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情境化作业)(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情境化作业)(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情境化作业)
闯关01 秦的暴政
1.【2024·江苏南通三模】据兔子山遗址出土的秦简记载,公元前215年,一位名叫“尊”的益阳县女子,因在交易活动中拒收法定货币半两钱,被当地县令、县丞与令史集体判处弃市之刑(在闹市处死,并暴尸于众)。这说明秦朝 ( )
A.亡于暴政 B.货币体系混乱 C.刑法严苛 D.百姓赋役繁重
【答案】C
【解析】弃市是一种在闹市处死并暴尸于众的刑罚。材料中益阳县女子仅因拒收法定货币半两钱,就被判处如此严厉的死刑,这充分体现秦朝刑法的严苛,故 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秦朝灭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材料仅通过一个案例无法得出秦朝亡于暴政的结论。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拒收法定货币行为的处罚,而非货币体系本身混乱。D选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百姓赋役方面的内容。
2.【历史解释】“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叶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郭沫若评价的这一事件( )
A.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B.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C.由秦二世下令实施 D.直接引发农民起义
【答案】B
【解析】郭沫若评价的这一事件是秦朝的焚书坑儒。当时秦始皇为加强思想控制,下令焚烧除秦国史书、医药、占卜、农书以外的书籍,还坑杀了部分儒生,使得春秋末叶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精神遭受致命打击。这一事件虽在短期内试图统一思想,但实际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摧残了文化,而且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在位时的举措,并非秦二世下令实施,也并非直接引发农民起义的原因,农民起义主要是因秦朝的暴政如徭役繁重、刑法严苛等导致,因此该事件的主要影响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答案选B。
3.【历史解释】有人曾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
A.社会治安混乱 B.刑罚严酷,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处治
C.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 D.国民素质不高
【答案】B
【解析】“赭衣塞路,囹圄成市” 描述了秦朝道路上挤满穿囚衣的犯人,监狱像集市一样人满为患。这一现象核心在于反映秦朝统治下被处罚的人数极多,需从选项中找出导致该现象的根本原因。
A.该选项侧重社会秩序问题,但题干中 “穿囚衣的犯人”“监狱关满” 本质是刑罚结果,而非治安混乱的直接体现,排除。B.秦朝律法严苛,实行连坐法等残酷刑罚,百姓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定罪入狱,导致大量人员被处罚。“赭衣塞路” 正是刑罚严酷的直接结果,符合题干描述,正确。C.法制观念淡薄并非监狱人满为患的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是律法本身的严苛性,该选项因果倒置,排除。D.题干现象与国民素质无关,本质是暴政下刑罚滥用的结果,排除。
4.【材料题】
材料一 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镇五十余万,骊山、阿房之役又七十余万。——《历代兵制·秦》
材料二 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秦民益骇惧思乱。——《资治通鉴.秦纪三》
(1)上述三材料分别反映出秦朝统治出现了哪些问题
(2)分析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答案】(1)材料一:徭役兵役负担沉重。材料二:秦朝推行焚书坑儒。材料三:秦朝刑罚严酷。
(2)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解析】材料一:根据 “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镇五十余万”“骊山、阿房之役又七十余万” 可知,秦始皇时期大规模征发民力用于军事工程(长城、戍边)和宫殿陵墓(骊山、阿房宫)建设。如此庞大的劳动力征调远超社会承受能力,直接体现了秦朝对民力的过度消耗,导致百姓负担沉重,为社会矛盾埋下隐患。
