以来,戴口罩已为常态,新冠疫苗的接种也如火如荼进行着,关于新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在传染病学中属于传染源,在免疫学中属于抗原
B.新冠疫苗在免疫学中属于病原体
C.接种新冠疫苗后可使病人获得对该种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D.新冠病毒与人体大肠杆菌相比,结构特点是少了成形的细胞核
37.(2024秋 枝江市期中)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是天大的事。如果被铁钉扎伤伤口较深时,容易患破伤风,而皮肤表面划破一般不会患破伤风。这说明(  )
A.保持通风可以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
B.破伤风杆菌适于肌肉组织内生长繁殖
C.破伤风杆菌适于见光环境内生长繁殖
D.破伤风杆菌适于无氧环境内生长繁殖
38.(2024秋 宁津县校级期中)下列不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A.角质层防止病菌入侵
B.呼吸道黏膜黏附细菌形成痰液排出体外
C.消化道中一部分细菌被杀死
D.血液中的细菌被吞噬细胞消灭
39.(2024秋 东胜区校级期中)如图中,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两次侵染人体的先后时间程序,曲线表示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第Ⅰ次侵染被清除后,人体内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未消失
B.该病毒第Ⅱ侵入人体后,人体内产生的相应抗体大量增多
C.抗体是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由吞噬细胞产生的
D.产生相应抗体只对该病毒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40.(2024秋 肇源县期中)某人与麻疹患者接触过,但他后来并没有患此病,可能的缘故是(  )
A.那个人遗传素养好
B.那个人注射过流脑疫苗
C.麻疹的传染性较弱
D.此人患过麻疹或接种过麻疹疫苗
41.(2024春 龙凤区校级期中)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A.吞噬细胞的作用 B.容菌酶的作用
C.皮肤的保护作用 D.打预防针预防疾病
42.(2024秋 金华期中)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C.体液中的溶菌酶使病菌失活
D.皮肤阻挡病菌
43.(2024春 龙口市校级期中)下列各项中,对人体具有保卫作用的第三道防线是(  )
A.乳酸的杀菌作用
B.胃酸和酶具有杀菌作用
C.血液中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原体
D.SARS病人痊愈后体内产生抵抗致病病毒的抗体
44.(2024春 泰山区校级期中)下列免疫方式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①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消灭
②患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得麻疹
③溶菌酶溶解病毒
④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
⑤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可吸附细菌并排出体外
⑥儿童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⑦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A.①②④⑤ B.①③⑤⑦ C.②④⑥ D.①④⑤⑦
45.(2024春 泗水县期中)如图是有关免疫的漫画,能形象表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  )
A.御敌于国门之外 B.定点清除
C.扫地出门 D.城市巷战
46.(2024秋 西城区校级期中)下列细胞中属于免疫细胞的是(  )
A.红细胞 B.淋巴细胞 C.肌细胞 D.神经细胞
47.(2024春 威海期中)下列免疫活动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消化液将食物中细菌杀死
B.抗体抵抗天花病毒
C.溶菌酶杀死细菌
D.白细胞吞噬病菌
48.(2024秋 兰陵县期中)2024年4月,以“深度认知疫苗,助力科学传播”为主题的“疫苗科普知识交流会”在北京举行,提升公众疫苗素养的水平有助于树立正确的疫苗认知。下列疫苗认知中,较科学的是(  )
A.是一种有活性的病毒
B.是一种抗体
C.是一种失活或减毒的病毒
D.是一种抗生素
49.(2024秋 蓬江区校级期中)人们接种牛痘疫苗是用来预防(  )
A.天花 B.肺结核
C.脊髓灰质炎 D.流感
50.(2024春 阳谷县期中)下列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A.给病人打针吃药,治疗疾病
B.医务人员在特定区域定期喷洒消毒液
C.学生积极锻炼身体
D.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
51.(2024春 西城区校级期中)我国实施计划免疫,有计划地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控制传染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疫苗相当于抗原
B.预防接种后体内可产生相应抗体
C.预防接种是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
D.接种一次即可终身具有免疫能力
52.(2024秋 东胜区校级期中)据外媒报道,美国中西部自2024年3月初以来,许多农场发现H5N2禽流感病毒,影响700万只火鸡及母鸡等产品。有关科学家利用健康家禽做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一次处理方法 结果 第二次处理方法 结果
甲组鸡 注射脱毒禽流感病毒 无病症 注射活性禽流感病毒 ?
乙组鸡 不注射任何病毒 无病症 注射活性禽流感病毒 有病症
A.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接种乙肝疫苗,相当于实验中的甲组
B.若甲组鸡第二次处理后无病症,则说明该脱毒流感病毒可作为疫苗研发
C.经过上述处理后,给甲组鸡注射马立克氏病毒,它们也不会患马立克氏病
D.乙组鸡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53.(2024秋 社旗县期中)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或无毒的病毒可以制成疫苗预防所有传染病
B.病毒可以在含有其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繁殖
C.利用绿脓杆菌噬菌体能有效地控制绿脓杆菌引起的感染
D.人如果患上脊髓灰质炎,可以通过注射抗生素治疗
54.(2024秋 杭锦旗期中)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主要原因是疫苗可以促使人体(  )
A.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产生大量特定抗体消灭病原体
B.接受大量抗体或淋巴因子,立即获得针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
C.在健康状况下获得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
D.产生针对特定传染病的抗原,从而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55.(2024秋 富顺县校级期中)疫苗就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的或无毒的(  )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无法确定
56.(2024秋 德惠市期中)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下列哪种疾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
A.近视 B.乙肝 C.龋齿 D.贫血
57.(2024春 路北区期中)计划免疫的作用是(  )
A.使其产生某种抗体,能抵抗所有传染病
B.使其产生某种抗原,能抵抗所有传染病
C.使其产生某种抗体,能抵抗某种传染病
D.使其产生某种抗原,能抵抗某种传染病
58.(2024秋 富顺县校级期中)口蹄疫、禽流感等动物病毒可以通过(  )的方法进行防治.
