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蟋蟀的住宅》课件(共4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蟋蟀的住宅》课件(共47张PPT)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蟋蟀的住宅
同学们,你们见过会 “盖房子” 的昆虫吗?墙角的裂缝、草丛的土壤里,藏着一位低调的 “建筑师”—— 蟋蟀。它没有锋利的爪子,也没有坚硬的翅膀,却能亲手挖掘出既安全又舒适的家。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法布尔的文字,一起探寻蟋蟀住宅里的秘密吧!
蟋蟀的住宅
法布尔,1823 年出生在法国。他家境贫寒,却凭借顽强的自学毅力,在学术道路上不断攀登。他是昆虫学家、文学家、博物学家,以《昆虫记》闻名于世。达尔文赞誉他为 “无可比拟的观察家” ,他也被称作 “昆虫界的荷马”。1915 年,法布尔与世长辞,但其对昆虫世界的精彩描绘,至今仍启迪着无数人探索自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初读课文

zhái

háo

shèn

zhǐ

liáng

jué

sōu

qīng

zhì

pāo

yǐn

zhòu
“搜”是平舌音。
“宅、慎、址、聚、置”都是翘舌音。
提手旁表示和手的动作有关。
形声字:
挖掘
搜索
你能做一做这些动作吗?







会写字






书写指导

  左右起笔高低一致,右半部分上下大小相等,第三笔为点。
  左短右长,左半部分的笔顺:先写横,再写竖、横折、横、竖,最后一笔是竖折。

修建住宅的过程
住宅的特点
(2-6自然段)
(7-9自然段)
哪些自然段讲了住宅的特点?
哪些自然段讲了修建住宅的过程?
蟋蟀的住宅
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同学们,这段文字是《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的开头部分,它点明了蟋蟀之所以出名的两个原因:一是它会“唱歌”,二是它会建造“住宅”。作者先拿蟋蟀和同样有名的蝉作比较,引起我们的兴趣,然后指出蟋蟀的名气不仅来自鸣叫,更来自它独特的住宅。这句话既引出了文章的主题,也暗示了下文将重点描写蟋蟀如何建造住宅,为全文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这句话用了“不光……还……”的递进句式,强调蟋蟀出名的主要原因不只是会叫,更重要的是会建房子。这个“还”字说明作者更想突出的是“住宅”这一特点,为下文详细描写蟋蟀如何选址、如何修建住宅埋下伏笔。这句话结构清晰,逻辑严密,是全文的中心句,统领全篇。
学习提示
1.默读课文第2至第6自然段,画出描写蟋
蟀住宅特点的语句,圈出关键词。
2.根据关键词思考:住宅有什么特点?在
空白处简单批注。
向阳
隐蔽
干燥
清洁
干燥
通过对比,突出了蟋蟀与其他昆虫在居住习惯上的不同。作者先写大多数昆虫的隐蔽所是临时的、得来容易、也不珍惜;然后笔锋一转,写蟋蟀“不肯随遇而安”,会慎重选择住址,讲究排水和阳光,并且不依赖现成洞穴,而是亲自挖掘从大厅到卧室的完整住宅。这种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蟋蟀的认真、勤劳和智慧,为后文详细描写它如何建造住宅做了铺垫。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这句话是本段的中心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和它们不同”明确点出蟋蟀与其他昆虫的差异;“不肯随遇而安”用拟人手法,赋予蟋蟀人的性格,赞美它不将就、有追求的生活态度。这句话不仅概括了蟋蟀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敬佩之情,是理解全文情感基调的关键。
朗读这段话时,语气要有对比感。读前两句描写其他昆虫时,语速可稍快,语气平淡,表现它们的随意;读到“蟋蟀和它们不同”时,语气要转折,变得认真、肯定;“不肯随遇而安”要重读,读出敬佩;“慎重地选择”“一定要”“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等词语要读得清晰、有力,突出蟋蟀的认真与勤劳。整体要读出对蟋蟀的赞美之情。
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作者先提出两个问题:蟋蟀为什么会有建筑才能?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然后自己回答:没有!蟋蟀不是挖掘专家,它的工具非常柔弱。正是在这种“才能”与“工具”的强烈反差中,人们才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这段话不仅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也突出了蟋蟀虽小却了不起的品质——靠柔弱的身体完成伟大的工程。
问题:为什么蟋蟀的工具那么柔弱,人们还对它的住宅感到惊奇?
回答:因为蟋蟀的住宅结构复杂,有平台、隧道、卧室,还讲究排水和方向,建造得非常精细。而它用来挖洞的只是柔弱的前足和身体,不像其他动物有坚硬的爪子或牙齿。它靠这样简单的工具,一点一点地挖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才建成了舒适的家,所以人们才会感到惊奇和佩服。
在儿童时代,我到草地上去捉蟋蟀,把它们养在笼子里,用菜叶喂它们。现在为了研究蟋蟀,我又搜索起它们的巢穴来。
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那丛草比作“门”,非常形象。这个“门”不是为了进出,而是为了遮蔽洞口,防止被天敌发现,体现了蟋蟀住宅设计的巧妙。“总”字说明这是所有蟋蟀住宅的共同特点,不是偶然现象。这个细节描写让我们看到蟋蟀不仅会挖洞,还会“装修”,真是一位聪明的建筑师。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同学们,这段文字细致描写了蟋蟀住宅的外部结构和特点。作者先写住宅的位置——在朝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再写隧道的特点——倾斜、弯弯曲曲、深浅适中;然后重点描写了出口处的设计:一丛草半掩着像门,门口被收拾得平坦,形成一个“平台”。
