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课件(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课件(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人民日报》报道:当全红蝉在东京奥运会以五跳三满分的“水花消失术”震惊世界时,没人会想到这个14岁的湛江少女在三年后陷入“发育关”的泥潭。自2021年东京奥运会以来,全红婵身高从1.43米增至1.6米,体重从38公斤涨到48公斤。身高增长导致全红婵的身体重心上移,体重增加则影响了她在空中翻腾的转速与入水精度。国际泳联的数据很残酷:体重每增加1公斤,空中转速就会减慢0.1秒;身高每增高1厘米,入水角度偏差可能超过2度。尤其在207C(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这个核心动作上,让全红婵不得不直面“成长的代价”:此前她在东京奥运会时,该动作的平均得分超95分;2025年4月6日跳水世界杯墨西哥站决赛中,这一跳只拿到79.20分,4月13日加拿大温莎站更是低至64.35分。对此,教练陈若琳对全红婵非常有信心,“每个运动员都会经历生长发育期,全红婵是一位非常有天赋的运动员,她对自己要求很高,我对她非常有信心。”
课堂导入
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议题一.赛场为国争光无上荣 懂得性质判断的运用
议题二.青春力量正跃然水上 明确关系判断的运用
总议题:青春如何绽放炙热的“中国力量”?
议题一.赛场为国争光无上荣 懂得性质判断的运用
议学探究1
①全红蝉是奥运冠军。
②全红蝉是水花消失术的代言人。
③有些中国网友是理性的。
④有些中国网友不是理性的。
⑤所有跳水运动员是勇敢的。
⑥所有跳水运动员不是懦弱的。
⑦水花消失术不是新鲜事。
思考:以上的判断是性质判断吗?如何正确认识性质判断?
①断定“全红蝉”具有“冠军”的性质。
②断定“全红蝉”具有“水花消失术的代言人”的性质。
③断定“有些中国网友”具有“理性”的性质。
④断定“有些中国网友”不具有“理性”的性质。
⑤断定“所有跳水运动员”具有“勇敢”的性质。
⑥断定“所有跳水运动员”不具有“懦弱”的性质。
⑦断定“水花消失术”不具有“新鲜”的性质。
1.运用性质判断的必要性
人们认识事物,首先要判断它们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就是要对事物的性质作出“有”(是)或者“无”(不是)的判定。这就需要运用性质判断。
2.性质判断(直言判断)的含义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注意: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所以,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
断定对象具有某种性质
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
示例:全红蝉是奥运冠军。
水花消失术不是新鲜事。
性质判断主要由:量项、主项、联项、谓项构成。
①量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表示数量:“所有”、“一切”“凡是”表示全部对象;“有的”“有些”表示部分对象;“这个”“那个”表示一个对象。)
②主项:表示断定对象的项;(处于语句主语位置,但不等于主语)
③联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常用“有”“是”“无”“不是”)
④谓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处于语句宾语位置,但不是宾语)
例如: 所有 跳水运动员 是 勇敢的。
3.性质判断的结构
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
(1)依据判断的质,即以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性质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肯定判断 否定判断
断定对象具有某种性质 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这个苹果很甜。(联项省略) 1.自私不是美德。
2.长期熬夜不是好习惯。
4、性质判断的类型
肯定判断的联项“是”,可以被省略或替代。
如“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
否定判断的联项“不是”不能省略,但可以被替代。
如:“教室里无人”。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性质判断分为多个种类。
(2)依据判断的量:即以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性质判断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
4、性质判断的类型
对象范围 量项表示 举例
全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
特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
单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中的某一个
所有、全部、任何、一切、都、凡是、每个、个个等
可以省略
有些,少数,大部分等
不可以被省略
人都会死
所有商品都是有价值的
有的同学很认真
有些地方下雨了
无量项,
主项通常用“这个”“那个”或单独概念
这道题是错的
李白是诗人
(3)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性质判断可以分为: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全称肯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
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
4、性质判断的类型
①全红蝉是奥运冠军。
②全红蝉不是水花消失术第一人。
③有些中国网友是理性的。
④有些中国网友不是理性的。
⑤所有跳水运动员是勇敢的。
⑥所有跳水运动员不是懦弱的。
单称否定判断
划分标准 种类
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判断的质
判断的量
“质”与
“量” 的结合上
全称判断
特称判断
单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
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
六种基本判断形式:
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小结:性质判断的种类
某翁请客,见三位主客只来了一位,五位陪客只来了三位,便着急地说:“唉,该来的没来!”陪客一听,有的坐不住,走了。见主客未到齐,又有陪客走了,他更着急,脱口而出:“不该走的走了!"话音刚落,所有客人都走了。此翁傻了“我错在哪儿 ”
此翁请客失败,他的判断出了什么问题 你能纠正他的错误吗
此翁请客失败,在于其使用性质判断时误用了量项。
该来的没来!
不该走的走了!
(所有)该来的没来!
(所有)不该走的走了!
补充完整
补充完整
(有的)该来的没来!
(有的)不该走的走了!
更正
更正
议学探究2
5、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注:可以缺量项和联项
例:人都会死。
例如:是一名党员。(缺主项); 所有的人都认同。(缺谓项)
(2)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例如:中学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主谓配合不当)
(3)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和“量”都准确无误。
例如:所有高中生都是团员。 (断定过量)
练一练P33:
材料中引号内的语句,作为判断的表述分别有什么问题?