A.口服疫苗 B.外用疫苗 C.接种疫苗 D.都对
59.(2024秋 东莞市校级期中)人类接种的病毒疫苗应当是 (  )
A.活的具有强感染性的病毒
B.植物病毒
C.经灭活的病毒或毒性减弱的病毒
D.噬菌体
60.(2024春 江永县校级期中)下列实例中,不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A.给生病的孩子打针吃药
B.给小孩服用麻痹糖丸
C.给出生三个月的婴儿接种百白破
D.给刚出生的婴儿打卡介苗专题06 免疫与免疫规划
知识点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1.分析·讨论: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机制(教材第42页)
(1)呼吸道黏膜具有阻挡和清除病原体的功能:在正常人的鼻、咽、喉的黏膜上常能检出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许多细菌,而气管和支气管中仅有少量细菌。这说明呼吸道黏膜具有阻挡和清除细菌的功能。
(2)吞噬细胞可吞噬病菌:当病菌侵人人体时,吞噬细胞(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会聚集到病菌侵入部位,将病菌吞、消灭。这说明吞噬细胞可吞噬病菌,从而使人体免受病菌的感染,对人体起到防御和保护作用。
(3)接种水痘疫苗可预防水痘:当水痘流行时,已经提前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一般会安然无恙,而没有接种过该疫苗的人则容易患病。这说明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其体内会产生抵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特殊物质,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次侵人人体时就会被这种物质消灭,人就不会患水痘了。、
讨论·教材第43页
1.气管和支气管的内壁具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能分泌黏液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能将细菌、病毒等和黏液-起送到咽部形成痰,通过咳嗽等方式排出体外,故呼吸道下端细菌变少呼吸道黏膜具有阻挡和清除病原体的作用。
2.当人的身体虚弱而免疫力下降时,或当人体皮肤受损时,病菌能够侵入人体。人体的血液、肝、淋巴结和脾等分布有吞噬细胞。
3.接种过水痘疫苗的人,其体内产生了抵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抗体。
2.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1)组成:皮肤和黏膜,
(2)功能:①阻挡。皮肤的最外面是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可以防止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化学物质等的侵人。
②抑菌、杀菌。皮肤和黏膜的分泌物中含有多种抑菌和杀菌物质;皮肤和黏膜表面生活着一些正常菌群,它们可以通过与病原体竞争营养物质、分泌抑菌和杀菌物质等方式,阻止病原体的侵人。
③清除。呼吸道黏膜表面分泌物的黏附作用,以及黏膜上纤毛的不断摆动,均有助于清除吸附的病原体或脏物。
3.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1)组成:主要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
(2)功能:①溶解。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裂解,因此具有抗菌、消炎等作用。②吞噬。吞噬细胞分布在多种组织、器官中,可以吞噬病菌、衰老的细胞等,将它们消灭。
4.非特异性免疫
(1)概述: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屏障。这种人生来就有,不是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防御多种病原体的防御机制叫作非特异性免疫
(2)特点:人生来就有,具有非专一性。
5.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1)组成: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①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②免疫器官:如胸腺、脾、淋巴结。
(2)功能:产生抗体,清除抗原。
(3)抗体和抗原
①抗体:侵入人体的病原体会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②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称为抗原。③作用机理: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抗原。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可以使病原体失去致病能力,并促进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分解,从而清除病原体。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人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再以同样的方式将抗原清除。
6.特异性免疫
(1)概述: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后天防御屏障,它主要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这种防御机制叫作特异性免疫。
(2)特点:人出生后,在与病原体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专一性。
(3)举例:天花病毒侵人人体后,人体内的淋巴细胞在天花病毒的刺激下,产生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将天花病毒清除,病好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天花病毒再次侵人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将天花病毒清除。因此,这个人以后就不会再得天花了。其过程如图所示
(4)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抵抗病原体的侵人。
辨析比较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形成时间 作用范围 结构基础
非特异性免疫 生来就有的 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主要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
特异性免疫 后天逐渐形成的 主要针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组成
特别提醒
抗原≠病原体
抗原除包括致病的病原体以外,还包括其他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异物,如花粉、异种动物血清等。
知识链接
天花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痊愈后可获终生免疫。天花病毒的潜伏期平均约为12天,感染初期患者会出现高热、疲累、头疼、心跳加速及背痛等症状。患者痊愈后脸上会留有瘢痕,俗称“麻斑”“天花”由此得名。1980年5月,第33届世界卫生大会宣告:天花已被彻底消灭!