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拟人
洞 内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这段文字描写了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并对它的劳动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作者先写屋内虽然没什么布置,但墙壁光滑,主人会花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接着总结住宅的特点:简朴、清洁、干燥、卫生。最后,作者联系蟋蟀那柔弱简单的挖掘工具,感叹这座住宅真是“伟大的工程”。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这句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通过“假使……真可以算是……”的句式,引导我们进行换位思考:蟋蟀用那么柔弱的身体,一点一点挖掘,最终建成这样整洁舒适的家,是多么不容易!“伟大”一词看似夸张,实则饱含敬意,表达了对蟋蟀勤劳、坚韧精神的由衷赞叹。
问题: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回答:因为蟋蟀的挖掘工具非常简单、柔弱,而它建造的住宅却墙壁光滑、内部平整、清洁干燥,非常讲究。它靠自己一点一点地挖掘和修理,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想到它小小的身躯和简单的工具,却完成了这样精细的工程,真让人佩服,所以作者说它是“伟大的工程”。
  同学们,蟋蟀要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它靠的是什么?
足和大颚
前足: 扒
大颚: 搬
后足: 踏
锯: 推,铺
看图,结合课文内容连线。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地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劳动强度大
说明蟋蟀建筑住宅的艰难与辛苦,从侧面反映了蟋蟀的勤劳、不肯随遇而安。
连续使用“用……还用……用……”的句式,清晰地展现了蟋蟀建造住宅的多个步骤和不同身体部位的分工。作者用准确的动作词“扒”“搬”“踏”“推”“铺”,生动再现了施工场景,让我们仿佛看到一只勤劳的小蟋蟀正在认真“盖房”,体现了它身体虽小,却具备惊人的建造能力。
用前足扒土,用钳子(前足)搬走大土块,用后足踏实地面,再用后腿上的“锯”把泥土推到后面并铺开。这段话通过细致的观察,把蟋蟀盖房子的过程写得像一幅工笔画,让我们看到了它作为“建筑师”的专业与勤劳。
问题:蟋蟀是用身体的哪些部分来建造住宅的?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 |回答:蟋蟀用前足“扒土”,像手一样挖开泥土;用前足上的“钳子”搬走较大的土块;用“强有力的后足”踩踏地面,使隧道更结实;后腿上的“两排锯”用来把挖出的泥土向后推,并“倾斜地铺开”,防止土堆堵住洞口。它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像工具一样,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劳作方式
问题:为什么作者说“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回答:因为作者为了观察蟋蟀建住宅的过程,长时间蹲着看,时间一长就感到枯燥、疲劳,失去了耐心。而蟋蟀却能连续工作很久,累了也只是短暂休息,马上又继续。作者写自己的“不耐烦”,是为了反衬蟋蟀的专注和坚持不懈,让我们更加佩服这个小生命的毅力。
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
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时间漫长
本文介绍了蟋蟀的( )特点和( )的过程,说明蟋蟀的住宅是一项( )的工程,赞美了蟋蟀( )、( )的精神。
住宅
建造
伟大
认真工作
艰苦劳动
主题概括
11 蟋蟀的住宅
住宅特点
向阳 隐蔽 便于排水
大小适宜 简朴卫生
修建过程
时间漫长
工具柔弱
结构梳理
从选址的巧妙到挖掘的耐心,从住宅的布局到维护的细心,小小的蟋蟀用行动告诉我们:用心经营,平凡也能创造精彩。希望大家课后也能像法布尔一样,带着好奇的眼睛观察自然,说不定你身边也藏着这样令人惊叹的 “小奇迹” 呢!
临 时
慎 重
选 择
住 址
洞 穴
卧 室
lín shí shèn zhòng xuǎn zé zhù zhǐ dòng xué wò shì
一、看拼音,写词语。
2.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蟋蟀的住宅向阳、隐蔽、干燥、排水优良,墙壁却很光滑,住所清洁干燥,又很卫生。同时它的挖掘工具又是那样的柔弱,修建过程是那样漫长,所以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蟋蟀住宅的特点及挖掘过程,这与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分不开的。我们不仅要学习蟋蟀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学习法布尔耐心细致观察的习惯和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
课文小结
模仿课文写法,观察身边一种小动物的 “住所”(如蚂蚁洞穴、蜜蜂蜂巢),用一段话记录其特点或建造方式,注意运用至少 1 种修辞手法。
课后作业:
拓展阅读。( 拓展类作业)
除了课文中的蟋蟀,作者在《昆虫记》中还介绍了许多有趣的动物,快把这套书找来读一读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