材料二:由 “非秦记皆烧之”“藏诗、书、百家语者…… 杂烧之” 可知 “焚书” 事件,即焚毁非秦国史书及诸子百家典籍,旨在控制思想;“诸生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 即 “坑儒”,针对儒生实施残酷镇压。这一行为严重破坏了文化传承,也引发了知识分子的反抗,属于文化专制暴政的典型表现。
材料三:“刑者相半于道”“死人日成积于市” 描绘了受刑者遍布道路、尸体堆积的景象,说明秦朝律法严苛,连坐、重刑等制度使大量百姓遭处罚,“秦民益骇惧思乱” 则表明刑罚滥用导致民众恐惧并滋生反意,反映出统治的残酷性。
(2)秦朝灭亡的核心在于“暴政”的系统性危害:
政治层面:以严刑峻法维持统治,如连坐法、弃市等酷刑,使百姓处于恐惧之中,社会信任崩塌。经济层面:徭役与赋税负担超出民生底线。筑长城、修宫殿等工程需大量劳动力,导致农业生产荒废;赋税征收比例极高(如 “收泰半之赋”),百姓生存难以为继。
文化与思想层面:焚书坑儒切断了文化传承,排斥不同思想,失去了知识分子的支持,也加剧了社会对立。统治本质:秦王朝依靠军事征服与暴力压制维持统一,却未建立适应统一国家的民生保障与思想整合机制,最终在陈胜吴广起义及六国旧贵族反叛中迅速崩溃。暴政使秦朝失去民心,成为其灭亡的根本原因。
闯关02 陈胜、吴广起义
1.【时空观念】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大泽乡起义 ②“张楚”政权建立 ③秦朝灭亡 ④巨鹿之战
A.①②④③ B.③①④② C.④①③② D.①④③②
【答案】A
【解析】大泽乡起义后建立了“张楚”政权;项羽率部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故正确顺序为①②④③。正确答案A
[方法指导]解答此类排序型选择题,首先确定每件事的发生时间,然后排列出先后顺序即可。
2.【材料题】
【历史解释——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写出陈胜、吴广起义的地位。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补充陈胜斥责秦始皇的言论。
(3)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意义。
【答案】
(1)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2)补充:你建阿房宫、骊山陵,锚段繁重;征收况重赋税;你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
(3)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解析】陈胜、吴广起义的 “地位” 需从 “开创性” 和 “历史影响” 切入:
中国古代首次农民起义:此前商周时期的 “国人暴动” 属于平民反抗,而陈胜、吴广以农民阶层为主体,提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的口号,标志着农民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反秦斗争的导火索:起义虽失败,但引发了全国性反秦浪潮,刘邦、项羽等纷纷响应,最终推翻秦朝,其 “革命首创精神” 为后世农民起义提供了范例。
(2)补充言论需紧扣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
徭役与兵役:结合材料一中 “北筑长城”“南戍五镇”“骊山、阿房之役”,体现秦始皇滥用民力,导致 “丁男被甲,丁女转输”(男子从军,女子运输粮草)的社会危机。
刑罚与律法:如 “失期,法皆斩”(《史记》记载),说明律法严苛,百姓因客观原因(如暴雨延误行程)即面临死刑,反映统治的残酷性。
(3)“一统天下” 的意义需从多维度分析:
政治统一的开创性: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战国形成诸侯分裂局面,秦始皇通过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这是中国从 “封邦建国” 向 “中央集权” 转型的关键节点。
经济与文化的整合:统一货币、度量衡解决了各国货币形制、重量不一的问题(如秦国半两钱取代齐刀币、楚蚁鼻钱等),便利了商业贸易;文字统一使各地文化交流无障碍,如泰山刻石以小篆书写,成为文化认同的象征。
疆域与民族的融合:北筑长城抵御匈奴,将河套地区纳入版图;南设桂林、象郡等,使岭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推动了华夏民族与边疆少数民族的交融,为 “大一统” 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
【唯物史观——材料二】
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展开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探讨:
(4)请你运用相关知识,评价分析小丽、小东的发言。