知识点二免疫的功能
1.免疫
(1)免疫的最初含义: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2)免疫的概念: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已”成分,从而清除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人体本身所产生的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2.免疫的功能
免疫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功能
防御保护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发生
维持自身稳定 发现和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维持人体的稳定
免疫监视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3.免疫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1)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
①表现:在进行器官移植时,免疫系统会把移植的器官视为“非已”成分,即抗原,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②对策:寻找与患者身体相匹配的器官,移植后患者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以抑制自身的免疫排斥反应。
(2)过敏反应
①概述:机体对某些抗原的入侵产生免疫反应后,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叫作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可由进入体内的过敏原引起,可能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②举例:有的人吃了虾、蟹等食物后,会腹痛、腹泻、呕吐,或出现皮疹;有的人吸入花粉或尘土后,会发生鼻炎或哮喘;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休克。严重的过敏反应还会导致死亡。③防治:a.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b.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应当及时去医院治疗。
知识点三艾滋病
1.艾滋病
(1)概述: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也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
(2)病原体: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HV携带者的血液、精液(或乳汁)、唾液、泪液和尿液中。
2.危害:
HIV主要侵犯并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因此患者常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
3.艾滋病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
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
(2)传播途径
①性传播:通过性接触传播。
②)血液传播:与HIV携带者或艾滋病患者共用针具,使用被HIV污染的工具拔牙、补牙,输人含有H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等也都可能感染艾滋病。
③母婴传播:已感染HIV的妇女可能通过分娩、哺乳等将HIV传给胎儿或婴儿。
(3)易感人群
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易感人群。
4.艾滋病的预防
目前,在临床上还没有可以使用的艾滋病疫苗,预防艾滋病可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措施
(1)不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不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
(2)洁身自爱,保持单一的性伴侣。
(3)感染HIV的妇女应避免怀孕,
5.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
(1)一般的交往、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与艾滋病患者或HIV携带者的一般交往、接触,如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蚊虫叮咬也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
(2)关爱艾滋病患者
无论是什么原因感染了艾滋病或成了HIV携带者,都不是他们自己的意愿,我们要正确地对待他们。首先不歧视和孤立他们,与他们和谐相处;其次要积极地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和与疾病斗争的勇气。
知识链接
世界艾滋病日和红丝带
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且每年的世界艾滋病日都有一个宣传活动主题。红丝带是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它代表了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关心与支持。
知识链接
国产口服抗艾滋病新药--阿兹夫定阿兹夫定是一种HIV逆转录酶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HIV在体内的逆转录与复制,是中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抗艾滋病新药品种。
知识点四免疫规划
1.疫苗
(1)概念:疫苗一般是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或者其中的抗原性物质制成的生物制品。
(2)原理:疫苗在免疫学上属于抗原,人体接种疫苗后,可以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3)使用方法:疫苗可经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及口服等方式接种到体内,使人体产生抵抗相应病原体的抗体,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2.免疫规划
(1)概念: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方法。
(2)举例:接种脊灰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接种百白破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这三种疾病。
3.我国的免疫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开始了预防接种工作。现在可免费接种的疫苗越来越多。婴儿刚一出生,医院就会给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之后,要到居住地的接种单位或者出生医院办理预防接种证,按照上面的接种提示,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
4.免疫规划的意义
免疫规划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特别提醒
接种疫苗≠治疗疾病
疫苗的作用是预防疾病,并不能治疗疾病。
1.(2024秋 杭锦旗校级期中)当人体注射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含量会发生相应变化,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这种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答】解:在注射疫苗时体内没有相应的抗体,抗体数量为0;注射疫苗一定时间后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数量才开始增多;当抗体达到一定的数量时,抗体消灭抗原,导致抗原数量开始减少。因此图示中能正确表示这种变化的是C。
故选:C。
2.(2024秋 苏仙区校级期中)被疯狗或者猫咬伤后,要注射狂犬病抗毒血清,注射的物质和措施分别称为(  )
A.抗原、消灭传染源 B.抗体、保护易感者
C.抗体、控制传染源 D.抗原、保护易感者
【答案】B
【解答】解: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因此被疯狗咬伤的患者,注射的狂犬抗毒血清属于抗体,能抵抗狂犬病毒,保护人体不被狂犬病毒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4春 鼓楼区校级期中)接种流感疫苗后,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以获得对流感病毒的免疫能力。流感疫苗相当于(  )
A.抗原 B.血红蛋白 C.溶菌酶 D.抗生素
【答案】A
【解答】解: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相应病原体的抗体。因此流感疫苗相当于抗原。
故选:A。
4.(2024秋 乌审旗校级期中)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B.抗体是一种蛋白质
C.一种抗体能消灭多种抗原
D.抗体是在抗原物质入侵人体后产生的
【答案】C
【解答】解:A、抗体侵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是抵抗该抗原的物质,A正确;
B、抗体是人体自身产生的,保护人体自身的特殊蛋白质,B正确;
C、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抗原,而且一种抗体只能受相应的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C错误;
D、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D正确;
故选:C。
5.(2024 金昌一模)禽流感病毒对人体来说是(  )
