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第七教研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第七教研区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卷
座号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得 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近期,某同学去上海博物馆参观了“对话世界”文物艺术大展,并拍摄了以下两张照片。据此可知该展览的主题是 ( )
A.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 B.法典之美:古巴比伦文明
C.种姓之森严:古印度文明 D.民主之高峰:古希腊文明
2.胡夫金字塔修建时至少有10万人参与,花费了约20年时间,这意味着当时统治者对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组织和调用。这说明古埃及 ( )
A.文明开始走向衰落 B.国王权力来自上帝
C.遭到了外族的入侵 D.国王权力至高无上
3.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洪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为两河流域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材料强调了 ( )
A.各地区之间文明交流日益频繁 B.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特征
C.古代文明发展受自然条件影响D.亚非文明不断延续和发展
4.《汉谟拉比法典》的序言中,汉谟拉比自称是“巴比伦的太阳”“战神的堂兄弟”“天神与地神所宠爱之人”,并宣称要“发扬正义于世,摧毁人间罪恶”。这表明该法典的立法目的是 ( )
A.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B.维护统治权威与秩序
C.鼓励经济的自由竞争 D.提倡文化的多元融合
5.它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它建立了严密的社会等级制度,创作了精美的绘画和雕塑,这块古老的土地还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诞生地。该文明是 ( )
A.古埃及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罗马文明
6.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这表明古代文明具有 ()
A.统一性 B.多元性 C.稳定性 D.融合性
7.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希腊城邦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 )
A.考古发掘的克里特岛宫殿遗址 B.学者的研究文献
C.《荷马史诗》中描写的希腊城邦 D.电影《亚历山大大帝》
8.伯里克利时期,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凡成年男性公民均可参加,决定内政、外交等重大问题。同时,建立津贴制度,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这表明雅典民主政治 ( )
A.实现了全体公民平等 B.达到奴隶制民主政治顶峰
C.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存在严重的阶级局限性
9.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在古代历史上确实发展到空前绝后的地步,但广大奴隶群众不仅毫无权利可言,而且被明目张胆地列为专政对象。雅典一切法制、政策都必须服务于剥削与统治奴隶的最高原则。”该材料意在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 )
A.是奴隶主阶级实行统治的手段 B.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先河
C.是奴隶反抗奴隶主斗争的结果D.成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
10.鱼尾兽形象定型于古希腊。亚历山大东征后,迦毕试古城(古印度西北部)出现了带有鱼尾兽形象的建筑装饰,这一形象还出现于亚洲许多地区。材料反映出亚历山大东征 ( )
A.掠夺了东方世界的财富 B.动摇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C.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汇
11.公元2世纪时,史学家曾说:“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罗马城)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上述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
A.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B.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C.陆上丝绸之路开通 D.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湖
12.《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条规定,如有人放火烧毁建筑物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而该(犯罪者)系故意为此者,则令其带上镣铐,在鞭打之后处以死刑。(如果是)意外的,法律命令(犯罪者)赔偿损失,如其无力支付,则予以从轻处罚。这体现了罗马法 ( )
A.遏制贵族对法律的滥用 B.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保障了奴隶制民主制度 D.维护了社会的公共秩序
13.在书写系统出现以前,古希腊人常在陶瓶上绘制图像记述历史,后来古希腊人用陶瓶图像与文字共同记述历史,如下图“奇吉陶瓶”描绘了当时的战争场景,其饰带上出现了神话人物身份的题名,这反映了古希腊 ( )
A.城邦衰落源于连年战争
B.陶瓶兼具叙事性与艺术性
C.艺术作品渗透理性精神
D.城邦的历史均由陶瓶记载
14.建筑承载了人类对美的追求。鉴赏下面两处建筑,从中可得出二者在建筑风格和审美艺术上 ( )
帕特农神庙 尼姆方形神庙
神殿四周都以廊柱环绕,四面均有台阶,标准级数是三级,看上去并不高 罗马庙宇保留了古希腊建筑的特点,摒弃了希腊的围廊式,改用前廊式。神殿被架起,更彰显神圣
A.融入多种宗教元素 B.奠定了世界建筑学的基础
C.借鉴东方建筑手法 D.表现出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15.一个贵族通常也是一名骑马仗剑的骑士,他的天职就是作为军事附庸而为其领主作战,尽管他本人也是拥有众多附庸的封建主。与此现象相关联的是 ( )
A.雅典民主政治 B.元首制
C.封君封臣制度 D.种姓制度
16.欧洲中世纪的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还有一些手工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这说明欧洲庄园 ( )
A.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 B.有利于城市自治的形成
C.维护了庄园领主的利益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7.庄园法庭由领主或管家主持,依据习惯法裁决内部纠纷(如土地争议、偷盗),常以罚金作为惩罚手段,法庭既维护领主利益,也限制领主过度压榨。这说明庄园法庭 ( )
A.促进庄园开放 B.调节阶级矛盾
C.改变庄园性质 D.维护农民权益
18.11世纪后,随着西欧城市兴起和发展,社会对法律、医学等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大增,越来越多的世俗君主或城市开办大学。这些大学开设算术、医学、法学、神学等课程,培养实用性人才。这说明大学
( )
A.成为国家的学术研究中心 B.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C.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D.拥有了免赋税特权
