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课件(共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课件(共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归纳总结:
类型 含义 举例
性质判断 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雪是白色的
关系判断 断定事物与事物之间关系的简单判断 张三和李四是同学
联言判断 断定事物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小明不但是班长,而且是团支书
选言判断 断定对象在几种可能情况下,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判断 面对困难要么迎头而上,要么退缩不前
假言判断 断定一个事物情况存在是另一个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 如果明天天气好,我就去爬山。








分析以下四个判断:
◆他 是 中学校长。
◆张华 认识 雷锋。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
这两个判断拆解后是概念,它们是不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是简单判断。
这两个判断拆解后仍然是判断,它们是包含其它判断的判断,是复合判断。
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1.他是中学校长。
2.张华认识雷锋。
3.世界是由上帝创造的。
4.我们可以出发吗?
5.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6.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7.如果某个数不能被2整除,它就不是偶数。
8.毛主席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还是一位哲学家。
简单判断的性质判断
简单判断的关系判断
复合判断的联言判断
复合判断的假言判断
区别不同判断类型:
复合判断的选言判断
不是判断
简单判断的性质判断
复合判断的联言判断
逻辑与思维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1.运用性质判断的必要性
人们认识事物,首先要判断它们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就是要对事物的性质作出“有”(是)或者“无”(不是)的判定。这就需要运用性质判断。
2.性质判断(直言判断)的含义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注意】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
例如:①所有的金属都是导电的。
②凡是数学考试都是难的。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3.性质判断的结构
例:“所有事物都是运动的”
事物
运动的

