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人工智能AI赋能写作评价课:叙事抒情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人工智能AI赋能写作评价课:叙事抒情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六年级语文人工智能AI赋能写作评价课教学设计叙事抒情
设计理念:
本课以“AI赋能习作教学”为核心亮点,将人工智能工具深度融入习作讲评全过程:
1.打破传统评价边界:通过“人机对垒”环节,让AI成为学生的“虚拟写作伙伴”,学生在与AI文本的对比中拓宽思路,学会甄别、借鉴与创新,提升批判性思维。
2.赋能个性化修改:在互评精修环节,AI可作为“即时辅助工具”,学生通过具体指令向AI求助,解决细节描写、结构优化等问题,实现个性化提升。
3.丰富习作呈现形式:借助AI制图、视频生成等功能,将文字习作转化为多元媒介作品,贴合六年级学生熟悉的“朋友圈”“短视频”等表达场景,增强习作的实用性与趣味性。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属于“叙事抒情类”写作,要求学生围绕“童年故事”,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表达真挚情感。校本教材中《网络环境下的作文序列化教学》与统编版教材强调“选材独特、情感真实、表达生动”,并鼓励学生尝试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通过前一节课的片段写作,学生已初步掌握“融情于景”“内心独白”等基础方法,本课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完成整篇习作,并通过修改、拓展形式,让作品更具感染力,体现“文字的力量”。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叙事能力,能清晰讲述童年趣事,但存在以下不足:
1.情感表达单一:多依赖直接抒情,对“融情于事”“融情于物”等间接抒情方法运用不足。
2.细节描写薄弱:叙事时易忽略动作、神态等细节,导致画面感不强。
3.结构与立意待提升:多件事组合时缺乏详略安排,立意多停留在“回忆”层面,未能深入思考童年故事的深层意义。
同时,学生对AI工具(如智能写作、制图、视频生成)有一定接触,具备基本操作能力,适合通过科技手段激发写作兴趣。
教学目标:
1.回顾并运用“选独特素材、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完善整篇童年故事;学会借助AI工具辅助写作,并尝试将习作转化为图文或视频形式。
2.通过“人机对垒”“互评精修”等活动,提升文本分析、修改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评价,吸收他人意见优化作品。
3.感受童年故事的珍贵,体会文字记录记忆的意义;激发对多元表达的兴趣,乐于用文字与科技结合的方式展现自我。
教学重难点:
1.提升文本分析、修改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评价,吸收他人意见优化作品。
2.感受童年故事的珍贵,体会文字记录记忆的意义;激发对多元表达的兴趣,乐于用文字与科技结合的方式展现自我。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交流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PPT、AI软件、优学派平台
教学过程:
任务一:方法回顾,解锁文案“出圈”密钥。
活动1:链接课前演讲,揭示任务情境。
文字会呼吸,会生长。记录的载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文字穿透时空的那种力量。那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用最独特的视觉,最真挚的情感,去书写最有力量的童年故事,让你们的童年文案能够C位出圈!(出示任务情境:留存记忆——让童年文案C位出圈)
活动2:片段评价,回顾方法。
(1)在上节课,我们完成了最为精彩的片段,我随机抽取了一份,先请智小星读一读,听完之后你们来评一评。
(2)学生自由评价:
预设:
学生依据上节课学到的方法:写最“自己”的事;抒最“有味”的情;能将叙事与抒情相交:直接抒情;叙事与抒情相融:融情于景、融情于事、融情于物等方面进行评价。
(3)总结:叙事抒情多种方法灵活转换,不仅把你们每天都要上演的这部“风起云涌”又不缺温情的“抢饭大片”展现得淋漓尽致,还为我们完成整篇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设计理念】通过“C位出圈”的生活化情境,贴合学生兴趣,明确本课目标是将片段扩展为完整、优质的习作,激发创作动力。通过片段评价回顾旧知,为整篇习作奠定方法基础,强调“独特性”与“情感融合”是文案“出圈”的核心。
任务二:人机对垒,抒写文案“爆款”篇章。
活动1:发布任务,完成习作。
如果我们要完成整篇习作,抒写童年“爆款”文案,你们有什么好方法?