①抗原 ②抗体 ③传染源 ④病原体。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答】解: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由于病原体的分布比较广和散播能力比较强,所以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容易流行也很难治愈。禽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
抗原是指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的基本能力是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免疫原性又称为抗原性,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形成特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反应原性是指能与由它刺激所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所以,禽流感病毒是抗原。
故选:A。
6.(2024秋 西城区校级期中)有关抗原和抗体关系的叙述有错误的是(  )
A.抗体是在有抗原物质的刺激之下产生的
B.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定的抗原物质
C.抗原消失后,抗体便不再存在
D.抗原一般是外来物质,抗体是人体蛋白质
【答案】C
【解答】解:A、抗原是指抗原物质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A正确。
B、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定的抗原,B正确。
C、抗体消灭抗原后,抗体仍然存留。若再有该病原体入侵,抗体还能将抗原(或病原体)消灭,就不会再患这种病了,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C错误。
D、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原侵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抗体,D正确。
故选:C。
7.(2024春 高州市校级期中)某人不小心被铁钉扎伤了脚底,医生在清理伤口后给他注射了破伤风抗毒血清,注射的物质及预防措施分别是:(  )
A.抗原,控制传染源 B.抗原,保护易感者
C.抗体,控制传染源 D.抗体,保护易感者
【答案】D
【解答】解:破伤风系由破伤风杆菌的感染所致,破伤风抗毒血清里有专门杀死破伤风杆菌的抗体,如果有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血清里的抗体就把它清除掉。此人虽然扎上了脚底,但是不一定被破伤风杆菌感染,因此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是为了保护易感者。
故选:D。
8.(2024春 永宁县校级期中)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是(  )
A.抗原→淋巴细胞→抗体 B.抗原→胸腺→抗体
C.抗原→脾脏→抗体 D.抗原→淋巴结→抗体
【答案】A
【解答】解: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并非所有免疫球蛋白都是抗体。故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是:抗原→淋巴细胞→抗体。
故选:A。
9.(2024秋 杭锦旗期中)犯罪现场调查中,凶手在现场留下了血迹,但嫌疑人是同卵三胞胎,比对他们的DNA并不能认定凶手,但该三胞胎在不同的国家生活,接触到不同的动植物、细菌、病毒等,会在体内产生不同的(  )
A.淋巴细胞 B.吞噬细胞 C.抗原 D.抗体
【答案】D
【解答】解: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抗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因此该三胞胎在不同的国家生活,接触到不同的动植物、细菌、病毒等,会在体内产生不同的抗体。
故选:D。
10.(2024春 新泰市期中)被疯狗咬伤的患者,需及时注射狂犬抗毒血清。注射的物质和采取的措施分别称为(  )
A.抗体,保护易感者 B.抗原,保护易感人群
C.抗体,控制传染源 D.抗原,切断传播途径
【答案】A
【解答】解: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因此被疯狗咬伤的患者,注射的狂犬抗毒血清属于抗体,能抵抗狂犬病毒,保护人体不被狂犬病毒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11.(2024春 仪征市期中)为严重烧伤的患者移植他人的皮肤,移植的皮肤不易成活,从免疫的角度分析,移植的皮肤属(  )
A.抗原 B.疫苗 C.抗体 D.病原体
【答案】A
【解答】解:抗原,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在进行他人皮肤移植时,他人皮肤植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对他人皮肤进行排斥,抑制其成活,因此移植的皮肤相当于抗原;植皮时最好移植自己的皮肤,必须移植他人的皮肤时,需要进行抗免疫治疗,否则移植不会成功。
故选:A。
12.(2024 任城区校级一模)为了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我国政府规定婴儿出生后即注射乙肝疫苗.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杀死乙肝病毒 B.产生非特异性免疫
C.产生相应抗体 D.增加婴儿营养
【答案】C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我国政府规定婴儿出生后即注射乙肝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引起乙肝的病原体乙肝病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选:C。
13.(2024春 思明区校级期中)注射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型肝炎,被毒蛇咬之后需要及时注射抗毒血清。疫苗和抗毒血清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中分别属于(  )
A.抗原、抗原 B.抗体、抗体 C.抗体、抗原 D.抗原、抗体
【答案】D
【解答】解: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而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因此疫苗和抗毒血清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中分别属于抗原、抗体。
故选:D。
14.(2024秋 徐闻县校级期中)烧伤病人常用自身的皮肤进行植皮治疗,而不移植外来皮肤.这是因为(  )
A.会产生免疫反应 B.神经、血管不易接通
C.外来皮肤含菌量大 D.外来皮肤含有抗体
【答案】A
【解答】解: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在进行他人皮肤移植时,他人皮肤植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对他人皮肤进行排斥,抑制其成活,因此移植的皮肤相当于抗原;
植皮时最好移植自己的皮肤,必须移植他人的皮肤时,需要进行抗免疫治疗,否则移植不会成功。人体的免疫系统对不属于自己的成分有免疫排斥作用。
故选:A。
15.(2024秋 绥滨县校级期中)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
A.红细胞 B.淋巴细胞 C.吞噬细胞 D.血小板
【答案】B
【解答】解:抗体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因此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淋巴细胞。
故选:B。
16.(2011秋 广南县校级期中)抗体发生作用的特点是(  )
A.一种抗体可抵抗多种抗原
B.有些抗原消失后,相应的抗体仍然存在于人体内
C.抗体伴随抗原的出现而出现,随抗体的消失而消失
D.一种抗体可由多种抗原刺激而产生
【答案】B
【解答】解:A、具有专一性,因此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抗原,而不是可抵抗多种抗原,A不正确;
B、有些抗原消失后,相应的抗体仍然存在于人体内,B正确;
C、抗体伴随抗原的出现而出现,但是抗原消失后抗体仍然存在于人体内,C不正确;
D、一种抗体只能由一种抗原刺激而产生,而不是多种抗原刺激而产生,D不正确。
故选:B。
17.(2024春 周村区期中)近期,山东省红十字会对外宣布,已将某县冯某捐献的多个器官成功移植给了五名等待移植的重病患者,使他们得到了及时的救治.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
A.病原体 B.抗体 C.抗原 D.传染源
【答案】C
【解答】解:抗原,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移植到人体内组织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组织细胞的成活。因此移植的器官相当于抗原。
故选:C。
18.(2024秋 绥滨县校级期中)能产生淋巴细胞的器官是(  )
A.肺 B.肾 C.脾 D.心脏
【答案】C
【解答】解:人体的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人体的免疫器官有脾、胸腺、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
其中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嗜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脾脏免疫功能:吞噬和清除衰老的红细胞,细菌和异物,产生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脾中的淋巴细胞还能制造抗体。而心脏、肺、肾没有此功能。
故选:C。
19.(2024秋 肇源县期中)器官移植成功后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移植的器官属于抗原
B.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C.免疫不总是对人有益
D.免疫本质是识别自己排除异己
【答案】B