主项
所有
联项
量项
谓项
中学生
球迷
不是
有些
量项
全部对象:所有、一切
部分对象:有的、有些
一个对象:这个、那个
联项:有、无、不是
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
主项:断定对象
谓项:断定对象性质
量项:主项被断定范围
联项:联结主项和谓项
例:“有些中学生不是球迷”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4、性质判断的类型
(1)依据判断的质,即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性质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注意:
肯定判断的联项是“是”,对日常语言表达中,“是”常常被省略或替代。如“这篇文章写得很好”,“这道菜味道不错”。
否定判断的联项是“不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省略,但可以被替代。如,“教室里无人”。
例1:中国防控新冠疫情必定取得圆满成功。
例2:中国没有确定新冠疫情结束的时间表。
肯定判断
否定判断
(2)从判断的量,即以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性质判断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
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量项有所有、一切等,在语言表达中为了简洁,量项可以省略)例:所有的规律都是客观的。
特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量项有有些、有的等,在表达中量项是不可以被省略的)例:有的同学是我的邻居。
单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一个,即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在语言表达中,常常带有“这个”“那个”等词语,以此表达一类事物中的某一个)例:这道题是存在知识性错误的。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4、性质判断的类型
(3)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性质判断有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4、性质判断的类型
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反映事物的性质判断也应该是“质”与“量”的统一。
划分标准 种类 判断的质 判断的量
质与量的结合 【知识小结】性质判断的种类
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全称判断
特称判断
单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
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
六种基本判断形式
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对于性质判断,设主项为S,谓项为P,六种性质判断可以这样表达:
(1)全称肯定判断形式为“所有S是P",用人工语言可写为SAP,简写作A。A的含义是“所有......都是……”。
(2)全称否定判断形式为“所有S不是P",用人工语言可写为SEP,简写作E。E的含义是“所有……都不是……”。
(3)特称肯定判断形式为“有S是P",用人工语言可写为SIP,简写作I。
I的含义是“有......是......“。
(4)特称否定判断形式为“有S不是P" ,用人工语言可写为SOP,简写作O。O的含义是“有……不是……”。
【知识拓展】性质判断的字母表达形式
事 例 性质判断的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
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 所有 商品 是 有价值的 ①
所有 真理 不是 一成不变的 ②
有些 中学生 是 共青团员 ③
有些 中学生 不是 球迷 ④
许海峰 是 运动员 ⑤
这个人 不是 小学生 ⑥
全称肯定判断(SAP)
全称否定判断(SEP)
特称肯定判断(SIP)
特称否定判断(SOP)
单称肯定判断
单称否定判断
相关链接:
下列判断属于性质判断的哪种类型?
①所有的学生都是勤奋的。
②一切事物都不是静止的。
③荀子写的《劝学》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
④这个人不是中学生。
⑤有些大学生是党员。
⑥4/5的任务都不是由他完成的。
全称肯定判断
全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
单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
课堂训练:
1.一切事物都不是没有矛盾的。
2.有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3.没有一种金属不是导电的。
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
全称肯定判断
5.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⑴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⑵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⑶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和“量”都准确无误。
例:是一名党员。
例:实习生是我们进入工作的第一阶段,我不能浪费这段时光。
例:所有的高中生都是团员。
例:张三是......。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探究与分享:P33页】
某翁请客,见三位主客只来了一位,五位陪客只来了三位,便着急地说:“唉,该来的没来!”陪客一听,有的坐不住,走了。见主客未到齐,又有陪客走了,他更着急,脱口而出:“不该走的走了!"话音刚落,所有客人都走了。此翁傻了“我错在哪儿
此翁请客失败,他的判断出了什么问题 你能纠正他的错误吗
此翁请客失败,在于其使用性质判断时误用了量项。在材料中此翁使用了两个判断:“该来的没来”,这个判断是一个省略了全称量项的判断,即“所有该来的没来”,此翁应该将“所有”换成“有的”,即“有的该来的没来”;“不该走的走了”,这个判断也是一个省略了全称量项的判断,即“所有不该走的走了”,此翁应该将“所有”换成“有的”,即“有的不该走的走了”。
【探究与分享:P33页】
◆小华在作文中写道:“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我不能辜负这段美好时光。”
◆小明告诉爷爷:“公园里有一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样子长得很特别。”
◆一位读者致函某报社,批评该报:“有些又长又臭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
材料中引号内的语句,作为判断的表述分别有什么问题?
主项与谓项搭配不当。学生是人,学习的重要阶段是时间,两个概念不能这样搭配,应该说“中学阶段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
【探究与分享:P33页】
◆小明告诉爷爷:“公园里有一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样子长得很特别。”
◆一位读者致函某报社,批评该报:“有些又长又臭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
联项使用不当。仙人掌是植物,不能用“不是”这个表示概念之间不相容关系的联结词,这是把概念的种属关系误作为全异关系,可以改为“公园里有一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树木,样子长得很特别”。
量项使用不当。即误用了量项“有些”,可以改为“所有又长又臭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
【探究与分享:P34页】
一间房子里,有一位祖父,两个父亲,三个儿子,一个孙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一位叔叔,还有一个是侄子。
这间房间里至少有几个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从材料来看,通过“有一位祖父”,我们可以判断祖父只有一位;通过“一个孙子”,可以断定孙子辈的是一位;通过“三个儿子”,就孙子辈而言,他的爸爸是其祖父的儿子,他的叔权是其祖父的儿子,这个孙子辈的孩子是其爸爸的儿子;“一个哥哥”是指叔叔的哥哥;“一个弟弟“是指爸爸的弟弟;”一个侄子”是针对“一位叔叔”而言的。最后可以断定至少有四个人,就最小辈分的那个人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孙子、爸爸、叔叔、祖父。
(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1.关系判断的必要性
⑴对于客观事物而言,他们除了具有某些性质之外,还与其他事物存在多种关系。
⑵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既要认识事物的性质,也要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2.关系判断的含义:
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
例如:“3大于2。”这个判断的是对象“3”与对象“2”之间具有“大于”的关系。
(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3.关系判断的构成:
有的 被告 反控 某些 原告。
量项
量项
关系项
第二关系者项
第一关系者项
①关系者项:表示关系承担者的叫作关系者项;按照关系者出现的顺序可以称为第一关系者项、第二关系者项、第三关系者项……
②关系项: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作关系项;
③量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叫作量项;
注意: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
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构成。
(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4.关系判断的种类:
根据“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关系 和 传递性关系。
⑴对象之间关系对称性的三种表现形式:
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
⑵对象之间关系传递性的三种表现形式:
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
【探究与分享:P35页】
假设以下关系成立:
小明和小华是同学。
小明比小华岁数大。
小明信任小华。
将上述三个判断中双方的位置互换一下,原来的关系是否还能成立?
小华和小明是同学。
小华比小明岁数大。
小华信任小明。
“小华和小明是同学”仍成立,该判断是对称关系;
“小华比小明岁数大”不成立,该判断是反对称关系。
“小华信任小明”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该判断是非对称关系。
对称关系 含义 指当A与B具有某种关系时,B与A也具有这种关系
举例 ①甲和乙是同学;②一小时等于六十分钟
常见词语 “朋友”、“同学”、“交叉”、“对立”等
反对称关系 含义 指当A与B具有某种关系时,B与A必不具有这种关系
举例 ①甲比乙大3岁;(则就不可能乙比甲大)
常见词语 “大于”、“晚于”、“多于”、“高于”、“在……之上”等
非对称关系 含义 指当A与B具有某种关系时,B与A可能具有这种关系
,也可能不具有这种关系
举例 ①甲认识乙。(当甲认识乙时,乙可能认识甲,也可能不认识。)
常见词语 “认识”、“尊重”、“重视”、“喜欢”、“信任”、“帮助”等





传递关系 含义 指如果A与B具有某种关系时,且B与C也具有这种关系时,A与C也必具有这种关系。
举例 甲比乙长得高,乙比丙长得高。
(这里“……比……长的高”关系是传递关系,甲一定比丙长得高。)
反传递关系 含义 指如果A与B具有某种关系时,且B与C也具有这种关系时,A与C必不具有这种关系。
举例 甲是乙的儿子,乙是丙的儿子。
(这里的“……是……的儿子”关系是反传递关系,甲必不是丙的儿子)
非传递关系 含义 指如果A与B具有某种关系时,且B与C也具有这种关系时,A与C可能具有这种关系,也可能不具有这种关系。
举例 甲认识乙,乙认识丙。
(这里的“认识”关系是非传递关系,甲不一定认识丙。)





在某校高二年级男篮对抗赛中,红队战胜了黄队,黄队又战胜了蓝队。小明高兴地说:“红队必然会战胜蓝队。”小新摇摇头说:“不一定。”下列对两人的对话分析正确的是
A.小明说的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传递关系
B.小明说的不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反传递关系
C.小新说的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非传递关系
D.小新说的不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传递关系
C
(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5.弄清不同对象之间关系的意义
(1)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楚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2)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含义
简单判断
性质判断
关系判断
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构成。
构成
依据判断的量分:
依据判断的质分:
依据判断的质和量结合上分:
类型
含义
构成
类型
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简单判断
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构成。
对称关系(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
传递关系(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