预设:可以让AI给我们提供一些好词佳句;可以恰当运用黑板上的这些方法;也可以和AI举行一个比赛,同写一篇文章。
活动2:人机对垒,对比评价。
(1)人机对垒,和AI比赛同写一篇文章,这个方式很新鲜,那怎样才能让AI和我们同写一篇文章呢?(习作主题、习作要求、习作内容等指令要具体)
(2)那赶紧完成整篇习作吧!完成之后,再把你的具体指令发给豆包,让豆包和我们同写一篇文章,然后将两篇文章进行对比,看看豆包写的文章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引用到自己习作中。
活动3:交流互评,汲取精华。
(1)谁想来分享一下,从豆包和你同写的这篇文章中,引用了哪些内容到你的习作中?
预设:有借鉴的,有批判的。
(2)总结:看来,我们可以借助豆包为我们打开了更为广阔的思路,但同时,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会更具真情实感,所以我们在借助AI时一定要学会用心甄别,合理取舍。
【设计理念】通过“人机对垒”打破传统写作的封闭性,让AI成为“思维拓展工具”,培养学生的借鉴能力与原创意识,体现AI赋能的创新性。
任务三:互评精修,润色文案“高光”时刻。
活动1:发布任务,多维修改。
童年故事文案写好了,可以C位出圈了吗?
预设:好文章都是一遍一遍修改出来的。虽然刚才借助AI进行了修改,但同学之间相互修改也很精细,而且同龄人会更容易产生共鸣。
活动:2:小组共评,精修细改。
那就四人一小组,选择一篇习作进行小组评价,让你的童年文案拥有更多的“高光时刻”。注意就在原文上进行修改,修改的地方用红色标注出来。
活动3:小组展示,全班共评。
(1)小组展示:小组依照习作方法,从值得借鉴和需要改改两个层面进行评价。
(2)全班共评:引导关注文章的细节、结构、立意;如果遇到有分歧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请教AI助力解决。
(3)总结提升:看来,生动的细节,合理的结构,深刻的立意,能让你们的童年故事有更多的“高光时刻”。可能有孩子会觉得“富有深意的主题”很有难度,没关系,后面《序列化训练》有一讲我们会专门学习如何让你的立意更深刻,今天可以先尝试。
【设计理念】通过小组互评与全班共评,发挥同伴学习的优势;借助AI解决争议问题,让修改更精准,同时强调“生动的细节”“合理的结构”“深刻的立意”对提升文案质量的作用。
任务四:丰富形式,发布文案“定格”记忆。
活动1:发布任务,丰富形式。
童年文案的“高光时刻”精修好了,可以在朋友圈C位出圈了吗?
预设:可以配九宫格图片或者视频,那样更有意义。也可以配上自己的照片,也可以AI制图或者制作视频。
活动2:总结升华,激发热爱。
当童年邂逅现代科技,一定会迸发出惊喜的火花。至于你独一无二的童年文案在哪个平台发布,全凭你们自己做主。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多年以后,待你们遍历山河岁月,再次静心回味这些文字时,必定能从中汲取到强大的力量,让你心怀纯粹,归来仍是少年!
活动3:布置作业,结束课堂。
(1)基础型作业:
继续完善自己的习作;根据习作内容,AI配图,选择自己喜欢的平台发布。
(2)提高型作业:
有兴趣的同学组成小组,利用AI将小组习作转换成一个完整的视频,在“最美毕业季”上进行展示。
【设计理念】将习作从“文字”延伸到“多元媒介”,贴合学生的数字生活经验,让AI成为“表达辅助工具”,增强习作的成就感与传播力。分层作业兼顾不同能力学生,延续课堂中AI与习作结合的思路,让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生活,强化“文字记录记忆”的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