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雷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开学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雷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开学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雷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开学测试语文试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腐烂(fǔ) 摇曳(yè) 不省人事(shěng)
B. 娉婷 (pīn) 鄙夷 (bǐ) 鸠占鹊巢(cháo)
C. 羡慕(mù) 亵渎(xiè) 彬彬有礼(bīn)
D. 箴言 (zhēn) 恪守 (kè) 强聒不舍(tián)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风骚 自惭形秽 大发雷霆 相得益章
B. 篝火 断章取义 矫揉造作 英姿勃发
C. 嘶哑 扭怩作态 心无旁骛 形销骨立
D. 缭逗 经世奇才 李代桃僵 自吹自擂
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名著。
B. 苏轼,字子瞻,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学过他的词《水调歌头》。
C.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罗贯中。
D. 鲁迅,原名周树人,代表作《社戏》《朝花夕拾》《呐喊》等。
4. 在下面文字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相信我们一定能不负先辈重托,不辱历史使命,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①我们要树立远大目标,刻苦学习,为报效祖国打好扎实的基础。
②想今朝,我们应如何珍惜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英雄们的奋斗精神?
③然后在实践中历练,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挺身而出,攻坚克难。
④忆往昔,先辈们披荆斩棘,浴血奋斗,换来今天的和平岁月。
A. ①④③② B. ④③①② C. ④②①③ D. ①②④③
5. 下面一段话选自某班的《班务日志》,其中表述有病的一句是( )
①我们班负责本周的值周生工作,大家深感责任重大。②每天,只要下课铃声一响起,我们就按时到岗,各司其职。③一周下来,我们班获得了“优秀值周班级”的称号,是因为所有同学共同努力的原因。④通过这次值周,我们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我要走进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这是一位母亲的难言和无奈。步入青春期后,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碰撞增多了。对此我们应该( )
A. 保持距离,对父母敬而远之。 B. 学会主动与父母交流沟通。
C. 经常与父母顶嘴,表达意见。 D. 完全顺从父母,答应父母的一切要求。
7. 按课文原文填空。
(1)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
(2)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3)但愿人长久,________。
(4)露从今夜白,________。
(5)________,枳花明驿墙。
(6)《行路难》中表达使人境界顿开,乐观和自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乃书所过零丁详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注]①弘范:即张弘范,字仲畴,元代将领。
8. 根据提示填空。
(1)“制”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常见义项有:①规章,制度;②规定,制定;③规模;④制作。“增其旧制”中的“制”解释为:____。(填序号)
(2)“集”是会意字,由“佳”(zhuī)和“木”两部分组成,“住”表示鸟。“沙鸥翔集”中的“集”解释为: _____。
(3)“天祥泫然出涕”与“怆然而涕下”(《登曲州台歌》)中的“涕”意思相同,解释为 _____。
9. 用“/”标出【乙】文中划线句子的朗读停顿(限划两处)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各题
【材料一】
截至2020年底,中国在运在建特高压线路总长度4.8万公里。在我国,特高压是指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的输电技术。1000千伏输电线路的自然输送功率约为现有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的4-5倍,输电距离增加了2-3倍,电阻损耗只有其25%-40%,而且可节约线路走廊土地资源,具有大容量、长距离、低损耗、占地少等特点,可以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对电力的需要。特高压已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优先主题之一。
【材料二】
特高压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效益明显。与输煤输电相比,西部北部大型煤电基地的电力通过特高压输送到东中部负荷中心,到网电价比当地煤电标杆上网电价低0.06-0.13元/千瓦时。从2009年我国第一条特高压投运至今,充分验证了特高压的安全性,在特高压电网的有力支撑下,我国电网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特大型电网。另外,特高压输电工程的电磁环境指标均符合国标要求,噪声明显低于500千伏输电工程。
【材料三】
中国76%的煤炭、80%的风能、90%的太阳能分布在西部北部,80%的水能分布在西南部,70%以上的电力消费集中在东中部地区,能源富集地区距离东中部电力需求中心1000到4000公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有限与需求快速增长、煤电运输紧张与能源资源配置能力不足、清洁能源发展与消纳困难等矛盾?自称“电工班班长”的刘振亚亮出“高招”:建设“电力高速公路”——特高压电网。未来特高压的发展将有良好的前景,对减少装机容量、节约电源建设投资等起到明显效果。
【材料四】
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特高压电网已成为中国“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能源运输“主动脉”,破解了能源电力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实现了能源从就地平衡到大范围配置的根本性转变,有力推动了清洁低碳转型。未来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开发。
11. 下列各句的表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特高压可以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对电力的需要,将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优先主题之一。
B. 从2009年至今,在特高压电网的有力支撑下,我国电网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特大型电网。
C. 我国存在化石能源资源有限与需求快速增长、煤电运输紧张与能源资源配置能力不足、清洁能源发展与消纳困难等矛盾。
D. 特高压电网已经成为中国“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能源运输“主动脉”,有力推动了清洁低碳转型。
12. 指出文中画线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000千伏输电线路的自然输送功率约为现有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的4-5倍,输电距离增加了2-3倍,电阻损耗只有其25%-40%。( )( )
13. 阅读材料二,概括我国特高压特点。
14. 阅读材料三和材料四,说说我国特高压的发展前景。
阅读《向上的红薯心》完成下面小题
向上的红薯心
①朋友送我一包红薯,吃到最后,还剩了几颗,被冷落在纸箱里。一天收拾厨房时,发现这几颗红薯表皮疙疙瘩瘩的,拿起来一看,红薯竟然发芽了!