【解答】解:A、移植到人体内的器官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成活。因此移植他人的器官时,需要进行抗免疫治疗,否则移植不会成功。故A正确。
BC、免疫对人体有保护功能,但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对人体健康不利。例如防御功能过强,会导致过敏反应;防御功能过弱,会出现反复感染等。故免疫不总是对人有益。故B错误,C正确。
D、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故D正确。
故选:B。
20.(2024秋 东胜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人体的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免疫对人体总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B.当抗原消失后,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C.抗原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将抗原直接消灭
D.免疫系统不会攻击人体自身的细胞
【答案】B
【解答】解:A、免疫对人体有保护功能,但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对人体健康不利。例如防御功能过强,会导致过敏反应;防御功能过弱,会出现反复感染等,A错误。
B、当抗原消失后,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B正确。
C、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抗体与抗原结合,使抗原失去致病性,最后由吞噬细胞彻底消灭。C错误。
D、免疫系统可清除自身的衰老,死亡的细胞,从而保持保持内环境的稳定,D错误。
故选:B。
21.(2024春 渑池县期中)下列人体生理现象属于自身免疫功能失调的是(  )
A.患上流感,引起体温升高
B.吸入花粉后引起哮喘病
C.进行器官移植时,对异体器官产生排斥
D.患上肺炎引起白细胞增多
【答案】B
【解答】解:A、患流感后发烧的病状及它的性质,是抵御病菌的正常反应。A错误。
B、是花粉过敏,过敏就是免疫功能失调。B正确。
C、移入的器官是抗原,人体会产生抗体,抵抗抗原的侵入,是正常的反应。C错误。
D、患肺炎引起白细胞增多是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发挥,抵御病菌的表现。D错误。
故选:B。
22.(2024秋 西城区校级期中)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免疫的是(  )
A.脾脏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异物
B.乙肝病毒抗体消灭乙肝病毒
C.白细胞消灭侵入人体内的病菌
D.口服消炎药消灭肺炎双球菌
【答案】D
【解答】解: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
A、脾脏中的吞噬细胞将病菌吞噬、消化,属于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
B、乙肝病毒与相应抗体结合而被清除出,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
C、白细胞消灭侵入人体内的病菌,脾脏中的吞噬细胞吞噬异物是人生来就有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口服消炎药消灭肺炎双球菌是人类借助于药物治疗疾病,不属于人体的免疫。
故选:D。
23.(2024秋 杭锦旗期中)下列不是属于免疫功能过强的是(  )
A.小红不敢吃虾,因为她每次吃了虾之后,皮肤都会奇痒难熬
B.艾滋病患者常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
C.我们在注射青霉素之前要进行皮试,有的人在皮试处出现了直径大于1cm的肿块,出现这种情况则不应注射青霉素
D.露露赏花回家之后,就一直流鼻涕、打喷嚏,去医院检查之后,医生说这是对花粉过敏
【答案】B
【解答】解: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核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过敏是免疫的功能过强形成的,即抵抗抗原侵入的免疫功能过强。
ACD、有些人吃了虾后,皮肤都会奇痒难熬、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一些人吸入花粉后,会发生哮喘都属于过敏,是免疫功能过强的原因。
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因此病人常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不属于免疫功能过强。
故选:B。
24.(2024秋 西城区校级期中)当人体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异常细胞功能减弱时,可能会导致(  )
A.过敏 B.癌症 C.心脏病 D.感冒
【答案】B
【解答】解:根据免疫学的课本知识,人的免疫主要有三方面的功能:第一个方面,抵抗抗原体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从而维护人体的健康。例如,当第一方面的功能过高时,对进入体内的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等)和食物(如鱼、虾)等会发生过敏反应;第二个方面,及时清除体内的衰老、死亡和损伤细胞。当第二个方面的功能异常时,会对正常的自身细胞发生反应,而出现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第三个方面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上述功能正常时,对人体是有利的;而当上述功能异常时,就会引起疾病。当第三个方面的功能异常时,则有可能会发生肿瘤。因此,体内异常细胞通常是指非正常增殖的细胞,多为癌细胞,癌细胞为抗原,可被正常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如果免疫系统异常,不能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异常细胞的时候,这些异常细胞就会增殖形成恶性肿瘤,即癌症。
故选:B。
25.(2024秋 龙凤区期中)当人体免疫功能过高时,会发生的疾病是(  )
A.艾滋病 B.过敏反应 C.肺结核 D.肝癌
【答案】B
【解答】解:免疫的功能包括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当免疫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疾病;例如防御感染的功能过强时,对进入人体内的某些药物和食物会发生过敏反应,当自身稳定的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人体可能会发生肿瘤。选项中艾滋病和肺结核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肝癌的致病因素复杂,可能与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过低有关。
故选:B。
26.(2024秋 焦作校级期中)免疫的自身稳定功能是指(  )
A.识别和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
B.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
C.抵抗抗原的侵入
D.促进抗体的产生
【答案】B
【解答】解:A、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属于人体的免疫功能中的免疫监视。A错误。
B、衰老细胞相当于抗原,会引起免疫反应。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衰老细胞,从而能及时清除自身的衰老细胞,维持自身环境的稳定。B正确。
C、抵抗抗原的侵入属于人体的免疫功能中的防御感染。C错误。
D、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D错误。
故选:B。
27.(2024秋 莱州市期中)人体健康与免疫息息相关.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移植到体内的器官相当于抗体,所以要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B.过敏反应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C.免疫细胞能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癌细胞
D.接种疫苗所获得的免疫力不能遗传给后代
【答案】A
【解答】解:A、移入的器官对于病人来说是非己的成分,相当于抗原,人体依靠免疫功能能对进入其体内的外来的“非己”组织器官加以识别、控制、摧毁和消灭,导致移植器官破坏和移植失败,这种生理免疫过程在临床上表现为排斥反应,这也是器官移植最大的障碍,免疫抑制药物﹣﹣环孢素的发明使移植后器官存活率大大提高。A错误。
B、人体免疫功能失调时,会引发某些疾病。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严重时会导致死亡,B正确。
C、免疫细胞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C正确。
D、接种疫苗不会改变遗传物质,因此不能遗传给后代。D正确。
故选:A。
28.(2024秋 莱州市期中)下列现象与免疫功能无关的是(  )
A.胃液中含有胃酸 B.肾脏形成尿液
C.扁桃体发炎 D.泪液的杀菌作用
【答案】B
【解答】解:A、胃酸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因此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不是特异性免疫。
B、肾脏形成尿液现象,是生理现象,不属于免疫。
C、扁桃体发炎,白细胞增多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泪液的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故选:B。
29.(2024秋 焦作校级期中)下列哪种医疗手段一般情况下必须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
A.肾脏移植 B.艾滋病治疗
C.非典治疗 D.花粉或食物过敏
