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安徽省六安市独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考试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反射弧的结构如图所示,①~⑤表示相应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是感受器,能产生神经冲动B.③是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C.给予④一定强度的刺激,会产生反射活动D.⑤由传出神经末梢和相应的肌肉或腺体组成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基因组的差异越小B.人和其他脊椎动物胚胎发育早期相似可用它们有共同祖先来解释C.比较解剖学证据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D.越是古老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3.人在面临紧急情况时,心跳、呼吸会加快,紧急情况解除后心跳、呼吸又能慢慢恢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惊恐引起的心跳与呼吸的变化是不受意识支配的B.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快,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与之相反C.紧张时伴随瞳孔扩张是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的结果D.某人若长期生活在紧张的环境中,其胃肠的功能会减弱4.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基因异常导致红细胞结构异常。该实例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_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蛋白质的结构 B.核糖体 C.淀粉的形成 D.酶的合成5.生活在马来西亚雨林里的一种枯叶螳螂,翅膀和背板都形似枯叶,利于其躲避天敌和捕食。下面对枯叶螳螂这一物种形成的解释,正确的是( )A.枯叶性状的出现是由于环境导致其发生了不定向变异B.枯叶螳螂的形态是其与其他生物及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C.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枯叶螳螂个体从而导致其发生适应性进化D.枯叶螳螂进化的实质是有利变异的保存和积累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B.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C.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D.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7.上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④过程只通过呼吸、泌尿系统的参与即可完成B.外界空气中的O2最终进入肝细胞线粒体基质被利用C.外界氧气可进入成熟红细胞参与有氧呼吸D.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组成的8.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A.多种多样的基因 B.丰富的物种数目C.丰富的个体数量 D.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9.味觉是由溶解性化学物质刺激味觉感受器而引起的感觉。研究表明,在拔除牙齿等手术引起周围神经通路损伤后,进行咀嚼等重复性温和运动可以逐渐增强受刺激组织的敏感性,使人的味觉得到改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产生酸甜苦等味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的神经中枢B.刺激导致味觉的形成属于非条件反射,拔除牙齿等手术破坏了该反射C.味觉改善过程中可能有部分损伤的神经通路恢复和新的神经通路形成D.味觉形成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和传递都是单向的10.为了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某小组进行了图1所示实验,将大肠杆菌的培养液均匀涂抹在培养基上,再放4片含氨苄青霉素(Amp)的圆形滤纸片,培养一段时间后,挑取抑菌圈边缘的菌落,重复以上步骤,培养至第Ⅲ代,每代均测量并记录抑菌圈直径,结果如图2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的抗性出现在接触氨苄青霉素后B.抑菌圈直径越大说明细菌抗药性越强C.抗生素的选择作用使细菌抗药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D.可通过提高抗生素浓度避免“超级细菌”的产生11.在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中,神经系统扮演了主要角色,它通过复杂而精巧的调节,使机体能保持高度的协调一致与稳定。下列与神经调节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增大了其细胞膜面积,有利于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B.大脑皮层可以随意地调控瞳孔的放大或缩小C.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D.自主神经系统都是传出神经1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B.大量运动产生乳酸,会使人体的pH呈酸性,导致患病C.多摄入碱性食物,使人体pH呈碱性,有利于身体健康D.人体血浆中存在多种缓冲对,可使pH保持在一定范围内13.γ-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如图表示该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图解,图中①~⑤表示突触中的各结构及相关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⑤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B.兴奋在①上发生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C.γ-氨基丁酸与④结合会导致Na+内流D.结构③可能为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等14.人体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下列反应或现象发生于内环境的是( )A.泪液中的溶菌酶破坏病菌的细胞壁,进而杀灭病菌B.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C.抗体和合成以及加工D.葡萄糖被分解产生丙酮酸和[H]15.有一玉米植株,它的一条9号染色体有缺失,另一条9号染色体正常,该植株9号染色体上决定糊粉层颜色的基因是杂合的,缺失的染色体带有产生色素的显性基因C,而正常的染色体带有无色隐性等位基因c,已知含有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能成活。如以这样一株杂合体玉米植株作为父本,以cc植株作为母本,在杂交后代中,有10%的有色籽粒出现。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A.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B.缺失染色体上的基因C突变为基因c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的结果 D.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16.如图为蜜蜂的性别决定方式示意图,有关推理错误的是( ) A.雄蜂为单倍体生物,体内没有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B.在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有216种自由组合方式C.