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 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老校区(新泰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4 分。1.小向早上 8:00 开车从巴东出发去神农架去度假,行驶 92 后在 9:50 到达神农架某宾馆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研究汽车经过收费站的时间时可以将车视为质点;B.车在高速路上行驶时,坐在小向车上的小朋友却感觉旁边的车没动,它是以自己为参考系的;C.这里的 8:00 和 9:50 指的是时刻,之间的间隔是时间,但因为时间不可以倒流,所以时间是矢量;D.根据题中数据可以求出小向开车全程行驶的平均速度;2.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可能的是( )①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②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③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④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3.短跑运动员在 100 竞赛中,测得 5 末的速度为 10.6 / ,10 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 10.2 / ,此运动员在这 100 中的平均速度为( )A. 10.4 / B. 10.3 / C. 10.2 / D. 10.0 / 4.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 – 图象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物体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 0C. 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 1时间 D.甲、乙两物体在距坐标原点 02处相遇5.一个物体的初速度是 2 / ,以 1 /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正确的是( )A.物体在第 4 秒初的速度为 6 / B.物体在前 4 秒内的位移为 16 C.物体在第 4 秒内的位移为 16 D.物体在前 4 秒内平均速度为 6 / 第 1页,共 12页6.雨滴自屋檐静止起滴下,每隔 0.2 滴下一滴,此时第 1、第 2、第 3、第 4 滴间的距离依次为 1.62 、1.26 、0.9 ,设落下的雨滴运动情况都相同,则此时第 2 滴雨滴下落的速度为( )A. 8.00 / B. 7.84 / C. 7.20 / D. 7.00 / 7.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 、 两点的速度分别为 4 、8 ,经历的时间为 ,则( )A.物体在 、 间的平均速度为 6 B.物体在位移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为 6 C. 6 物体的加速度为 D. 、 间的位移为 12 8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 0,经时间 后速度变为 。则在3时刻该物体的速度为( )A. 0+ 2 2 B. 0+ C. 2 0+ 2 3 3 D. 0+ 3二、多选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6 分。9.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则( )A.汽车的速度也减小B.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C.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不变D.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10.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 图象,由图可知该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A. 0~5 内做匀速运动,速度为 8 / B. 5~15 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 1 / 2C. 15 末离出发点最远,20 末回到出发点D. 15~20 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 3.2 / 211.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 2 / 2,质点在( )A.第 3 内,末速度是初速度的 2 倍 B.第 3 内,末速度比初速度大 2 / C.第 3 末的速度比第 2 初的速度大 4 / D.第 3 初的速度比第 2 末的速度大 2 / 第 2页,共 12页12.几个水球可以挡住一颗子弹《国家地理频道》的实验结果是:四个完全相同的水球紧挨在一起水平排列,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恰好能穿出第四个水球,则可以判定( )A.子弹在每个水球中速度变化快慢相同B. 子弹穿过第二个水球时的速度大小是2C.子弹穿过最后两个水球的时间之比为 2 1 : 1D.子弹穿过第三个水球的瞬时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三、实验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2 分。13.用气垫导轨和光电门测物体的加速度,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 1 = 0.25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 2 = 0.04 ,遮光条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 3 ,已知遮光板的宽度为 2.0 ,分别求出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__________,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__________,则可估算出滑块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14.某同学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他将小车由静止开始释放,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从点 开始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得到 、 、 、 四个计数点。