【答案】A
【解答】解: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移植到人体内植入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抗原,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组织细胞的成活。因此植入器官的组织细胞相当于可抗原。在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因此必须寻找与患者身体相匹配的器官,同时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故选:A。
30.免疫对人体的主要作用有(  )
A.防御感染 B.自身稳定
C.免疫监视 D.前三者都有
【答案】D
【解答】解:免疫具有以下功能: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故选:D。
31.(2024春 广陵区期中)吃饭时咬破口腔内壁,一般不会感染,是因为唾液中含有(  )
A.消化酶 B.溶菌酶 C.抗原 D.抗体
【答案】B
【解答】解:口腔中有唾液腺的开口,唾液腺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流入口腔,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初步消化作用,除此之外唾液中有溶菌酶能将病菌溶解,起到免疫的作用。所以,吃饭时咬破口腔内壁,一般不会感染,是因为唾液中含有溶菌酶。
故选:B。
32.(2024秋 蚌埠期中)护士给患了感冒的小朋友打针时,用酒精棉球擦拭将要扎针处的皮肤,目的是(  )
A.清除扎针处的细菌或真菌
B.使药水顺利进入体内
C.减轻注射时的疼痛
D.使药水尽快被身体吸收
【答案】A
【解答】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75%的酒精与细菌的渗透压相近,可以在细菌表面蛋白未变性前逐渐不断地向菌体内部渗入,使细菌所有蛋白脱水、变性凝固,最终杀死细菌。因此用酒精棉球擦拭将扎针处的皮肤,可以杀灭皮肤上的细菌或真菌。
故选:A。
33.(2024秋 肇源县期中)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可预防乙肝病毒引发的乙型肝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肝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B.从免疫学角度判断,接种的乙肝疫苗属于抗体
C.接种疫苗后,机体能产生特异性免疫
D.接种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B
【解答】解:A、乙肝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A正确。
B、接种乙肝疫苗,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属于抗原,B错误。
C、乙肝疫苗注射到人体内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产生抗体属于免疫的第三道防线,该抗体只对乙肝病毒有免疫作用,因此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
D、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接种新冠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D正确。
故选:B。
34.(2024春 原阳县期中)下列哪一项不能称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
A.皮肤角质层防止细菌入侵
B.呼吸道黏膜能黏附细菌,形成痰排出体外
C.消化道中部分病菌被杀死
D.血液中的细菌被吞噬细胞消灭
【答案】D
【解答】解:A、角质层防止病菌入侵,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A不符合题意;
B、呼吸道黏膜能黏附细菌,形成痰排出体外,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不符合题意;
C、消化道中,一部分病菌被杀死,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C不符合题意;
D、细菌被吞噬细胞消灭,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D符合题意。
故选:D。
35.(2024秋 莱州市期中)如图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防线能抵御多种病原体
B.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C.图中细胞①表示淋巴细胞
D.该过程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答案】A
【解答】解:人的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和黏膜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他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它们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有些组织和器官中含有的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它们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故选:A。
36.(2024秋 漳平市期中)新冠肺炎爆发以来,戴口罩已为常态,新冠疫苗的接种也如火如荼进行着,关于新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在传染病学中属于传染源,在免疫学中属于抗原
B.新冠疫苗在免疫学中属于病原体
C.接种新冠疫苗后可使病人获得对该种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D.新冠病毒与人体大肠杆菌相比,结构特点是少了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C
【解答】解:A、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有细菌、病毒、真菌(如引起黄癣病的霉菌)、原虫(如疟原虫)、蠕虫(如蛔虫)以及螨类(如疥螨)等。新冠肺炎病毒是引发新冠肺炎的病原体。在免疫学中属于抗原,A错误。
B、新冠疫苗是由灭活的或者减毒的新冠病毒制成的,在免疫学中称为抗原,B错误。
C、疫苗是用毒性减弱或者已经死亡的病原体制成生物制品,人们常用疫苗来预防传染病,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它能消灭和清除病毒,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这种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
D、新型冠状病毒结构十分简单,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与细菌相比,结构特点是无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C。
37.(2024秋 枝江市期中)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是天大的事。如果被铁钉扎伤伤口较深时,容易患破伤风,而皮肤表面划破一般不会患破伤风。这说明(  )
A.保持通风可以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
B.破伤风杆菌适于肌肉组织内生长繁殖
C.破伤风杆菌适于见光环境内生长繁殖
D.破伤风杆菌适于无氧环境内生长繁殖
【答案】D
【解答】解:破伤风杆菌也经常寄居于人和动物的肠道内,但不致病。当进入深而狭窄的伤口内部时,则会大量繁殖并致病,表明破伤风杆菌是厌氧性细菌,在无氧的条件下生长良好,才会大量繁殖。因此破伤风杆菌的生活不需要氧气。
故选:D。
38.(2024秋 宁津县校级期中)下列不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A.角质层防止病菌入侵
B.呼吸道黏膜黏附细菌形成痰液排出体外
C.消化道中一部分细菌被杀死
D.血液中的细菌被吞噬细胞消灭
【答案】D
【解答】解: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抗体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因此,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即角质层防止病菌入侵、呼吸道黏膜黏附细菌形成痰液排出体外、消化道中一部分细菌被杀死;而血液中的细菌被吞噬细胞消灭属于第二道防线。
故选:D。
39.(2024秋 东胜区校级期中)如图中,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两次侵染人体的先后时间程序,曲线表示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第Ⅰ次侵染被清除后,人体内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未消失
B.该病毒第Ⅱ侵入人体后,人体内产生的相应抗体大量增多
C.抗体是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由吞噬细胞产生的
D.产生相应抗体只对该病毒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C
【解答】解:A、由题干中的图形可以看出,病毒第Ⅰ次侵染被清除后,人体内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未消失。A正确。
B、该病毒第Ⅱ侵入人体后,人体内产生的相应抗体大量增多。B正确。
C、抗体是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由淋巴细胞产生的。C错误。
D、产生相应抗体只对该病毒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选:C。
40.(2024秋 肇源县期中)某人与麻疹患者接触过,但他后来并没有患此病,可能的缘故是(  )
A.那个人遗传素养好
B.那个人注射过流脑疫苗
C.麻疹的传染性较弱
D.此人患过麻疹或接种过麻疹疫苗
【答案】D
