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准确把握概念 课件(1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准确把握概念 课件(17张PPT)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选择性必修三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4.1概念的概述
第二单元 逻辑思维规则
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
概念
判断
推理
准确把握概念(第四课)
正确运用判断(第五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第六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第七课)
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单元知识体系
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
核心问题:什么样的思维是合乎逻辑的思维
《新论·鄙名第十七》载:庄里有人字其长子曰盗,次子曰殴。盗持衣出耨,其母呼之曰盗,吏因缚之。其母呼殴殴喻吏,遽而声不转,但言殴殴,吏因殴之,盗几至于殪。
思考:这种情况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给我们什么启示?
母亲与官吏对“盗”和“殴”两个概念的理解不同引起的。“盗”母亲理解为“长子之名”,官吏理解为“盗贼”;“殴”母亲理解为“次子之名”,官吏理解为“殴打”。
如果不能明确概念,就有可能引起概念混淆,造成误解。
“盗”与“殴”
情境探究
举例:1.配钥匙师傅:你配吗?
2.食堂阿姨:你要饭吗?
3.快递小哥:你是什么东西?
4.垃圾分类:你是什么垃圾?
1、属性
(1)事物总有许许多多的性质和关系。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
“草莓是红色的”。其中“红色”是“草莓”的性质。
“8大于7”,这里“大于”表示的是“8”与“7”的关系。
(2)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属性
本质属性
非本质属性
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某事物具有,其它事物也可具有的属性。
一、概念的含义
有一天,柏拉图与学生们散步。一个学生问柏拉图:“您说,人是什么?”柏拉图说:“人是两腿直立的动物。”
于是有一个调皮的学生,抓来一只鸡,问柏拉图:“请问老师,这是人吗?”柏拉图觉得自己的说法有漏洞。连忙修正自己刚才的说法:“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腿直立的动物。”又有一个学生,找来了一只拔光了羽毛的鸡,在柏拉图面前高高举起,问老师:“这只没有羽毛的鸡,难道是您说的人吗?”
请列出人的属性,并概括人的概念?
有眼睛、有耳朵、有四肢
能直立行走
能用肺呼吸
能血液循环
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
揭示“人”的本质属性
其他动物也可能具有,
属于非本质属性

(1)含义: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2)性质:概念是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
【相关链接】
依据“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这一本质属性,我们可以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人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人们认识了这些本质属性,才能产生“人”的概念。反映某一客观事物的概念不等于客观事物本身,它们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人”这个概念,一方面舍去了人的男、女、老、少等个性特征,抽象出“人”所共有并且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又不专指某个具体对象,比如张三或李四,而是指所有的“人”。概念是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
2、概念
一、概念的含义
3、概念的表达
例如:“母亲”和“妈妈”“Mother”是不同的语词,但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
例如:白头翁会飞,王爷爷是白头翁,所以,王爷爷会飞。(教材P23)
“白头翁”有时表示一种鸟,有时表示白头发的老汉。这个语词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概念。混乱地使用不同的概念,是不合乎逻辑的。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非一一对应)。
(1)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多词一义)
(2)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一词多义)
一、概念的含义
【注意】任何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每一个语词都表达概念。
①一般,汉语中的实词都表达概念,而虚词(除连词外)不表达概念。(连词“如果...那么...”、“或”、“而且”、“只有...才...”等,虽属虚词,但把它们组合到判断中,却能表达概念。)②孤立的助词和叹词通常不表达概念。
为了证明“白马非马”的论题,公孙龙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如果求“马”,那么“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如果求“白马”,那么“黄马”“黑马”就不合要求。“马”讲的是马的形体;“白”讲的是“马的颜色”。讲颜色不同于讲形体,所以“白马非马”。
思考:你是否同意公孙龙的论证?为什么?