测得图中 1 = 1.20 , 2 = 2.60 , 3 = 4.00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变电压的频率为 50 。则:(1)纸带的______端与小车相连(选填“左”或“右”);(2)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 时,小车的速度大小 =______ / ;(3)小车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 / 2。第 3页,共 12页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8 分。15.一辆汽车以 108 / 的速率行驶,现因故紧急刹车并最终停止运动。已知汽车刹车过程加速度的大小为5 / 2,则:(1)汽车刹车后 8 内的位移大小是多少?(2)汽车停下来前最后 1 内的位移大小是多少?16.某物体由 点出发做直线运动,前 5 向东行驶了 30 到达 点,又向前行驶了 5 前进了 60 到达 点,在 点停了 4 后又向西行驶,经历了 6 运动了 120 到达 点西侧的 点,如图所示,求:(1)最后 6 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2)全过程的平均速度;(3)全过程的平均速率。17.如图所示,物体自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 为其轨道上的三个点,测得 、 间的距离 = 4 , = 5 。且物体通过 、 所用的时间相等,求 间的距离 。18.一物体以 4 / 的速度滑上光滑斜面,做加速度大小为 2 /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上滑到最高点 点速度恰好减为零,途经 、 两点,然后又以相同大小的加速度下滑到斜面底端 点,已知 =25 ,求:(1)物体第一次经过 点的速度?(2)物体由底端 点滑到 点所需要的时间?第 4页,共 12页答案解析1.【答案】 【解析】【分析】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本题综合考查了质点、参考系、时间、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等概念,注意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不难。【解答】A.在研究汽车经过收费站的时间时,汽车的长度不能忽略,故不可以将车视为质点,故 A 错误;B.车在高速路上行驶时,坐在小张车上的小朋友却感觉旁边的车没动,说明两辆车相对静止,故它是以自己为参考系的,故 B 正确;C.这里的 8:00 和 9:50 指的是时刻,之间的间隔是时间,时间是标量,故 C 错误;D.根据题中数据可以求出小张开车全程行驶的平均速率,但不可以求解平均速度,故 D 错误;故选: 。2.【答案】 【解析】【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以及知道加速度与速度变化的关系,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解答】 ①根据 = 可知加速度 由速度的变化量△ 和速度发生改变所需要的时间△ 共同决定,虽然△ 大,但△ 更大时, 可以很小,故①正确;②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速度变化量的方向,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正,故②错误;③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大,故③错误;④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越来越小,则速度越来越大,故④正确;故 ABC 错误,D 正确。故选 D。3.【答案】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运动员的位移为 100 ;总时间为 10 ,则平均速度: = = 100 10 = 10 / ;故选: .第 5页,共 12页由题意可知运动员的位移与所用时间,则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得平均速度.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一定要牢记平均速度等于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注意运动员的运动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4.【答案】 【解析】【分析】通过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通过图象确定两物体出发点的距离以及出发的先后顺序。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位移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解答】A.甲的位移随时间均匀减小,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的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大,做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由图可以看出甲的速度沿负方向,乙的速度沿正方向,故甲乙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故 A 错误。B.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 .故 B 正确。C.由图象可知,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 1时间。故 C 正确。D. 图象的交点表示相遇,则甲、乙两物体在距坐标原点 02处相遇。故 D 正确。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 A。5.【答案】 【解析】【详解】 .由公式 = 0 + 可得,物体在第 4 秒初的速度为 3 = 0 + 1 = 2 / + 1 × 3 / = 5 / A 错误;B.由位移时间公式1 = 0 + 22 可得物体在前 4 秒内的位移为1 1 = 20 + 2 = 2 × 4 + 2 × 1 × 42 = 16 B 正确;C.由位移时间公式第 6页,共 12页1 = 0 + 22 物体在第 4 秒内的位移为1 1 = + 24 3 2 4 = 5 × 1 +22 × 1 × 1 = 5.5 C 错误;D.根据公式,可得物体在前 4 秒内平均速度为 16 = = 4 / = 4 / D 错误。故选 B。6.【答案】 【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的平均速度可得第 2 滴雨滴下落的速度大13 1.62+1.26小等于 雨滴段的平均速度,即 132 = = 2×0.2 / = 7.20 / ,故 C 正确。13故选 C。7.