【解答】解: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患过麻疹病的人,体内产生了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因此他与麻疹患者接触不会被感染。
故选:D。
41.(2024春 龙凤区校级期中)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
A.吞噬细胞的作用 B.容菌酶的作用
C.皮肤的保护作用 D.打预防针预防疾病
【答案】C
【解答】解:A、吞噬细胞的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A不正确;
B、容菌酶的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B不正确;
C、皮肤的保护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C正确;
D、打预防针预防疾病,属于第三道防线,D不正确。
故选:C。
42.(2024秋 金华期中)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
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C.体液中的溶菌酶使病菌失活
D.皮肤阻挡病菌
【答案】B
【解答】解:(1)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白细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2)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为一种先天性的免疫,主要受遗传因素的控制,具有相对稳定性,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没有特殊的针对性,不会因为物种的不同而出现差异。而特异性免疫则有物种的差异性。
故选:B。
43.(2024春 龙口市校级期中)下列各项中,对人体具有保卫作用的第三道防线是(  )
A.乳酸的杀菌作用
B.胃酸和酶具有杀菌作用
C.血液中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原体
D.SARS病人痊愈后体内产生抵抗致病病毒的抗体
【答案】D
【解答】解: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所以乳酸的杀菌作用、胃酸和酶具有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血液中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原体都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SARS病人痊愈后体内产生抵抗致病病毒的抗体为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故选:D。
44.(2024春 泰山区校级期中)下列免疫方式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①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消灭
②患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得麻疹
③溶菌酶溶解病毒
④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
⑤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可吸附细菌并排出体外
⑥儿童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⑦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A.①②④⑤ B.①③⑤⑦ C.②④⑥ D.①④⑤⑦
【答案】B
【解答】解:③溶菌酶溶解病毒、⑤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可吸附细菌并排出体外,属于第一道防线;①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消化、⑦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属于第二道防线,因此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②患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得麻疹,⑥儿童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都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都属于特异性免疫。
所以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①③⑤⑦。
故选:B。
45.(2024春 泗水县期中)如图是有关免疫的漫画,能形象表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  )
A.御敌于国门之外 B.定点清除
C.扫地出门 D.城市巷战
【答案】B
【解答】解:A、图示御敌于国门之外,表示了皮肤的阻挡作用,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
B、图示定点清除,表示了吞噬细胞在抗体的协助下在消灭病菌,抗体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是后天获得的,是特异性免疫,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B正确;
C、图示扫地出门,表示了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
D、图示城市巷战,表示了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溶菌酶的杀菌作用,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
故选:B。
46.(2024秋 西城区校级期中)下列细胞中属于免疫细胞的是(  )
A.红细胞 B.淋巴细胞 C.肌细胞 D.神经细胞
【答案】B
【解答】解: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因此属于人体免疫细胞的是淋巴细胞。
故选:B。
47.(2024春 威海期中)下列免疫活动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消化液将食物中细菌杀死
B.抗体抵抗天花病毒
C.溶菌酶杀死细菌
D.白细胞吞噬病菌
【答案】B
【解答】解:A、“消化液将食物中细菌杀死”,属于第一道防线,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抗体抵抗天花病毒”,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C、“溶菌酶杀死细菌”,属于第二道防线,因此属于非特异性;
D、“白细胞吞噬病菌”,属于第二道防线,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所以,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抗体抵抗天花病毒”。
故选:B。
48.(2024秋 兰陵县期中)2024年4月,以“深度认知疫苗,助力科学传播”为主题的“疫苗科普知识交流会”在北京举行,提升公众疫苗素养的水平有助于树立正确的疫苗认知。下列疫苗认知中,较科学的是(  )
A.是一种有活性的病毒
B.是一种抗体
C.是一种失活或减毒的病毒
D.是一种抗生素
【答案】C
【解答】解:ABC.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可见,AB错误、C正确。
D.抗生素是由细菌或真菌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细菌的物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D错误。
故选:C。
49.(2024秋 蓬江区校级期中)人们接种牛痘疫苗是用来预防(  )
A.天花 B.肺结核
C.脊髓灰质炎 D.流感
【答案】A
【解答】解:人们一方面设法治疗和预防病毒性疾病,一方面利用病毒为人类造福。用接种牛痘疫苗的办法,预防由天花病毒引起的天花。
故选:A。
50.(2024春 阳谷县期中)下列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A.给病人打针吃药,治疗疾病
B.医务人员在特定区域定期喷洒消毒液
C.学生积极锻炼身体
D.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
【答案】D
【解答】解: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免疫的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选项B、C、D都不属于计划免疫;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属于计划免疫。
故选:D。
51.(2024春 西城区校级期中)我国实施计划免疫,有计划地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控制传染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疫苗相当于抗原
B.预防接种后体内可产生相应抗体
C.预防接种是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
D.接种一次即可终身具有免疫能力
【答案】D
【解答】解:A、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疫苗相当于抗原,正确;
B、预防接种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有效措施之一。人体接种疫苗后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正确;
C、预防接种属于特异性免疫,是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正确;
D、并不是所有的疫苗都具有终身免疫能力,错误;
故选:D。
52.(2024秋 东胜区校级期中)据外媒报道,美国中西部自2024年3月初以来,许多农场发现H5N2禽流感病毒,影响700万只火鸡及母鸡等产品。有关科学家利用健康家禽做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一次处理方法 结果 第二次处理方法 结果
甲组鸡 注射脱毒禽流感病毒 无病症 注射活性禽流感病毒 ?