小华在作文中写道:“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我不能辜负这段美好时光。”
小明告诉爷爷:“公园里的仙人掌,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样子长得很特别。”
一位读者致函某报社,批评该报:“有些又长又臭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
主项与谓项搭配不当。学生是人,学习的重要阶段是时间,两个概念不能这样搭配,应该说“中学阶段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
量项使用不当。即误用了量项“有些”,可以改为“所有又长又臭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
联项(连接词)使用不当。把概念的属种关系误认为全异关系。
议题二.青春力量正跃然水上 明确关系判断的运用
全红蝉与何威仪
议学探究3
思考:上述图片中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全红蝉与陈芋汐
全红蝉与全文茂
全红蝉与陈若琳
2、关系判断的含义:
1、运用关系判断的必要性:
事物除具有某些性质外,还与其他事物有多种关系。认识事物既要认识事物的性质,也要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
示例:何威仪是全红蝉的广东省队教练
陈芋汐与全红蝉是国家队队友
----教练与徒弟的关系
----队友关系
议学探究4:房间有几个人
一间房子里,有一位祖父,两个父亲,三个儿子,一个孙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一位叔叔,还有一个是侄子。
思考:这间房间里至少有几个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祖父
孙子
(一位)
(一位)
爸爸
叔叔
结论:最少有四人。就最小辈分的那个人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孙子、爸爸、叔叔、祖父。
注意:孙子、爸爸、叔叔、祖父等是关系,这是逻辑学中的一种规定。
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构成。
01
量项
量项
关系项
第二关系者项
第一关系者项
①关系者项:表示关系承担者的项;按照关系者出现的顺序可以称为第一关系者项、第二关系者项、第三关系者项……(关系判断的主项)
②关系项: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项;(关系判断的谓项)
③量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项;(如果关系者项是单独概念,就不使用量项)
注意: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
有的 被告 反控 某些 原告。
3、关系判断的结构:
请你说出下列判断的逻辑结构?
中国 与 美国 存在贸易摩擦。
第一关系者项
第二关系者项
关系项
小明 比 有些 同龄人 个子高。
第一关系者项
第二关系者项
关系项
量项
全部 香港有识之士 坚决支持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
量项
第一关系者项
关系项
第二关系者项
练一练:
4、关系判断的类型:
根据“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关系 和 传递性关系。
(1)对称性关系的三种表现形式: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和非对称关系
(2)传递性关系的三种表现形式:传递关系 、反传递关系和非传递关系
对称性关系 公式 举例 常见对称关系
对称关系
反对称关系
非对称关系
相同点:都是两个对象的关系。
不同点:顺序颠倒结果不同;适应的关系不同。
反过来也有
反过来没有
反过来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甲与乙是同学
“同学、同事、朋友”关系、两者的距离关系、“相同关系”“相等关系”“交叉关系”等
甲比乙大3岁
“大于关系”“小于关系”
“重于关系”“少于关系”
“侵略”“剥削”“在…之上”
“在…之下” “在…之前”
甲认识乙
“佩服”“认识”“尊重”“喜欢”
“赞美”“信任”“志愿”“帮助”等关系
(1)对称性关系
“陈芋汐和全红蝉是队友”仍成立,该判断是对称关系
“陈芋汐比全红蝉岁数小”不成立,该判断是反对称关系
“陈芋汐信任全红蝉”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该判断是非对称关系
假设以下关系成立:
全红蝉和陈芋汐是队友。
全红蝉比陈芋汐岁数小。
全红蝉信任陈芋汐。
思考:将上述三个判断中双方的位置互换一下,原来的关系是否还能成立?
议学探究5
传递性关系 公式 举例 常见传递关系
传递关系
反传递关系
非传递关系
相同点:都涉及三个对象及以上;都存在传递顺序;前两者与后两者有相同关系。
不同点:推出结论不一样;分别适用不同的关系。
跳过b也成立
跳过b肯定不成立
跳过b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
甲的岁数比乙大,乙的岁数比丙大。
甲是乙的父亲,
乙是丙的父亲。
甲是乙的同学,乙是丙的同学。
“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儿子”、“孙子”“矛盾关系”
“比…长(大、小、多、少、重、轻)”、“小于”、“大于”、“在…之前”、“在…之后”、“早于”“晚于”、“相等”、“平行”、“包含”“全同关系”
“喜欢”、“赞同”、“信任”“朋友”“同事”“同学”“交叉关系”“反对关系”
(2)传递性关系
5、把握对象的性质和对象之间的关系的意义
(1)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楚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2)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运用
性质判断
正确运用
关系判断
正确运用
简单判断
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
构成
含义
分类
肯定判断、否定判断
全称、特称、单称判断
全称肯定判断
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
单称否定判断
构成
含义
分类
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
对称性关系:对称、反对称、非对称关系
传递性关系:传递、反传递、非传递关系
(质)
(量)
要求
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
主项和谓项搭配恰当;
准确使用量项和联项。
本框小结
1、“没有……不是……”可视为“所有的……是……”即全称肯定判断。
没有什么事物不是对立统一的”
3、“……不都是……”“并非所有的都是”可视为“有的……不是……”即特称否定判断。
这个班的同学不都是北方人
2、“没有……是……”可视为“所有的……不是……”即全称否定判断。
没有任何资本家是靠勤劳起家的。
所有的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所有的资本家都不是靠勤劳起家的
4、“……不都不是……”意思是指不是全部都不是,其中有一部分是。可视为“有的……是……” 即特称肯定判断。
有的同学不是北方人
这个班的同学不都不是留守儿童
这个班的同学有的是留守儿童
注意:特殊句式表达的性质判断:
并非所有的梦想都是彩色的
有的梦想不是彩色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