19.《罗马民法大全》规定奴隶一经解放,成为自由人,与生来自由人一样享有市民权,除受原主人对被其解放的奴隶仍享有种种特权的限制外。这反映了该法律 ( )
A.是罗马法乃至欧洲民法的基础
B.蕴含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C.受到欧洲民主思想的深刻影响
D.旨在彻底的废除奴隶制
20.恩格斯指出,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展示了一个新的世界————希腊古代;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意大利出现了艺术繁荣的局面,这像是古典时代的反照。据此可知,拜占庭文化 ( )
A.重塑了希腊罗马昔日的荣光
B.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C.推动欧洲中世纪时代的到来
D.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9年,法国士兵在一个名叫罗塞塔的村落旁偶然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陌生的文字。后来,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凭借渊博的语言学知识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破解了碑上的陌生文字(如图)。
商博良破译的古埃及国王与王后名:托勒密与克委巴特拉
材料二
(1)材料一中商博良破解的“陌生文字”指的是什么文字 该“陌生文字”的破解有何意义 (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文字传承的主要因素。(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人类早期文字的特点。(3分)
2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最早的文明产生于西亚两河流域(约公元前3500年)和埃及尼罗河流域(约公元前3500年)。此后,南亚印度河流域(约公元前2500年)、中国黄河流域(约公元前2100年)和爱琴海克里特等地区(约公元前2000年),也出现各自文明,产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批国家。在人类历史上,国家的形成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表明人类财富积累已达到相当水平,内部的阶级分化也发展到一定程度。
————摘编自朱寰《世界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为此,我愿提出4点主张。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摘自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
主旨演讲《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远古“文明”的相同之处(2分,至少两点)
(2)一方土地上的文化遗迹承载着一方文明的记忆。从材料二文化遗迹中任选一例,简述其承载的历史价值。(2分)
(3)世界上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何才能保持文明的绵延传承。(1分)
23.(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勾栏瓦舍里的百戏表演,有“蹴鞠、弄枪、碎剑、上竿、打弹弓、相扑、武术”等运动项目。宋代以前的体育娱乐活动通常都是贵族式的享乐,而宋代瓦子里的看客,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瓦子既是体育娱乐活动的中心,同时也是商业中心,各种表演都是以赚钱为目的。 ————摘编自原艳玲《北宋东京体育 文化研究》
以契约为基础的城邦自治,使“人人平权”的思想树立起来,提供了公民平等参加奥运会的机会。公民通过选举产生多名裁判来担任比赛场上的法官……为了扩张和防卫,各城邦采取各种运动方式来培养符合战争需要的人,一方面为古奥运会提供了运动员“人才库”,另一方面大规模长时间的训练,既丰富了竞技体育内容,又提高了竞技运动水平。 ————摘编自杨弢、卢元镇《希腊城邦制度与古代奥运会的产生》
材料二 2025年广东、香港和澳门三地将联合举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是全国运动会中没列入奥运会的部分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简介
1 武术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融合了哲学、美学与体育精神,崇尚“以武止戈”的理念。目前,国际武术联合会拥有158个成员国
2 赛龙舟 赛龙舟强调协作与集体荣誉,完美体现团结精神。目前,龙舟赛事已在欧美、东南亚等8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龙舟联合会会员持续增长
3 健身气功 五禽戏、八段锦等健身气功是中华养生文化的精髓,融合了中医理论、呼吸法和肢体运动,崇尚“天人合一”的理念。目前,国际健身气功联合会已拥有50余个会员国,世界健身气功锦标赛等赛事持续扩大影响力
(1)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外体育活动的不同之处。(2分)
(2)在材料三的项目中选一项推荐纳入奥运会比赛项目,并说明推荐理由。(要求:写出推荐项目和推荐的理由,理由不得照抄材料)(4分)
24.(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摘编自[美]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
经济社会史》
材料二 一般认为,欧洲中世纪大学最早建于12世纪。随着贸易和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需要更多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并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的从业人员,原有的教育机构不论在数量、规模还是所设专业都无法满足时代需要。在1100 至1200年间,大量的新知识涌入西欧,这些新知识冲破了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束缚,产生了有学问的职业。它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求知欲旺盛的青年……来到巴黎和博洛尼亚,组成那些学术行会。
————贺国庆《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探微》
材料三 11、12 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需求迫切,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这些学校开设实用知识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在单一学科的私人学校或教会学校整合演变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中世纪欧洲的大学。
(1)据材料一,归纳13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革产生的影响。(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欧洲大学的勃兴有着怎样的积极影响。(2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中世纪欧洲城市发展与大学兴起之间的关系的认识。(1分)
25.(6分)请根据下面材料,自拟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材料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罗马法作为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它不仅在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对近现代西方国家的司法与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吴明华《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对近现代西方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