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解析三大诉讼 课件(共19张PPT) 2025-2026学年高二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 解析三大诉讼 课件(共19张PPT) 2025-2026学年高二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9.2 解析三大诉讼
第九课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
诉=言+斥
讼=言+公
诉:可以排斥对方的言论,即“控诉”、“告发”、控告对方;
讼:可以将双方各执一词而相持不下的争辩、纠纷等提交公共权力机构,由其作出公平公正的裁断。
“打官司”,即诉讼,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
诉讼又称“打官司”,是在纠纷主体的参与下,由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解决具体纠纷的活动。
一、诉讼及其特点
在多元的纠纷解决方式中,诉讼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
1.诉讼的含义:
2.诉讼的地位:
(1)诉讼
3.诉讼的特点:
一、诉讼及其特点
内 涵
公权性 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程序性 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严格遵守法定程序解决纠纷
强制性 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终局性 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确定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终局的
4.诉讼的要求:
诉讼解决纠纷必须严格依法执行
公权性、程序性、强制性、终局性
(1)诉讼
区分:法律监督权——人民检察院
1.诉讼法的定义:用于调整诉讼法律关系,规范诉讼活动与程序的法律。
2.诉讼法的类型:针对不同的诉讼类型,我国分别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一、诉讼及其特点
(2)诉讼法
注意:
民法典 ≠ 民事诉讼法,
行政法 ≠ 行政诉讼法,
刑 法 ≠ 刑事诉讼法
实体法
程序法
知识拓展:区别程序法和实体法(根据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
1.实体法是从实际内容上规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
例如,刑法、民法典、行政法等。
2.程序法是为了保障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而制定的关于程序方面的法律。例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
3.关系:程序法是正确实施实体法的保障。审判活动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综合运用。
刑事诉讼法—是规定处理犯罪案件的程序法。
民事诉讼法—是规定处理民事案件的程序法。
行政诉讼法—是规定处理行政争议案件的程序法。
程序法
刑法: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犯什么罪,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
民法典:调整平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的法律。
行政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是否侵犯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的法律。
实体法
拓展延伸:诉讼的优缺点
优点:
(1)诉讼是一种有强制力的救济措施,是解决纠纷的最后途径,比较稳定,有效。
(2)诉讼可以充分全面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比较公正,处理的结果生效后具有终局的法律效力,具有执行力。
缺点:
(1)诉讼程序比较繁杂,周期较长,需要耗费一定的精力和财力,也有可能使双方的关系恶化。
(2)诉讼的保密性不强,诉讼的结果通常是要公开的,而有的人是不愿意被公开的。
诉讼 仲裁
管辖方式 强制管辖 协议管辖
仲裁庭或审判庭组成方式  当事人不能选择审判庭的组成方式和审判员 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并自主选定或者委托指定仲裁员
审理方式 实行公开审理 注重保护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一般实行不公开审理
审判制度 两审终审制,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可以上诉或者申诉 商事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不存在上诉或再审,也不得向法院起诉
【易混易错】:诉讼与仲裁的区别
(1)诉讼三大类型:
案件性质、
诉讼目的、
提起诉讼的主体、
诉讼内容和程序、
适用法律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三种类型的诉讼最主要区别在于:诉讼目的和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同
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
二、诉讼的主要类型
(2)主要区别:
诉讼目的不同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
旨在处理犯罪案件:解决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公诉:官告民;自诉:民告民)
旨在处理民事案件: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民告民)
旨在处理行政争议案件:解决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民告官)
二、诉讼的主要类型
(3)诉讼目的的区别:
诉讼主体不同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
除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诉讼外,均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双方当事人都可以提起诉讼
主要由行政相对人提起诉讼,行政机关始终处于被告地位
二、诉讼的主要类型
(3)提起诉讼主体的区别:
【名词点击】
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机关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权益受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影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自诉: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了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代表国家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
自诉案件包括:
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包括侮辱、诽谤案、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虐待案、侵占案。
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的;如轻微的故意伤害案、非法侵入住宅案、侵犯通信自由案、重婚案、遗弃案等
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公诉案件包括:
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侵犯财产,
妨碍社会管理秩序,
危害国防利益以及贪污贿赂、渎职等刑事犯罪案件
【知识拓展】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的主要区别
区别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
诉讼目的
提起诉讼主体
案件性质
举证原则
适用法律
刑事案件
民事案件
行政案件
主要适用民法典和民事诉讼法
主要适用行政法律、法规和行政诉讼法
主要适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通常谁主张权利,谁负有举证责任
行政机关负有举证责任
公诉案件中由公诉人举证,但被告可以提出自己罪轻或无罪的材料为自己辩护;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承担。
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纠纷(民告民)
解决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民告官)
解决涉嫌犯罪的人是否犯罪、犯什么罪以及应处何种刑罚的问题(自诉:民告民;公诉:官告民)
双方当事人都可以提起诉讼
只能是由行政相对人提起诉讼,行政机关始终处于被告地位。
自诉案件由自诉人提起诉讼,公诉案件由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公诉为主,自诉为辅)
注意: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种劳动争议诉讼也属于民事诉讼。
饲养的动物咬人
城管部门暴力执法
醉驾
你知道以下情境分别需要提起什么诉讼吗?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刑事诉讼
前提:身体受损或者财物受损。
赔偿:只赔偿物质损失,不赔偿精神损失。
相关链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
(1)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2)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以上:由于这种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是在刑事诉讼中提出并附带解决的,因此称作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牢要坐+钱要赔
思考:对行政处罚(行政裁决)不服,是否可以申请仲裁?
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通过行政救济途径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种方法。
行政诉讼:是法院应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请求,通过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方式,解决特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
思考:调解和仲裁之后还能否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调解后能否起诉
普通第三人的调解没有强制执行力,反悔后可以向法院起诉,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人民调解生效后反悔或不履行可起诉,但经过法院依法确认有效的人民调解协议后不可提起诉。
人民法院制定的民事调解书,一旦签字就产生法律效力,不可以就同一纠纷另行起诉-------法院调解生效后不可以起诉。
(2)仲裁后能否起诉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一般一方当事人不服的可在15日内提起诉讼。
商事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属于一裁终局,不能提起诉讼。
【探究与分享】P86 案例1:陈某在小区散步时看见一条狗很可爱便去逗引,结果被狗咬伤,陈某要求狗的主人石某赔偿其医疗费、营养费、误工费等共计1万元。但石某认为,如果陈某不主动逗狗,狗是不会咬他的,因此不同意赔偿。陈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石某赔偿其相应损失。
案例2:张某从某县山区的居民处收购了无合法来源的王锦蛇,准备高价销售用以牟利。被县林业局执法人员查获,县林业局以王锦蛇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张某未办理《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为由,认定该行为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决定依法没收完王锦蛇,并对张某给予罚款处罚。张某认为,县林业局作出行政处罚的主要证据不足,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该行政处罚决定。
案例3:某日下午华某携带水果刀窜至某中学附近小巷,将学生常某拦住,采取威胁、殴打等手段,将常某的手机和运动手表抢走后,被公安机关抓获。侦查终结后,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至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经审查,以抢劫罪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要求追究黄某的刑事责任。请完成下列表格
案例 诉讼类型 案件性质 诉讼目的 提起诉讼的主体 适用法律规范
案例1
案例2
案例3
民事诉讼
民事案件
赔偿损失
陈某
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
行政案件
撤销行政处罚决定
张某
行政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
刑事案件
惩治犯罪
人民检察院
刑事诉讼法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