情境探究
对公孙龙的论证,要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肯定或否定。
①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反映什么,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白马”的内涵大于“马”的内涵,因为“白马”既要具有“马”的一切属性,还要具有“白”颜色这个属性。因此从概念的内涵来看,“白马”不是“马”。
②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是在指“谁”,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外延是什么。“白马”的外延小于“马”的外延。“马”的外延可以涵盖“黄马”“黑马”“白马”等所有的马,而“白马”仅反映白色的马。因此从概念的外延来看,“白马”是“马”的一种,二者是种属关系,从外延角度看,“白马”当然是“马”。
1.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1)概念的内涵
-—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2)概念的外延
-—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3)二者的关系①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②概念的内涵确定,一定条件下,其外延就可以由之而确定;
反之,概念的外延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其内涵也可以因此而确定。
举例:商品的内涵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例:“商品”概念的外延包括不同种类的商品:水果、衣服、家电……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例如:“商品”这个概念,揭示了“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内涵);也确定了这个概念所指的那些对象(外延)。
概念 内涵(是什么) 外延(有哪些)
书籍 装订成册的著作的总称
法律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建筑 人工建造的资产,属于固定资产范畴。
物质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正数 比0大的数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0.2、1、1.5、8、100……
历史书、军事书、农业书、医学书、文学书等。
《商法》、《经济法》、《宪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
庙宇、宫殿、房屋、桥梁等。
空气、书桌、磁场、生产力、国家等。
2.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1)划分标准: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2)相容关系: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
相容关系
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
外延大的概念——属概念
外延小的概念——种概念
指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设A、B为任意两个外延相容的概念,其相容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为:
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
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A
A
A
A
B
B
B
B
包含关系
包含于关系
母亲和妈妈、司马迁和《史记》的作者。
蔬菜和辣椒、水果和香蕉。
海口和海南、恩施和湖北。
小孩和演员、中学生和团员。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A.如果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则为不相容关系(又称全异关系)
(3)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
A
B
全异关系
设A、B为任意两个外延不相容的概念,其不相容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为:
例:坦克与玻璃、动物和植物、“黑”和“白”
2. 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B.不相容关系的特殊情形: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①矛盾关系: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②反对关系: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A
B
A
B
探究与分享:P25
◆ 成年人 未成年人
◆ 输 赢
上述每组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
成年人和未成年人这一组概念是矛盾关系,
因为:成年人+未成年人=所有人;
输和赢这一组概念是反对关系;
因为输+赢<比赛结果,比赛结果除了输和赢外,还有平局。
【特别提醒】对两概念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还是反对关系的判断,关键是看它们对于属概念是否具有排中的性质。若有,即为矛盾关系;若没有,则为反对关系。
“团员”和“非团员”
“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
“团员”和“党员”
“小麦”和“农作物”
“妇女”和“律师”
“小说”和“武侠小说”
“工厂“和”工人“
矛盾关系
全同关系
反对关系
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练一练:判断以下各组概念之间的关系
全异关系
属种关系
注意:
种属关系识别方法:
在种属概念之间加一个“是”可以构成一个合乎情理的句子。
如:台湾同胞——中国人,台湾同胞是中国人,合理这是种属关系;
而车轮胎——汽车,车轮胎是汽车则是不通的,所以二者不是种属关系,是全异关系 。
判断属种关系的技巧:
(1)是否处在同一类事物中;
(2)是否有共同的属性;
(3) 用“B是A”判断,若成立就是,否则则不是。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小结: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项目 相容关系 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 含义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部分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 类别 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 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阐释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 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被另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规则/公式 所有的A都是B, 所有的B都是A 所有的B是A ,有的A不是B 所有的A是B ,有的B不是A 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 A+B=C A+B图示
课堂小结
概念的概述
1.内涵与外延:
2.不同概念
的外延关系
一、概念的含义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1.属性:含义+分类
2.概念:
含义
特点:
表达形式:语词
一词多义
多词一义
相容关系:全同属种种属交叉
不相容(全异)关系:矛盾反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