(5)秦朝创造历史却速亡,留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4)小丽的说法错误,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朝暴政,大雨只是导火索,即便没有大雨,起义仍可能因其他矛盾爆发。小东的说法错误,陈胜、吴广起义意义重大:是中国首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5)启示:治国应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避免苛政暴政等。(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4)小丽:秦朝暴政的必然性:秦朝长期推行苛政,如徭役繁重(长城、阿房宫等工程征调数百万民力)、赋税沉重(百姓需上交 2/3 收成)、刑法残酷(“失期当斩” 等律法),社会矛盾已极度激化。《汉书》记载 “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反抗是必然结果,大雨导致的 “失期” 仅为直接诱因。历史事件的普遍性:秦末起义并非孤例,刘邦因释放刑徒起义、项羽在会稽响应反秦,均与 “大雨” 无关,证明反秦浪潮是社会矛盾总爆发的产物,而非单一因素触发。
小东:政治影响:加速秦朝崩溃:起义从数百人迅速发展至数万人,建立 “张楚” 政权后,关东地区纷纷响应,迫使秦二世调派骊山刑徒作战,暴露秦朝军事空虚。起义虽失败,但直接引发刘邦、项羽等后续反秦力量,为秦朝灭亡奠定基础。历史开创性:农民起义的里程碑——作为中国首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打破等级观念,开创了以暴力反抗暴政的模式。此后历代农民起义(如黄巾起义、黄巢起义)均受其影响,成为封建王朝改朝换代的推动力量。政策调整:为汉初治国提供借鉴: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推行 “休养生息” 政策,如减轻赋税至 “十五税一”、释放奴婢、简省刑法,形成“文景之治”,证明起义对后续政权的政策优化具有关键作用。
(5)民生为本:苛政必致民心背离:秦朝苛政表现:徭役繁重(修长城、阿房宫、骊山陵墓征调数百万民力)、赋税沉重(百姓需上交 2/3 收成)、刑法严酷(“失期当斩” 等律法),导致 “天下苦秦久矣”(《史记》)。启示:统治根基在于民心,若过度剥夺民众生存资源,如秦朝将全国 15% 人口投入非生产性劳役,必然引发 “戍卒叫,函谷举” 的反抗。需以民生为根本,如汉初 “休养生息” 政策正是吸取此教训。
闯关03 秦朝的灭亡
1.【多元史观】运用多元史观评价同一历史现象,能够使我们对历史现象的理解更透彻。下列史观从不同角度分析了( )
唯物史观:展现了人民的伟大力量 社会史观;加速了秦王朝的覆灭 革命史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充分体现了农民的革命意识
A.诸侯争霸 B.西周分封制建立
C.秦的统一 D.陈胜、吴广起义
【答案】D
【解析】A.诸侯争霸发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诸侯国间的权力争夺,与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无关,排除。
B.西周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目的是巩固统治,与“人民的伟大力量”“农民起义”无关,排除。
C.秦的统一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事件,属于王朝统一范畴,并非“农民起义”,与题干中“革命史观“社会史观”的描述不匹配,排除。
D.陈胜、吴广起义:
唯物史观:起义由底层农民发动,体现了“人民的伟大力量”。
社会史观: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统治,加速了秦王朝覆灭。
革命史观: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彰显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意识,完全符合题干中三种史观的分析。
2.【史实说明】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道:“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下列最能支撑该观点
的是( )
A.废除分封建立郡县 B.徭役繁重刑罚残酷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州郡割据战乱不已
【答案】B
【解析】
A选项:废除分封建立郡县,这是秦朝在政治制度上的重要创新,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一种先进的制度,并不是秦朝灭亡的原因,所以A选项不符合。
B选项:徭役繁重刑罚残酷,这属于秦朝的政治统治问题,也就是“政”的方面。沉重的徭役使得百姓不堪重负,残酷的刑罚让人民生活在恐惧之中,这些暴政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最终引发了农民起义,使得秦朝灭亡,很好地支撑了“秦之失,在于政”这一观点,B 选项正确。
