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24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导学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24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同步导学案(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建构】
【基础 主干落实】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提出无理的修约主张,被清政府拒绝。
(2)直接原因(借口):1856年,英国和法国在俄、美两国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英国)和“马神甫事件”(法国)为借口,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3.侵略者:英国、法国(主凶);俄国、美国 (帮凶)
4.过程:
第一阶段:
(1)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2)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对广州实施军事管制。1858年4月,英法联军舰队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美俄两国舰队借口调停,也跟随北上。6月,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英、法两国还得到巨额赔款。随后,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又以“洋药”进口的名义承认鸦片贸易合法。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第二阶段:
(1)1859年6月,英、法公使借进京换约之机炮轰大沽炮台,再次挑起战事。守卫炮台的清军奋起反击,重创英法舰队。
(2)1860年8月,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皇帝让他的弟弟奕 (xīn)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然后放火烧毁。大火连烧三天,浓烟遮天蔽日。圆明园的焚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
(3)随后,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并扬言要直捣皇宫。奕诉被迫与英、法两国代表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于1860年10月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割九龙半岛南端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三、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9世纪50年代,俄国开始大肆向中国东北和西北扩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在1860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接受1858年黑龙江地方签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19世纪60年代,俄国又迫使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西北44万多平方千米领土。
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
长江中下游地区,俄国侵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同步练习】
基础题:
1.下列是近代史学者夏笠一部遗著的部分目录,可见这几章研究的是( )
第一章鸦片战争以后十年间国际国内形势与中外关系 第二章英、美、法“修约”交涉 …… 第四章英法联军攻占广州 第五章第一次大沽口之战与《天津条约》、《瑷珲条约》的签订
A.中法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2.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下图中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
A.虎门销烟 B.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3.某位历史学家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以不同面目出现的侵略中国的强盗帮凶中,俄国实际上成了获取赃物最多的一个强盗。”其依据是俄国( )
A.割占香港岛 B.劫掠北京城 C.强占北方大片领土 D.驻兵东交民巷
4.观察两次鸦片战争示意图。据此可知( )
A.西方经济侵略方式转为了资本输出
B.中国沿海地区完全被西方列强控制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西方侵略势力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
5.下图所示为晚清不同年份洋纱进口价格(按包计)的数据柱状图,这可以用来研究( )
A.外国商品竞争力弱 B.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清政府的经济负担不断加重
提升题:
6.法国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写道,“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材料描述的事件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7.遗迹遗物是历史的见证,是研究历史的一手史料。如图是北京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可用于研究( )
A.近代列强侵华史 B.中国人民抗争史
C.中国近代化探索史 D.中国思想解放史
8.林则徐根据自己多年在新疆考察,结合当时俄国胁迫清廷开放伊犁的情况,告诫国人:“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下列史实中,最能证明该预言的是( )
A.攻占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B.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C.俄国与中国签订《北京条约》
D.逼迫清政府赔偿2100万银元
9.恩格斯指出,“当英国和法国对中国进行一场代价巨大的战争时,俄国则保持中立,只是在战争快结束时它才插手干预”,结果俄国从战争中获得巨大的好处。这里的“好处”主要是指沙俄( )
A.从清政府手中割占香港岛 B.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C.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得到2亿两战争赔款
10.“从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和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了清军武器装备的落后。……但是清政府还是盲目地以‘天朝’自居,除了镇压国内起义之外,根本没有重视去缩小和世界军事强国的差距。”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清政府战术的失误 B.美俄联军力量强大
C.清朝缺乏战争自省 D.清军人数处于劣势
创新题:
11.列强侵略·古国之殇。八年级(2)班同学围绕着“战争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这个主题,同学们进行了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任务一【材料·解读战争缘由】
①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英国生产力飞速增长,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当时的英国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它把侵略目标对转了亚洲,指向了中国。——《中外历史纲要》②因而我们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的道路。今以后,我们的商人得沿大江河航行,在大的消费中心开行设业,并自由出入所有的港口。 ——《(法国政府)给葛罗男爵的训令》(1857.5.9)③日本对朝鲜觊觎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乘机出兵朝鲜。 ——摘自统编版教材④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壮大,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恐慌。列强一面向清政府施压,令其镇压义和团运动;一面拼凑起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 ——摘编自教师教学用书
任务二【图片揭示战争惨烈】
图一 圆明园的残垣断壁 图二 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 图三 炮火下的北京城(1900年)
任务三【条约阐释战争影响】
(1)材料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据下列材料,简析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几场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
(2)图片是历史的写照。下列图片分别与什么战争有关?它们揭示了侵略者怎样的本质?