【答案】 【解析】【分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解物体在 、 间的平均速度和物体在位移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求解物体的加速度;根据平均速度乘以时间求解 、 间的位移。本题主要是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关键是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知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解答】 A + 4 +8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物体在 、 间的平均速度为 = 2 = 2 = 6 ,故 A 正确;2 2 2 2B + (4 ) +(8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物体在位移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为: = =2 2 2=2 10 ,故 B 错误;C 4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得物体的加速度为: = = ,故 C 错误; D、根据平均速度乘以时间可得 、 间的位移为 = = 6 ,故 D 错误。故选: 。8.【答案】 第 7页,共 12页【解析】解:初速度为 0,经时间 后速度变为 ,则 = 0 + 在3时刻,则 ′ = 0 + 32 + 联立解得 ′ = 0 3 ,故 ABD 错误,C 正确故选: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 时间公式求得加速度,在根据速度 时间公式求得任意时刻的速度。本题主要考查了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时间公式,熟练应用即可。9.【答案】 【解析】【分析】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在做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加速度物理意义分析速度变化情况。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加速度增大,速度不一定增加,加速度减小,速度不一定减小,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解析】 .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汽车在做加速运动,故 错误, 正确; .加速度减小,汽车的速度增加由快变慢,但速度仍在增加,当加速度为零时,汽车做匀速运动,位移依然增大,速度达到最大,故 错误, 正确。故选 。10.【答案】 【解析】【分析】速度 时间图象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则由图象可知物体的运动情景;由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可得出物体位移的变化;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本题考查速度 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图象的意义,并能用图象斜率及面积求得加速度及位移。【解答】A.前 5 内的图线为水平线段,表示速度不变,故做速度大小为 8 / 的匀速直线运动,故 A 正确;B.5 ~15 16 8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 2 210 / = 0.8 / ,故 B 错误;C.20 内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故物体的位移一直在增大,故 C 错误;D.15 ~20 0 16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 5 / 2 = 3.2 / 2,故 D 正确。故选 AD。11.【答案】 第 8页,共 12页【解析】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 0 +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 2 / 2 ,可得 = 0 + 2 则有第 3 内,末速度为 3 = 2 + 2即末速度不一定是初速度的 2 倍,而末速度比初速度大 2 / ,故 A 错误,B 正确;C.第 3 末与第 2 初相差 2 的时间,由 = = 2 × 2 / = 4 / 可知第 3 末的速度比第 2 初的速度大 4 / ,故 C 正确;D.第 3 初与第 2 末是同一个时刻,则第 3 初的速度与第 2 末的速度相同,故 D 错误。故选 BC。12.【答案】 【解析】【分析】本题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应用,只要能掌握运动情景及正确应用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逆过程即可顺利求解。子弹运动的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末速度为零,我们可以应用逆过程,相当于子弹初速度为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来解决此题。【解答】A、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所以子弹在每个水球中速度变化快慢相同,故 A 正确;C、子弹运动的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末速度为零,我们可以应用逆过程,相当于子弹初速度为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因为通过最后 1 个、最后 2 个、以及后 3 个、全部 4 个的位移分别为 ,2 、3 和 4 ,1根据 = 22 知,所以时间之比为 1: 2: 3: 2,所以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不同,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子弹依次穿过 4 个水球的时间之比为 2 3 : 3 2 : 2 1 : 1,则子弹穿过最后两个水球的时间之比为 2 1 : 1,故 C 正确;B、设子弹穿过第二个水球时的速度大小 ′,则在整个过程中 2 = 2 4 ,穿过后两个球的运动过程中 ′ 2 = 2 2 2,联立解得 ′ = 2 ,故 B 错误;D、子弹穿过前 3 个水球和最后一个水球的位移之比为 3: 1,逆向看,穿过的位移之比为 1: 3,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知:穿过前三个水球的时间和最后一个水球的时间相同,所以子弹穿过第三个水球的时刻为总时间的中间时刻,故子弹穿过第三个水球的瞬时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故 D 正确。