C选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主要是东汉时期的政治现象,和秦朝无关,C 选项排除。
D选项:州郡割据战乱不已一般出现在汉朝后期等时期,秦朝时期并没有出现严重的州郡割据情况,D选项不符合。
1.【跨学科融合·语文】我国有很多咏史怀古诗对秦的暴政加以抨击。下面这首诗批判秦统治者( )
咏史诗·长城[唐]胡曾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 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A.焚书坑儒 B.刑罚残酷 C.滥用民力 D.穷兵黩武
【答案】C
【解析】唐代诗人胡曾在《咏史诗 长城》中写道“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诗中批判秦始皇不效仿尧舜施行仁政,反而让百姓陷入苦难。秦始皇为防御匈奴而大规模修筑万里长城,这一工程需征调无数劳动力,极大地消耗了民力,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使得苍生困苦。诗句“苦苍生”和“虚筑”直接体现出对秦始皇滥用民力这一行为的抨击,因此该诗批判的是秦统治者滥用民力,答案选 C。
2.【情景剧】在历史课堂剧“大泽乡起义”中,编导小张同学设计了四个剧情,其中符合主题的是( )
A.鸿门谢罪 B.项庄舞剑 C.四面楚歌 D.揭竿而起
【答案】D
【解析】题目要求选出符合 “大泽乡起义” 主题的剧情。大泽乡起义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首次农民起义,因暴雨延误戍边期限,按秦律当斩,遂揭竿为旗发动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
A.鸿门谢罪:出自楚汉之争时期的“鸿门宴”,刘邦向项羽谢罪的典故,与大泽乡起义无关,排除。
B.项庄舞剑:同样属于“鸿门宴”中的情节,项庄借舞剑企图刺杀刘邦,寓意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与大泽乡起义无关,排除。
C.四面楚歌:发生在楚汉之争末期,项羽被刘邦围困于垓下,汉军以楚歌瓦解楚军军心,与大泽乡起义无关,排除。
D.揭竿而起:直接对应陈胜吴广起义时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的场景,符合主题,正确。
3.【趣味情境】小馨创作了如图漫画,画中将士砸掉烧饭的锅,凿沉战船,以示决一死战。项羽在役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这一漫画反映的情境出现在( )
A.长平之战 B.大泽乡起义 C.巨鹿之战 D.楚汉之争
【答案】C
【解析】漫画中描绘的“砸掉烧饭的锅,凿沉战船”对应历史典故破釜沉舟,这是项羽在战役中为表决心采取的行动。题目要求判断该情境对应的战役。
A.长平之战:发生于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的战役,赵括“纸上谈兵”导致失败,与项羽无关,排除。
B.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领导的首次农民起义,是反抗秦朝暴政的开端,并非项羽参与的战役,排除。
C.巨鹿之战:项羽率领楚军在此战中破釜沉舟,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符合描述,正确。
D.楚汉之争: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战争,时间在秦朝灭亡后,并非直接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排除。
4.【连环画情境】连环画是承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下列连环画中反映秦末一场典型的以
少胜多的战役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题目要求选出反映秦末以少胜多典型战役的连环画选项。秦末战争中,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是巨鹿之战,需结合选项中的典故对应历史事件。
A.纸上谈兵:典故源于战国时期赵国将领赵括,因其空谈兵法导致长平之战惨败,与秦末无关,排除。
B.破釜沉舟:出自秦末巨鹿之战。项羽率军渡河后,凿沉船只、砸破锅灶(破釜沉舟),以示必胜决心,最终以少胜多击败秦军主力,符合题干要求。
C.城濮之战:发生于春秋时期,是晋楚争霸的战役,与秦末无关,排除。
D.揭竿起义:指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首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但属于起义爆发的标志,而非以少胜多的战役,排除。
5.【历史剧本杀】在剧本杀《秦末风云》中,玩家抽到的角色卡信息如下,此时角色最可能采取的行动是( )
身份:戍边士兵 任务:按时抵达渔阳戍守 突发:连日暴雨,道路阻断 提示:按秦律,失期当斩!
