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七单元综合提优卷(A)(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七单元综合提优卷(A)(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七单元综合提优卷(A)
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用“ ”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5分)
将士(jiāng jiàng) 要求(yāo yào) 签订(dīng dìng)
宁可(níng nìng) 骚扰(lǎo rǎo) 出租(zhū zū)
(秦泰)朝 (催摧)促 (效郊)果 (赛塞)北
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
zàn yáng cháng zhēng jié chū xiōng huái
yīng xióng fēi fán xùn chì qīng xī
三、查字典,填空。(5分)
“范”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
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范”在字典中的义项有:①模子。②模范,榜样。③范围。④限制。给下列句子中的“范”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我们学校今年被评为科研示范学校。 ( )
2.我们要提高警惕,防范坏人的破坏捣乱。 ( )
3.东边露出了一片红霞,接着红霞的范围越来越大。 ( )
四、将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填序号)(10分)
①( )( )无畏 ②( )面无( ) ③( )忠报国
④( )存高( ) ⑤秉公( )( ) ⑥大( )凛然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出现了诸多英雄豪杰。 的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的梅兰芳为了拒绝给侵略者演戏而蓄须;解放军战士们 ,守卫着祖国的边疆; 的文天祥面对诱降,至死不屈。
五、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8分)
1.“他的发言 奋人心,赢得了观众们的 掌声和欢呼声,那声音 耳欲聋。”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zhèn”字,正确的一项是( )。
A.震 阵阵 振 B.阵 振振 震 C.振 阵阵 震 D.振 震震 阵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千里黄云白日曛(昏暗) B.欲饮琵琶马上催(催促)
C.至今思项羽(思考) D.但使龙城飞将在(只要)
3.下列句子中,没有表达爱国情感的一项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C.君子忧道不忧贫 D.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理解了文章的题目,就等于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B.《梅兰芳蓄须》中梅兰芳用蓄须来表示对日本侵略者的抗议
C.《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少年周恩来为振兴中华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受到了魏校长的表扬
D.书信的格式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福语、署名和日期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想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用合适的关联词合并句子)(2分)
2.按要求写不同语气的话,再根据情境判断应该用哪种语气反驳。(4分)
情境:红灯还亮着,小文就要过马路,还毫不在意地说反正没有车。
①陈述语气:
②反问语气: 我认为第 种语气好,因为
七、根据课本内容完成练习。(9分)
1.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 ”,错的画“×”。(3分)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采用了先出示结果,再追述原因的写法。( )
(2)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出,梅兰芳采用了远避澳门、蓄须明志、打针装病等方法。( )
(3)《延安,我把你追寻》一诗中要追寻的是延安精神,这种精神需要继承和发扬。( )
2.《夏日绝句》是 代诗人 写的。其中最能体现诗人人生观的诗句是“ , ”,怀念西楚霸王的诗句是“ , ”。(3分)
3.《出塞》是 代诗人 的作品。其中“ , ”这两句诗营造出一种雄浑的意境和历史的沧桑感。(2分)
4.《别董大》一诗中,“ ,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鼓励和劝慰。(1分)
八、快乐阅读。(24分)