(3)请从下面条约中任选三个,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瑗珲条约》 《天津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答案解析:
1.【答案】B
【难度】0.85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天津条约》的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瑷珲条约》的签订
【详解】根据题干“《天津条约》《瑷珲条约》的签订”并结合所学知识,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先后签订《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B项正确;中法战争发生在1883-1885年,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排除A项;甲午战争期间签订了《马关条约》,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属于国内的农民起义,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C
【难度】0.85
【知识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的废墟是圆明园的残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闯入北京圆明园,进行大肆劫掠后,又放火焚烧圆明园,使其变成一片废墟。因此站在这片废墟上,可解读到的历史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项正确;虎门销烟是林则徐领导的,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与图片所示事件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符,排除B项;“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反映的是反清武装起义,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C
【难度】0.85
【知识点】《瑷珲条约》的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的签订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俄国实际上成了获取赃物最多的一个强盗”和所学知识可知,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强占中国东北、西北约150万平方公里领土,远超其他列强所得,符合题干“最多”的描述,C项正确;割占香港岛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南京条约》获得,与俄国无关,排除A项;劫掠北京城是英法联军在1860年所为,俄国未直接参与,排除B项;驻兵东交民巷是1901年《辛丑条约》内容,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D
【难度】0.85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的内容、鸦片战争的影响
【详解】根据两次战争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对比两次鸦片战争示意图,第一次鸦片战争侵略势力主要在东南沿海(如广州、上海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通过《天津条约》等开放汉口、九江等长江中下游口岸,侵略势力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D项正确;西方经济侵略方式转为资本输出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允许列强设厂),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以商品输出为主,排除A项;“完全被控制”说法绝对,两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仅打开沿海及部分内陆通商口岸,未完全控制沿海地区,排除B项;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签订),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B
【难度】0.85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1864-1885年洋纱进口价格持续下降(从100两降至66.9两),反映出洋纱因机器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在华市场竞争力增强。洋纱价格低廉,冲击了中国传统手工纺纱业,导致农民放弃自给自足的家庭纺纱,转而购买洋纱,自然经济中“男耕女织”的结构被破坏,体现了自然经济遭到破坏,B项正确;题干中洋纱进口价格持续下降,说明外国商品竞争力强(价格低更具竞争力),而非竞争力弱,排除A项;列强放松经济侵略发生在一战期间(1914-1918年),与题干时间(19世纪中后期)不符,排除C项;洋纱价格变化与清政府赔款导致的经济负担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B
【难度】0.65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详解】根据材料“英法联军”“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洗劫过后,侵略者又放火烧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宏伟华美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B项正确;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不符,排除A项;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题干没有涉及,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材料反映的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了圆明园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A
【难度】0.65
【知识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详解】根据题干“北京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圆明园大水法遗址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留下的遗迹。英法联军的这一行为是近代列强侵华的重要罪证,该遗址直接反映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行径,A项正确;中国人民抗争史主要涉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或压迫的事件,如义和团运动等,与该遗址关联不大,排除B项;中国近代化探索史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向西方学习的过程,遗址未体现此内容,排除C项;中国思想解放史如新文化运动等思想变革,与遗址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8.【答案】B
【难度】0.65
【知识点】《瑷珲条约》的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的签订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 150 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充分体现了沙俄对中国的巨大危害,最能证明林则徐 “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 的预言,B项正确;“攻占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的是英法联军,排除A项;“俄国与中国签订《北京条约》” ,虽涉及俄国签订《北京条约》,但单独条约割地仅为一部分,不如“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全面,排除C项;“逼迫清政府赔偿2100万银元” 是《南京条约》的内容,是中国与英国签订的,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B
【难度】0.65
【知识点】《瑷珲条约》的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的签订
【详解】根据材料“当英国和法国对中国进行一场代价巨大的战争时”“结果俄国从战争中获得巨大的好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强占中国领土,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因此“好处”主要是指沙俄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B项正确;“割占香港岛”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所为,排除A项;“通商口岸设厂”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内容,排除C项;“2亿两赔款”为《马关条约》中日本所得,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C
【难度】0.65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详解】据材料“但是清政府还是盲目地以‘天朝’自居”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和有识之士已意识到清军武器装备落后,但清政府仍盲目自居“天朝”,除镇压国内起义外,根本不重视缩小与世界军事强国的差距,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清朝缺乏战争自省,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战术方面的问题,并且这也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凶是英、法,美、俄是帮凶,且材料重点强调的是清政府自身的问题,而非联军力量,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清军人数的情况,不能得出相关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1)①英国为了打开辟中国市场,获取侵略权益。②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③日本企图侵略中国,征服世界。④镇压义和团运动,侵略中国。
(2)图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图二:甲午中日战争;图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凶恶本质。
(3)示例
观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掀起了多场侵华战争。每场战争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外国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败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可见,伴随着诸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古老的中国社会被迫转型,在寻找出路。
【难度】0.4
【知识点】《辛丑条约》的签订、鸦片战争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英国生产力飞速增长,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当时的英国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它把侵略目标对转了亚洲,指向了中国。”和所学可知,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取侵略权益,于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根据材料“因而我们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的道路。”和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根据材料“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和所学可知,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原因是企图侵略中国,征服世界;根据材料“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壮大,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恐慌。”和所学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是镇压义和团运动,侵略中国。
(2)战争:根据图一“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和所学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了圆明园;根据图二“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 ”和所学可知,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攻占旅顺,屠杀中国居民2万多人,犯下了滔天罪行;根据图三“炮火下的北京城(1900年)”和所学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掠夺,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本质:通过以上战争,揭示了侵略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凶恶本质。
(3)阐述:开放性回答,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选择《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并结合所学可知,《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可拟定观点为“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观点,结合以上条约的影响和危害,进行阐述,最后,简要总结。如: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掀起了多场侵华战争。每场战争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外国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败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可见,伴随着诸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古老的中国社会被迫转型,在寻找出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