A.原地等待朝廷赦免 B.发动起义反抗暴秦
C.绕道前行争取时间 D.解散队伍各自逃生
【答案】B
【解析】根据历史记载,公元前 209 年,陈胜、吴广等 900 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因大雨被困大泽乡。按秦律“失期当斩”,且当时秦朝统治严苛,并无赦免先例(A选项错误);绕道前行既无法保证按时抵达(仍面临斩刑),且道路阻断难以实现(C 选项错误);解散队伍各自逃生会被认定为逃兵,同样面临死刑(D 选项错误)。因此,正如历史上陈胜提出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发动起义成为绝境中的唯一选择,对应大泽乡起义的爆发原因。
6.【考古盲盒】打开 "秦末历史" 盲盒,得到以下物品,这些物品共同印证的历史事件是( )
写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的竹简残片 绘有篝火狐鸣场景的绢画 刻着 "张楚" 国号的陶器残片
A.牧野之战 B.国人暴动 C.大泽乡起义 D.黄巾起义
【答案】B
【解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陈胜在大泽乡起义时提出的口号,否定贵族世袭特权,号召底层民众反抗,是起义的标志性言论。
篝火狐鸣:指陈胜、吴广利用迷信手段制造舆论,派人在夜间模仿狐狸鸣叫 “大楚兴,陈胜王”,以此凝聚人心、树立威望,为起义做准备。“张楚” 国号:大泽乡起义后,陈胜自立为王,建立 “张楚” 政权(意为 “张大楚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
A 选项牧野之战是周武王伐纣的战役;B 选项国人暴动发生于西周时期;D 选项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事件,均与题干文物信息不符。
7.【微信朋友圈】假如你是秦末的一位戍卒,经历大泽乡起义后发了条朋友圈“没想到因为一场大雨,我们在______发动了起义!喊出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的口号,还建立了______政权!”横线处应填入( )
A.巨鹿 大楚 B.大泽乡 张楚 C.垓下 西楚 D.咸阳 大秦
【答案】B
【解析】大泽乡:位于今安徽宿州,是陈胜、吴广率领戍卒发动起义的地点,因大雨延误行程而触发。
张楚:起义成功后,陈胜建立 “张楚” 政权,旨在复兴楚国、推翻秦朝。
A 选项巨鹿是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的发生地;C 选项垓下是楚汉之争中项羽被围之地;D 选项咸阳是秦朝都城,均不符合起义场景。
8.【历史脱口秀】脱口秀演员说:“秦朝的法律太严苛了!下雨迟到要砍头,修长城累死也要干,这不反等着啥?”这段话反映的是( )
A.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B.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C.楚汉之争的过程 D.文景之治的背景
【答案】B
【解析】法律严苛:如 “失期当斩” 的法律,迫使陈胜、吴广等戍卒因延误行程而起义。
徭役繁重:秦朝大规模征发民力修建长城、阿房宫等工程,导致百姓不堪重负,生活困苦。
这两点正是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A 选项秦统一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与题干描述的暴政不符;C 选项楚汉之争是秦亡后的争霸战争;D 选项文景之治是西汉初期的盛世,与秦代无关。
9.【VR 历史体验】在电影院里,你戴上 VR 眼镜体验秦末生活,下列场景符合史实的是( )
A.农民在阿房宫工地开心劳作 B.商人用五铢钱采购货物
C.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宣布起义 D.百姓安居乐业,赞颂始皇
【答案】C
【解析】A 选项:秦朝徭役繁重,百姓被强制征发修建阿房宫,动辄数年不得归家,生存艰难,不可能 “开心劳作”。
B 选项:五铢钱是汉武帝时期(西汉)才开始铸造的货币,秦代统一使用半两钱,因此秦末商人不可能使用五铢钱。
C 选项:符合大泽乡起义的史实,陈胜、吴广在此宣布反抗秦朝。
D 选项:秦末百姓深受苛政、重税、徭役之苦,“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不可能 “安居乐业”。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情境化作业)
闯关01 秦的暴政
1.【2024·江苏南通三模】据兔子山遗址出土的秦简记载,公元前215年,一位名叫“尊”的益阳县女子,因在交易活动中拒收法定货币半两钱,被当地县令、县丞与令史集体判处弃市之刑(在闹市处死,并暴尸于众)。这说明秦朝 ( )
A.亡于暴政 B.货币体系混乱 C.刑法严苛 D.百姓赋役繁重
2.【历史解释】“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叶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郭沫若评价的这一事件( )
A.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B.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C.由秦二世下令实施 D.直接引发农民起义
3.【历史解释】有人曾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
A.社会治安混乱 B.刑罚严酷,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处治
C.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 D.国民素质不高