(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8分)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 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瑰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请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2.加点的“这个问题”指什么 用“ ”画出来。文中把“这个问题”比作 、作用是 。(4分)
下列选项中,对“中华不振”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当时中国很久都没有听到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了
B.当时中华民族贫穷落后,面对侵略者的暴行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
C 当时中国人因为吃不饱,穿不暖,所以精神都萎靡不振
D当时的中华民族没有振奋精神
(二)程砚秋拒演(16分)
程砚秋,京剧艺术家,与梅兰芳、苟慧生、尚小云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北平(今北京)沦落敌手。敌伪当局要求京剧界义务表演,为日军捐飞机。在敌人的成逼下,很多人不敢不唱,程砚秋却坚定地说:“我不能为日本人唱义务戏叫他们买飞机去炸中国人!我一人做事一人当,决不能让大家受牵连。唱戏的事,我宁死不从!请转告日本人,甭找梨园的麻烦,我自己有什么罪过,让他们直接找我。”
1937年拒绝为日军唱戏后,程砚秋的日子过得很不平静。重重的压力和敌人的迫害极大地影响了程砚秋的生活,他身心俱疲。在此情形下,程砚秋决定息演退隐。一方面,他对外宣称身体患病,不能登台演出,并托人请德国大夫亲笔开具了患病证明。另一方面,他告别了城里的家人,到郊区开始了务农生活。
世外桃源的生活并非始终平静。虽然程砚秋已经不登台演出,并且移居郊外,但日伪特务仍然经常上门骚扰。1944年的一个深夜,日本宪兵和伪警突然闯入程砚秋家中抓人,幸亏当日他未在家中,事后程夫人通过挚友申请保释,才免了他的冤狱之灾。程砚秋悲切地说:“士可杀不可辱!”他深切感受到了屈辱,深切盼望中国人民能够重新站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程砚秋重新在京剧舞台上活跃起来。1950年,程砚秋开始了西北的演出。在此期间,程砚秋曾与贺龙元帅邂逅,贺龙元帅赠他宝刀一柄,并说:“宝刀赠英雄,红粉送佳人。”1951年,程砚秋赴西南考察返回路过武汉时,得知当地同志们捐献抗美援朝的飞机还差几个“螺丝钉”,立即不顾劳顿辛苦,在汉口连唱五天义务戏。
在台上,程砚秋是娇柔的旦角;在台下,他却是铁骨铮铮的血性男儿!
1.短文围绕“程砚秋拒演”这一主要内容,讲了哪几件事 请照样子进行概括。(4分)
2.下面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2自然段通过对程砚秋语言的描写,表现了他坚决不向侵略者屈服的态度
B.“宝刀赠英雄”是贺龙元帅对程砚秋的赞扬,也是对他精神的肯定
C.程砚秋息演退隐后,一直过着世外桃源般的平静生活,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才重返京剧舞台
3.程砚秋在汉口唱了五天义务戏,是因为 。(2分)
4.对比短文中的程砚秋和课文中的梅兰芳,梳理他们经历的危险和困难,体会人物的共同品质,再说说他们让你想到的人物,填一填。(8分)
人物 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共同品质
程砚秋
梅兰芳
他们让我联想到了 、 等人。
九、习作乐园。(25分)
题目:给 的一封信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上老师、父母、同桌等,将想要告诉别人的事情写清楚,格式正确,350字左右。
第七单元综合提优卷(A)
一、
二、赞扬 长征 杰出 胸怀 英雄 非凡 训斥 清晰
三、艹 5 F fan 1.② 2.④ 3.③
四、①英勇 ②铁 私 ③精 ④志 远 ⑤执法 ⑥义④ ⑥ ③ ①
五、1. C 2. C 3. C 4. A
六、1.周恩来之所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因为他想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
2.示例:①小文,红灯还亮着,我们不能过马路。
②小文,路上没有车,难道我们就不用遵守交通规则了吗 ②反问句的语气比较强烈,小文不想遵守交通规则,需要警醒他。
七、1.(1) (2)× (3)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3.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4.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八、(一)1.周恩来目睹了中国人受外国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 一团烈火 写出了周恩来把祖国的安危、民族的希望放在心上,不找到解决办法,内心难以平静 3. B
(二)1.事件2:不堪迫害,息演退隐
事件4:元帅赠刀,为国义演
2. C
3.他想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作贡献
4. 示例:
人物 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共同品质
程砚秋 敌人的迫害、特务的骚扰、无故险被抓 顽强不屈、热爱祖国
梅兰芳 不能演出、日军的逼迫和骚扰、没钱养家、险些丢命
李大钊 吉鸿昌
九、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