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都在减数分裂ID.蜂王和工蜂发育不同的原因可能是食用蜂王浆时长差异影响了表观遗传17.一般公共场所都有“直饮水”,对于“直饮水”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其中一条就是“直饮水”的pH应为弱碱性,这与正常人血浆的pH非常相近,所以弱碱性的“直饮水”被称为“健康活水”。人体内与pH调节有关的主要物质是( )A.Na+、Cl-B.NaHCO3、H2CO3C.K+、Ca2+D.乳酸、血浆蛋白18.某些种类的毒品通过干扰神经系统发挥作用,使人产生兴奋和愉悦感,经常吸食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并使人上瘾。如图表示某毒品的作用机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毒品分子与转运蛋白结合影响神经递质的回收,使人产生较长时间兴奋与愉悦感B.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迅速被分解或重新吸收回突触小体C.未吸食毒品时会出现精神萎靡,四肢无力,可能与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有关D.长期吸毒,会使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出现“代偿性增多”,导致产生更强的毒品依赖19.巴普洛夫曾做过一个经典实验。第1次实验,狗一看到食物就会分泌唾液,这叫做非条件反射;第2次实验,在给狗食物之前,先摇铃,然后给食物,反复多次训练后,仅仅给狗摇铃也会引起狗分泌唾液,这叫做条件反射。下列对上述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两次实验中的反射弧是相同的B.两次实验中的效应器都是唾液腺C.两次实验中都伴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第2次实验中狗听懂了铃声,说明狗具备语言功能20.如图所示为针刺引起的缩手反射活动中神经纤维上某一位点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反射活动的反射弧上兴奋进行双向传导、双向传递B.图中a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由膜外大量Na+内流所致C.图中ae段Na+和K+进行跨膜运输均不消耗能量D.从针刺手指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可视为另一个反射活动二、解答题21.农田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片农田中全部的该种害虫的总和称为 ,这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该种害虫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 。(2)害虫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 。尽管害虫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害虫杀灭效果仍然非常显著,原因在于 ,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杀虫剂对害虫进行 的结果。(3)上述事实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 (定向的或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 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 决定的。22.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可让人产生兴奋及开心的情绪,也与上瘾有关,毒品可卡因是天然中枢兴奋剂,如图为毒品可卡因对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 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 功能。(2)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会 或转移回突触前神经元,突触间隙属于细胞外液中的 ,多巴胺在突触间隙的运输 需要、不需要)能量。(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 向的,原因是 。(4)胰岛素和多巴胺在作用于相应受体细胞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答出一个特点即可)。23.辣椒是一种刺激性食物,进食辣椒后,辣椒素能与受体(TRPV1)结合,使机体产生灼热感。TRPV1还是人体的温度感知元件,能被40℃以上的高温激活,最终产生痛觉。如图为TRPVI被激活及产生生理效应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RPV1位于感觉神经元的 (填“树突”或“轴突”)膜上。吃辣椒时,辣椒素激活感觉神经末梢上的TRPVI后,细胞膜上的Ca2+通道开启,Ca2+内流增强可以减弱对Na+内流的抑制作用,则此时感觉神经末梢的神经元将 (填“兴奋”或“被抑制”)。(2)人吃辣椒后,为减轻口腔中的灼热感,可饮用冷饮,根据材料分析,原因可能是 。(3)人吃辣椒后,灼热感是在 (部位)产生的。吃辣椒后,敏感者出现面红耳赤、大汗淋漓、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现象,是 (填“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兴奋后调节的结果。三、实验题24.如图为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过程示意图,A、B、C、D、E为液体,①②为某种物质,请据图回答:(1)图中 (填字母)构成了人体内环境;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填字母)。(2)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可能导致人体组织中蛋白质大量分解,出现 现象。B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的含量有关,内环境渗透压稳态的意义是 。(3)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分别加入25mL实验材料→测pH→滴加5mL 0.1mol/L的HCl溶液、摇匀→测pH→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重复实验并记录。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①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 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②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 。参考答案1.C2.C3.C4.A5.B6.D7.D8.C9.B10.C11.B12.D13.C14.B15.D16.C17.B18.D19.C20.B21.(1) 种群 种群基因库(2) 基因突变 害虫中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抗药性基因频率极低) 定向选择(3) 不定向的 基因频率 自然选择22. Na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信息交流 灭活(被分解) 组织液 不需要 单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都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23.(1) 神经元 树突 兴奋(2)饮用冷饮,降低温度,低温能关闭TRPV1活性,减轻辣椒素引起的灼热感(3) 大脑皮层 交感24.(1) B、D、E D(2) 组织水肿 无机盐与蛋白质 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3) 清水组和缓冲液 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 NaOH溶液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