乙组鸡 不注射任何病毒 无病症 注射活性禽流感病毒 有病症
A.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接种乙肝疫苗,相当于实验中的甲组
B.若甲组鸡第二次处理后无病症,则说明该脱毒流感病毒可作为疫苗研发
C.经过上述处理后,给甲组鸡注射马立克氏病毒,它们也不会患马立克氏病
D.乙组鸡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答案】C
【解答】解:A、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接种乙肝疫苗后,疫苗的毒性降低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相当于本实验中的甲组,正确。
B、甲组鸡在第一次注射脱毒病菌,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的抗体,当第二次注射活性病毒后由于体内有抗体,可以抵抗该病菌,所以表现为无症状,则说明该脱毒流感病毒可作为疫苗研发,正确。
C、注射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经过上述处理后,给甲组鸡注射马立克氏病毒疫苗,它们也会患马立克氏病,C错误。
D、本实验的变量为是否注射脱毒病菌,甲组注射了脱毒病菌为实验组,乙组未注射,起到对照作用,正确。
故选:C。
53.(2024秋 社旗县期中)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或无毒的病毒可以制成疫苗预防所有传染病
B.病毒可以在含有其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繁殖
C.利用绿脓杆菌噬菌体能有效地控制绿脓杆菌引起的感染
D.人如果患上脊髓灰质炎,可以通过注射抗生素治疗
【答案】C
【解答】解:A、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或无毒的病毒可以制成疫苗预防相应的传染病如乙肝疫苗预防乙肝而不是预防所有传染病,A错误;
B、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因此病毒不可以在含有其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繁殖,B错误;
C、利用绿脓杆菌噬菌体能有效地控制绿脓杆菌引起的感染,C正确;
D、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因此人如果患上脊髓灰质炎,可以注射抗病毒药物治疗而不是通过注射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对病毒不起作用,D错误。
故选:C。
54.(2024秋 杭锦旗期中)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主要原因是疫苗可以促使人体(  )
A.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产生大量特定抗体消灭病原体
B.接受大量抗体或淋巴因子,立即获得针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
C.在健康状况下获得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
D.产生针对特定传染病的抗原,从而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答案】C
【解答】解: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因此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传染病,这是因为疫苗能促使人体产生相应抗体。
故选:C。
55.(2024秋 富顺县校级期中)疫苗就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的或无毒的(  )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无法确定
【答案】D
【解答】解: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故选:D。
56.(2024秋 德惠市期中)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免疫力.下列哪种疾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
A.近视 B.乙肝 C.龋齿 D.贫血
【答案】B
【解答】解: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近视,龋齿,贫血都不是传染病,不能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可通过注射乙肝疫苗来预防,B正确。
故选:B。
57.(2024春 路北区期中)计划免疫的作用是(  )
A.使其产生某种抗体,能抵抗所有传染病
B.使其产生某种抗原,能抵抗所有传染病
C.使其产生某种抗体,能抵抗某种传染病
D.使其产生某种抗原,能抵抗某种传染病
【答案】C
【解答】解:传染病流行需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源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计划免疫是通过注射疫苗,使人体获得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疫苗作为抗原,能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而抗体具有特异性,故人体获得的是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故计划免疫的作用是使其产生某种抗体,能抵抗某种传染病,即C符合题意。
故选:C。
58.(2024秋 富顺县校级期中)口蹄疫、禽流感等动物病毒可以通过(  )的方法进行防治.
A.口服疫苗 B.外用疫苗 C.接种疫苗 D.都对
【答案】C
【解答】解:病毒的种类很多,但一种病毒通常只能侵染某种特定的细胞。专门侵染动物和人体细胞的病毒叫做动物病毒,如口蹄疫、禽流感病毒。疫苗就是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病毒。预防口蹄疫、禽流感,这些疫苗是经过人工处理的病毒。疫苗只是针对相应的传染病才有预防作用,因为它是通过该种传染病的病原体的抗原性来研制成的,目前并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有疫苗。只能接种,而不能口服和外用。
故选:C。
59.(2024秋 东莞市校级期中)人类接种的病毒疫苗应当是 (  )
A.活的具有强感染性的病毒
B.植物病毒
C.经灭活的病毒或毒性减弱的病毒
D.噬菌体
【答案】C
【解答】解: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如给少年儿童接种牛痘疫苗能有效的预防天花病。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的免疫机理分析,牛痘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到人体后,不会使人发病,但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对牛痘病毒起到拮抗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这种免疫属特异性免疫。A、若给人体注入活的具有强感染性的病毒,人体就会患病;B、植物病毒是寄生在植物体上的病毒;D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只有C符合题意。
故选:C。
60.(2024春 江永县校级期中)下列实例中,不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
A.给生病的孩子打针吃药
B.给小孩服用麻痹糖丸
C.给出生三个月的婴儿接种百白破
D.给刚出生的婴儿打卡介苗
【答案】A
【解答】解: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免疫的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选项A不属于计划免疫。
故选:A。
知识小结
考点清单

考点01
抗体和抗原

考点02
淋巴

考点03
人体的免疫功能

考点04
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考点05
计划免疫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