②看到发芽的红薯,儿子说:“把这些红薯扔了吧,妈妈。”我看了看红薯,端详着那些豆粒大小的芽苞,和儿子说:“这些红薯咱不扔,留着水培吧,就当盆花来养。”
③一听说“水培”,儿子翻箱倒柜地找水培容器,接水,帮忙选择放红薯的位置。就在一切就绪时,儿子又带着将信将疑的口气问:“妈妈,红薯能长叶子吗?你看它的芽多小。”“试试看吧。”我说。
④一个曾经被用作插花的玻璃瓶子,现在是这颗红薯的安身之所,扎根之地。儿子把红薯放在了午后阳光最充足的窗台上,必是想把最多的温暖送给它吧。
⑤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儿子天天忙着上学、放学,回家后多数时间都在写作业。偶尔闲下来,他就迫不及待地找小伙伴玩去了,至于那颗红薯,大概早被他忘在了脑后。而我,上班下班,披星戴月,周末培训,手里的时间紧巴巴的,仿佛插根针都难,哪里有时间和心思去关注一颗红薯的芽苞是否更加饱胀?
⑥在步履匆匆中,我们都忘记了曾经还水培了一颗红薯。直到那个天气晴好的午后。
⑦午后收拾房间,擦窗台时,与红薯相遇。之前的芽苞已经长成了一片片指甲盖大小的叶片,翠绿的颜色,一片挨着一片,一叶叠着一叶。你推我挤,像淘气的顽童凑在一起,欢笑着,吵嚷着,争先恐后地举起自己小小的手臂说:“看我,看我!”
⑧瓶子里浸在水中的部分,最底下已经生出了好多根须,又细又长。这颗红薯,终于凭借自己执着的努力,根须生长得又细又长,又多又密。
⑨为了让这颗红薯生活得不拘束、不憋屈、不压抑,我和儿子找来一个空饮料瓶,稍加裁剪,摇身变成一个最环保最廉价最简约的水培容器,红薯搬进了“新居”。
⑩每次经过窗台,目光抚过那颗红薯,像抚过春天里头戴柳条小帽的孩子,眼里心里,皆是欢喜。这颗小小的红薯,搭乘春日的温暖,在融融春光里赋予自己新生。虽然,也曾被质疑、被冷落、被粗糙地对待,可是,它从来都不曾停止生根发芽长叶的脚步,从来都不曾有过丝毫的颓废堕落、自暴自弃。
它在有限的条件里安放自我,以对生命的渴望和敬畏,超越局限,重塑自我,当它的世界撑起一片绿荫,它的生命摇曳着永不凋谢的青翠的瞬间,其实,这颗红薯,它已经完成了对现实的超度、实现了生命的超越。
人,若能像一颗红薯一样,不失生长的心,不信现实的邪,坚定信念,向上生长,能够静默,愿意等待,竭尽全力用实力说话,那么,就算是深陷泥淖,也不会一蹶不振,就算匍匐在地,依然可以微笑着抬头仰望星空。
15. 结合文章内容,将情节补充完整(每空不超过10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步履匆匆, 忘却红薯——②___________________——红薯新生, 超越自我
16. 按要求品析句子
(1)请从修辞角度为下面句子做批注
你推我挤,欢笑着,吵嚷着,争先恐后地举起自己小小的手臂说:“看我,看我!”
(2)朗读下面这句话时,画线词语应该加重读音,请简析理由。
一天收拾厨房时,发现这几颗红薯表皮疙疙瘩瘩的,拿起来一看,红薯竟然发芽了!