4.【材料题】
材料一 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镇五十余万,骊山、阿房之役又七十余万。——《历代兵制·秦》
材料二 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秦民益骇惧思乱。——《资治通鉴.秦纪三》
(1)上述三材料分别反映出秦朝统治出现了哪些问题
(2)分析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闯关02 陈胜、吴广起义
1.【时空观念】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大泽乡起义 ②“张楚”政权建立 ③秦朝灭亡 ④巨鹿之战
A.①②④③ B.③①④② C.④①③② D.①④③②
2.【材料题】
【历史解释——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写出陈胜、吴广起义的地位。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补充陈胜斥责秦始皇的言论。
(3)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意义。
疆域与民族的融合:北筑长城抵御匈奴,将河套地区纳入版图;南设桂林、象郡等,使岭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推动了华夏民族与边疆少数民族的交融,为 “大一统” 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
【唯物史观——材料二】
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展开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探讨:
(4)请你运用相关知识,评价分析小丽、小东的发言。
(5)秦朝创造历史却速亡,留给我们什么启示
闯关03 秦朝的灭亡
1.【多元史观】运用多元史观评价同一历史现象,能够使我们对历史现象的理解更透彻。下列史观从不同角度分析了( )
唯物史观:展现了人民的伟大力量 社会史观;加速了秦王朝的覆灭 革命史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充分体现了农民的革命意识
A.诸侯争霸 B.西周分封制建立
C.秦的统一 D.陈胜、吴广起义
2.【史实说明】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道:“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下列最能支撑该观点
的是( )
A.废除分封建立郡县 B.徭役繁重刑罚残酷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州郡割据战乱不已
1.【跨学科融合·语文】我国有很多咏史怀古诗对秦的暴政加以抨击。下面这首诗批判秦统治者( )
咏史诗·长城[唐]胡曾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 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A.焚书坑儒 B.刑罚残酷 C.滥用民力 D.穷兵黩武
2.【情景剧】在历史课堂剧“大泽乡起义”中,编导小张同学设计了四个剧情,其中符合主题的是( )
A.鸿门谢罪 B.项庄舞剑 C.四面楚歌 D.揭竿而起
3.【趣味情境】小馨创作了如图漫画,画中将士砸掉烧饭的锅,凿沉战船,以示决一死战。项羽在役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这一漫画反映的情境出现在( )
A.长平之战 B.大泽乡起义 C.巨鹿之战 D.楚汉之争
4.【连环画情境】连环画是承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下列连环画中反映秦末一场典型的以
少胜多的战役的是( )
A. B.
C. D.
5.【历史剧本杀】在剧本杀《秦末风云》中,玩家抽到的角色卡信息如下,此时角色最可能采取的行动是( )
身份:戍边士兵 任务:按时抵达渔阳戍守 突发:连日暴雨,道路阻断 提示:按秦律,失期当斩!
A.原地等待朝廷赦免 B.发动起义反抗暴秦
C.绕道前行争取时间 D.解散队伍各自逃生
6.【考古盲盒】打开 "秦末历史" 盲盒,得到以下物品,这些物品共同印证的历史事件是( )
写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的竹简残片 绘有篝火狐鸣场景的绢画 刻着 "张楚" 国号的陶器残片
A.牧野之战 B.国人暴动 C.大泽乡起义 D.黄巾起义
7.【微信朋友圈】假如你是秦末的一位戍卒,经历大泽乡起义后发了条朋友圈“没想到因为一场大雨,我们在______发动了起义!喊出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的口号,还建立了______政权!”横线处应填入( )
A.巨鹿 大楚 B.大泽乡 张楚 C.垓下 西楚 D.咸阳 大秦
8.【历史脱口秀】脱口秀演员说:“秦朝的法律太严苛了!下雨迟到要砍头,修长城累死也要干,这不反等着啥?”这段话反映的是( )
A.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B.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C.楚汉之争的过程 D.文景之治的背景
9.【VR 历史体验】在电影院里,你戴上 VR 眼镜体验秦末生活,下列场景符合史实的是( )
A.农民在阿房宫工地开心劳作 B.商人用五铢钱采购货物
C.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宣布起义 D.百姓安居乐业,赞颂始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