13.【答案】0.08 / 0.50 / 0.14 / 2 2.0×10 2【解析】[1]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 1 = = 0.25 = 0.08 / ;1第 9页,共 12页 2[2] 2.0×10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 2 = = 0.04 = 0.50 / ;2[3] = = 0.50 0.08滑块的加速度为 3 = 0.14 / 2。14.【答案】左 0.19 1.4【解析】解:(1)小车由静止做加速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增大,纸带上相邻点间的距离变大,由图示纸带可知,纸带的左端与小车相连。(2) 1 1打点计时器的打点时间间隔 = = 50 = 0.02 ,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5 = 5 × 0.02 = 0.1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打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 = 1+ 2 (1.20+2.60)×10 22 = 2×0.1 / = 0.19 / 。 2(3) (4.00 1.20)×10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 2可知,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 3 12 2 = 2×0.12 / 2 = 1.4 / 2。故答案为:(1)左;(2)0.19;(3)1.4。(1)小车由静止做加速运动,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增大,根据图示纸带分析答题。(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据此求出打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 2求出小车的加速度。本题考查了实验数据处理,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是解题的前提,根据实验数据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即可解题;解题时要注意单位换算。15.【答案】解:(1)以汽车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汽车的初速度为: 0 = 108 / = 30 / ,汽车做减速运动,则: = 5 / 2,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汽车从刹车到停止的时间为: 0 =0 0 = 0 30 5 = 6 30汽车刹车 8 后的位移等于刹车 6 后的位移,为: = 02 0 = 2 × 6 = 90 (2)汽车停下来前最后 1 内的位移大小等于以相等大小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加速 1 内的位移,为: ′ =1 2 = 12 2 × 5 × 12 = 2.5 答:(1)汽车刹车后 8 内的位移大小是 90 ;(2)汽车停下来前最后 1 内的位移大小是 2.5 。【解析】(1)汽车刹车过程做匀减速运动,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汽车从刹车到停止的时间,判断汽车是否停止,再结合位移公式求出汽车刹车后 8 内的位移;第 10页,共 12页(2)采用逆向思维,汽车停下来前最后 1 内的位移大小等于以相等大小的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加速 1 内的位移。本题考查运动学中的刹车问题,是道易错题,要注意判断汽车的运动状态,不能死套公式。16.【答案】(1)选择向西为正方向,如图所示,最后 6 的位移为 3 = 120 , 3 = 6 120 平均速度为 3 = 3 = 6 = 20 / ,大小为 20 / ,方向向西;3(2)全过程的位移为 = 3 ( 1 + 2) = 120 (30 + 60 ) = 30 时间为 = 5 + 5 + 4 + 6 = 20 = 平均速度为 =30 20 = 1.5 / ,大小为 1.5 / ,方向向西;(3)全过程的路程为 = 3 + 1 + 2 = 120 + 30 + 60 = 210 210 平均速率为 = = 20 = 10.5 / 。【解析】详细解答和解析过程见【答案】17.【答案】解:设物体通过 、 所用的相等时间均为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可得 = = 2可得 = 1 2又 点为 时间中点,则有 = + 2 9可得 = 2 物体自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 点,则有 2 = 2 + 49联立解得 = 8 。【解析】详细解答和解析过程见【答案】18.【答案】解:(1)从 到 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零,逆向思维,从 到 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以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位移大小为 = 25 = 0.25 1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 2 = 2 1 解得 = 0.5 则物体第一次经过 的速度为 1 = 1 = 2 × 0.5 / = 1 / 第 11页,共 12页故 B 点速度大小为 1 / ,方向沿斜面向上。(2)假设从 上滑第一次到达 点所用时间为 1,物体从 到 过程所用时间 1 0 1 41 = = 2 = 1.5 假设从 上滑到最高点 ,再下滑到 所用时间为 2,从 点上滑到 点所用时间与从 点下滑到 点所用时间相等, = = 1 0 = 2 = 0.5 则物体由底端 点第二次滑到 点所用的时间 2 = 1.5 + 0.5 × 2 = 2.5 答:(1)物体第一次经过 点的速度为 1 / ,方向沿斜面向上;(2)物体由底端 点滑到第一次滑到 点所需要的时间为 1.5 ,第二次滑到 点所需的时间为 2.5 。【解析】(1)由于斜面光滑,物体从 上滑到 的过程可视为物体从 静止下滑到 的过程,根据位移与时间公1式 = 22 即可求解出物体从 下滑到 所用的时间,再根据 = 0 + 求解出物体运动到 的速度;(2)物体从 点滑到 点有两种情况,分别是:从 上滑到 点;从 点上滑到 点再下滑到 点。通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求解出物体从 点上滑到 点所用的时间,即可根据两种情况求解时间。解决本题关键是需要知道物体上滑过程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视为反向匀加速过程,注意求解从 到 点过程的时间即是求解从 到 过程的时间。第 12页,共 1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