17.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⑥段的作用。
18. 本文与宗璞《紫藤萝瀑布》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
19. 品味本文第 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有趣的人不苟且
①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有趣,和枯燥、乏味的人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②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在黄州,他把“价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流传甚广。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④ 。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时,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讶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而鲁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听说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
⑥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可憎,让人避之不及。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不妨学学前人,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
⑦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20.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1. 下列事例与本文“做一个有趣的人”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钱钟书行事如顽童,经常在他女儿睡着时,用墨笔在她脸上画胡子,在肚皮上画鬼脸,给女儿起各种形象的绰号来戏弄她。即使生活清苦,但这个有趣的爸爸却让他的女儿从小就知晓了乐观与探索的可贵。
B. 有一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但很快的,他又若无其事地站起来。目睹整个经过的旁人问他:“你挨打,为什么不还手?”苏格拉底微笑地回答:“当一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
C. 秦惠王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疾。他为人幽默风趣,但美中不足的是,他脖子下面因病长了一个大肿瘤,被时人戏称为“智”,意思是他的智慧都在这大囊里。他自己对有这个大肿瘤不自卑,对别人的戏称也不介意。
D. 唐代名相房玄龄,未做官时,有一次患重病,对他太太卢氏说:“我若病死,你不要守寡,要再嫁。”卢氏到房内,挖出一只眼睛以示终身不改节。后来房玄龄病愈,直升到宰相高位,始终对夫人极为尊敬。
22. 本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3. 根据文章内容,拟写第④段分论点。
作文(50分)
24 命题作文
浪浪山的小妖怪,困于日复一日的枯燥与束缚,却始终望着山外的方向,用攒下的羽毛编织翅膀,最终迈出了离开的脚步。每个人的成长里,或许都有一座“山”——它可能是某次考试失利后的自我怀疑,是面对陌生领域时的胆怯,是被他人否定时的犹豫,或是被惯性思维困住的迷茫。这座山,看似坚硬,却挡不住一颗渴望突破的心。
请以“走出那座山”为题,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25. 材料作文
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麦田里一片金黄,农人们都在准备收割。有位割麦人突然发现,他的麦田里还有一穗麦子泛着青色,于是他决定等这一穗麦子也黄了再来割麦。这是他一贯的风格,他的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结果等这一穗麦子黄了的时候,其他所有的麦子都已经落地。
这个故事至少告诉我们这样一些启示:追求完美要适度;做事要从大局出发,避免因小失大;要善于把握机遇,时不我待。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参考答案
1-6.CBBCCB
7.①. 佳木秀而繁阴 ②.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③. 千里共婵娟 ④. 月是故乡明 ⑤.
槲叶落山路 ⑥.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⑦. 直挂云帆济沧海
8.
①. ③ ②. 停息(或 “停歇、聚集”) ③. 眼泪
9. 天祥至潮阳 / 见弘范 / 左右命之拜
10. (1)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2) 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 人背叛自己的父母,这能行吗?
11. A
12. ①. 列数字 ②. 作比较
13. 我国特高压的特点: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
14. 对解决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有限与需求快速增长、煤电运输紧张与能源资源配置能力不足、清洁能源发展
与消纳困难等矛盾,建设特高压电网成为最优解决之道,前景良好;
对破解能源电力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实现能源从就地平衡到大范围配置的根本性转变,推动清洁低碳转型,为实现在 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目标将大有作为;
未来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开发,前景广阔。
(意思对即可)
15.
①. 发现红薯发芽,决定水培 ②. 意外发现,红薯长叶生根
16. (1)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红薯叶片人的动作与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叶片生长的繁茂与活泼,
体现作者的欣喜之情。(2) “竟然” 表意外,突出发现红薯发芽时的惊讶,体现对红薯生命力的意外与关 注。
17. 承上启下,承接上文 “忘记红薯” 的情节,引出下文发现红薯生长情况的内容,使文章过渡自然。
18. 托物言志(或 “借物喻人”)。本文借红薯在被冷落的情况下仍执着生长、超越自我,喻指人应坚定信 念、向上生长;《紫藤萝瀑布》借紫藤萝花从衰败到繁盛,喻指生命的顽强与美好,二者均通过具体事物表 达对人生的感悟。
19. 红薯在有限条件下不放弃生长,凭借对生命的渴望突破局限,最终实现生命的价值;启示人们即使身处
困境,也要坚守信念、努力成长,实现自我价值。
20.有趣的人不苟且
21. D
22. 举例论证,列举苏轼被贬后仍发现生活乐趣、创作美食与诗歌 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 的 “有趣的人对 生活抱有大爱” 的观点。
23. 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24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